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究咖啡炭纤维对无缝针织物性能的影响,选用咖啡炭纤维纱线、普通锦纶纱线为原材料,设计并试制了6种无缝针织试样,对试样的抗菌、释放负离子、导湿和保暖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研究不同咖啡炭纤维含量、不同组织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咖啡炭纤维表面的多孔结构使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释放负离子和保温性能,且随着咖啡炭纤维含量的增加,其织物的抗菌、释放负离子和保温性能越好;当面纱为100%咖啡炭纱线,组织结构为平针添纱组织,织物抗菌性较优,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织物释放负离子和保温性较好;随着咖啡炭纤维含量的增加,织物芯吸高度先增大后减小,面纱选用75%咖啡炭纱线+25%普通锦纶纱线,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其织物的导湿性更优。最后运用灰色近优模型对织物进行综合性能评价,结果显示织物面纱采用100%咖啡炭纱线,组织结构为1+2假罗纹时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蓄热毛型针织物的最佳保暖织造方案,设计开发了11种蓄热毛型针织物,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了9种织造方案,以克罗值和20 min内平均蓄热升温值作为评价指标,对保暖性较好且面密度适中的8种织物进行服用性能测试并用模糊数学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组织结构对织物克罗值影响较大,芝麻点提花组织的保暖性较好;交织纱线对织物蓄热升温性能影响最大,咖啡碳涤纶丝的蓄热升温性能较好;羊毛/石墨烯涤纶(4根)交织芝麻点提花织物的综合性能最好,羊毛/咖啡碳涤纶(4根)交织芝麻点提花织物次之,且两种织物的保暖性能也最优。  相似文献   

3.
负离子针织物的性能测试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负离子纺织品的加工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用具有产生负离子性能的纤维生产;另一类是通过后整理加工使纺织品具有产生负离子的功能。文中对采用负离子纱线和负离子整理剂制成的双罗纹针织物通过负离子浓度优选参数测试,分析了负离子针织物负离子浓度、耐水洗次数及针织物的服用性能,结果表明:负离子纱线和织物均有释放负离子的功能,随着水洗次数的增加,织物释放负离子的浓度下降,水洗50次后,基本失去释放负离子的功能,负离子织物的服用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探讨以纯棉纱作经纱、染色棉或漂白棉与负离子粘胶纤维混纺纱作纬纱的功能性织物用作床上用品套件的设计与开发过程。通过对产品风格与织物规格、织物组织搭配、花形款式、工艺配置等方面整体设计,所开发的宽幅色纺细特高密负离子功能性系列配套织物不但物理性能满足标准要求,而且与纯棉织物相比,可使空气负离子浓度增加1.8倍左右,每米织物增加纱线成本2.80元左右,每套床上用品增加纱线成本22.40元左右。  相似文献   

5.
探讨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纱线的纺纱工艺。分析了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的抗菌机理及抗菌纱线所织面料相比于抗菌后整理面料的抗菌性能优势。针对铜离子涤纶纤维与粘胶纤维的性能特点,设计纱线的纺纱工艺流程,合理配置各工序工艺参数,纺制了18.5 tex粘胶纤维/纳米铜离子涤纶纤维(60/40)混纺的抗菌纱线,并对其织物进行了抗菌性能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开发的混纺纱有较优异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用混纺比为65/35、75/25、85/15的负离子涤纶/吸湿排汗粘胶纤维进行混纺,通过单因子和多因子试验,优选纺纱工艺,进而开发了内衣面料。通过测试面料的服用性能和负离子浓度,发现负离子涤纶/吸湿排汗粘胶纤维85/15混纺纱三平组织织物更适合用作针织内衣面料。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通过采用新型原料,包括蓄热纤维、Outlast纤维、中空纤维,采用合理的织物结构和相应的后整理加工方法,开发兼顾保暖、舒适、薄型三要素的舒暖系列秋冬针织内衣的过程.综合利用纤维、纱线、织物三重空气层的织物具有较好舒暖性;采用铜氨纤维与超细抗起球腈纶纤维混纺纱为贴身层编织的针织内衣,较薄的结构就能达到较高的保暖率.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负离子净化空气的原理及环境状况与空气中负离子浓度的关系基础上,应用负离子功能粘胶长丝和涤纶短纤混纺纱针织物作为空调滤材,利用空调出风(冷风)使针织物滤材试样飘动,相互拍击摩擦,使空调出风中的氧气分子和水分发生有效电离,从而产生大量空气负离子。实验结果表明,负离子功能粘胶长丝和涤纶短纤混纺纱针织物都有释放空气负离子的功能;而且在同规格纱线的平针组织、双罗纹组织、蜂巢组织和畦编组织针织物中,畦编组织针织物释放的负离子量最大;空气相对湿度对功能材料释放负离子数量有明显影响,当相对湿度在65%~70%时释放的负离子量趋于最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新型纤维纯纺纱和混纺纱的性能变化,以Modal纤维、竹浆纤维、圣麻纤维、粘胶纤维、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的纯纺纱和混纺纱为研究对象,对其纱线性能进行试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Modal纤维纯纺纱及其含量较高混纺纱的强伸度和耐磨性均较好,毛羽少,条干较均匀;竹浆纤维纯纺纱和混纺纱的初始模量均较低,毛羽少,条干较均匀,但纱线强度和耐磨性较差,断裂伸长较大;圣麻纤维混纺纱毛羽较少,但条干不匀率偏大,弹性较好;Outlast改性粘胶纤维混纺纱线的强伸度均偏低,耐磨性和条干较差,毛羽较多.认为应根据不同纤维纱线的性能进行工艺设置和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调温粘胶纤维,并重点研究了智能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50/50)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时的染色性能。通过改变染色条件,得到使三种实验材料:智能调温粘胶纱线、智能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纱线(50/50)、智能调温粘胶纤维与棉混纺织物(50/50)用活性染料染色时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以PVA长丝或短纤为芯纱,棉纤维为外包纱生产包芯纱,并通过退维得到空芯纱,由这种空芯纱制织的织物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文章探讨了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生产包芯纱,并通过退维处理得到空芯纱的加工技术;并对空芯纱织物的透气性和厚度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CCZ—VI竹节纱装置与CCZ—VII花色纱装置的工作原理。在细纱机上加装这两种装置,能进行竹节纱和段彩纱的纺制。文中分析了利用这两种装置加工竹节纱和段彩纱的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近年世界棉纱质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指出了针织用纱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并结合我省针织用纱的质量状况,阐述了我省创针织用纱名牌应解决的生产技术关键及措施、建议。从而进一步稳定、提高针织用纱质量,赢得市场,争创名牌。  相似文献   

14.
从对间接式蒸纱/调湿技术的分析入手,说明了间接式蒸纱机的原理和功能,指出间接式蒸纱可以有效地提高棉纱质量,如棉纱的强度、断裂仲长、摩擦系数等物理指标。通过间接式蒸纱/调湿处理棉纱可以提高其含水率1%~3%。  相似文献   

15.
16.
色纺纱与半精纺纱线是我国日前较流行的新型纱线,由于其纱线具有明显特点,在后道加工中能生产出附加值较高的产品,故受到后道加工用户的欢迎,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初步分析:目前国内生产各类色纺纱的产能已超过500多万锭,半精纺纱线生产规模也超过100万锭以上,为纺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7.
纱线毛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杨红英  朱苏康 《纺织学报》2000,21(6):339-342
纱线毛羽严重影响无俊织造和高密织物的产质量,章阐述了纱线毛羽的测量评价方法,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等,认为毛羽取决于原料,产生于细纱,增长于络筒,贴伏于浆纱,影响于织造,去除于烧毛,体现于织物。  相似文献   

18.
细纱捻系数与纱线强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索不同品种纱线捻系数与强力的关系,对以棉、粘胶、腈纶和涤纶为原料的纱线进行了试验,得出捻系数.强力曲线、回归方程及临界捻系数.经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短纤纱有不同的临界捻系数;相同特数棉纱的临界捻系数大于化纤纱的临界捻系数;线密度较大的短纤纱,其临界捻系数较大;对于20 tex以上的短纤纱,临界捻系数大于国标推荐的捻系数.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实际生产中捻系数调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Sirofil-竹节复合纱的纺制及性能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改造过的棉纺设备上纺制棉涤Sirofil-竹节复合纱,采用Sirofil(赛络菲尔纺)与竹节纱纺纱技术相融合的纺纱技术,具有其独特的工艺特点。文章通过对纺制出的Sirofil-竹节复合纱与普通竹节纱的强伸性能、毛羽指数分析比较,认为Sirofil-竹节复合纱的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密实纺纱和传统环锭纺纱进行对比上浆试验,测试和分析了其浆纱性能,结果表明密实纺纱在降低上浆率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