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VEGF在肾母细胞瘤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包括淋巴结或/并肺转移等,下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25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肾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13例,阳性表达与MVD、肿瘤转移、临床分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形成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其检测可作为判断肾母细胞瘤的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COX-2及其抑制剂与消化道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肿瘤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目前针对抗肿瘤血管形成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成为热点之一.VEGF、bFGF表达受许多因素调节,其中环氧合酶-2(COX-2)就是通过上调前列腺素E2(PGE2)和Bcl-2以促进肿瘤组织表达VEGF、bFGF和抑制细胞凋亡而发挥促肿瘤作用的.通过应用COX-2特异性抑制剂在下调VEGF、bFGF表达的同时,可不同程度的抑制多种肿瘤组织生长、浸润转移和改善预后.深入研究环氧合酶-2及其抑制剂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将为临床应用环氧合酶-2抑制剂进行肝细胞癌化学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肝癌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与肝癌细胞转移的相互关系。方法 运用BodyenChamber膜侵袭培养系统培养VEGF肝癌细胞株HepG  相似文献   

4.
垂体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探讨VEGF与垂体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2例垂体瘤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计数.结果 VEGF蛋白表达阳性者37例,阴性者5例;微血管密度(MVD)在阳性组为47.93±15.82,阴性组为18.12±4.39,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VEGF表达与MVD之间存在相关性(r=0.79,P<0.001).结论 VEGF存在于垂体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垂体瘤血管形成密切相关,提示VEGF在垂体瘤中可能作为一种旁分泌因子,刺激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促进肿瘤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生长、侵袭及转移关系密切。以VEGF及其受体作为相对特异的肿瘤血管生成标记物 ,抑制其表达或阻断其效应是目前国外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一氧化氮 (NO)作为重要的血管舒张剂 ,可刺激VEGF产生并参与VEGF促肿瘤血管生成的每一步骤。本文主要综述NO和VEGF在血管生成及肿瘤的血管生成中的相互作用 ,为探索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新途径提供实验理论依据。1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 (NOS)NO是生物体内一种结构简单的自由基气体 ,但其生物功能复杂 ,可作为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形成因子-2(angiopoietin-2)及纤连蛋白(FN)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获取结直肠癌标本60例,分别用S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VEGF、血管形成因子-2、FN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VEGF、血管形成因子-2和FN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P<0.05)。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和/或肝转移、Dukes分期有关(P<0.05)。血管形成因子-2则仅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关(P<0.05)。FN在细胞外基质(ECM)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而在基底膜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均与癌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基底膜中FN的缺失同时与肝转移有关(P<0.05)。结论结直肠癌细胞产生的VEGF可能通过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而促进血行转移和转移灶的形成,血管形成因子-2与VEGF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而FN在肿瘤组织基底膜中的缺失是肝转移的重要起始因素。  相似文献   

7.
VEGF、KDR的表达对肝癌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Zhao A  Dou K  Li K  F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6):453-456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KDR(kinaseinsertdomaincontainingre ceptor)对肝细胞肝癌的血管生成、生长、转移等方面的影响。 方法 对 45例肝癌、2 1例肝硬化、8例正常肝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 ,然后行图像分析 ,观察VEGF、KDR的表达与肝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肝细胞肝癌中VEGF高表达 ;并与肝癌的血管生成相关 ;VEGF的表达强度与表达率均与肝癌的转移、包膜形成相关 ;KDR不仅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 ,还表达于部分肝癌细胞。 结论 VEGF在肝癌的血管生成、癌细胞转移、包膜形成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KDR在肝癌细胞的表达可能是一种自分泌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部分切除后裸鼠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以探讨其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方法采用切除裸鼠肝左叶和中叶观察肝肿瘤生长情况,以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检测肝癌组织MVD、VEGF的表达.结果肝部分切除后,肿瘤组织MVD和VEGF表达明显增强,肿瘤组织重量和体积明显增加.结论肝部分切除后肿瘤组织VEGF表达增强,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增多可能为其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细胞粘附分子-1(ICAM-1)是细胞表面粘附分子,属免疫球蛋白超家属.主要参与细胞间的连接。研究表明越是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越强的恶性肿瘤.则越表现出ICAM-1的过度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则通过多种机制诱导宿主新生血管形成,促进肿瘤生长,ICAM-1、VEGF和血管生成这三者相互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肿瘤的转移和病人的预后发挥重要作用。但ICAM-1,VEGF和血管生成在胆囊病变中的关系和意义如何,至今为止仍报道不多。现有不少证据表明,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于新的血管生成。近年报道乳腺、前列腺和膀胱等实体肿瘤,其血管生成与肿瘤的转移和预后呈正相关。本文试图探讨ICAM-1、VEGF和血管生成鞋胆囊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血管生成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目的 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近年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相关文献回顾,总结VEGF研究的进展,介绍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生物治疗中的作用。结果 血管生成在肿瘤生长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证实。在众多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因素中,VEGF起到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作用。针对VEGF的抗肿瘤血管生成的治疗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包括应用VEGF抑制剂、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等。结论 VEGF是主要的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的物质,针对VEGF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可能给恶性肿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1.
曹斌  陈孝平  朱鹏  关剑  朱虹  侍作亮 《肝胆外科杂志》2005,13(2):150-152,160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 2 (COX-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水平和肿瘤血管形成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 4例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石蜡包埋标本的COX- 2、VEGF的蛋白表达,抗CD34单克隆抗体显示血管内皮细胞,根据CD34阳性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高分化HCC中COX- 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中分化和低分化HCC(P<0 .0 5 ) ;转移组COX- 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 .0 1)。转移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 .0 1) ;无包膜HCC中VE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有包膜HCC(P<0 . 0 5 )。转移组MVD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 .0 1)。COX- 2和VEGF及VEGF和MVD之间表达的强弱呈强正相关(分别r=0 .6 2 6 1,r=0 .6 0 97;均P<0 .0 0 1) ;COX- 2和MVD之间无相关性(r=1.30 4 ,P>0 .0 5 )。结论 COX- 2的过度表达可能与高分化HCC致癌有关;COX- 2及VEGF均与肝癌的转移相关;COX- 2表达与VEGF表达可能有协同效应,共同促进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2(Ang2)单链抗体(ScFv-Ang2)对人肝癌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各组分别添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 Ang2、VEGF+ Ang2+ ScFv-Ang2,通过HUVEC增殖测定、迁移实验、小管形成实验观察ScFv-Ang2在体外对HUVE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建立荷人肝癌细胞株MHCC97的肝原位移植瘤模型裸小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瘤内注射ScFv-Ang2 (4×1011 pfu/ml),对照组予以生理盐水,测量肿瘤大小、肺转移灶数目、癌组织CD31蛋白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观察ScFv-Ang2对肝细胞癌(HCC)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体外实验中观察到ScFv-Ang2可抑制VEGF和Ang2诱导的HUVEC增殖、迁移及小管形成;ScFv-Ang2瘤内注射组肿瘤体积、重量、肺转移灶数目、CD31表达水平以及MVD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cFv-Ang2在体外实验中具有抑制HUVEC形成血管的作用,体内实验中对裸鼠人肝癌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乳腺疾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观察乳腺良恶性疾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状况以及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血行转移、腋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LSAB法分析了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30例良性乳腺病和7例癌旁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乳癌组和癌旁组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病组。有血行转移或淋巴结转移组VEGF表达水平高于无转移组,而在其他预后因素中分布无差异。结论 VEGF表达水平对判定乳腺疾病良恶性及乳癌血行转移或淋巴转移的可能性有一定的预示价值。  相似文献   

14.
肝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及其干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癌生长、转移与新生血管形成的关系,以及抗新生血管形成的应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分析肝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建立裸鼠角膜微囊移植模型以比较不同转移潜能肝癌诱导血管的能力;采用CD34抗体特异标记肝癌组织中的新生血管数目,探讨其与肝癌病人术后复发的关系;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和Endostatin;建立肝癌裸鼠种植模型,采用血管形成抑制剂进行干预治疗。结果在侵袭性肝癌组织中VEGFmRNA及表达高于非侵袭性肝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100的肝癌术后复发率为MVD<100的肝癌病人的3倍。血清VEGF高水平且endostatin低水平的肝癌MVD高于VEGF低水平和(或)endostatin高水平的肝癌(73±33vs.47±21,P<0.05)。结论肝癌诱导血管生长的能力与其转移能力平行。肝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与肝癌病人术后复发有关。抗血管治疗有可能成为治疗肝癌术后复发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是典型的多血管肿瘤,丰富而扭曲的肿瘤血管是肝癌的重要特征,在其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各阶段,肿瘤新生血管均起着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其表达影响着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一种新的CT灌注成像技术被用来研究肿瘤的血流灌注和微血管分布情况.本文就HCC的肿瘤血管生成机制、CT灌注成像的一般原理以及在评价肝癌肿瘤微血管生成指标VEGF,MVD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不同转移潜能的肝癌细胞诱导肿瘤血管的能力。方法 用裸鼠角膜制作微囊,将来自不同转移潜能肝癌细胞ICID20(高转移)和LCID35(低转移)植入微囊。在裂隙灯下观察肿瘤血管形成情况。结果 LCID20诱导的肿瘤血管在范围和条数上均高于LCID35。结论 高转移肝癌诱导肿瘤血管能力高于低转移肝癌,角膜微囊模型是研究肝癌肿瘤血管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治疗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在器官的正常生理过程、组织修复,还是在各种各样的肿瘤病理的过程中,血管发生是一个基本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在血管发生的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子。在人类各种肿瘤如乳腺癌、胃癌、肝癌、胆管癌、胰腺癌中,VEGF的高表达总是和癌的恶性行为和较差的预后相关联。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试图探索VEGF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这种表达和肝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肾细胞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微血管密度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生成与肾癌发展的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6例肿瘤组织中的VEGF。 结果 46例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28例 (60.8%)、微血管密度(MVD)为63.64±33.20,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VEGF、MVD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VEGF阳性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VEGF、MVD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阳性组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 结论 VEGF与肾癌的血管生成有关,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乙酰肝素酶(Hpa)是一种内切糖苷酶,可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中的硫酸乙酰肝素,破坏其完整性,同时释放在细胞外基质中储存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有利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本研究旨在探讨Hpa、VEGF与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肿瘤血管新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性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8例HCC和26例癌旁组织中CTGF、VEGF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在HCC组织中,CTGF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08%、85.42%,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08%、34.62%,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GF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肝硬化程度、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VEGF的表达和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肿瘤大小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HCC组织中,CTGF和VEGF的阳性表达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成正相关(r=0.381,P<0.05). 结论 CTGF和 VEGF参与了肝癌组织的发生发展,联合检验CTGF、VEGF可以作为肝癌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