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PCR检测鸭血中鸭、猪、牛等动物源性成分的方法。方法对重庆市火锅店销售的鸭血进行采样检测。提取鸭血样品DNA,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确定循环阈值,分析样品中鸭、猪、牛源性成分。结果 DNA提取液OD_(260 nm)/OD_(280 nm)值为1.8~2.0,纯度较高; 8个市售鸭血样品中2个样品只检出猪源性成分, 1个样品同时检出鸭源性成分和猪源性成分,研究发现所采集的鸭血存在猪血掺假的可能。结论该方法快捷、可操作性强,适用于鸭血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检测临沂市居民日常消费鸭血制品的动物源性成分,对临沂市2021年销售的鸭血制品进行抽样检测.提取鸭血样品的DNA,进行PCR检测,分析样品中鸭、鸡、猪、鹅、牛、火鸡、鸵鸟、狐狸、狗、兔子、貂、水貂、驴源性成分.53批市售鸭血样品中1批检测出鹅源性成分,1批检测出牛源性成分,结果表明抽检的鸭血样品中存在鹅血和牛血掺假的现...  相似文献   

3.
了解苏州地区市售食源性血制品是否存在掺假,同时验证膜芯片技术在食源性血制品成分检测中的实际应用能力。参照GB/T 35917—2018《常见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测定膜芯片法》,对市场上销售的预包装血制品(包括63批鸭血、7批鸡鸭血)中的13种动物源成分,采用可视化膜芯片技术进行检验,比对其标签配料表信息,进行掺假分析和判定。结果表明,通过分析苏州70批次市售血制品的成分鉴定结果, 63批次鸭血未检出鸭以外动物源性成分,7批次鸡鸭血检出鸡及鸭源性成分,所检测的70批次血制品未发现与标签不符的情况。苏州市售预包装食源性血制品未发现掺假现象,膜芯片在此类产品的成分检测中应用能力强,可以起到规范市场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硫酸软骨素中掺假动物成分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建立硫酸软骨素中牛、羊、猪、鸡、鸭、鹅等动物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灵敏,检测限为0.1%.运用建立的方法对市场上的38个不同动物成分来源的硫酸软骨素样品进行检测,在27个硫酸软骨素样品中检出其它动物成分.该检测方法能够用于硫酸软骨素中牛、羊、猪、鸡、鸭和鹅源性成分的原料成分鉴别.  相似文献   

5.
肉类掺假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Gene Bank中公布的牛羊猪鸡鸭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设计引物,建立了肉样的5种常见牛羊猪鸡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的PCR电泳法体系。采用大连宝生物的猪源牛源羊源鸡源性成分检测试剂盒和广州迪奥生物的鸭源性成分检测试剂盒,利用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对河南省范围内几个大型超市的118批次牛肉样品的5种即猪牛羊鸡鸭动物源性成分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牛源性成分检出117批次检出率99.15%,猪源性成分检出10批次检出率8.47%,鸡源性成分检出7批次检出率5.93%,鸭源性成分检出1批次检出率0.85%,没有检出羊源性成分,其中熟肉制品掺杂其他源性成分的比例较高。与配料表对比掺假使假样品共9批次,总掺假率为7.63%。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对广佛地区销售食品的动物源性成分和氯霉素残留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根据现行标准分析市场中60份牛肉、猪肉、鸡肉及其制品中牛、猪、鸡、鸭源性成分和氯霉素残留。 结果 共检出14份掺假样品,总掺假率为23.33% 。掺假情况主要 集中在牛肉和肉糜制品中。有一份样品检出氯霉素,残留量为0.556 μg/kg。按采样场所来看,产品质量和购买场所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动物源性食品掺假现象在广佛地区较为严重,氯霉素残留也存在一定程度非法添加。进一步开展动物源性食品源性成分和兽药残留检验对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动物源性食品鸭血、猪血DNA提取及多重PCR鉴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二盼  周正  周巍  李洋洋  张薇  吴涛  曾小盼  李波  张伟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6):228-231,256
目的:研究从鸭血、猪血中提取DNA的快速简便方法并建立多重PCR鉴别方法。方法:用KI提取法从固体块状鸭血、猪血中提取DNA,经PCR扩增检测提取效果。建立多重PCR方法鉴别动物源性食品中的鸭血、猪血成分,并对市售动物源性血制品进行检测。结果:这种方法提取到的DNA纯度较高,凝胶电泳条带整齐,背景清晰;PCR反应能扩增出目的条带。多重PCR能同时扩增出鸭和猪的条带。结论:这种改进的DNA抽提方法能获得高纯度DNA,比传统方法安全、简便、节省试剂,PCR扩增结果很好,应用多重PCR方法能同时检测出血样制品中的鸭、猪成分。  相似文献   

8.
DNA条形码COI序列在常见肉类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常见的4种肉类及相关肉制品进行掺假鉴定,判别与产品标签是否相符,本研究以COI基因为靶基因,建立了4种动物源性食品DNA条形码鉴别技术。分别提取牛、羊、猪、鸭四大物种的基因组DNA为模板,以其COI基因的保守序列区设计6对通用引物,结合文献报道及数据库提供的7对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提交Gen Bank数据库Blast比对,评价不同DNA条形码的检测鉴别能力。筛选出COI-A为最优序列,在4个物种中扩增效率100%。对抽检的20个批次的肉加工品样品进行检测,鉴定结果约有90%的样品与产品标签标示的成分相符。其中1个批次的牛丸制品因肉类成分含量低未扩增成功,1个批次的牛丸制品检出鸭源成分,判定掺假。DNA条形码技术快速有效,本研究筛选的COI-A序列可直接用于牛、羊、猪、鸭及其肉制品的鉴定,并为其它常见动物源性食品的种类鉴定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牛羊肉及其制品中掺杂掺假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广东省内牛、羊肉及其制品中掺杂掺假情况进行风险监测,从而为监管部门的后续监督管理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使用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对广东省市场上出售的牛、羊肉及其制品进行动物源性成分鉴定。并与标签明示肉源进行比对,确认掺假类别。结果共检验50份样品,其中牛肉25份,羊肉8份,混合肉类17份。检出10份掺假肉食品,总掺假率为20.0%。掺假样品均为牛肉制品,羊肉制品为未发现掺假情况。结论用猪肉和鸡肉进行肉类的掺假是目前主要的掺假手段。混合肉类制品在标签明示肉类成分方面比较混乱,部分样品检出标签未标示的肉类成分。进一步开展肉制品的掺假检测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鲨鱼线粒体基因组的部分序列,设计了鲨鱼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鱼翅制品中鲨鱼源性成分检测的一种新方法,据此可鉴别鱼翅制品的品质。通过物种特异性实验和灵敏度测试,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较好的物种特异性,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DNA浓度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01 ng/?L,重量检测灵敏度可达0.1%(m/m)。采用该方法并结合植物源性基因检测方法对市场上随机抽取的25份鱼翅制品进行检测,其中18份样品检出鲨鱼源性成分而未检出植物源性成分,7份样品未检出鲨鱼源性成分而检出植物源性成分,表明这7份样品不是真鱼翅制品,而是采用了植物成分仿制而成。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灵敏、简单,适用于市场上鱼翅制品中鲨鱼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通过鲨鱼线粒体基因组的部分序列,设计了鲨鱼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建立了鱼翅制品中鲨鱼源性成分检测的一种新方法,据此可鉴别鱼翅制品的品质。通过物种特异性实验和灵敏度测试,表明所设计的引物和探针具有较好的物种特异性,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DNA浓度的检测灵敏度可达0.01 ng/μL,重量检测灵敏度可达0.1%(m/m)。采用该方法并结合植物源性基因检测方法对市场上随机抽取的25份鱼翅制品进行检测,其中18份样品检出鲨鱼源性成分而未检出植物源性成分,7份样品未检出鲨鱼源性成分而检出植物源性成分,表明这7份样品不是真鱼翅制品,而是采用了植物成分仿制而成。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快速、灵敏、简单,适用于市场上鱼翅制品中鲨鱼源性成分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PCR(real-time PCR)法及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检测食品中动物源性成分,为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动物源性成分鉴定提供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法及LAMP法分别对市售肉及其制品进行牛、猪和鸡源性成分鉴定,并与标签明示的肉源成分比对,以准确性和时效性2个指标对上述2个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Real-time PCR法检出4份样品与标签明示肉源不符,LAMP法检出5份样品与标签明示肉源不符,而16份样品中仅有1份样品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同。Real-time PCR法检测用时1.5 h,提取检测用DNA用时1.5 h,总用时3 h;而LAMP法检测用时45 min,提取检测用DNA用时20 min,总用时65 min。结论 LAMP法与Real-time PCR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准确性,但LAMP法耗时短、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现场快速监督抽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膜芯片技术检测肉类及其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验证该技术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利用膜芯片检测肉制品中的动物源性成分,对样品中猪、牦牛、驴及羊源性成分的灵敏度、检出限进行相关实验,并就实际样品的检测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该技术用于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特异性良好,4种动物源性检测的灵敏度为0.1 ng,检出限为0.1%(w:w),适用的样品种类较广,实际样品的检测结果与国家标准荧光PCR法一致。结论该技术可作为快速筛选的方法,为肉制品的动物源性成分鉴定和掺假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建立并优化了使用基于DNA条形码技术对可食用内脏制品中包括猪、牛、羊、鸡、鸭、鹅、兔7种常见动物源成分进行掺假鉴别的方法。用生理盐水清洗和真空冷冻干燥预处理后的内脏样品,经DNA提取扩增后,扩增产物经毛细管凝胶电泳分析系统进行确认,克隆测序结果提交本地数据库Viscera进行比对,同时筛选出适合7种动物源内脏DNA扩增的通用引物COI-A,优化DNA模板量和退火温度,验证考察了19个可食用内脏掺假模型的最低掺假比例。7种动物的5类内脏的PCR扩增效率均为100%,最佳的DNA模板量和退火温度为2μL和53℃,掺假成分的最低检出比例为5%。本方法灵敏度高,可靠性好,可作为常见可食用动物内脏掺假的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鸭血、鸭骨氨基酸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鸭血、鸭骨中的氨基酸组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鸭血和鸭骨中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80.65%和45.16%,其中鸭血和鸭骨的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2.15%和26.59%.根据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鸭血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异亮氨酸;鸭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色氨酸.鸭血和鸭骨的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分别为0.83和0.54,因此,从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的角度来看,鸭血为人类良好蛋白源,鸭骨为不适蛋白源.对鸭骨的开发可从其较高含量的胶原蛋白和矿物质角度着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通过玛卡的defensin基因序列,设计了玛卡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玛卡及其制品中玛卡源性成分检测的一种新方法。通过物种特异性测试,所设计的引物能够特异性扩增玛卡基因,并且,DNA浓度的检测灵敏度达到0.1 ng/μL以上,重量灵敏度达到0.1%以上。并结合芜菁源性成分基因检测方法对市场随机抽取的21份玛卡及其制品进行检测,21份样品均检出了玛卡源性成分而未检出芜菁源性成分。本研究所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快速,准确,高效,适用于市场上玛卡及其制品真伪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17.
建立适用于肉类罐头等长时间高温加工食品中猪、牛、羊、鸡、鸭5种动物源成分种属特异性PCR鉴别方法。通过使用猪、牛、羊、鸡、鸭的种属特异性引物,对5种动物的总DNA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分别为212、147、202、131、201 bp的扩增产物,将测序结果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US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进行BLAST比对确认实验的准确性,并对市售罐头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5种动物引物种属特异性良好,对猪、牛、羊、鸭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对鸡源性成分的检测灵敏度为2.5%。在对市售肉类罐头样品的检测中,6.6%样品与标签标注结果不符。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结果准确可靠,可广泛用于肉类罐头食品和长时间高温加工食品中猪、牛、羊、鸡、鸭5种动物源成分的鉴别,具有十分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利用二代测序和DNA条形码技术对生物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鉴定方法进行探索性研究。首先对常见的哺乳动物、禽类、鱼类物种以及多种混合样本进行了核酸提取,并利用PCR技术对其线粒体基因16S rRNA区域354 bp的检测位点进行扩增。使用Illumina Miseq二代测序技术获取所有序列信息,并与Gen Bank数据库比对分析样本中的物种组成。结果显示,混合样品中所有动物源性成分均得到正确鉴定;鹅和鸭核酸的最低检测下限为0.5ng/μL;市售商业化动物源性制品经检测发现2起标签不符问题。该检测方法在一个高通量测序和结果比对分析实验周期内,实现了混合DNA片段序列信息的一次性获取。检测结果准确,适用范围广,有望为动物制品标识符合性检查、打击走私等方面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9.
了解苏州地区肉及其制品的掺假情况,通过对肉类种源与标签明示肉源进行比对,鉴别摻假食品,为加强食品标签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自建的动物源性食品种源判定Taqman实时荧光PCR检测体系对苏州地区的肉及其制品进行种源判定,与标签明示肉源进行比对,鉴别摻假食品。结果 本次调查共检验涉及32个生产单位的90份样品,总不符合率为25.6%(23/90)。检测的44份牛肉及其制品中有12份与标签不符,8份用猪肉部分替代牛肉,1份以鸭肉部分代替牛肉进行销售;此外有3份不含有牛肉成分,存在猪、鸡、鸭源性肉类之外的肉类成分。共检测羊肉及其制品16份,有2份用鸭肉代替羊肉出售,3份羊肉样品中掺入了部分猪成分,其中1份样品还存在单个样品掺杂两种外源肉类的现象(猪源性和鸭源性)。检测猪肉及其制品19份,其中2份样品含有标签未注明的鸡肉成分。在所检测的11份混合肉类样品中有4份成分与标签不符,主要是以廉价的鸡肉取代/部分取代相对高价的牛肉和猪肉。结论 肉制品掺假情况明显,用猪肉、鸭肉部分代替牛肉和羊肉仍是主要的掺假手段,牛肉掺假样品主要是熟制牛肉制品,而火锅食用羊肉卷样品则是羊肉掺假高危品,开展肉制品摻假检测对规范肉制品市场具有积极意义。此外,3份未知种源成分的牛肉样品提示在现有检测基础上还需扩大检测范围,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为建立基于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食品中的鹌鹑源性成分的定量检测方法,根据现行检验检疫标准(SN/T 2727-2010)合成引物及探针。首先对13种不同动物鲜肉组织的DNA进行鹌鹑源性成分特异性检测,然后对鹌鹑源性DNA模板原液进行梯度稀释,检测方法灵敏度,最后在加工制品中检测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特异性强,除鹌鹑肉外,牛、羊、猪、马、驴、狗、兔子、鸡、鸭、鸽子、火鸡、鱼12种动物鲜肉组织均无特异性扩增;方法的灵敏度较高,鹌鹑组分DNA的检出限可达10 fg/mL,灵敏度可达0.001%;方法的适用性较广,可以用于加工制品中鹌鹑源性成分的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