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纵膈淋巴结影像学分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常见影像学检查对NSCLC纵膈淋巴结分期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56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NSCLC,术前患经胸部CT扫描、全身^18F—FDG PET显像和经食管超声检查,并对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回颐性的分析:结果:所有56例NSCLC患肺部及相应转移部位^18F-FDG摄取增高,PET检查对预测NSCLC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84%,特异性为90%,CT扫描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7%,特异性为82%,其中38例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纵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76%,特异性为70%.PET对NSCLC纵膈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优于胸部CT解剖显像和经食管超声解剖显像。结论:应用^18F—FDG PET在对NSCLC的术前分期明显优于CT和经食管超声等常规检查,但PET在精确定位方面仍然需要结合解剖显像检查,PET—CT等图像融合技术等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螺旋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螺旋CT对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9例病理确诊NSCLC的患者进行CT纵隔淋巴结分期,并同淋巴结最后病理分期做一一对照。结果: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总的敏感性为58.9%,特异性为70.o%,阳性预测值60.5%,阴性预测值68.6%,总的准确率为65-2%。CT对4R、5、6,7组淋巴结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偏低。4R组和7组淋巴结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结论:CT是评价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检查手段,能提供有效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信息,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达到更精确的分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lu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FDGPE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前纵隔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癌转移方面的判定价值。方法:将术前作全身PET检查的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癌切除及淋巴结清除后得到的病理结果,与术前PET检查结果相对照,从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方面得出结论。结果:PET对术前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癌转移的评估中,其敏感性约为85.7%,特异性约为93.7%,准确率约为91.9%;PET对术前NSCLC患者肺门淋巴结癌转移的评估中,其敏感性约为54.2%,特异性约为89.5%,准确率约为75.8%。结论:就无创性检查而言,在NSCLC患者术前的“N”分期中,PET检查是目前最好的辅助手段,对帮助临床医师术前评估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制定治疗策略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或肺门淋巴结PET/C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代谢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中(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纵隔镜检查术前PET/CT纵隔或肺门淋巴结异常的NSCLC病例,以病理结果为标准,计算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以及PET/CT的假阳性率。结果 2007年4月—2011年12月期间,73例患者符合条件。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1.3%、100%、100%、87.1%和94.5%。PET/C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率高达30.8%。如果将非巨块型纵隔淋巴结代谢升高且双侧肺门淋巴结代谢升高定义为纵隔淋巴结阴性,其阳性预测值升高至81.1%。结论在PET/CT纵隔或者肺门淋巴结代谢升高的NSCLC,纵隔镜检查术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高。对PET/CT代谢阳性的纵隔淋巴结需要病理确认,特别是合并双侧肺门对侧性代谢增高的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5.
^18F-FDG PET对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18F—FDG PET对肺癌诊断及纵隔淋巴结分期的作用。[方法]周围型肺部肿块患者109例,其中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79例;健康体检300例。FDG PET显像后,目测和标准摄取值(SUV)相结合判断病灶良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PET显像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8%和76.2%;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和95.7%;9.67%(年龄51~69岁)的健康体检者纵隔淋巴结高摄取。[结论]^18F-FDGPET对肺癌诊断及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结合年龄、病史及其它影像学检查讲行综合判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术前氟脱氧葡萄糖(18FDG)PET -CT检查和术后病理结果比较,探讨18FDGPET- CT在判断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短径<10mm)方面的作用与价值。方法 12例经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术前行18FDGPET- CT检查,详细记录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主要探讨短径<10mm的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术后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验证。可以做分析的淋巴结共有76个。结果 76个淋巴结中,病理证实为阳性6个,病理证实为阴性的70个。PET- CT共检出5个真阳性、6 7个真阴性、3个假阳性、1个假阴性淋巴结。PET CT的敏感性为83.3% ,特异性为95 .7% ,准确性为94 .7%。阳性预测值为6 2 .5 % ,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18FDGPET CT对短径<10mm的纵隔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判断是准确和可信的,对NSCLC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带有低剂量定位CT系统的SPECT对肺癌诊断和非小细胞性肺癌(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GE-Millennium VG with Hawkeye成像仪对高分辨CT不能确诊的48例可疑肺癌患者进行了^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将显像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评价其对肺部原发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同时,对24例NSCLC患者术中摘取的74个淋巴结在相应淋巴结区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病灶与病灶对比,评价其对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显示,有40例患者出现了肺部异常FDG摄取情况。根据形态及核素摄取特征,^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正确检出恶性病变34例,排除恶性病变6例,出现假阳性6例和假阴性2例,对原发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4%、50.0%和83.3%;同时,在4例患者中检出了CT未发现的、发生于肾上腺和骨的肺外转移。恶性肿瘤对FDG的摄取明显高于良性肿瘤,且鳞癌高于腺癌。在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中,淋巴结区与淋巴结区的对比显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57.9%、90.9%和82.4%;而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之间的比较显示,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1、5%、81、8%和70.8%。结论使用带有低剂量定位CT系统的SPECT行^18F—FDG显像,对肺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及肺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在对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上其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术前CT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结果,评价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112例临床确诊为NSCLC的患者行术前螺旋CT检查,临床分期为Ⅰ~ⅢA患者行手术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前CT检查对TNM的分期结果定义为临床TNM(cTNM),术后的病理分期定义为病理TNM(pTNM)。对比患者的cTNM与pTNM,评价术前CT检查确定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1)术前CT检查诊断T分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6%和85.7%,阳性预测值为92.2%,阴性预测值为62.5%,准确率为79.5%。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58,P<0.05);(2)术前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9%和84.9%,阳性预测值为84.3%,阴性预测值为73.8%,准确率为78.6%,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67,P<0.05)。螺旋CT检查诊断 4R、5、6 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偏低,其中4R组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结论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PET-CT或纵隔镜等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上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例术前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发现肺内病灶,并行根治性手术及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患者的PET/CT图像进行分析,记录淋巴结短径、CT值、SUVmax等,同时对患者的图像进行视觉分析,应用PET/CT综合分析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进行诊断,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常规CT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84.1%,常规PET法诊断的准确率为82.8%,常规PET/CT法对纵隔内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为91.7%,PET/CT综合分析法的诊断准确率为95.2%,只有5例良性淋巴结误诊为恶性。8例肺癌伴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转移,其中5例肺癌病灶位于肺野内带。结论18F—FDGPET/CT综合分析法对纵隔淋巴结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优于常规CT、常规PET以及常规PET/CT法()(2=15.1,P〈0.05);肺癌病灶位于肺野内带者较易发生纵隔或肺门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8F—FDGPET—CT在检测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F-FDGPET.CT扫描的NSCLC患者362例,按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骨盆、肩胛骨和锁骨、长骨、胸骨、肋骨及颅骨将机体骨骼分为10个区域,比较同机CT、PET及PET—CT诊断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共有82例患者的331个区域被确诊为骨转移。PET—CT诊断NSCLC患者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9%,98.9%和97.8%,高于同机CT和PET的74.4%,90.7%,87.0%和84.1%,93.2%,91.2%(P均〈0.05)。PET—CT诊断病灶骨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8%、98.6%和98.7%,显著高于同机CT的79.5%、87.9%、84.5%和PET的94.3%、89.2%、91.2%,P均〈0.05。结论18F-FDGPET—CT在诊断NSCLC骨转移中优于同机CT和18F—FDGPET,对NSCLC的临床分期及治疗计划确定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