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粮食安全不仅取决于粮食供给和需求的简单平衡,粮食物流节点体系的建立直接影响粮食安全的实现。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云南"一带一路"粮食物流节点体系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政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推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粮食物流连接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高度集成并融合运输、仓储、分拨、配送、信息等服务功能,在构建现代粮食流通体系中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我国粮食物流发展,分析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我国粮食物流行业最新进展研判以及我国与国外粮食物流研究比较,提出我国粮食物流的发展重点和措施建议,包括完善粮食物流设施布局、发展粮食物流节点和园区、提升多元化粮食物流技术水平、优化多式联运衔接和物流管控技术、加快技术装备升级、智能化技术引领、推广粮食物流标准、完善配套政策、加快人才培养等,为粮食物流技术与装备创新、物流系统优化、物流设施建设以及国家粮食安全政策制定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2020年,新冠肺炎病毒全球蔓延,今年国内疫情呈多点散发态势,疫情对我国粮食安全形成巨大冲击,只有大力发展智慧粮食物流,才是保障粮食安全和应对疫情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SWOT法分析了河南省疫情期间粮食物流的现状,提出了应对疫情的粮食物流保障举措及适合本省的粮食物流保障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4.
加强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优化粮食流通布局的现实需求出发,以西南地区为主要切入对象,分析了我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粮食物流通道现状,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了跨区域粮食物流节点、物流通道、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等建设重点,提出了中国—东盟跨区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国家战略和互利共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加强中国—东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优化粮食流通布局的现实需求出发,以西南地区为主要切入对象,分析了我国与东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粮食物流通道现状,以及面临的突出问题。重点研究了跨区域粮食物流节点、物流通道、物流园区、基础设施等建设重点,提出了中国—东盟跨区域粮食物流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国家战略和互利共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产区,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粮食的数量逐年增加,随着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开辟我国西部地区粮食物流国际通道对于粮食进口渠道多元化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贸易和粮食进口陆路物流通道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外基地内走廊、产业园区牵引对外通道、沿运输通道共建仓储设施三类示范节点模式,并提出了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打造可持续优质粮源供应体系,发展保税加工、构建“一带一路”特色产业链,建设粮食物流园区、发挥国际通道重要载体作用等示范节点发展建议,为新时期规划建设国际粮食物流节点提供了参考,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区域结构变动与政策性金融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粮食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力量。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区域结构的演变特征与区域粮食供求关系变动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探讨了导致区域粮食结构演变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政策性金融支持在主产区、主销区等不同类型区粮食安全方面的关键切入点与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粮食流通安全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主要瓶颈,至少是与粮食生产安全并重的问题。实现粮食安全的基础是确保供求平衡,它不仅要求实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还要求粮食综合流通能力与消费需求能力的协调。即使国内粮食生产和库存能够满足粮食需求,只要粮食流通体系特别是物流体系出问题,导致主产区或仓储库点的粮食不能按时足额地运到主销区,粮食供求平衡同样会出现大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市场粮价的骤然上涨和政府乃至社会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恐慌。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推动粮食物流发展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粮食物流连接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是维护粮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力求在“十三五”时期通道、线路布局和物流水平提升的基础上,在新形势新要求下,突破总体规模大,集约化程度偏低、产销区之间运距长,粮食供需匹配难度大、粮食物流专业化程度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三大瓶颈,从提升系统化水平、促进区域平衡发展、提高专业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着力解决粮食物流的布局优化、互联互通、设施完善等关键问题,应用新技术,采用新模式,补短板,降成本,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智慧高效、开放共享、绿色生态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为新时期我国粮食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提出了保障中国未来粮食安全方面的几个问题:粮食进口已经超过95%自给率,成为安全隐患;玉米成为大宗进口商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影响农业生产;粮食的复种指数已创下历史新高,耕地已基本饱和;粮食单产提高速度缓慢,影响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粮食信息发布渠道不畅,成为制约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