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赤眼鳟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赤眼鳟在长江流域曾广为分布,是一种重要的江河经济鱼类。2002~2004年,对产于长江一级支流府河孝感段及其附属湖泊,如野猪湖、王母湖和府河的一级支流———环河中的赤眼鳟进行了多次资源调查。通过对采自不同月份的186尾赤眼鳟标本进行解剖,测量了Ⅳ~Ⅴ期卵巢中卵母细胞的直径。Ⅳ期末卵巢中,Ⅱ~Ⅲ时相的卵细胞直径为0.39~0.52mm,卵细胞数占7.4%;IV~V时相的卵细胞直径为0.94~1.04mm,卵细胞数占92.6%;测定周年性成熟系数,其峰值出现在7月,雌鱼平均为28.8%,雄鱼为1.27%,刚产过卵的Ⅵ期卵巢,性成熟系数仅为0.78%,其卵巢切片显示很少见到Ⅲ、Ⅳ时相的卵母细胞。根据测定的卵母细胞的直径和性成熟系数可以推断,赤眼鳟的产卵类型应为一次型而不是分批产卵型。解剖的186尾标本,其中雌鱼96尾,雄鱼90尾,性比为1.07∶1,接近1∶1。对赤眼鳟的繁殖与保护应该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赤眼鳟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详叙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外部形态,并对其可量性状与可数性状、食性与相关器官、生长与繁殖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深入分析,旨在全面掌握赤眼鳟的生物学特性,为开展赤眼鳟的人工养殖及相关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赤眼鳟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新成  徐国成 《河北渔业》2007,(6):6-8,49,53
对赤眼鳟的雌雄鱼鉴别、繁殖季节、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力、产卵类型、产卵行为、精卵形态以及受精、胚胎发育、胚后发育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人工育苗期间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鳝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黄鳝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特种经济鱼,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相关资料的归纳,概述了黄鳝的年龄与生长、繁殖习性、食性与营养、性逆转、胚胎发育等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RAPD-PC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草鱼、赤眼鳟及其正、反交子一代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3条扩增效率高、多态性高的有效引物,对4个群体共120尾个体样本进行扩增,获得115个基因位点,扩增产物大小集中在300~3 000 bp,草鱼、正交F_1、赤眼鳟和反交F_1多态位点率分别为85.22%、77.39%、80.87%和70.43%,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392 4、0.396 9、0.443 3和0.358 3。结果表明,赤眼鳟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正交F_1的遗传多样性优于草鱼,反交F_1的多样性最差。遗传同源性和遗传距离聚类分析表明,正交F_1和反交F_1与赤眼鳟的遗传关系更近。种群平均遗传分化指数为0.302 6,表明4个群体之间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30.26%的变异来源于群体间。  相似文献   

6.
赤眼鳟池塘健康养殖模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鳟肉鲜味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兼具适应性强、杂食性、生长快等优良生长特性,对水温、溶氧的要求基本同四大家鱼,无需越冬等特殊要求,易于人工养殖,因而深受广大养殖业者和消费者欢迎。我们于2006年对池塘专养赤眼鳟的健康养殖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大阪鲫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大阪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繁殖习性、食性和胚胎发育的研究;(2)生长速度、起捕率、疾病的试验;(3)丰满度、肌肉的营养成份和氨基酸的测定;(4)染色体、血清蛋白电泳的分析等。同时还将上述各项同东北鲫、本地鲫进行了比较。大阪鲫的性比为1:1,与东北鲫、本地鲫不同。大阪鲫的鳃耙个数多(最多可达120个),且长而密,其侧突而长分枝,鳃耙与鳃丝等长。成鱼的肠管长度为体长的5.6倍,管细、壁薄、迂回盘曲。大阪鲫的食性广阔,是属于兼食浮游植物的杂食性鱼类。大阪鲫的染色体与本地鲫相同,都是2n=100。大阪鲫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比本地鲫生长快12—46.2%。它的起捕率很高,可达90%以上,比东北鲫(50%)、本地鲫(5%)高得多。大阪鲫的丰满度为3.07—3.24,空体壳占体重的百分比为85—86%,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肌肉中蛋白质、脂肪的含量与本地鲫、东北鲫相近,而水份含量略高于东北鲫,本地鲫。丝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等的含量均比东北鲫、本地鲫略高。大阪鲫的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食谱广,经济性状良好,是一种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泥螺的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树国 《水利渔业》2005,25(4):42-42,54
泥螺为太平洋沿岸半咸水习见种类,我国黄渤海常见,东南海也有分布。介绍了泥螺的外部形态、生活习性、摄食和生长以及繁殖方式和药物对孵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紫石房蛤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报道了对紫石房蛤生物学调查研究的初步结果。紫石房蛤是狭盐、冷水性贝类,栖息于4—20米水深,潮流畅通,水质清澈的沙砾底质海区;适应的水温是2—28℃,盐度是20-34‰,营埋栖生活。其食物以硅藻为主。V龄以前的个体生长迅速。体重和体长的关系为:W=0.000014 L^3.69-18。紫石房蛤为雌雄异体,繁殖期在6月至9月上旬。据测定,其生殖腺指数在7月初达到最高值,为19.8%。此外,本文还对紫石房蛤的胚胎发育过程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10.
府河赤眼鳟的生长和种群结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采自长江一级支流府河孝感段不同月份的267尾赤眼鳟标本的解剖资料,研究了府河水系赤眼鳟的年龄、生长及其种群结构特征。赤眼鳟的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1×10-5.L3.0727;生长方程为:Lt=472.9[1-e-0.192(t 0.6029)],Wt=1640.14[1-e-0.192(t 0.6029)]3.0727。种群年龄结构为1~9龄,捕获个体主要为2~3龄,二者合计占到82.77%;种群的雌雄性比为1.07∶1,接近于1∶1;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5.86龄,捕捞年龄偏低,应提高捕捞规格,以充分利用资源,同时要加强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1.
赤眼鳟养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俗称红眼睛、红目纯,是江河中主要优质经济鱼类之一。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亲睐。此种鱼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食性杂、养殖成本低、商品鱼售价高等优点,是当前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  相似文献   

12.
赤眼鳟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进行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池塘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普通养鱼池塘,放养平均规格35 g/尾的1冬龄赤眼鳟鱼种,放养密度15 000尾/hm2,混养部分鲢、鳙、黄颡鱼鱼种和青虾,投喂粗蛋白含量30%~32%的人工配合饲料,经240 d养殖,赤眼鳟平均规格达0.41 kg/尾,平均单产5 839 kg/hm2,平均养殖净利润34 586元/hm2.  相似文献   

13.
赤眼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俗称红眼睛,我省的闽江、九龙江、汀江等水系均有自然分布.在闽江上游地区,该鱼曾是当地的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但多年来由于水质污染、酷渔滥捕等多种原因,野生赤眼鳟资源已日趋减少.2002年我们取得亲鱼驯养和人工繁育成功,2003年已达到批量育苗的规模,所育苗种已陆续向外推广,取得良好效果.现将两年来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赤眼鳟卵甲藻病防治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有明 《水利渔业》2006,26(6):97-97
2005年8月2日,建阳冠万养鳗场养殖的2万尾赤眼鳟突患急症,从7月27日开始发病,31日出现死鱼,到笔者接诊时,已陆续死亡1000多尾。经诊治,至8月8日停止死鱼时,累计死鱼6327尾,死亡率30%左右,造成了严重损失.现把诊治技术及应注意的技术问题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Richadsin),鲤科,雅罗鱼亚科,赤眼鳟属,因眼上半部为红色而得名.外形似草鱼.具2对极短小的须.眼上半部为红色,体侧及背部鳞片的基部具黑斑.体长,近筒形,口端位.适应性强、杂食,天然状态下吃小鱼和水草,饲养条件下可食人工饵料.分布较广,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主要水系均产.自然分布于江河湖泊的缓流水域、喜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中下层,是长江名贵的野生经济鱼类.肉结实、味鲜美、质细嫩,属高档河鲜.天然赤眼鳟,生长较慢,3龄鱼体重还不到0.5kg,最大可长到2~2.5kg.过去,由于人工繁殖技术不成熟,鱼种主要从江中捞取,群众虽有养殖积极性,生产一直上不了规模.通过试验表明,该鱼易于人工驯化养殖,生长较快,具有极好的开发前景.近年来,通过人工繁殖,己获得大批量的鱼苗.全国目前养殖已推广667hm2.  相似文献   

16.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ulus Richardson),地方名:红眼鲮、参鱼、红眼棒、野草鱼、醉眼角、红赤眼、红眼鱼等.隶属于硬骨鱼纲Oos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c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c赤眼鳟属Squaliobarbus[1~4],在广西各江河均有分布,素有"上等河鲜"的美称.昔日浔江及西江的客轮上,清蒸红眼鲮是一道"水上佳肴",当今,赤眼鳟的利用价值目前仍为人们所重视.由于赤眼鳟商品鱼长期以来有市有价,许多养殖户采集野生的赤眼鳟鱼种在网箱放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养殖户要求有更多的鱼种供给,为此,2003~2004年,我们进行了赤眼鳟苗种培育的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山区池塘主养赤眼鳟的高产高效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2月26日在1口3.2亩池塘中,亩放38.5g/尾的赤眼鳟鱼种850尾,100g/尾的鲢、鳙鱼种150尾.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饲料,辅以青饲料.经9个多月的饲养,10月15日~12月18日计亩收平均465g/尾的赤眼鳟383.3kg,成活率97%;鲢、鳙113.6kg.亩总产鱼496.9kg,产值7413元,利润3401元.投入与产出之比1∶1.85.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