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中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22例,均经CT和脑血管造影确诊,手术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随访4个月~3年,显效9例,进步4例,改善4例,恶化2例。作者强调手术应根据肿瘤所侵袭的范围和蔓延方向采用不同的入路,以充分显露,尽可能全切除肿瘤。生物粘合剂和明胶海绵对修补硬脑膜以及重建颅底有效。  相似文献   

2.
颅底沟通性肿瘤41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晓清  王静  梁英  李华春  郭蕾  程清  江华 《四川医学》2001,22(8):789-790
我院颅底颅脑外科自 1992年 9月至 1999年 10月收治颅底沟通性肿瘤 4 1例 ,采用颅内外联合径路 ,一次性整块切除肿瘤 ,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 4 1例 ,男性 2 8例 ,女性 13例 ,年龄11~ 81岁 ,平均 4 3岁。其中前颅底沟通性肿瘤 13例 ,侧颅底沟通性肿瘤 2 0例 ,后颅底沟通性肿瘤 5例。采用颅面联合径路 9例 ,颅颈联合径路 14例 ,颅眶联合径路 18例。其中采用额肌帽状腱膜复合组织瓣修复 4例 ,帽状腱膜 游离颞骨 游离皮片 7例 ,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 8例 ,胸大肌皮瓣修复 1例。术后发生脑…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颅底与近颅底区肿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前颅底区肿瘤58例(良性8倒,恶性50倒)采用鼻骨移位进路前颅底大块切除和附加前额开窗,颅面联合切除;侧颅底区肿瘤27例(良性12例,恶性15例),良性肿瘤采用乳突切除和颈侧切开进路切除,恶性肿瘤分别采用颞骨次全切除一高位颈侧切开进路、颅中窝进路和颢下窝-颈侧切开一下颌骨外旋联合进路等三种进路切除;鼻咽部3例巨大良性肿瘤,采用鼻腔上颁窦与软腭切开进路切除。结果:23例良性肿瘤经1—3年随访,除1例术后复发行再次手术切除外,其余均无复发。65例恶性肿瘤经5年以上随访。前颅底区恶性肿瘤三年生存率为64%。五年生存率为46.8%;侧颅底区恶性肿瘤三年生存率为46.7%,五年生存率为26.6%。远期疗效较低与本组多为晚期病倒有关。结论:本组病倒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侵犯范围和病理类型所采用的手术方式,能充分暴露病变,有利于肿瘤的切除,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9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神经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经双额发际内冠状切口入路4例,额颢顶入路11例。翼点入路13例。眶额颢下——颢下窝联合入路8例,鼻侧方入路3例。肿瘤全切29例(74.4%),近全切8例(20.5%)。脑膜瘤22例。良性骨母细胞瘤5例,神经鞘瘤6例,视神经胶质瘤4例。淋巴瘤及颅骨浆细胞瘤各1例。均经病理证实,脑脊液漏及颅神经损伤为其主要并发症。本组随访时间最长11年。最短6个月。肿瘤全切者为脑膜瘤、良性骨母细胞瘤、神经鞘瘤,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比较少见。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邓友寿  程广  陈志鹏 《四川医学》2003,24(9):910-910
患者 ,男 ,75岁。因右侧面部麻木 ,伴右侧突眼 1年 ,于 2 0 0 2年 3月 15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 :右侧明显突眼 ,右侧眼球活动部位受限 ,右侧颞部膨隆。CT平扫示肿瘤大小 5 2cm× 5cm× 4 4cm ,密度均匀 ,CT值 5 0Hu ,增强扫描均匀强化 ,CT值 79Hu。肿瘤向前突入眶内上外侧 ,眼球向内外推挤突出 ;向后突入颅中窝 ,右侧颞叶明显受压 ;向下突入颞下窝。部分眶板及眼眶外侧壁 ,颅中窝底颅骨部分骨质受破坏。肿瘤未侵及海锦窦。术前诊断为右侧颅中窝 颞下窝 眶沟通瘤。手术采用经额颞耳前联合入路。皮肤切口起自眉弓内缘上方 3cm ,经额…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前颅底沟通性肿瘤的手术入路以及修复重建。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前颅底沟通性肿瘤患者,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此100例患者进行入路选取、并发症、优越性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本院资料回顾分析,行肿瘤全切术占82例,占总数的82%,近全切术占18例,占总数的18%;手术之后出现颅内感染占2例,脑膨出占1例,其他并发症占3例,则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6%,全部患者经2年随访之后,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占52.63%,良性肿瘤患者切除之后均无瘤生存。结论:针对前颅底沟通性肿瘤进行手术入路选择,要针对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分析,并且联合不同的手术入路的优势选取手术方法,术后针对颅底缺损进行修复和重建可有效的减少术后并发症,从而提升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 方法 :回顾性研究 4 3例颅中窝内外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结果 :这类肿瘤的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 ,不典型三叉神经痛可能是该肿瘤的信号之一。全组均予以手术 ,根据病情采用不同手术入路 ,36例肿瘤全切除 ,侵入海绵窦的 11例中 4例肿瘤全切除。结果显示 ,5年生存率为 35 .1% ,7例未切除的海绵窦内肿瘤患者生存时间仅为 7个月。 结论 :对该类肿瘤应早发现 ,早手术 ,侵入海绵窦内的肿瘤不应姑息 ,可以多学科联合彻底清除肿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侧颅底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本文介绍了3种侧颅底手术方法,并对各自的适应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 11例侧颅底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侧颅底的手术治疗,应根据肿瘤的性质、大小、侵犯范围,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颅底沟通性肿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提出了解术后并发症可能发生的原因以及耐心、细致作好脑脊液漏、鼻腔出血、颅内感染、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35列患者根据肿瘤主体位置、大小和性质不同分别采用眶翼点入路(5例)、眶颧额颠(12例)入路和额眶入路(18例)进行显微切除手术.肿瘤切除后对前颅底骨质的缺顿,分别采用游离骨膜加生物胶、带蒂额帽状腱膜瓣、带蒂颞肌筋膜瓣以及汰板加带蒂额帽状腱膜瓣等方法 进行颅底缺损的修复.结果 手术全切除28例.次全切除7例.手术后无脑脊液漏、搏动性突眼及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手术死亡.35例患者30例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10年.其中25例眼球突出患者22例术后恢复正常,3例明显减轻;26例视力视野损害患者22例术后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4例无明显变化;22例眼球运动障碍者术后18例灰复正常或明显改善,2例无变化,2例加重.结论 肿瘤主体位置、大4、和性质是决定选择不同手术入路的关键.术后根据前颅底骨质缺损的位置和范围不同,分别选择不同材料的修补方法 能避免术后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治疗儿童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前中颅窝底各类颅底沟通肿瘤的患儿中选取7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儿行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单纯的扩大前颅窝底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儿的肿瘤切除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肿瘤切除率85.7%(30/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20/35)(P<0.05);术后随访,观察组(60.27±7.62)患儿的 AD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43.58±5.39)P<0.05,观察组患儿的病死率5.7%(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6/35)(P<0.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11.4%(4/3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7/35)P<0.05。结论额下入路联合面部鼻侧切开手术对于儿童前中颅窝底各类颅底沟通肿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最大范围地切除颅底肿瘤,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前颅底鼻窦沟通性肿瘤是同时相连于前颅底、鼻窦的肿瘤,此类肿瘤较少见,手术切除瘤体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我科于2006年11月收治了1例巨大前颅底鼻窦沟通性肿瘤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46岁,右侧鼻窦神经内分泌癌1年余,外院行化疗3次,效果不佳;因头痛难忍,于2006年11月20日收治我科。MRI示:前颅底鼻窦沟通性肿瘤,约6cm×7cm大小。11月29日,在全麻下行前颅底鼻窦巨大沟通性肿瘤切除 前颅底缺损修补术。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1月后,患者痊愈出院,能正常生活。2术前护理2.1心理护理由于长期病痛折磨、多家医院就诊后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18例眶颅沟通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视神经胶质瘤7例,泪腺腺样囊性癌4例,蝶骨嵴脑膜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泪腺腺瘤1例,神经鞘瘤1例,10例经额眶联合径路手术,5例经翼点入路手术,3例行额颞眶颧入路手术。7例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术前术后放疗,术前剂量45 Gy,术后剂量为50~69Gy,5例进行4~6个周期的化疗,术前化疗2例,2周期,术后化疗3例,2~4周期。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死亡患者,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有4例创口局部感染,清创缝合1~2次后创口延迟愈合。未行眶内容物剜除术者,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7例良性肿瘤术后随访至今仍存活。11例恶性肿瘤,2例术后1年死于肿瘤转移,1例术后3年失访,其余8例随访至今仍存活。结论经翼点、额眶、额颞眶颧入路3种径路是处理眶颅沟通性肿瘤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Jia G  Zhang J  Wu Z 《中华医学杂志》2000,80(11):852-853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16例颅眶沟通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神经影像学诊断及手术治疗等进行分析。结果 经额颞眶顶入路手术11例,经翼点入路手术5例,均病理证实。肿瘤全切除5例,近全切除8例,大部切除3例。脑膜瘤10例,转移癌4例,神经鞘瘤和淋巴瘤各1例。脑脊液漏和颅神经损伤为主要并发症。本组随访最长2年,肿瘤全切除者均为脑膜瘤病例,未见复发;近全切除脑膜瘤病例经γ-刀  相似文献   

15.
儿童侧颅底肿瘤临床上罕见,诊断和治疗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儿童侧颅底肿瘤的类型包括听神经瘤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脑膜瘤、先天性胆脂瘤、横纹肌肉瘤、脊索瘤和软骨肉瘤、畸胎瘤、黏液瘤、脂肪瘤及其他肿瘤;手术径路包括经乙状窦后径路、经颅-眼眶-颧弓径路、经岩骨径路、经迷路径路、经耳蜗径路、经颅中窝径路、经颞下窝径路等.作者分别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儿童侧颅底肿瘤临床上罕见,诊断和治疗均存在较大的困难。儿童侧颅底肿瘤的类型包括听神经瘤与神经纤维瘤病Ⅱ型、脑膜瘤、先天性胆脂瘤、横纹肌肉瘤、脊索瘤和软骨肉瘤、畸胎瘤、黏液瘤、脂肪瘤及其他肿瘤;手术径路包括经乙状窦后径路、经颅-眼眶-颧弓径路、经岩骨径路、经迷路径路、经耳蜗径路、经颅中窝径路、经颞下窝径路等。作者分别对以上内容进行了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它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侧颅底肿瘤毗邻颅神经、大血管和脑组织,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多见,因此长期以来侧颅底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直被视为难点,随着医学影像学、神经外科和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发展,侧颅底肿瘤在诊断、规范化治疗等方面均取得巨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底沟通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我院一例颅底沟通性肿瘤从2001年10月—2003年6月间的首次就诊、再次就诊、鼓膜切开置管、鼻咽部活检、头颅MR I及手术过程等。结果从首发症状到最后确诊历时1年半。手术完整切除肿瘤,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颅底沟通性肿瘤随发病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首发症状。对反复发作的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应考虑颅底沟通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例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恶性24例,良性9例,前颅窝底11例,中颅窝底16例 ,后颅窝底6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肿瘤大小、性质及所在部位分别接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随访治疗效果。结果5例行单纯手术治疗,随访2~8年有3例肿瘤复发,行再次手术治疗。3例行单纯放射治疗,经2年随访肿瘤逐渐缩小,临床症状缓解。2例行手术+放射碘治疗,3例行介入+手术治疗,随访至今无复发。20例行手术加外放射治疗,随访2~5年,肿瘤复发4例,复发死亡5例,失访3例。结论 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应根据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及颅内累及的情况,选择安全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手术治疗时在保证肿瘤切除彻底的前提下,应最大程度的减少颅内组织损伤,术后补充放疗可减少肿瘤复发。对血供丰富,累及颅内重要结构严重的后颅窝内外沟通性肿瘤,可先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颅底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后颅底修复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31例患者颅内外沟通性肿瘤术后颅底修复方法,前颅底采用帽状腱膜和骨膜瓣,中颅底采用颞肌作为修补材料,对颅底进行水封性修复。结果:31例患者全部进行颅底修补,其中30例无手术修补相关性并发症,1例因切口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导致死亡。结论:颅底修复的理念应贯穿于手术前后,并注意术中细节的处理,用帽状腱膜和骨膜瓣、颞肌作为修补材料,可做到水封性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