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龄食管癌及贲门癌合并心脏疾病的围麻醉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社军  韩庆录 《中国病案》2005,6(11):F0003-F0003,42
目的回顾性分析1998年8月-2003年8月手术麻醉70岁以上合并心脏疾病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围麻醉期管理.方法总结这类病人术前准备,术中、术后治疗管理措施.结果手术麻醉死亡率为0,术后死亡率为2.4%.结论对高龄心脏病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围麻醉期的管理及监测,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降低应激反应,是麻醉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李真  花柱明  林派冲 《广东医学》2002,23(Z1):51-52
目的通过120例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回顾性分析,探讨减少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时循环波动原因.总结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管理.方法 70岁以上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包括: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脊联合麻醉、静脉复合麻、全麻+硬膜外麻醉.结果手术时间30~435 min,平均(118±29)min.术中低血压发生率61.2%,心律紊乱13例(9.2%),心跳骤停4例(1.7%),均与手术探查有关,术后死亡4例(3.3%),与麻醉无关.结论随着麻醉操作和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的麻醉将在符合手术要求的前提下,要求麻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且维持循环平稳、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可能做好术前准备,熟练的麻醉管理,将会降低手术麻醉的风险和术中、术后死亡的例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的临床特点和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8月~2004年8月,经手术治疗65岁以上高龄胃癌患者1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患者病变分期Ⅲ期 Ⅳ期占65.3%,术前并存症占63.6%,肿瘤切除率为82.4%,术后并发症占29.5%,手术死亡率为2.3%.结论:年龄不是高龄患者的手术禁忌症,手术方式应强调个体化原则.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降低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12例高龄心脏瓣膜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和体会.方法 对2002年10月~2006年6月的12例70岁以上的心肌保护、手术方法及围术期处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死亡1例.结论 对高龄心脏瓣膜患者只要选择好手术时机,尽可能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制订合理的手术方案,重视术后危险并发症等,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高龄食管癌42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42例高龄食管癌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及术后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均采用左胸后外侧切口径路手术,手术切除40例,切除率95.2%,死亡率2.4%,1年生存率92.8%。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高龄食管癌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75岁以上高龄患者中应用的指征和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在2002-01~2006-12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8例75岁及以上的高龄患者与54例小于75岁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等情况进行归纳、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术前合并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死亡率、ICU留观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高龄组患者中没有输入新鲜冷冻血浆,而非高龄组患者术中平均输入(1.33±2.54)单位新鲜冷冻血浆(P<0.001);高龄组没有发生术后出血的并发症,两组腹腔内感染率均为4%;高龄组患者再次开腹手术率为0%,而非高龄组为6%(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病例。高龄组胆管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高龄组(55.6%vs 25.9%,P=0.021)。结论 75岁以上高龄患者和小于75岁的患者一样能够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能从中获益;高龄的壶腹周围肿瘤患者中,胆管癌的发病率最高,提示在对高龄人群进行体检或疾病筛查时,要高度重视对胆道系统的详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糖尿病对高龄胆石病患者的影响及围手术期血糖控制. 方法"回顾73例70岁以上胆石病伴糖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高血糖对治疗结果的影响. 结果"高龄胆石病患者具有高糖尿病伴发率(52.90%)、多为隐匿性易漏诊,该类病人多以急诊发病手术(63.01%),病理进展快,多坏疽、穿孔、合并胆管炎(39.73%),术后并发症多(43.84%),死亡率高(4.11%),死亡原因多为内科性疾病. 结论"高龄病人术前一定要进行血糖检查,糖尿病伴胆石病患者原则上宜尽早择期手术,急诊手术术中应行血糖监测.适宜的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血糖控制,以及术后加强生命器官功能的监测与支持,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龙春洪  孔勇  阮颖彦 《微创医学》2005,24(4):538-539
目的评价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3例70岁以上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情况及疗效.结果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6例,发生率为11.3%;术后死亡1例,死亡率为1.9%.与70岁以下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应持积极而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高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逐年增高.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高危患者[1],资料证明75岁以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为17.8%,而55岁以下者仅为2%.目前对高龄AMI患者的治疗重点仍集中在降低死亡率上,因此掌握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总结高龄肺癌病人外科治疗经验,进一步低作术死亡率,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70岁以上高龄肺癌手术治疗资料。结果:高龄患者术前多伴发心肺系统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28.6%),以肺部感染为主;五年生存率为33.3%。结论:对高龄肺癌的手术治疗应持稷极态度,手术适应证应全面衡量患者的生理年龄及病灶情况;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中管理和积极处理术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下肢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短期疗效。方法:比较484例住院治疗的、75岁以上下肢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案及其短期死亡率。其中男223例,女261例,年龄75~101岁,平均83.4岁;短期随访6个月。采用常规手术治疗117例,微创手术321例,非手术固定治疗34例,旷置12例。对上述4组病例6个月内的死亡率进行统计。结果:随访期间484例患者中死亡18例;其中常规手术组5例(4.27%),微创手术组8例(2.49%),非手术固定组4例(11.76%),旷置组1例(8.33%);4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高龄老人下肢骨折后选择早期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可以减少卧床时间,而且可降低短期内死亡率。对于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应尽早改变其卧床状态,必要时放弃下肢骨折的治疗,减少卧床并发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原则和特点.方法 自2003年1月~2008年6月,对186例髋部骨折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以上)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证与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178例,本组病人除2例由于并发多种疾病死亡,其余病人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3.3%.结论 针对不同的病人,可靠准确的术前全身状况评估、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内固定器械和术式的选择、术后的合理用药和功能锻炼是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75岁以上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安全性.方法:对我科2001.01/2007-01首次行TACE的3879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年龄≥75岁的高龄PHC患者403例归入A组,同期年龄≤40岁的PHC患者759例归入B组.对两组患者术中异常情况、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围介入手术期的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A,B组的术中异常情况发生率分别为40.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7%,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围介入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0.7%,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龄PHC患者TACE术中异常情况、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几率高.在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正确对症处理异常情况前提下,行TACE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刘涛 《吉林医学》2012,33(23):5070-5071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132例75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获得随访住院患者手术治疗95例,非手术治疗37例。对照分析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患者功能恢复、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情况。结果:采用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手术组。结论:做好术前评估,有效控制并发症,高龄患者髋部骨折应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高龄白内障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玉玲 《广西医学》2006,28(3):407-408
随着高龄老人的逐年增多,对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手术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现将我院在光明扶贫行动中对78例(98眼)75岁以上高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高龄(75岁以上)髋部骨折90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随访90例骨折后1年内的治疗效果,1年内死亡9例,死亡率10.0%;另取90例患者做为非手术组,1年内死亡54例,死亡率60.0%。结论:恰当的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高龄髋骨骨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120例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回顾性分析,探讨减少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时循环波动原因。 结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方法及围术期管理。方法70岁以上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麻醉包括: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脊联合麻醉、静脉复合麻、全麻+硬膜外麻醉。结果 手术时间 30~435min,平均(118±29)min。术中低血压发生率61.2%,心律紊乱13例(9.2%),心跳骤停4例(1.7%),均与手术探查有关,术后死亡4例(3.3%),与麻醉无关。结论 随着麻醉操作和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高龄急腹症患者手术的麻醉将在符合手术要求的前提下,要求麻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且维持循环平稳、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尽可能做好术前准备,熟练的麻醉管理,将会降低手术麻醉的风险和术中、术后死亡的例数。  相似文献   

18.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75例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发病率高,早期诊断困难,且多伴有其他慢性疾病,病情复杂,死亡率高.其原发病多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本组病例经紧急抗休克治疗后,手术治疗59例,治愈41例(69.5%);非手术治疗16例,治愈5例(31.2%),两组治疗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组75例患者病死率为38.7%(29/75),主要死亡原因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占58.6%(17/29).治疗中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比较常见,发生率分别为36%(27/75)和32%(24/75).结论 老年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对策应首先积极抗休克治疗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选择合适的时机及时手术,注意控制感染并早期防治MODS,以上措施的综合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高龄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特殊性.方法 总结近年行这类手术麻醉患者84例,术前全面了解各重要脏器病变严重程度及代偿能力,并作相应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药物、监测及调控措施,预防术中心肌氧供需失衡、术后疼痛应激、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结果 术前心血管系统异常以心肌供血不足的发生率居首位,为86%;其次是高血压/低血压,心绞痛发生率列居第3位;术前合并脏器功能异常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麻醉方法主要取决于病情和手术种类,上腹部手术64.5%选用全身麻醉.择期手术68例患者,术前给予相应的极化液、降血压、抗心律失常、降血糖和抗感染等治疗.16例急诊手术患者术后需行呼吸支持、循环不稳定和中枢神经功能障碍者分别为18.8%、37.5%和18.8%;择期手术患者分别为4.4%、13.2%和4.4%.47例术后行PCA镇痛;术后死亡率为7.1%.结论 在高龄心脏病患者,充分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加强麻醉管理和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降低手术麻醉风险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65岁以上的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处理过程。结果全组82例患者,术后3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39.0%;患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4.88%。结论高龄并非手术的禁忌证,对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前充分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使大部分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