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氧化铟锡(ITO)粉末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着重讨论了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等工艺,并比较了几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共沉淀法具有流程简单,操作容易控制,环境污染少,产品性能稳定等特点,是较有前途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钛酸四丁酯、草酸、草酸钠和醋酸钡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纳米钛酸钡粉体。通过XRD、IR和TG等检测手段,研究pH值和煅烧温度对粉体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前驱体为钛钡混合草酸盐沉淀。pH在3~6的范围内,随着pH值的提高,粉体的纯度下降,粒径减小。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粉体的纯度提高。煅烧温度太高,钛酸钡易从立方相转变为四方相。最佳实验条件为pH=3.14,煅烧温度900℃。在此实验条件下,成功制备出均匀的粒径尺寸为37.2nm的纯相纳米钛酸钡粉体。  相似文献   

3.
《炭黑工业》2005,(4):35
本书系统论述了胶体化学和流变学等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根据纳米粉体的实际应用,较详细地介绍了纳米粉体的表面化学,纳米粉体在液相介质中的性能表征以及纳米粉体表面改性的方法和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纳米TiO2表面改性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王训  祖庸  李晓娥 《化工进展》2000,19(1):67-70
本文分析了纳米TiO2团聚与分散机理,介绍了纳米TiO2表面改性的方法及改性效果表征。  相似文献   

5.
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表面改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红  秦娜 《广州化工》2009,37(7):45-47
综述了纳米碳酸钙的制备方法及其表面改性技术,并对纳米碳酸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分为碳化法和复分解法两类,其中碳化法可分为间歇鼓泡碳化法、连续喷雾碳化法和超重力碳化法三种。纳米碳酸钙的表面改性技术目前主要有有机物表面处理、高能表面处理和无机物改性三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纯金属铟和五水氯化锡为原料,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氧化铟锡,用聚乙烯吡咯烷酮对铟锡氧化物进行表面修饰。用XPS、XRD、IR和TEM等对表面修饰的ITO纳米粉体进行结构和性能表征,并进行了分散性试验和电学性质的测试,结果表明:所制的ITO纳米粉体呈近似球形,平均粒径为20nm左右,无明显团聚,且结晶性良好;PVP成功链接到ITO纳米粉体表面,达到了表面修饰的作用,在分散溶剂中能稳定存在且不影响其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7.
刘萌戈  周持兴  黄海  方燕  邓明清 《塑料工业》2002,30(4):15-16,22
以甲基丙烯酸甲(MMA),内米级硅基氧化物(nSiO)等为原料,使用特殊的工艺和新开发的助剂,采用原位加成聚合,制备了PMMA/nSiO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提高超过40%,维卡热变形温度提高15℃以上,可见光透过度88.1%,下降很少。  相似文献   

8.
磁性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制备工艺及其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纳米Fe3O4胶体溶液,并用油酸钠对其进行包覆改性。制备了不同条件下的纳米Fe3O4粒子,用X射线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扫描电子显微镜、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产品进行分析表征。探讨了制备纳米Fe3O4的最佳工艺条件以及油酸钠改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Fe3+和Fe2+的摩尔比为4∶2时,反应1.0 h,50℃晶化1.0 h,制备的Fe3O4晶粒度为11.2 nm,磁饱和强度为56.337 emu/g;油酸钠用于Fe3O4改性,包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的制备及其耐酸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士育  金鑫  陈欣 《硅酸盐学报》2005,33(3):350-353
公共沸蒸馏脱水后的纳米碳酸钙-正丁醇悬浮液中直接加入硬脂酸,制备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粉体,确定了改性剂硬脂酸的最佳用量为纳米碳酸钙质量的3%。每100g改性纳米碳酸钙的吸油值为49.4g,活化度高达99.9%,比表面积为30.32m^2/g。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分析,BET(Brunauer-Emmett-Teller)法等对改性纳米碳酸钙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改性纳米碳酸钙的耐酸的和耐酸性原因.即粒子表面形成的有机包敷层,使碳酸钙产生了一定的耐酸性能。  相似文献   

10.
硅烷偶联剂对碳化硅粉体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铁生年  李星 《硅酸盐学报》2011,39(3):409-413
采用KH-550硅烷偶联剂对SiC粉体表面进行改性,得到了改性最佳工艺参数,分析了表面改性对SiC浆料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iC微粉经硅烷偶联剂处理后没有改变原始SiC微粉的物相结构,只改变了其在水中的胶体性质;减少了微粉团聚现象.与原始SiC微粉相比,改性SiC微粉表面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Zeta电位绝对值提...  相似文献   

11.
ITO纳米粉制备及表面修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InCl3·4H2O和SnCl4·5H2O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制备ITO纳米粉,并对其进行表面修饰。辅助TG-DSC、FT-IR、XRD、SEM、EDS和TEM等测试方法,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和表面修饰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制ITO纳米粉具有立方晶系结构、颗粒均匀、分散性良好、与基体相容、平均粒径为20nm左右。  相似文献   

12.
以InCl3·5H2O和SnCl4·5H2O为原料,以NH3·H2O作共沉淀剂,采用表面活性剂及有机脱水的方法防团聚,制备了纳米掺锡氧化铟(ITO)粉体,并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测定、傅立叶红外吸收光谱等对制得的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球形ITO粉体分散性好、粒度均匀,具有单相立方In2O3晶体结构,其平均粒径约40 nm,在714~3333 cm-1范围内对红外光的平均透过率小于5%,是一种优良的红外吸收材料.  相似文献   

13.
聚四氟乙烯表面化学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难粘接性,与其它材料的不相容性,综述了PTFE表面化学改性的几种常用方法(分别为等离子体处理法、辐射处理法、化学溶液处理法和核壳结构材料改性法)及其改性工艺,简要叙述了各种改性方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介绍了各种表面化学改性方法的使用范围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芳纶表面化学改性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芳纶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从芳纶分子结构的特点出发,论述了芳纶表面化学刻蚀及化学接枝等化学改性技术的原理、特点和应用效果;详述了基于芳纶结构中苯环上的硝化还原反应、氯磺化反应和酰胺基上的水解反应、氢取代反应、金属化反应等的反应原理及应用效果。指出多种化学改性技术的交叉应用将成为芳纶表面化学改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氢氧化铝粉体在应用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解释了氢氧化铝粉体表面化学改性的机理。详细地介绍了国内外氢氧化铝粉体的表面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包括酯化反应法、偶联剂法、表面活性剂吸附法以及聚合物包覆法。经研究表明,氢氧化铝粉体表面化学改性后扩宽了其应用领域,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的分散体系中采用机械分散加超声波分散的方法对纳米氧化铟锡(ITO)粒子进行表面处 理,并采用TG-DSC,TEM对改性前后的ITO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为分散介质,加入偶 联剂(摩尔分数)KH570 1%或十八醇0.5%后,球磨15h和超声波处理30min可以使纳米ITO得到很好的 分散,纳米ITO表面改性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Monodisperse magnetic polystyrene (PS)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in the presence of PS seed particles and styrene‐based magnetic colloid by the method of magnetic colloid swelling polymerization. The PS seed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in advance by soap‐fre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tyrene‐based magnetic colloid was used for swelling the PS seed particles in the magnetic colloid swelling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fter polymerization, functional amino groups were introduced onto the surface of the magnetic PS microspheres by surface Friedel‐Crafts acylation reaction. The morphology, size distribution,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of magnetic PS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 (VSM), respectively. SEM showed that the magnetic PS microspheres had an average size of 1078 nm with a narrow size distribution. VSM showed that the magnetic PS microspheres were superparamagnetic, and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was found to be 5.714 emu/g. The concentration of functional amino groups on the surface of magnetic PS microspheres was measured by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and UV−Vis spectroscopy,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amino groups was found to be 0.168 mmol/g.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1  相似文献   

18.
氢氧化镁的制备及其表面接枝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硫酸镁、氢氧化钠溶液、丙烯酸及接枝单体和引发剂为原料,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一步制备了表面接枝聚合物改性的纳米氢氧化镁颗粒。试验表明先在1mol/L的硫酸镁溶液中逐滴加入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在80℃下反应3h,得到热分解温度为384℃的六方片状结构的氢氧化镁粉体。当在上述合成过程中加入接枝单体和引发剂,生成了聚合物包覆改性的氢氧化镁粉体,并且不改变氢氧化镁的热分解温度,而能改善粉体的吸湿性和与液体石蜡的相容性;TEM结果表明接枝产物粒径分布均匀,约为80~100nm。  相似文献   

19.
表面修饰对常压干燥SiO2气凝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小春  钟华 《化学工程》2007,35(1):52-55
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常压下制备S iO2气凝胶。用比表面测定仪(BET),多功能衍射仪(XRD)和透射电镜(TEM)研究表明,S iO2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非晶纳米多孔结构;激光粒度分析仪表明,S iO2气凝胶平均粒子尺寸不足20μm,为介孔结构;表面化学修饰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进行确定;疏水性气凝胶(TG-DTA)的热稳定性测定从25—1 200℃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气凝胶的疏水性能维持到500℃;吸水性能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S iO2气凝胶具有非常好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