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层螺旋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肺结节或肿块的评价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评价低剂量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临床可行性及合适扫描方案。方法42例病例平扫均采用低剂量全肺螺旋扫描,发现肺结节或肿块病例在病变部位加低剂量及常规剂量薄层轴扫,首次发现者静脉注射造影剂后行常规剂量(200mAs)全肺扫描及病变部位薄层延迟轴扫。全肺扫描采用标准算法分别重建出低剂量7.5mm、5mm及常规剂量5mm横断面图像,同时利用标准算法及高分辨算法分别重建出2种剂量VR图像。比较2种剂量横断面5mm、薄层图像以及低剂量5mm与7.5mm图像对肺结节或肿块的形态特征、大小、测量密度的差别;比较低剂量及不同算法对三维VR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2种剂量图像对肺结节或肿块大小、形态的显示无明显差异,但是低剂量薄层扫描图像部分征象显示不如常规剂量图像。密度测量方面,低剂量薄层扫描图像标准差较大,与常规剂量有明显差异。重建VR图像质量2组剂量无明显差异,标准算法重建好于或等于高分辨算法图像。结论低剂量扫描7.5mm标准算法图像重建,病灶局部加常规剂量薄层轴扫,可以准确显示肺结节或肿块形态、大小、密度特征而且大大降低了病人的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骨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鼻骨正常的患者平均分为4组,保持球管电压120 kV不变,分别用常规剂量(125 mAs)和低剂量(75 mAs、50 mAs、25 mAs)进行扫描,扫描时分别记录辐射剂量值.由3名影像医师采用双盲法评价各剂量组的横断面图像及不同算法的重组图像的质量,结果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 各低剂量组的鼻骨轴位图像质量与常规剂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各组骨算法重组图像与软组织算法重组图像质量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5 mAs组长度剂量乘积(DLP)与常规剂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为常规剂量扫描的20.0%.结论 鼻骨低剂量CT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可大幅度降低病人的辐射剂量.采用软组织算法的VR图像优于骨算法VR图像.  相似文献   

3.
MSCT胸部低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病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慢性肺部弥漫性病变(范围较广泛者)的显示差异,探讨低剂量扫描诊 断慢性弥漫性或浸润性肺部病变的可行性及合理扫描方案。方法:34例慢性肺部病变患者及4例临床怀疑支气管扩张但 CT扫描未见异常的患者,行低剂量(50mAs)全肺螺旋扫描,14例患者并行常规剂量(195mAs)全肺增强扫描,所有病例 在病变部位加低剂量(50mAs)及常规剂量(220mAs)薄层(2.5mm)HRCT扫描。比较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对病变范 围、分布及病变特征的显示差异。结果:两种剂量全肺扫描(重建层厚7.5mm)图像对肺部病变分布的范围及各种征象的 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种剂量的薄层HRCT图像对各种病变征象均可以显示,但是对支气管扩张、蜂窝样 改变、纤维索条及胸膜下线的显示以常规剂量为优(P<0.05),对其它征象的显示两组剂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对于怀疑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全肺扫描,病变部位加常规剂量薄层HRCT扫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新生儿腹部单排螺旋CT低剂量与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质量,探讨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高度怀疑腹部病变的足月新生儿150例和早产儿90例,随机各分3组行常规(150mAs)及低剂量(40mAs、30mAs)腹部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腹部正常结构的显示差异。结果:图像质量评价结果:足月新生儿150mAs,40mAs扫描获得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图像无显著性差异;30mAs的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图像质量有显著性差异。早产儿150mAs,40mAs,30mAs可诊断图像,χ2检验,P>0.05,提示上述剂量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单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适用于新生儿腹部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足月新生儿采用40mAs、早产儿采用30mAs左右的扫描条件较为适宜且有利于患儿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肺动脉三维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以及肺动脉容积三维处理(VR)图像的质量与平扫SD值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肺动脉CT检查的受检者87人.选取志愿者63人为低剂量组,其余24人采用常规剂量扫描作为常规组.两者平扫均采用常规剂量150 mAs,低剂量肺动脉增强扫描采用60 mAs.图像进行VR后处理后,按A、B、C 3个等级进行评定,两组VR图像进行质量等级比较.低剂量组平扫图像测量CT值的标准差SD值,与增强的VR图像质量等级关系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常规剂量组VR图像等级为A级的达到100%,在低剂量组VR图像等级为A级的达到85.7%.平扫SD值与肺动脉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结论 肺动脉三维血管成像的低剂量扫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肺动脉三维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以及肺动脉容积三维处理(VR)图像的质量与平扫SD值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肺动脉CT检查的受检者87人.选取志愿者63人为低剂量组,其余24人采用常规剂量扫描作为常规组.两者平扫均采用常规剂量150 mAs,低剂量肺动脉增强扫描采用60 mAs.图像进行VR后处理后,按A、B、C 3个等级进行评定,两组VR图像进行质量等级比较.低剂量组平扫图像测量CT值的标准差SD值,与增强的VR图像质量等级关系进行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结果 常规剂量组VR图像等级为A级的达到100%,在低剂量组VR图像等级为A级的达到85.7%.平扫SD值与肺动脉VR图像的质量相关性分析,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结论 肺动脉三维血管成像的低剂量扫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低剂量联合迭代算法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扫描(120 kV,400 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薄层重组,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扫描随机分为3组(A组:120 kV,200 mAs;B组:120 kV,150 mAs;C组:120 kV,100 mAs)后分别行6级迭代算法薄层重组.由2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辐射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结果 常规组:CTDIvol(23.51±0.79) mGy,DLP(1166.38±52.78)mGy·cm,ED(17.50±0.79)mSv;A组:CTDIvol(11.78±0.38) mGy,DLP(584.68±25.47) mGy· cm,ED(8.77±0.38) mSv;B组:CTDIvol(8.34±0.13)mGy,DLP(462.87±24.76) mGy· em,ED(6.94±0.37)mSv;C组:CTDIvol(5.47±0.21) mGy,DLP(268.20±19.03)mGy·cm,ED(4.02±0.29) mSv;各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 l ~6图像结石检出数、结石CT值及大小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组的iDose4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及iDose 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 l~6各组图像噪声、信噪比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算法诊断输尿管结石是可行的,可以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减低辐射剂量.管电压120 kV情况下,在iDose6水平管电流150mAs为最低临界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螺旋CT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比观察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的差异,探讨对不同症状患者进行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对有胸部症状的120例患者同时进行低剂量30mAs和常规剂量120mAs螺旋CT扫描,从发现病灶、病灶内部结构显示以及病灶定性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对发现病变但不能定性者加做病灶局部靶扫描或高分辨扫描.结果:两种扫描方案对病灶的检出、病灶内部结构显示及病灶定性均无显著差异.薄层靶扫描或高分辨扫描可提高定性诊断率.结论:低剂量与常规剂量螺旋CT对有症状患者胸部检查具有相同价值,低剂量全肺扫描加病变部位靶扫描是胸部CT检查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多层螺旋CT后处理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多平面重组 (MPR)或曲面重组 (CPR)、遮盖表面显示 (SSD)、最小密度投影 (MinIP)、仿真支气管内镜 (VB)和容积再现 (VR)等五种后处理方法显示肺段以下远端气道的能力。方法 :对 2 0例健康志愿者 ,采用多层螺旋CT(MDCT)机行高分辨扫描 ,准直 1mm、螺距 1.75、球管旋转 0 .5s/r ,并分别用标准算法 (FilterB)和高滤过重建算法 (FilterD)重组横断面图像 ,重组间隔 0 .6mm ,比较MPR/CPR、SSD、MinIP、VB和VR五种重组方法显示支气管的等级和长度。结果 :MPR/CPR显示支气管的等级和长度最优 ,能显示大部分 7级支气管 ;SSD次之 ,能显示 5~ 6级支气管 ,且采用平扫图像重组优于增强图像 ,用FilterD图像资料获得的SSD优于FilterB法 ,其中用平扫FilterD图像资料所得的SSD最佳 ;VB法略次于SSD法 ,能显示 5~ 6级支气管 ;MinIP和VR最差 ,仅能显示 3~ 5级支气管。结论 :采用多层螺旋CT、1.0mm准直的螺旋高分辨扫描后 ,行MPR/CPR、SSD和VB重组 ,能从平面和立体上直观地显示 4~ 7级周围支气管 ,并评价该范围内的支气管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iDose 6迭代重建在获得高质量CT图像前提下,能否降低盆腔CT扫描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57例行盆腔CT增强扫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常规剂量(120 kV,200 mAs)及低剂量(120 kV,60 mAs)CT扫描。低剂量扫描分别行滤波反投影(FBP)重建、iDose 6迭代重建作为观察组;常规剂量扫描图像行FBP重建作为对照组。由2位医师观察记录2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评价的主客观指标。结果:观察组辐射剂量为对照组的25.71%;观察组iDose 6迭代重建图像主客观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Dose 6迭代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CT图像质量,有助于降低盆腔CT扫描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了解泸州本地质粒介导的耐多药大肠埃希菌的CTX M、CTX M 3基因分布情况。方法用K-B法进行耐药菌株筛选,PCR扩增CTX M、CTX M 3基因,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大小,阳性产物外送测碱基序列。结果 7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一株死亡。全敏6株,占8.57%,单耐16株,占22.86%,双耐18株,占26.71%,耐多药30株,占42.86%。耐多药质粒中的阳性结果经DNA测序仪检测基因序列,与已知的基因相比较,CTX M有23株,占76.67%,CTX M 3有21株,占70%。两种基因均含有的有12株,占40%。结论泸州地区耐多药大肠埃希菌存在质粒介导的CTX M、CTX M 3基因,耐多药的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唑肟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  相似文献   

13.
酮洛芬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酮洛芬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 KP-PBCA-NP)。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空白PBCA—NP,以粒径为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工艺;吸附法制备KP—PBCA—NP,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应用U10(10^8)均匀法设计实验,进行条件优化。结果:制备PBCA—NP的优化条件为反应液pH2~3,Pluronic F68的含量为1.0%~1.5%,优化条件下制备PBCA—NP平均粒径为50nm;在制备KP-PBCA—NP时,当反应液的pH值为1,PBCA含量为0.5%,KP含量为0.8mg/ml时,可获得较高的包封率(平均为95.64%)和载药量(15.32%)。结论:控制工艺条件,可制备不同粒径的PBCA—NP作为各种药物载体,并且可以从此为载体制备可用于注射给药的KP—PBCA—NP。  相似文献   

14.
BSG 《MedR Medizinrecht》2006,24(4):235-236
Abstrakt Eine Fristvers?umung ist verschuldet – und eine Wiedereinsetzung in den vorigen Stand abzulehnen –, wenn ein Anwaltsbüro, eine Beh?rde oder eine sonstige ?ffentlich-rechtliche Institution die Einhaltung von Fristen für die Einlegung von Rechtsbehelfen nicht in der erforderlichen Weise sichergestellt hat (Organisationsverschulden). Unverzichtbar ist die Einrichtung einer Ausgangskontrolle für fristwahrende Schrifts?tze. Hierfür geeignet ist z. B. die Führung eines Fristenbuchs. (Leits?tze des Bearbeiter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同步矩形瓣胆肠Y型吻合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988年6月至2004年6月,共实施同步矩形瓣胆肠Y型吻合术215例,对其近期及远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全组病人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观察T型管引流物、T型管造影、钡餐检查,采用不同体位、角度、加压腹部均未见返流征相。远期疗效优良率达92.8%。结论同步矩形瓣胆肠Y型吻合能有效阻止胆肠吻合术后返流、能有效的预防胆道逆行感染,是一种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6.
17.
6-Methoxy-3-[2-[1-(phenylmethyl)-4-piperidinyl]ethyl]-1,2-benzisoxazole is a high affinity (K(i) = 8.2 nM) reversible inhibitor of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The carbon-11 labeled form was prepared in high (>97%) radiochemical purity and with specific activities of 37+/-20 GBq/micromol at end of synthesis, by the alkylation of the desmethyl precursor with [11C]methyl trifluoromethanesulfonate in N,N-dimethyl-formamide at room temperature. In vivo studies in mice demonstrated good blood brain permeability but essentially uniform regional brain distribution. Thus, despite in vitro and in vivo activity as an AChE inhibitor, 6-[11C]methoxy-3-[2-[1-(phenylmethyl)-4-piperidinyl]ethyl]-1,2-benzis oxa zole does not appear to be a good candidate for in vivo imaging studies of AChE in the mammalian brain.  相似文献   

18.
黄健  王雨龙  王宁 《西南军医》2012,14(3):422-42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体内微爆破碎石技术治疗肝胆道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1月收治的胆道结石患者,其中23例采取腹腔镜下微爆破碎石处理后再取石。术中观察胆道损伤出血量,术后观察有无胆汁渗漏、有无胆道结石残余。结果术中碎石、取石均顺利完成,术后所有病例均无出血及胆汁渗漏。仅1例发生胆管结石残留,术后经“T”型管瘘道胆道镜成功取石。结论腹腔镜下采用体内微爆破技术治疗胆道结石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且可以扩大腹腔镜下胆道探查手术适应症,减轻胆道的损伤,减少病人痛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细胞凋亡的调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1433ζ作为凋亡抑制蛋白,近年来对其研究不断深入。本文介绍了1433ζ的结构特点以及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同时简要介绍了该蛋白的配体类型及其拮抗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国产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的效果。方法15例手术切除病变食管行食管-胃吻合术后,经钡餐或碘水造影证实为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了经口植入国产食管带膜支架瘘口封堵治疗。结果所有支架均一次性成功植入,共植入17枚支架,即时堵瘘100%,支架植入后3~5d再发瘘2例(13.3%),支架移位1例(6.6%)。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国产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胃吻合口瘘安全、有效,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