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饮食养生”源于“医食同源,食药同用”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普遍认识,思想、生命、青春、健康和长寿,是人的自然本质所最珍贵的东西;而长寿则是人类的最大希求,先秦时代,把养生主张表达得最丰富的莫过于老子和庄子,他们还主张用“吐故纳新”的“导引”气功来健身长寿,  相似文献   

2.
气功是一种独特的身心锻炼方法,是中医养生学重要组成部分。古人通常称之为“治气养生之术”又称“导引”、“行气”、“吐纳”等。据预测,到21世纪初我国的老年人数将跃居世界首位,因而,开展气功抗衰老防治老年病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为此,我们综述近年来气功防治老年病的资  相似文献   

3.
大中小养生观朱金才,季耀炬,高守莲气功是养生的一种手段,养生手段有修性养生、导引(气功)养生、服食养生、房中养生等等。对于养生目的、内容,途径、方法等等的认识是养生观。养生观念要更新。有大、中、小之分。小养生观以个人健康长寿为目标,研究个人养生中的人...  相似文献   

4.
内经气功论     
《内经》是我国最古老的医学经典著作。其涉猎到许多古代科学的重要成就,气功学也是《内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内经》中的气功常用“道”、“道生”、“养生”、“导引行气”、“移精变气”等名称,古今用语不同,内容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5.
张丽娟 《河南中医》2016,(9):1634-1636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主要是通过人们对于杖的有效应用,能够增强人的体魄,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从而达到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身体素质的良好效果。在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的应用过程当中,对于“形神合一”的要求较高,同时从另一方面来看,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又能够起到良好的“形神合一”效果,对于促进人的整体发展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形神合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从“形神合一”方面对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的调心机理进行解析,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能够起到良好的养神作用,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能够通过特定的一些动作调动人的意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医古文》五版教材中的《养生论》一课的“守之以一”论述的是古代道家气功学的内容。指出了道家与道教、道家气功与道教气功的不同点。认为《养生论》作者嵇康作为早于道教真正形成时期的思想家,信奉的是老庄哲学。北京宋书功氏认为“守之以一”乃意守丹田是不够全面和深刻的,而应是中医的“精神内守”,即神不外驰而守护元气。要达到它,先必须“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这样才不违背道家“清静无为”的思想。体现出道家气功养生长寿的精髓。  相似文献   

7.
养生康复学,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用以研究摄生养性,抗衰长寿,却病延年的保健医学科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有“养生主”、“刻意篇”,论及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进行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以养生等内容。成书于秦汉之际的长沙马  相似文献   

8.
“气功来自人民,应当为人民服务”,这是江苏省兴化市功拳操辅导站的口头语,这个站五年如一日,他们由一两种功法,已发展到五、六种功法;由一般习练气功,已发展向气功普及研究,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阵地。被扬州市评为先进集体。这个辅导站是80年代中期,由几个学练鹤翔庄气功的积极分子发展起来的,开始有30多人,最多达到近千人。辅导站先后学过“大雁功”。“智能功”、“养生长寿术”、“严新气功”、“华阳自发五禽戏”、“大藏功”、“香功”等。功拳操辅导站的一班人以德为本、以奉献为乐,以宣传、普及气功为…  相似文献   

9.
气功作为修真养生学中的一种方法和技术,已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健身、养生乃至治疗某些疑难疾病上,显现出了强大的威力,这也正是气功能在风雨飘摇中依然植根于大众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随着气功的普及,难免泥沙俱下,一些半文盲、半气盲、半医盲、半科盲的“大师”、“宗师”纷纷涌进了“气功市场”这块领域,使得本来纯洁的养生技术变得混浊和晦暗了。人们开始疑惑迷惘、无所适从,给气功事业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一、功法繁琐低层次徘徊现在流传的气功法,大部分都是大同小异的后天有为导引保健功。因为这类功法的层次不高,所以稍…  相似文献   

10.
柳柏春老中医,五十年前从天津王澄久老师学清代“陈家门”气功。因“陈氏气功”架势刚强,不宜于有病体弱者锻炼,遂取“陈氏气功”之真髓略加变化,而自成套路,因其动作柔和,与祖国医学之“导引”“行气”“按(足乔)”的要求相合,即取名“吐纳导引”,以循古训,专作治病养生之用。冠心病,祖国医学根据其临床表现与发病原因,认为与“心痹”、“胸痹”相类似。其标病为气滞、血瘀、痰(脂)结:其本病为心阳不振,气阴两虚。而这套“吐  相似文献   

11.
气功是近代对古代导引吐纳术的笼统称呼。在古代虽有气功之名,但精于气功之理,近代虽讲气功流派而略于气数之理。因此,笔者不揣愚陋,以发扬光大中医养生学为念,试就气功气数之理进行探讨。古人认为,气是宇宙万物生生化化之根本。《素问·五常政大论》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医家喻嘉言说:“天积气,地积形,人积气以成形,唯气在则形存,气散则形亡。”充分说  相似文献   

12.
心平气和臻寿域练养生气功的目的在于健康而长寿,但为什么有许多人达不到这个目的,相反地有一些不知气功为何物的人却坐享高龄。如今年3月1日的某保健报纸上刊登了《一户三寿星》一文及三寿星与家人合影的照片。文章说:“在广西博白县沙河镇沙河村一户普通农家,全家有3位百岁老人,一对百岁夫妻和百岁胞弟,兄梁志德103岁,弟梁德辉101岁,嫂张华玉101岁。”老人们的人生经历都很艰苦,张华玉生过12个孩子,坐月子也只有吃红薯、芋头、南瓜、蔬菜等。他们长寿的秘诀只有简单的8个字:“一生劳作,知足常乐”,换句话说就是心平气和,使…  相似文献   

13.
气功养生一得钱洪斌观气功养生类书籍,几乎都倡导人在小便时要“牙关紧咬,十趾抓地,闭目视顶”的做法,认为此举能防真气(主要是肾气)从前阴外泄,进而还精补脑。笔者经过实践,深感此法确能有效地防止真气下泄,并且摸索出一套方法,用气的导引及意守来增强其功效。...  相似文献   

14.
“医疗体育”就是以各种特定的医疗体操(包括呼吸操),气功、按摩和器械体操(功能锻炼)作为防治疾病的手段,从而达到保健、防病治病和康复的目的我国古医书虽无“医疗体育”的术语记载。但考证古医书《黄帝内经·素问》、《道枢·太清养生篇》、《道枢·契真篇》、《诸病源候论·白发候》中的“养生方导引法”、《素问·上古天真论》、《夷门广牍·导引诀》和马王堆的《导引图》……等,都有导引的记载。古代导引之意,就是“宣导气血、伸展肢体、引治疾病”或是“导引令和、引导令柔”。从“导引”内容和方法来看,包括有肢体体操、呼吸操(吐纳),气功(养生法)、按摩(明代后称推  相似文献   

15.
气功之学,古时称做导引纳气,这是道家养生的秘传,医术上的导引法,在素问异法方宜论说是从中央出,其实推本溯源,亦从道家来。如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又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所云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等等,即是纳气归神之法,道家以此养生,医家亦以此预防疾病,盖道家首推黄老,医家亦托黄帝,学术渊源,有互相关联,黄老之学,专尚清虚,因养生家练习气功,必须摆脱一切俗虑,静以养心,故老子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又说:“至虚极,守静笃,”只有在虚静的基础上然后能学好气功。今将老子、魏伯阳、抱朴子的书中有关气功资料,摘要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导源于古代的“吐纳导引”。以往的研究认为:气功通过调息、意守,调整呼吸之气,使其逐步达到缓、细、深、长,从而使大脑皮层得以发挥其对机体内部的主导调节作用,血中含氧量增加,促进全身气机畅通,加强胃肠消化功能和全身物质代谢,达到疏通经络,凋和气血阴阳,保健强身,防病治病的目的。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为气功原理的研究提供了先进的设备和方法。目前,气功原理的研究已达  相似文献   

17.
将气功“导引”进科学殿堂──记“导引养生功”创编人张广德梁可1993年4月“导引养生功”,获国家体育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教委以“导引养生学”设置新的学科。北京体育学院导引养生功创编人张广德副教授说:“我们导引养生功的特点就是对症练功,如同吃药一样,有...  相似文献   

18.
导引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保健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为  胡波  胡志俊 《中医正骨》2010,22(12):36-37
导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导引是指古代气功中之动功;广义的导引则包括静功、动功在内的整个古代气功。《中医辞海》解释为:“气功术语,又名道引、导引,是通过运动肢体以达到形神谐调的健身治病方法。”  相似文献   

19.
邵亦军 《气功》2000,21(10):462-463
气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医疗体育和养生方法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气功锻炼能增进人体健康、防病祛病、延年益寿。《庄子》云 :“导气令和 ,引体令柔”、“吹嘘呼吸 ,吐故纳新” ,《黄帝内经》中也说到吐纳导引能理血气 ,调气机 ,柔筋骨 ,和心气。说明导引行气的练功方法是调节心身不适的有效手段。静功是气功养生法中的主要手段和核心内容。锻炼静功时 ,以自然为本 ,旨在排除杂念 ,清静无为 ,从而达到形神守一。即在清静自然中 ,导气、理血、调心 ,以缓解外界带给人体的焦躁心态和精神压力。一、心身疲劳的形成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  相似文献   

20.
气功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兼有养生与治疗两种作用,尤其是被广泛运用于养生活动中,因此在一些古代文献中,又被直接称为“养生之道”。气功之“气”,是我国古典哲学概念,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中医学认为,“神是性兮气是命”(《类经》),神与气的有机整合即是“性命”,人的整个生命运动就是由神与气构成的。“生命在于运动”,其本质是指气的运行,而气的有序运行又必须由神来统御。神是中医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是中医心理养生的关键所在。气功养生的过程就是在神的主导下,神与气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讲,气功养生是典型的中医心理学养生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