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4,(16):38-39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0例ASAⅠ级患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分别予以地佐辛+罗哌卡因(观察组),芬太尼+罗哌卡因(对照组)进行硬膜外镇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12、24、48 h时视觉模拟法(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 h、8 h时Ramsay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头昏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腔术后镇痛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6):54-55
目的:分析地佐辛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对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自由氧因子(MDA、SOD)、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5月本院84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予以地佐辛进行超前镇痛,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和自由氧因子水平、术后镇痛情况。结果:术后48 h,观察组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8 h,观察组MDA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12、24 h镇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时,应用地佐辛复超前镇痛可以调节自由氧因子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从而进行超前镇痛,且术后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3):57-61
目的:探讨低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5月在本院妇产科拟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72)和B组(n=68),分别给予0.1%和0.125%的罗哌卡因+0.5μg/m L舒芬太尼进行硬膜外镇痛,另选取同期66例自愿不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分娩疼痛程度、产程进展及产妇继发性宫缩乏力发生情况、胎心、分娩方式、产后2 h出血量及羊水情况、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产妇比较,A组、B组产妇分娩期间各时段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第一产程明显缩短,继发性宫缩乏力发生率显著升高,剖宫产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产妇上述指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产妇产后2 h出血量、最低FHR、Ⅱ~Ⅲ度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和0.125%罗哌卡因用于全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均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可广泛应用于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147-151
目的:比较并分析地佐辛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行腹部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吗啡进行术后硬膜外镇痛,试验组采用地佐辛进行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比经过镇痛后,对患者的VAS评分和不良发应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各时间段镇痛效果相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进行术后硬膜外镇痛的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5):65-7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全麻甲状腺手术后患者苏醒期与术后早期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每组30例:D1组静脉予地佐辛0.05 mg/kg,D2组静脉予地佐辛0.1 mg/kg,D3组静脉予地佐辛0.15 mg/kg,C组为对照组静脉予等容积0.9%生理盐水,均于术毕前10 min注药;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前10 min(T1)、予地佐辛后5 min(T2)、10 min(T3)、气管拔出前(T4)、拔管后5 min(T5)、10 min(T6)、20 min(T7)、送出PACU时(T8)记录患者MAP、HR、RR、Sp O2值;观察围拔管期MAP、HR变化及不良反应,评估术后12 h内VAS及SAS评分。结果:四组患者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组患者T6~T8时与C组比较,MAP、HR显著降低(P<0.05),各时间点Sp O2、R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1组出现呛咳3例(10%),D2组与D3组患者拨管平稳,C组出现呛咳21例(70%)、出现恶心呕吐6例(20%);各组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术后12 h内VAS评分显著降低,SAS评分术后4 h内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甲状腺手术结束前10 min静注予地佐辛0.1~0.15mg/kg有助于术后气管插管平稳拔出,对术后镇静、镇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19):44-45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脊柱手术后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级需行脊柱手术病例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三组,每组20例。A组术始时和术毕前30 min各静注地佐辛5 mg,B组术毕前30 min静注地佐辛10 mg,C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观察记录三组患者术后2、6、12和24 h的VAS疼痛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术后24 h内两组PCA按压总次数、有效次数和舒芬太尼的用量,观察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A、B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24 h内A、B组PCA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舒芬太尼的用量均明显少于C组(P<0.05)。术后A、B组2 h和6 h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C组(P<0.05);但术后A组2 h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B组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呼吸抑制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嗜睡和呼吸抑制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可增强脊柱手术后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减少其用量;术始时和术毕前30 min分别静注地佐辛5 mg,不良反应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与导乐陪伴分娩在分娩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及对产程、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单胎妊娠、无明显头盆不称、无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无椎管内硬膜穿刺禁忌的初产妇6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24例,采用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混合液接电子泵行硬膜外产妇自控镇痛;对照组336例,单纯采用导乐陪伴分娩。对2组产妇产时镇痛效果,各产程、产后2 h出血量,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100%,对照组为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产程、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在产妇分娩中有满意的镇痛作用,显著降低剖宫产率,且不增加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可广泛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35):33-3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予单管法硬膜外分娩镇痛,试验组予双管法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中转剖宫产率;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镇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镇痛10 min、镇痛30 min、宫口开全时VA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双管法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临床可行。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6-11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用于腹腔镜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普外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组(DF组),每组40例。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物配方D组:地佐辛1.0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DF组:地佐辛0.8 mg/kg+氟比洛芬酯2 mg/kg+托烷司琼5 mg+0.9%生理盐水=100 mL。观察并记录术后2、4、8、12、24、48 h患者安静状态和90°翻身时镇痛效果(VAS评分)和各时点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各时间段PCI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两组各时点安静状态下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时点90:翻身时DF组VAS评分明显优于D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PCIA按压次数无明显差异;DF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用于普外科腹腔镜术后镇痛。与单独使用地佐辛相比,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对术后运动痛疗效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5):110-113
目的:调查分析急诊科男性患者地佐辛注射液使用合理性,是否考虑对男性精子产生毒性的影响。方法:选用病情状况一般患者590例,使用地佐辛注射液386例,对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出院主要诊断、使用地佐辛注射液及其他镇痛药物使用天数、联用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使用地佐辛注射液年龄<40岁占47.4%,使用时间较长为7~14 d,占49.2%。结论:急诊科临床应用地佐辛注射液时,并没有考虑地佐辛注射液对男性的生殖健康的显著影响,没有评估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潜伏期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最佳时机以及对产程、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初产妇240例,将80例不愿行分娩镇痛者为对照组(A组),160例自愿要求分娩镇痛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B、C 2组,每组80例。A组按产科常规处理,B组在宫口开大1 cm时实施镇痛,C组在宫口开大2 cm时实施镇痛。均选 L2-3为穿刺点,镇痛液配方为0.085%罗哌卡因和0.5μg·mL-1舒芬太尼混合液,背景输注10 mL·h-1,单次 PCA量5 mL,锁定时间30 min,宫口开大8 cm时停用镇痛泵。观察记录各组产妇各时段VAS评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 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缩宫素使用情况及产妇满意度等。结果与A组比较,B、C 2组在宫口开大3、8、10 cm时 VAS评分均明显降低,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剖宫产率明显下降(均P<0.05)。B、C 2组产妇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 A组,B组高于C组(均P<0.05)。3组新生儿出生5 min时 Apgar评分、产钳助产率、产后出血量及缩宫素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第一产程潜伏期宫口开大1 cm和2 cm时实施硬膜外镇痛对产程和分娩方式无明显的影响,能明显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和降低剖宫产率,但宫口开大1 cm时实施镇痛产妇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9):74-75
目的:观察氯胺酮、曲马多、舒芬太尼超前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评价其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5年8月期间在本院进行骨科下肢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对接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单纯曲马多组、氯胺酮+曲马多组和舒芬太尼+曲马多组,每组40例。比较三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对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术后6、9、12、24、48 h的VAS评分值随时间均呈下降趋势,其中舒芬太尼+曲马多组和单纯曲马多组的VAS评分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6、9、12、24 h的Ramsay镇静评分逐渐下降,舒芬太尼+曲马多组的治疗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曲马多组在MMSE、MQ评分中与其他两组差距均较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对于患者实施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较好,且术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无明显影响,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梁红涛 《矿产勘查》2014,(10):44-4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术后根据镇痛药物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定+枸橼酸舒芬太尼+高乌甲素+雷莫司琼进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舒芬太尼+高乌甲素+雷莫司琼进行 PCIA。观察2组患者 T0(术后30 min)、T1(术后2 h)、T2(术后4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的 Ramsay 镇静评分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患者各时间点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住院期间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以及寒战等)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在 T0、T1、T2、T3及 T4时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 <0.05)。T5时2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T0、T1、T2、T3、T4及 T5各时间点 Ramsay 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与舒芬太尼联合用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单次股神经阻滞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C组)和股神经阻滞组(F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F组于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阻滞,单次给予0.5%罗哌卡因20mL,C组不给予任何处理。术毕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维持VAS评分≤3分,当VAS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分别于术后2、4、8、12、24和48h时行BCS舒适度评分,记录患者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次数、氟比洛芬酯使用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F组患者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均显著升高,术后24h舒芬太尼用量、自控镇痛次数及氟比洛芬酯使用率均显著减少(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单次股神经阻滞可提高全身麻醉下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31):42-43
目的:研究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不适感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5月收治的5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肌肉注射镇痛组)25例和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组)25例。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不适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足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的不适感均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足甲襞微循环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活化指标、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不适感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相对较好,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血栓防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4):130-132
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无痛人流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呼吸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本院进行无痛人流患者1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地佐辛组和芬太尼组,每组800例,地佐辛组患者接受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芬太尼组患者接受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 min及手术结束后苏醒时呼吸频率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所有患者进行麻醉后2 min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HR、Sp O2及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麻醉后2 min及手术结束后苏醒时地佐辛组患者SBP、HR、Sp O2和呼吸频率显著高于芬太尼组患者(P<0.05)。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应用于无痛人流患者中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会产生较大的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6):9-1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预处理对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镇痛及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120例拟行择期直肠癌根治术老年患者入选本研究,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缓慢静注等剂量长托宁、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待气管内插管成功后泵注丙泊酚6~8 mg/(kg·h)、瑞芬太尼0.1μg/(kg·min)及间断静注顺式阿曲库铵维持脑电双频指数于40~60。观察组于切皮前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手术结束两组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并于麻醉前、拔管后5 min、术后1 d、术后2 d抽取静脉血采取酶联免疫法测定S100-β蛋白水平及测定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拔管后1 h、术后1 d、术后2 d VAS评分、MMSE评分、S100-β水平及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均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预处理可降低老年直肠癌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且减轻认知功能障碍程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0):1452-1454
目的:基于中医学"天人相应"理论,观察季节气候变化对机体免疫学影响的生物学基础。方法:选用对季节变化敏感的金黄地鼠,分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4个节气组,每个节气组内又分生理组、伪手术组、手术组,手术组摘除松果腺。动物饲养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时间点当日,晚8∶00后迅速断头取血,取血清,直接ELISA法测定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IL-6、IL-10。结果:生理组血清IL-1、IL-6含量有季节性变化趋势,IL-1含量表现为夏>春>秋>冬,IL-6含量表现为春>秋>冬>夏,IL-1与IL-6的变化基本呈互补的状态;而手术组则不存在这种规律。生理组血清IL-10含量的亦出现季节性变化趋势,表现为春>冬>夏>秋;手术组摘除松果腺后,则出现了相反趋势,即秋>夏>冬>春。结论:血清白介素含量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松果腺在免疫功能的季节性调节方面发挥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