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电图用于临床评估颅脑外伤病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评分和头颅CT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甲组(重度颅脑外伤,40例)与乙组(轻度颅脑外伤,60例)。患者入院后均采用CT检查,并采用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监测(德国GE公司MAC-2000),于患者入院后6小时开始描记,同时住院期间进行复查,如存在不适则需及时描记。结果 100例颅脑外伤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为38例,异常率为38.0%。其中甲组心电图异常率为73.68%(28/38),明显高于乙组26.32%(10/38),χ~2=6.69,P=0.05。38例心电图异常者死亡12例,死亡率31.58%,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6.45%(4/62),χ~2=11.06,P=0.00。结论通过监测颅脑外伤患者心电图可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患者病情,如患者心电图异常则说明患者病情严重,此时需加强干预,以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度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 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心电图变化与颅内压力、体温、电解质、血糖、血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结果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6.6%(36/47),多发生在外伤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且心电图异常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颅内压力〉180cmH2O、体温〉37.8℃、血糖〉6.7mmol/L、血氧饱和度〈0.95、电解质紊乱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 需对上述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脑外伤患者82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回顾82例颅脑外伤患者心电图改变,并分析了颅脑外伤严重程度与其心电图改变的关系。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按照格拉斯哥评分及头颅CT诊断,82例病例均为重度颅脑损伤。受检者男67例,女15例;年龄17~65岁,平均34.5岁。多为青壮年,既往无心脏病史。82例重度颅脑外伤中,脑干挫伤17例,脑内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颅底骨折伴硬膜下血肿13例,弥漫性脑组织挫伤颅骨骨折伴广泛脑挫伤5例,脑室出血伴脑挫伤14例,颅骨骨折伴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12例,脑挫伤13例。2.检测方法:82…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对重症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1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给予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改良组21例接受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基本指标改善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改良组心电图异常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颅内压明显下降患者多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恢复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疗效确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脑梗塞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外伤患者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6%。外伤性脑梗塞属颅脑外伤的继发性损害.是颅脑损伤后微循环障碍和血管损伤造成的缺血和脑梗塞.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本文对本院1997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46例颅脑外伤合并脑梗塞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颅脑外伤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急性颅脑外伤患者血糖的变化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采用χ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析血糖变化与急性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血糖变化与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颅脑外伤合并血糖升高组患者的未愈率明显高于非血糖升高组。结论加强血糖监测有助于了解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以估计患者的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凝血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凝血功能异常与颅脑损伤程度(GCS评分)及预后(GOS评分)的关系。方法监测124例单纯颅脑外伤患者急性期凝血指标,进行DIC评分,对患者入院时颅脑损伤程度及外伤后6个月的临床预后进行评分。结果超过50%的单纯颅脑外伤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其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及预后不良的颅脑外伤患者PT明显延长,D-DT水平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凝血功能改变,尤其是DIC多发生于脑外伤后6小时内,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及预后不良的颅脑外伤患者中表现的更加明显。PT、D-DT水平在颅脑外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孟桂英 《护理学杂志》2006,21(10):22-2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4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心电图变化与颅内压力、体温、电解质、血糖、血氧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76.6%(36/47),多发生在外伤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且心电图异常患者的病死率明显增高.颅内压力>180 cmH2O、体温>37.8℃、血糖>6.7 mmol/L、血氧饱和度<0.95、电解质紊乱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显著增高.结论需对上述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本研究探讨CT环池影像及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判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43例,平均年龄67(60~79),均行开颅手术治疗。结果存活31例(72.1%),术后并发脑梗塞13N,肺部感染18例,高血糖20例.消化道出血6例。术后随访6~12个月,31例存活着根据C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残11例,重残7例。结论老年重型颅脑外伤病人易并发脑梗塞、高血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合理选择手术病人,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以改善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了4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和血压、心率的变化。左室高电压、QT间期延长、T波及ST段异常是最常见的心电图改变。QT间期延长似乎与颅脑损伤的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如果患者安全度过急性期,本组79.3%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可消失。急性颅脑损伤后,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在本组病例中均超过39%。急性颅脑损伤后心电图和血流动学的变化主要系交感神经递质释放增多所致。  相似文献   

12.
持续的高血糖症已被证实能单独预示颅脑外伤患者不良的神经系统预后。目前认为强化胰岛素疗法(IIT)(将血糖控制在4.4~6.1mmol/L)能有效降低一些重症患者的死亡率,已在重症监护中被广泛应用。而重型颅脑外伤后因其损伤部位的特殊性,IIT对患者病情的影响及能否有效改善患者预后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早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呼吸机在治疗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常规应用鼻导管给氧或口咽通气道加面罩吸氧,另一组给予机械通气呼吸机辅助治疗。结果通过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血氧分压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致残率亦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过程中,早期、正确地使用呼吸机,对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及预后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急性颅脑外伤手术前和手术期间丙泊酚对血清S100B的影响,以评价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方法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A)组和异氟醚(B)组,每组15例。另10例泌尿系统手术的非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清作空白对照(C)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C组及A、B组颅脑手术前、手术开始2h、手术结束时血清S100B含量。对急症颅脑外伤手术患者进行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结果A、B组患者手术前S100B显著高于C组(P〈0.01);Glasgow评分越低的患者术前S100B越高(r=-0.446,P〈0.05)。手术结束时A组S100B显著低于B组(P〈0.05)。开颅手术2h和手术结束时两组S100B均较术前有升高。结论急性颅脑外伤时患者血清S100B升高,Glasgow评分越低,血清的S100B浓度也越高。提示临床剂量丙泊酚可以抑制血清S100B的升高,减轻继发性脑损害,具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117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笔者查阅大量参考文献,采用自编问卷收集颅脑外伤术中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原因和影响因素。结果〓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生率为38.46%(45/117),以躁狂型最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额叶损伤(β=4.14,P<0.001)、颅内感染(β=5.81,P<0.001)、低氧血症(β=6.40,P<0.001)和脑室受压(β=7.17,P<0.001)是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生率较高,在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医治过程中,针对高危人群,加强巡视和监督,及时发现患者精神症状,根据患者的精神障碍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液中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的变化。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轻度颅脑外伤患者75例、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69例及体检中心体检正常的人员70例的临床资料,并观察比较3个月观察期的尿AD7c-NTP含量变化。结果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尿AD7c-NTP明显高于正常人,且与AD患者相近,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颅脑外伤患者存在神经元的损害,其尿AD7c-NTP水平的变化,提示轻度颅脑外伤会提高病人得AD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接收的100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特点及临床疗效。结果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较为复杂,具备颅脑外伤和脑梗死两种疾病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颅脑外伤后发生失血性休克,特别是缺氧时容易出现颅脑外伤性脑梗死。100例颅脑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良好34例(34%),中残14例(14%),重残19例(19%),植物生存8例(8%),死亡25例(25%)。结论颅脑外伤脑梗死疾病临床特点复杂,早期对颅脑外伤脑梗死患者采取最佳的方法治疗,维持血容量正常,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应激性溃疡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使原有病情恶化并明显提高病死率。预防应激性溃疡是抢救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关键,本文就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的机制、预防性治疗、早期肠内营养、医院获得性肺炎等相关并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颅脑损伤可引起患者代谢和内分泌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病情演变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动态监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血皮质醇(CTS)、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变化规律,探讨亚低温治疗对该类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中颅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为制定临床治疗措施提供依据。方法176例颅脑外伤致颅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单独高压氧治疗和高压氧联合神经因子治疗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鼠源性神经生长因子(mNGF)。所有患者尽早行高压氧(HBO)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颅神经功能均有改善,各组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治疗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mNGF联合HBO治疗颅脑外伤后颅神经损伤患者更能显著改善患者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