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莉  陆丽华 《全科护理》2020,18(6):672-674
阐述胃癌病人术后常见的症状群,从认知行为疗法、补充替代疗法、心理教育干预、运动锻炼干预、多模式综合干预方面综述胃癌术后症状群干预方法的研究进展,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思路。指出目前干预措施仍处于探索性研究阶段,症状群在我国的研究滞后,应结合中医疗法制定管理方案。同时症状群的研究应从控制症状向预防症状转变,注重对症状群机制的研究,从而完善癌症症状群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癌症患者症状群相关概念及管理措施的综述,旨在为以后针对癌症患者不同症状群采用不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检索国内外有关癌症症状群研究的文献,从症状群的定义、构成数量、前哨症状、核心症状及目前的非药物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当前癌症患者症状群的管理措施主要有: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干预、运动干预、中医技术及综合管理。结果 症状群的定义和构成数量尚未统一标准,前哨症状与核心症状是症状群研究的创新点;目前国内对于症状群的干预效果尚缺少高质量的研究。结论 对癌症患者症状群的干预效果研究仍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应总结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积极探索适合癌症患者各症状群的干预措施,达到更好地改善癌症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分析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干预方案的相关研究,识别干预的具体内容、结局指标和干预效果,以期为医护人员开展相关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范围综述的研究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8月31日。对纳入文献进行筛选、汇总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总结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干预方案及干预的结局指标,干预方案包括干预前评估、诱导干预、正式干预三部分,干预前评估人口学特征及心理状态;诱导干预包括冥想、瑜伽等,正式干预包括意义疗法、承诺接受疗法及尊严疗法等。结论 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的干预内容多样,实施策略不固定,干预方案安全性较好,有一定的干预效果。建议医护人员根据癌症患者失志综合征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心病中常见的急危重症类型,患者发病时症状多且重,病程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该文系统检索国内外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症状群的相关研究,从症状群的组成、症状测评工具、症状群的确立方法、影响因素及干预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护理人员进行急性冠脉综合征症状群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重点论述了癌痛的流行趋势、机制、管理、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补充疗法以及其他常见癌症症状(静脉炎、恶心呕吐等)及护理干预,肿瘤急症(高钙血症、败血症、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脊髓压迫)的原因、治疗及护理措施,旨在说明中国肿瘤护士在癌症症状管理中的重要角色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癌症患者症状群、前哨症状、核心症状等概念、识别统计方法、存在问题等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护人员采用科学方法识别症状群,开发个体化癌症症状管理干预措施,改善患者机体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群管理方案对肺癌化疗患者疲乏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化疗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使用症状群管理方案,观察分析2组干预前,干预3周疲乏、睡眠质量、疼痛程度、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疲乏量表(RPFS)、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3周,观察组RPFS、BPI、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前,2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OQ-C30)各项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3周,观察组功能量表和总体健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症状量表和单一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症状群管理方案可显著改善肺癌化疗患者疲乏症状,提高睡眠质量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健康推荐系统(health recommender systems, HRS)在癌症症状管理中的应用进行范围综述,为相关研究者构建HRS进行癌症患者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遵循范围综述的方法学,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Pubmed、Medli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10个数据库中有关HRS在癌症症状管理研究的中英文文献进行检索、筛选、提取并总结。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4881篇,经筛选共纳入13篇。对纳入文献的发表时间、地点、干预对象、HRS的症状评估工具、功能模块、推荐步骤、数据来源、HRS评价中的评价指标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论 HRS根据患者症状评估结果生成个性化症状自护建议,可改善患者症状管理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癌症症状管理HRS开发缺乏理论框架支撑,推荐功能的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升,且临床推广应用不足。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癌症是全球癌症负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球第7大常见恶性肿瘤。患者在疾病及治疗进程中普遍经历多种症状,常聚集成群,给其带来严重身心困扰。本文从头颈癌患者症状群的发生现状、评估工具、研究方法、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5个方面全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头颈癌患者临床评估及干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护理学报》2016,23(11):26-29
介绍了癌症患者心理韧性的测量工具;分析了影响癌症患者心理韧性的因素主要有:人口学及疾病特征、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自尊、掌控感、希望、社会支持;总结了国外针对癌症患者心理韧性的干预主要包括:诗歌疗法、笑声疗法。目前,国内尚缺乏针对癌症患者心理韧性的干预研究,故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根据癌症的种类,构建符合我国癌症患者心理特征的干预方案,从而为提高临床癌症患者心理韧性水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田畅 《天津护理》2014,22(6):525-526
目的:了解癌症晚期患者症状群的发生及分布特点,以期为首要症状群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采用M.D.Anderson症状评估量表(MDASI)中文版对200例癌症晚期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全部13个症状进行检验,从而找出癌症晚期患者的常见症状群,整个样本的充足度使用Kaiser-Meyer-Oklin测量法来检验。结果:通过PCA分析发现3个常见症状群,其中首要症状群为:疼痛-苦恼-疲乏,另外两个症状群为:恶心-食欲不振-呕吐以及睡眠不安-健忘-悲伤。结论:癌症晚期患者存在着不同的症状群,首要症状群发生率最高,对患者影响最大,关注这些常见症状群的发生和发展有助于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症状群相关研究进行范围综述,为乳腺癌症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Arksey等提出的范围综述报告框架,检索Cochrane Library, PubMed, Web of Science, 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9个数据库从2013年1月—2023年8月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并分析讨论。结果 共检索文献2 790篇,纳入15篇,提取9个症状群,包括消化道、精神心理、激素相关、皮肤黏膜、自我形象紊乱、认知相关、周围神经、营养相关和治疗相关症状群,乳腺癌患者在化疗不同阶段症状群呈动态变化;症状群评估工具较多,主要采用多症状评估工具。结论症状群的命名及症状归属有待进一步规范,乳腺癌化疗患者症状群的评估工具有尚未统一。医护人员可根据乳腺癌患者各个化疗阶段的核心症状群,实现优先干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内外专家对症状管理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在癌症患者所经历的多种症状中,一些症状有集群的趋势,这些集群的症状相互关联、互相影响,并以症状群的形式发生与发展。针对症状群进行干预可以发挥症状间的协同、强化作用,减轻患者症状负担、节约卫生资源。本文阐述了症状群的概念,对癌症患者症状群的各种干预方法进行综述,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缓解癌症患者症状压力、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从心理社会角度探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有关进展。资料来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的文章,检索项为“篇名,关键词,摘要”,检索词“癌症,心理”,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探讨癌症患者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1篇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文章,1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篇文章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121篇文章包括48篇定性研究和73篇定量研究,内容涉及癌症患者心理发展特征,癌症易患人群的人格特征,癌症患者心理需求,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评定,对癌症患者如何进行心理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的评估。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工具所用自制量表较少等缺陷。今后应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检索总结分析近5年国内外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状况,以期提高医疗过程中的注意力,在对癌症患者的治疗中,不仅只关注躯体功能和疾病本身以及由治疗带来的症状和体征,同时注重躯体功能和社会职能。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 edline2000-01/2004-12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相关的文献,检索词“cancer,quality oflife”,分别进行检索并提炼,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中文文献采用手工检索。资料选择:对所检索的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文献所述内容为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②设有对照组。排除标准:重复研究、M eta分析、没有对照组的文献。资料提炼:收集的资料中包括在癌症放射治疗、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外科治疗、骨髓移植、疼痛治疗及康复与护理方面进行生活质量以及主要干预方法的研究。其中研究内容相似的文章,以近5年发表的优先。资料综合:癌症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的心理反应;由于癌症患者通常是采取综合性的治疗,如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或放射治疗、应用抗肿瘤药物治疗加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因而,治疗周期长;其次,治疗的副作用两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受到影响。24篇参考文献分别从不同的癌症治疗领域探索了有关生活质量的研究和干预方法。结论:生活质量研究在癌症治疗中主要有四大作用:①评价癌症治疗的效果,进行疗法选择。②有利于抗癌药物、止吐药物、镇痛剂等的筛选及评价。③有助于了解癌症患者治疗的远期生存状态。④有助于对晚期癌症患者采取最好的管理对策。通过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提出适合的干预方法,以改善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应用和发挥传统医学中医技术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有待做更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在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7月于天津市肿瘤医院中医科住院的100例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为期1个月的穴位按摩;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症状群进行比较,分析穴位按摩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症状群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间的症状群1(疼痛-乏力-气短-嗜睡)和症状群2(恶心-胃口差-口干-呕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群3(睡眠不安-苦恼-健忘-悲伤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能够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部分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自我超越在癌症患者中的相关研究进行范围审查, 分析和总结自我超越在癌症患者中的研究现状, 为其在今后癌症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及CINAHL中的相关研究,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9月5日, 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 包括横断面调查16篇、质性研究8篇及干预性研究19篇。从理论衍变与发展、评估工具、现状及影响因素、实现途径、干预方案特征5个方面进行阐述和总结。结论癌症患者自我超越的研究方兴未艾, 未来需加强对癌症患者自我超越水平评估工具的研制,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全面了解癌症患者自我超越水平及心理体验的变化, 提高癌症患者自我超越干预方案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相似文献   

18.
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治疗10年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近10年中国从心理社会角度探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有关进展。 资料来源: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12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研究的文章,检索项为“篇名,关键词,摘要”,检索词“癌症,心理”,检索范围为“核心期刊”。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从生理-心理-社会模式探讨癌症患者治疗的文章。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41篇关于癌症患者心理干预的文章,12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20篇文章为重复性研究。 资料综合:121篇文章包括48篇定性研究和73篇定量研究,内容涉及癌症患者心理发展特征,癌症易患人群的人格特征,癌症患者心理需求,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评定,对癌症患者如何进行心理干预,以及心理干预的效果的评估。 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现有的研究仍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研究深度不够,研究工具所用自制量表较少等缺陷。今后应综合多种研究方法,拓展和深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灵性关怀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以期为社区癌症患者临终关怀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某个社区卫生中心登记的复合标准的肿瘤终末期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组建灵性关怀小组,开展灵性关怀。在干预前后评估所选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里痛苦程度,对灵性关怀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后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身体症状、心理情况等方面均比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癌症患者心理痛苦程度评分为7.58±1.86分,干预后为5.16±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癌症患者可实施灵性关怀,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其心理疼痛程度,提高其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智能化心身干预方案对中晚期癌症患者疼痛、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选取2021年9—12月在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肿瘤科住院的77例中晚期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按照病区分为对照组(n=39)和试验组(n=38), 对照组进行肿瘤疾病常规护理, 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智能化的心身干预。采用中文版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C)、中文版简明疲乏评估量表(BFI-C)、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以及患者健康抑郁问卷(PHQ-9)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 两组患者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疲乏得分均下降, 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干预后试验组疲乏得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睡眠、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癌症患者症状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