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外科药师参与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对围术期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发生情况及化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38例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围术期化疗的患者,根据是否进行CINV多学科管理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全程期CINV发生情况及化疗依从性的差异。结果 138例患者中,干预组72例,对照组66例,干预组的CINV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恶心发生率51.4%vs 78.8%,P<0.001;呕吐发生率2.8%vs 19.7%,P=0.002),CINV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化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98.6%vs 89.4%,P<0.001)。结论 外科药师参与的多学科管理模式可显著降低围术期CINV的发生率,并显著提高患者化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信息化药学平台联合外科药学服务对消化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外科药师参与化疗相关恶心呕吐信息化药学平台的建设,包括用药信息库和阶梯式用药路径的构建和应用;外科药师对外科医生、护士和患者提供差异化的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药学服务。外科药师在胃肠外科进行临床实践,并收集药学干预前后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两组化疗患者的恶心呕吐防治效果,进一步优化药学服务,实现药学转型新形式。结果:共入组患者85例,分别为干预前41例和干预后44例,干预后化疗相关急性呕吐和延迟性呕吐的控制有效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和P=0.039);干预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信息化药学平台联合外科药学服务对大肠癌术后患者化疗相关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显著,不仅利于外科药师在药学服务转型中积累实践经验,也为医院药学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纳入此次研究进行实验观察,依据患者化疗期间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恶心、呕吐症状要比观察组患者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负面情绪,缓解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药学监护路径对肺癌化疗患者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1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剔除脱落病例后对照组(常规临床路径管理)纳入48例,干预组(常规临床路径联合药学监护路径管理)纳入50例。记录两组患者化疗前、化疗2周期及4周期后健康行为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各指标不同时间点下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同时比较化疗期间两组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结果:健康行为方面,经过2、4周期后,干预组健康行为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人际关系外,其余维度在干预和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与入院时比较,对照组2周期后健康责任、运动锻炼、压力管理维度得分及总分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2周期、4周期后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P<0.01)。在生活质量方面,经过2、4周期后,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时间、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与入院时比较,干预组2周期及4周期后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P<0.01)。干预组恶心呕吐、腹泻、静脉炎及药品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监护路径可明显改善肺癌化疗患者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保证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药学监护的模式与效果。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参与试验组患者化疗方案制定、护士给药指导、并对患者用药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跟踪处理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临床药师主要通过治疗方案确定、护士给药指导以及药学监护三个方面介入治疗;试验组明显减少患者化疗辅助用药;临床药师介入的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恶心、呕吐(p<0.001),骨髓抑制(p=0.002)和肝功能损伤(p=0.014),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药师介入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促进临床化疗方案有效执行,提高改善化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吴赟 《中国实用医药》2013,(29):188-189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便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均为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病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及焦虑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腹痛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食欲减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焦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肺癌患者化疗中便秘的发生,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晚期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记录两组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及PSQ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化疗期间发生恶心、呕吐及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例数均少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总发生率67.86%显著低于对照组86.90%(P0.05);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4.08±2.35)均较对照组评分(8.17±2.36)有所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比均有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亦有显著降低。结论晚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对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曹峰  侯杰  刘敏 《安徽医药》2015,(1):162-163
目的:观察福沙吡坦防治术后胃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CINV)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该院胃癌手术后患者的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方案,研究组给予福沙吡坦联合昂丹司琼、地塞米松方案,观察两组化疗后急性和延迟性 CINV 和其它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急性和延迟性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急性和延迟性恶心的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疲劳/虚弱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其它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福沙吡坦能有效的防治术后胃癌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增加患者化疗耐受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癌症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174例围化疗期癌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并记录2组患者围化疗期恶心、呕吐发生的程度。结果观察组化疗期轻度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对照组,重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围化疗期癌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恶心、呕吐发生程度,利于患者配合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影响。方法5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肿瘤药物化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状态量表评分分别为(47.1±3.3)分、(75.6±4.2)分,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状态量表评分分别为(34.1±3.3)分、(65.2±4.7)分。观察组干预前的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状态量表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和卡氏功能状态量表评分和对照组干预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改善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帕洛诺司琼防治乳腺癌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6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乳腺癌77例,其中帕洛诺司琼组(A组)38例和托烷司琼组(B组)39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分别观察两组化疗后0~5 d内出现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消化道反应和便秘、头晕等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0~24 h两组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控制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5 d A组对恶心、呕吐控制率明显优于B组(P<0.05),食欲不振控制率无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较轻,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乳腺癌化疗中,帕洛诺司琼防治表柔比星引起迟发性恶心呕吐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段式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负性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均行新辅助化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分段式干预.以QLQ-C30评分表和MCMQ问卷评分对患者干预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患者QLQ-C30评分中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总生命质量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疲乏、恶心呕吐、失眠、食欲丧失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CMQ问卷评分中,面对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屈服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段式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及降低负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患者健康行为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98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以知-信-行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价中全部功能项目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项目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中疲劳、恶心呕吐、疼痛、失眠、食欲下降、便秘、经济困难等七项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腹泻等两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知信行模式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于食道癌护理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在食道癌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音乐干预对卵巢癌化疗患者预期性恶心和呕吐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6例卵巢癌预期性恶心和呕吐Ⅱ级和Ⅲ级患者完全随机分为音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音乐干预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音乐干预.结果 对照组呕吐分级多集中Ⅰ、Ⅱ级[分别为15例(45.5%)、12例(36.4%)],呕吐级别评分为(2.33±0.24)分;而音乐干预组经过音乐干预后呕吐分级多集中在0、Ⅰ级[分别为11例(33.3%)、18例(54.5%)],呕吐级别评分为(3.18±0.31)分.音乐干预组预期性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和级别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音乐干预能减少和降低卵巢癌化疗患者预期性恶心和呕吐的程度,提高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Nausea and vomiting are two of the most frequent and troubling side effects patients experience during chemotherapy, interfering with compliance with cancer therapies and quality of life. While newly available treatments have improved our ability to manage nausea and vomiting, anticipatory and delayed nausea and vomiting are still major problems for patients receiving chemotherapy. Many cancer patients consider delaying future chemotherapy cycles and some contemplate stopping chemotherapy altogether because of their fear of experiencing further nausea and vomiting.

Areas covered: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pathopsychophysiology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CINV), the recommended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and current agents in late-stage clinical trials, and future research needs to address the continued challenges of treatment-related nausea and vomiting.

Expert opinion: Despite advances in pharmaceutical and behavioral therapies, and the provision of standard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ly managing CINV, patients continue to experience it. Moreover, control of nausea, acute and delayed, and anticipatory nausea and vomiting remains an important, unmet need among cancer patients. It is critical to focus attention o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nausea, anticipatory symptoms and delayed symptoms.  相似文献   

16.
托烷司琼预防肺癌化疗所致恶心及呕吐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托烷司琼预防肺癌化疗所致恶心及呕吐的疗效。方法 :对 1 2 0例接受含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的肺癌病人 ,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甲、乙2组 ,并采用自身对照法 ,分别观察了甲氧氯普胺(metoclopramide)和托烷司琼 (tropisetron) ,格拉司琼 (granisetron) 3mg和托烷司琼 5mg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托烷司琼预防化疗所致恶心、呕吐明显优于甲氧氯普胺 ,甲氧氯普胺和托烷司琼对恶心和呕吐有效率分别为 2 7% ,2 3 %和 95 % ,93 % ;但格拉司琼和托烷司琼两者间无明显差异 ,有效率分别为 93 % ,95 %和 97% ,92 % ;副作用均较小。结论 :托烷司琼是肺癌化疗的良好止吐药之一 ,安全且价廉 ,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老年患者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35例老年晚期结肠癌病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卡培他滨500 mg,2次/d,塞来昔布200 mg,2次/d,连续服药直至病情进展,至少2月后评价疗效以及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37.1%,疾病控制率为77.1%,生活质量总改善率82.9%,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8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所有患者均以Ⅰ、Ⅱ级毒副反应为主,主要为白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等.结论 塞来昔布联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治疗老年晚期结肠癌具有安全、有效、毒副反应小以及患者依从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症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将90例进行化疗的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对其进行分散注意力、饮食护理、深吸气后屏气训练、保持口腔卫生等方式,观察对比他们的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癌症患者在使用化疗药前、用药期间及化疗后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预防或减轻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化疗中恶心呕吐的护理方法,减轻病人痛苦,使化疗顺利完成。方法干预组采用有效的心理干预,配合止吐药,行恶心呕吐的预防及症状护理,加强饮食管理和营养支持。对照组只单纯用止呕药配合常规护理方法,分别观察记录化疗病人的恶心呕吐情况。结果用统计学片法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恶心呕吐是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效的护理配合联合用药,可有效预防及控制化疗性恶心呕吐的发生,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