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何小冰 《生存》2020,(4):0106-0106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数学课堂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增强学生的求知能力,提升数学素养。因此,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自信心,进而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礼仪,无论是对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都具有时代的意义。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礼仪”与“思维”共舞,“激情”与“智慧”齐飞,这样才能成就学生的一生。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思维中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决不是针对高智力学生,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有机会获得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教师要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力,使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出来,将学生培养成为创造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文明是靠思维创造的,而大部分的科学进步都来自于人们的无意注意,或是从实践中得到的直观感受,如牛顿从苹果落地中发现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著名数学家布鲁诺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掌握直觉这种天赋”。数学直觉是一种超逻辑的、自发的和“不可解释”的思维形式,它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是一种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知识积累的一种升华,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是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这种思维形式能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极其可贵。我结合平时自己的一点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渡阶段。小学数学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它可以让素材以具体、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杨朴菊 《生存》2020,(10):0186-0187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建立和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是条“长路”,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师需要有充足的耐心,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其施加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建立和深入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引导。另外,还要帮助学生将数学思维和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从而真正深入学习,形成正确的数学学科思维,促进日后学习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问教学法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维,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主动参与数学学习。这种学习活动不仅是让学生将已有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而且要从这个学习过程中有所发现,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好钻研的、创造性的、探索性的思维能力的学生。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要传授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借助课堂教学传授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而分类讨论思想作为中学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在教学中重视对分类讨论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考察尤其必要,这既是学生是否能全面学好数学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考察内容,也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9.
楼艳艳 《生存》2020,(7):0105-0105
诗、画本是同家。中国的国粹——古诗和国画都蕴含着作者心灵深处的情感,向人们表达了某种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古诗教学,特别是低段的古诗教学中若能“诗“”画”结合学诗词,以诗还画,以画明诗,帮助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诗词,可以在顺利达到理解诗情诗里的目标,还可 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对品析语言,揣摩意境,增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作为中国哲学原点的《易经》文本的思维特性,并与《诗经》的思维方式作了比较,认为《易经》与《诗经》是中华民族思维不同的两列系统,二者之间不存在源流关系。《易经》的卦画符号不涵有文学的象征意义,自然亦非文学形象思维的滥觞。进而作者具体而微地辨析了长期以来被混淆的“比”与“兴”两个概念在内涵上的质的区别,认为前者主理,后者主情。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相似文献   

13.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推动学生探求内部真理与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孔子是主张乐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先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自然进入课程评价的“视野”之中,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小学生的评价,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评价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狭窄、方法简单,在“对”与“错”、“好”与“坏”的二分法评价中,使很多学生无法尝试学习的成功,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使学生失去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下面就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黄林平 《生存》2020,(10):0199-0199
核心素养是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的重要方向,更是学科教学的主要发展目标。在小学教育阶段即开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基于此,文章强调小学数学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自主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改变以往数学教学的枯燥性、单一性、乏味性,让数学教学更具有灵活性、拓展性、有效性,从而使数学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胡春玉 《生存》2020,(15):0076-0076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的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不仅在知识上灌输数学概念和计算技巧,更在能力和思维上,让学生学会联想和数学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举一反三,形成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针对初中教学环境下,数学学科的学习,阐述初中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数学知识原本就过于抽象难懂,理应让学生通过生活去理解、应用那些数学概念或模型,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本文就针对生活化教学模式,分析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标准》强调"实践活动",这既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必然.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注重实践活动是国际数学课程的一个趋势,强调让学生做数学比让学生知道数学事实更重要.实践活动就是"做数学"的具体体现,它是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他改变了传统数学模式中以知识记忆为特征的陈旧方法,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对"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的数学,我有如下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提高教学有效性之策略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相似文献   

20.
钱丽仙 《生存》2020,(14):0110-0111
良好的数学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路上最好的动力,其能够让学生不畏艰辛,并从多方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也是我国教学改革所期盼的“综合素质”,更是达成终身学习的必要条件。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数学本身的趣味性,更要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体现出趣味性,并激发出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趣味横生的数学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认知,保障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