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7年广州市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特征。方法监测来自广州市3家监测医院的流感样病例的漱口液或咽拭子标本,采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红细胞凝集实验和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进行鉴定;按0~、5-、15~、25~、60-以上5个年龄组分层随机抽取健康人群的血清标本,采用红细胞凝集抑制实验检测血清中的各型流感抗体。结果全年共对1068份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共分离出46株流感病毒,分离率为4.3%,其中H3N2型15株(32.6%),B(Yamegata)型27株(58.7%),B(Victoria)型4株(8.7%),未分离出H1N1型流感病毒株。60~组人群的病毒分离率最高,为7.7%;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10月份H3N2的抗体阳性率,为44%,最低为3月份B(Yame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为6.7%。结论2007年广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流感病毒的活动相对平缓,B(Victoria)型流感病毒是2007年的优势株,主要是在夏季和25~岁组的人群中流行。流感对老年人的威胁最大,有必要针对老年人加强流感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清远市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012年清远市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了解流感病毒的流行特征以及流行优势毒株。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清远市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用RT-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同时用狗肾传代细胞(MDCK细胞)法分离流感病毒并进行毒株鉴定。结果2012年共检测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标本489份,RT-PCR检出阳性115份,阳性率为23.52%,其中季节性H3型、B型和A未分型阳性率分别为45.22%、43.48%、11.30%。细胞培养分离出毒株97株,阳性率为19.84%,其中季节性H3N2型、Bv型、By型分离率分别为61.86%、35.05%和3.09%。1-2月份以B型流感病毒为主要优势毒株,3~7月份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以季节性H3N2型为主。同时也伴随B型流感病毒流行,而8—12月份均未检测到流感阳性病例。结论2012年清远市流感流行优势毒株为季节性H3N2型和B型,流行季节主要在春夏季。RT—PCR检测流感病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细胞培养法高。但细胞培养法作为流感病原学监测的基础,仍然是实验室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2000-2007年度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掌握我省流感流行情况,为流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流感监测方案,在6所国家级哨点医院门诊内、儿科开展流感样病例的监测和在全省开展流感暴发疫情的监测,采集流感样患者的鼻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或鸡胚进行流感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 2000-2007年,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占门诊就诊人数的5.16%,从国家级监测哨点医院及暴发疫情共采集标本6383份,分离出流感病毒943份,分离率14.77%,其中H1N1亚型218株,H3N2亚型352株,B型(Victoria系)312株,B型(Yamagata系)61株;全省发生的61起疑似流感疫情暴发,经实验室检测44起确定为流感暴发,其中38起为B(victoria)亚型流感病毒,3起为H3N2亚型、2起为B型(Yamagata系)、1起为H1N1亚型.结论 流感每年均会在人群中活动,冬季以甲型流感为主;2005-2007年,每年3-6月份B型(Victoria系)是造成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暴发的主要病毒.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市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其病原学特点,为流感防控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狗肾细胞)培养法分离流感病毒,用血凝抑制试验对病毒株进行分型鉴定。结果从哨点医院采集的520份标本中共分离出流感病毒4l株,分离率为7.9%,以新甲型H1N1为主。其中新甲型H1N126株(63.4%),H3N2型5株(12.2%),B(Yamagata)型1株(2.4%).B(Victoria)型9株(22.0%)。流感流行高峰出现在春季的1—3月和秋季的8-9月。健康人群血清中流感抗体的阳性率不高,最高为新甲型H1N1抗体阳性率41.9%,最低为B(Yamagata)的抗体阳性率,仅8.1%。对2010年2株新甲型H1N1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甲型H1N1基因未发生变异,暂时不会造成大的流行。结论惠州市流感病毒的流行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活动相对平缓,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春季的优势毒株,下半年逐渐转变为H3N2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徐州地区2005-2011年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与规律,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05-2011年流感暴发疫情病例的鼻咽拭子标本,用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并快速对流感病毒A1(H1N1)、A3(H3 N2)、新H1N1、BV (Victoria)、BY (Yamagate)亚型进行分型.同时用MDCK细胞进行流感病毒分离,对所分离的流感病毒初步鉴定后,上送国家流感中心进行复核.结果 2005-2011年,徐州地区共发生流感暴发疫情53起,其中流感病毒亚型BV引起占26.42% (14/53)、A3引起占49.1%(26/53)、A3和A1混合引起占3.77%(2/53)、新H1N1引起占20.75%(11/53).其中A3主要在2007年和2009年引起暴发,并呈现冬春季(1月)和夏秋季(9月)两个流行高峰;BV在2005-2011年间,主要集中在2-6月份引起疫情暴发.结论 徐州地区2005年冬季以来,先后以流感病毒BV、A3、新H1N1等亚型交替为主要流行优势株,引起局部流感暴发疫情.其中BV在2005-2011年间,有逐年增强的趋势.中小学生是流感暴发疫情的主要人群.荧光-PCR检测方法,可作为流感暴发疫情可靠的快速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韶关市1998—2007年流感流行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韶关地区1998-2007年流感流行情况,探讨流行特征,提供防治建议。方法 根据韶关地区流感监测和疫情资料进行流感流行分析。结果 1998-2007年共采集流感样患者标本5062人份,经分离鉴定流感病毒阳性303株,分离率为5.99%。在303株流感病毒株中,H3亚型流感病毒245株(80.86%),B型流感病毒34株(11、22%),H1亚型流感病毒20株(6、60%),首次发现禽H9流感病毒感染人,并检出禽H9亚型流感病毒4株(1.32%)。10年内共报告疫情128起,以3~7月份为爆发高峰,以中、小学校居多,以H3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疫情见多,其次为B型流感。监测中采集一般人群血清596份,流感病毒川、H3、B1、B2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7、72%、69、30%、40、77%、27、68%;采集职业暴露人群血清366份,流感病毒H5和H9抗体阳性率分别是0.27%和33、08%。结论 韶关市近10年的流感流行优势株为H3亚型,流感流行高峰在3~7月,进入2000年后流感活动有所加强,一般人群血清流感抗体均有下降趋势,对此应做好加强监测及措施,防范流感在本市的大规模流行。首次在本市发现禽H9亚型流感病毒感染人事件,建议继续加强禽流感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2007年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7年流感病原学和流行特征。方法每周采集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10~40份,用MDCK细胞培养法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采用血凝抑制试验鉴定流感病毒型别。结果2007年全年共监测样品273份,分离出流感病毒62株,阳性率为22.8%,其中H1N1亚型2株,H3N2亚型41株,B(Victoria)亚型13株,B(Yamagata)亚型6株。6月流感分离率(51.52%)最高。结论2007年深圳市福田区流感流行情况较为平稳,有明显季节性,在6月出现流感病毒分离高峰,流行优势株为H3N2亚型,与全市流行株型相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09年泉州地区H1N1流感监测情况,分析泉州市H1N1流感病毒的HA和NA基因特征,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及分子特性.方法 对泉州市H1N1流感监测期间的病人咽拭子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病毒核酸,MDCK细胞培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并提取其中2株代表性毒株病毒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HA和N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 Megalign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020份咽拭子中有200份为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70份季节性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53份为H3N2亚型,14份为H1N1亚型,3份为B型,并分离到29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HA基因经核苷酸序列测定显示,该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由HA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系列与疫苗株A/Brisbane/59/2007相比,有22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但受体结合特异性仍为人样受体.NA基因耐药性位点分析,显示对达菲药物依然敏感.结论 2009年泉州市H1N1流感流行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疫苗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某医院一起甲型H3N2亚型流感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有效防控医院内发生的流感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和经验借鉴.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某医院流感暴发疫情中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发热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应用MDCK细胞分离流感病毒,并采用全基因组测序方法对分离到的流感病毒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017年8月1日至7日,某医院呼吸科病区共报告发热病例30例,罹患率为28.58%.现场采集15例发热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经检测14例(94.3%)病例的标本为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3例成功分离到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对分离到的3株毒株进行基因测序分析,HA序列均属于3C.2a1分支,存在N171K、N121K突变.结论 此次疫情为北京市首起由3C.2a1分支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医院内流感暴发疫情,提示医院也是流感疫情发生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小学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分析所采取防制措施的效果,为控制爆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小学流感爆发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用血凝抑制试验对分离到的病毒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全校967人,有63人发病,罹患率为6.51%。采集9份现症病人漱口液中有4份分离出流感病毒,进一步型别鉴定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该事件是由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爆发疫情,感染来源为社区获得;早期发现、及时隔离治疗病人,是控制流感爆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阳江市甲型H1N1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探索预防控制流感的方法。方法分析阳江市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并对社区人群按年龄分层抽样进行血清学回顾性调查。结果阳江市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2起;10下旬至11月为发病高峰期;暴发疫情中小学占50.00%,中学占38.10%;患者男性占53.38%,女性占46.42%;社区人群甲型H1N1流感感染率为30.63%。结论学生群体为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高危人群,针对疫情发生的不同时期相应地调整防控策略的防控效果显著;防控措施采取时间越早,暴发疫情持续时间就越短,发病率就越低。  相似文献   

12.
Rapid and accurate diagnosis of influenza is important for infection control, as well as for patient management. Alere i Influenza A&B is an isothermal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based integrated system for detec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influenza virus A and influenza virus B.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ere i Influenza A&B was screened using frozen nasopharyngeal-swab specimens collected in viral transport medium (VTM) that were originally tested fresh with the FilmArray Respiratory Panel (RP) assay during the 2012–2013 influenza outbreak. In total, 360 VTM specimens were selected for Alere i Influenza A&B testing: 40 influenza virus A H1N1-2009 (influenza virus A-1), 40 influenza virus A H3N2 (influenza virus A-3), 37 influenza virus A “equivocal” or “no subtype detected” (influenza virus A-u), 41 influenza virus B, and 202 influenza virus-negative specimens, as initially determined by the FilmArray RP assay. The Alere assay showed sensitivities of 87.2%, 92.5%, 25.0%, and 97.4% for influenza virus A-1, influenza virus A-3, influenza virus A-u, and influenza virus B, respectively, after discordant resolution by Prodesse ProFLU+ PCR. The specificities were 100% for both influenza virus A and influenza virus B. In general, the Alere i Influenza A&B provided good sensitivity, although the assay did show poorer sensitivity with samples determined to have low influenza virus A titers by Prodesse ProFlu+ PCR (a mean real-time PCR threshold cycle [CT] value of 31.9 ± 2.0), which included the majority of the samples called influenza virus A “equivocal” or “no subtype detected” by a single BioFire FilmArray RP test. The integrated, rapid, and simp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lere i Influenza A&B assay make it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point-of-care testing, with a test turnaround time of less than 15 min.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09年流感暴发疫情的特点,为开展流感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福田区2009年流感暴发疫情处理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64起暴发疫情累计发病475例,平均罹患率为15.72%;疫情集中在中小学内,全年出现两个流行高峰,上半年以A型和B型流感病毒为主,下半年以新型甲型H1N1流感为主。结论学校是易发生传染病暴发的场所,及时报告疫情、有效落实控制措施对于控制疫情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9-2010年重庆市流感流行特征和监测结果,为控制流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重庆市流感疫情资料、流感样病例监测资料、病原学资料和暴发疫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0年重庆市出现流感流行,流行高峰集中在2009年9~10月,流行优势毒株为新甲型H1N1亚型,2010年1月以来则以季节性B型为主。城区监测点病毒分离阳性率显著高于农村监测点(χ2=133.04,P〈0.001)。聚集和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在学校(96%),流感疫情高发时间和病原学检测结果与监测情况一致。结论甲型H1N1流感在2009年出现流行并成为优势株,进入2010年B型流感活动加强,应及时加强流感样病例监测和病原学监测工作,防止出现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掌握深圳市流感流行规律,了解甲流大流行以后流感的流行趋势.方法 对深圳市流感样病例监测数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暴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的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为4.67%,呈逐年下降趋势,ILI年龄构成以0-4岁为主(占54.2%).流感病毒分离平均阳性率为10.6%,按月分析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与ILI%变化趋势呈正相关(r=0.447,P =0.001).全市报告了482起ILI暴发疫情,以乙型流感为主(占63.9%).2010年深圳市季节性流感出现了春季和夏季流行高峰,分别以乙型Victoria系和甲型H1N1亚型为优势株;2011年为冬春季和秋季高峰,以甲型H1N1和季节性H3亚型为优势株;2012年出现了冬春季和夏季高峰,以乙型(Victoria系和Yamagata系)和季节性H3亚型为优势株;2013年出现了春、秋、冬季三个流行高峰,分别以甲型H1N1、季节性H3和乙型Yamagata系为优势株.结论 深圳市季节性流感每年均出现2-3个流行高峰,分别在冬春季和夏秋季,每年流行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每年流行的型别不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从化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发生过程,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2009年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流行病学调查和暴发疫情处理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病例潜伏期74h,体温37.5℃,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临床症状较轻;咽拭子样本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病例;未见续发二代病例。结论本事件为输入性二代病例引发本地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感染者在无防护的环境下,接触保留带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被褥或尘埃后导致感染。  相似文献   

17.
Influenza A virus (H1N1) and several bacteria were recovered from lungs of turkey breeder hens during a respiratory disease outbreak. Influenza A nucleoprotein was detected in the pneumonic lung tissue within macrophages and, rarely, in atrial-lining epithelium. Inconsistent recovery of pathogenic bacteria suggested that death in some turkeys resulted from acute primary viral pneumonia. In an experimental study, the gross and histologic lesions confirmed the respiratory pathogenicity of the influenza virus. The presence of intranuclear and intracytoplasmic influenza A nucleoprotein within macrophages and atrial lining epithelium of the lung, respiratory epithelium of the trachea and hypertrophied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airsacs verified influenza virus replication in the respiratory system. However, the absence of mortality may suggest that secondary factors, such as bacteria, may modify the disease in natural outbrea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