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3-羟基-5-(3,5-二甲酸-苯氧基)苯甲酸(H_3L)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硝酸铽反应得到1个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Tb-MOF):{[TbL(H_2O)]·3H_2O·DMF}n。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Tb-MOF为正交晶系Ibca空间群。2个Tb(Ⅲ)离子通过6个羧基桥联形成双核[Ln_2(COO)_6]次级结构单元,晶体由[Ln_2(COO)_6]次级结构单元相互连接形成具有左手或右手螺旋结构的一维无机链,左手螺旋链与右手螺旋链通过配体L~(3-)相连形成二维层状结构。有机小分子溶剂交换荧光研究表明,TbMOF在硝基苯溶剂中表现出荧光猝灭现象,Tb-MOF材料对硝基苯等爆炸物具有潜在良好的荧光探测功能。  相似文献   

2.
以四羧酸3,5-双间苯二甲酸-1,2,4-三氮唑(H4L)为配体,与镧系金属Ln(Ⅲ)盐反应,自组装合成了2个具有三维孔洞结构的镧系金属-有机框架材料(Ln-MOFs):{[Ho3L2(H2O)6]·(OH)·2DMF}n1),{[Tb3L2(H2O)6]·(OH)·2DMF}n2)。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12属于异质同构晶体,为单斜晶系C2/m空间群。3个Ln(Ⅲ)离子通过8个羧基桥联形成三核[Ln3(COO)8]次级结构单元,晶体由[Ln3(COO)8]次级结构单元相互连接形成一维无机链,链与链之间通过配体L4-相连形成具有一维孔道的三维网络结构。有机小分子溶剂交换荧光研究表明,2在硝基苯溶剂中表现出荧光猝灭现象,Tb-MOF材料对硝基苯等爆炸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探测功能。  相似文献   

3.
利用3,4-乙撑二氧基噻吩-2,5-二羧酸(H_2L_1)为主配体,2,2′-联吡啶(L_2)、4,4′-联吡啶(L_3)为辅配体,分别与二水合氯化铜、氯化锌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配合物{[Cu_2(L_1)_2(L_2)(H_2O)_2(DMF)]·3H_2O}n (1)(DMF=N,N-二甲基甲酰胺)和配合物{[Zn(L_1)(L_3)(H_2O)2]·H_2O}n (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等测试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与性质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是由L_1~(2-)桥联Cu~(2+)形成的二维层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配合物2是由L_1~(2-)连接Zn~(2+)形成一维链,并进一步桥联4,4′-联吡啶形成为一维带状结构,通过配位水分子与配体氧原子的氢键作用及带与带之间的π-π堆积形成三维结构。荧光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分别表明配合物1和2均有良好的荧光性能和热稳定性。配合物1和2的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364和365 nm。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热或溶剂热合成的方法制备了5个一维配合物{[Zn(btbb)_(0.5)(m-phda)]·0.5H_2O}_n(1),{[Cd_2(btbb)(adtda)_2(H_2O)]·H_2O}_n(2),[Mn_2(btbb)(tbi)_2]_n(3),{[Cd(btbb)_(0.5)(3-Nitro-o-bdc)(H_2O)]·H_2O}_n(4)和[Cd_2(btbb)(tbi)_2]_n(5)(btbb=1,4-双(2-(4-噻唑基)苯并咪唑-1-基甲基)苯,m-H_2phda=间苯二甲酸,H_2adtda=1,3-金刚烷二羧酸,H_2tbi=5-叔丁基间苯二甲酸,3-Nitro-o-H_2bdc=3-硝基-1,2-苯二甲酸)。配合物1是一个包含22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2是一个包含8元环的一维链,并且氮配体在这个一维链中仅仅起到装饰作用。配合物3是一个一维双链结构。配合物4是一个包含14元环的一维链。配合物5是一个阶梯状的一维双链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三苯甲烷-4,4′,4″-三羧酸(H_3TCOPM)为主配体,以含氮二齿配体4,4′-bipyridine(4,4′-bipy)为辅助配体,与Co(NO_3)_2·6H_2O通过溶剂热反应得到了2个配位聚合物{[Co_2(α-OH-TCOPM)(OH)(H_2O)_4]·DMF}_n(1)(α-OH-H_3TCOPM=三苯甲醇-4,4′,4″-三羧酸)和{[Co_3(α-OH-TCOPM)_2(4,4′-bipy)_3(H_2O)_6]·2H_2O}_n(2)。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为四边形的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2为二维网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2,2'-(1,4-亚苯基)二(亚苯基)二(硫基)苯二羧酸(H_2L~1)和2,2'-(2,3,5,6-四甲基-1,4-亚苯基)二(亚甲基)二(硫基)苯二甲酸(H_2L~2)2个柔性二羧酸分別与镧系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方法合成了3个配位聚合物:{[(NH_2(CH_3)_2[Nd(L~1)_2(DMF)]·2DMF}_n(1)和{[Ln(L~2)_(1.5)(H_2O)(DMF)_2]·2DMF}_n[Ln=Ce(2),Pr(3)]。利用元素分析、红外、粉末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3个配合物均为二维的层状结构,并且2个配体在配合物中表现出不同的构象。(L~1)~(2-)在配合物1中表现出顺式和反式2种构象,(L~2)~(2-)在配合物2和3中仅表现出反式构象。此外,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4,4'-三苯胺二甲酸(H_2L)为多齿有机羧酸与1,4-二(吡啶-4-亚甲基)哌嗪(bpmp)和硝酸镉在溶剂热条件下反应,得到2种晶体的混合物,经物理拆分后得到无色透明的片状晶体{[Cd L(bpmp)(H_2O)]·H_2O·DMF}_n(1)和淡黄色块状晶体{[Cd_2L_2(bpmp)_2]·3H_2O·2DMF}_n(2).通过单晶及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荧光光谱对这2种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P2_1/c空间群,其骨架为具有{6~5·8}拓扑结构的四重互穿三维网络;化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其结构为含有螺旋链的二维层,其骨架具有{3~6·4~6·5~3}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8.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不对称三羧酸5-(6-羧酸-2-萘基)-间苯二羧酸(H3L)为配体合成了2个镉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Cd_3L_2(H_2O)_3]·6DMF}_n(1)和{[Cd_3L_2(H_2O)_4]·3DMA}_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粉末衍射,热重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构分析表明,1和2形成3,6-连接的三维结构,其拓扑符号分别为:(4~5.6~4.8~6)(4~3)_2和(6~(12).8~3)(6~3)_2。此外,还对2个化合物进行了荧光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4-(2-(4-咪唑)苯乙烯基)吡啶(ISPE)为配体,分别与间苯二甲酸(1,3-H_2BDC)、4,4′-联苯二甲酸(4,4′-H_2BPDC)和4,4′-二苯乙烯二甲酸(4,4′-H_2STDC)及过渡金属盐Cd(NO3)2·4H_2O通过溶剂热自组装形成了3种配位聚合物晶体{[Cd_2(ISPE)_2(1,3-BDC)_2]·DMF}_n(1)、[Cd(ISPE)(4,4′-BPDC)]_n(2)和[Cd(ISPE)_2(4,4′-STDC)(H_2O)_2]_n(3)。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PXRD、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解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是二维层状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2是一个六重穿插的类金刚烷三维网格结构,配位聚合物3是由一维网格结构通过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堆积形成的三维网格结构。另外还研究了它们的室温固态荧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1,2,4,5-苯四甲酸(H_4BETA)与1,2,3,4-丁烷四羧酸(H_4BTCA)为有机配体,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合成了3个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Co_5(BETA)_2(OH)_2(H_2O)_2]·10H_2O}_n(1)、{[Zn_5(BETA)_2(OH)_2(H_2O)_2]·10H_2O}_n(2)和{[Mn_2(BTCA)(H_2O)_3]·H_2O}_n(3),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荧光光谱(PL)和热重分析(TG/DTG)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研究表明3个MOFs均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框架1和2都是由1,2,4,5-苯四甲酸与五核的金属簇连接形成三维框架结构,沿a轴方向具有一维孔道结构,孔径大小为0.990 nm×1.307 nm;框架3是由1,2,3,4-丁烷四羧酸与Mn~(2+)连接形成4,8-c网络的三维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1.
以1,1′-二羟基-5,5′-联四唑(H_2BTO)为配体,镧系金属离子作为金属中心,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5种金属配合物:[La_2(BTO)_3(H_2O)_8]·2H_2O (1)、[Ce_2(BTO)_3(H_2O)_8]·2H_2O (2)、[Pr_2(BTO)_3(H_2O)_8]·2H_2O (3)、[Sm_2(BTO)_3(H_2O)_8]·2H_2O (4)和[Nd_2(BTO)_3(DMF)_4]·6H_2O (5)。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和元素分析对5种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5种配合物均属于单斜晶系,P2_1/n空间群。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配合物1~4的热稳定性,采用Kissinger法和Ozawa法分别计算了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2.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以其低价、高效等优势, 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 传统液态电解质由于易挥发、易泄漏等问题, 导致基于液态电解质的电池难以保持长期稳定, 影响光伏技术的应用. 本文合成了N,N'-1,5-戊二基双月桂酰胺, 将其作为有机小分子胶凝剂(LMOG)胶凝离子液体电解质(ILE)制备了离子凝胶电解质(IGE)并组装成准固态电池(QS-DSCs). 差示扫描量热测试显示该凝胶电解质的相转变温度(Tgel)为104.7℃, 具有良好的本征热稳定性.利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调制光电压/光电流谱分别研究了液态电池和准固态电池内部电子传输和复合动力学过程. 结果表明, 凝胶电解质的三维网络结构加速了TiO2光阳极/电解质界面电子与电解质中I3-的复合过程, 使电子寿命降低, 导致准固态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略低于液态电池. 在AM1.5 (100 mW·cm-2)及50℃条件下的加速老化测试结果显示, 持续老化1000 h后其光电转换效率(η)无衰减,而液态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衰减为初始值的86%, 表明准固态电池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在水热条件下,以3,5-二((4''-羧基苄基)氧)苯甲酸(H3bcb)和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PYTPY)为混合配体构筑了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H2bcb)2(PYTPY)]n1)和[Mn(H2bcb)2(PYTPY)]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为一维链状结构。此外,2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磁化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2在2 K和8 K以下时展示了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条件下,以3,5-二((4''-羧基苄基)氧)苯甲酸(H3bcb)和4''-(4-吡啶基)-2,2'':6'',2"-三联吡啶(PYTPY)为混合配体构筑了2个过渡金属配合物[Co(H2bcb)2(PYTPY)]n(1)和[Mn(H2bcb)2(PYTPY)]n(2),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2为一维链状结构。此外,2个配合物展示了优良的热稳定性。磁化率的测试结果表明,配合物12在2 K和8 K以下时展示了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对氯硝基苯吸附在银纳米粒子上的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具有极高的检测灵敏度, 通过检测吸附分子的SERS信号, 可以获得表面吸附分子的结构以及可能发生的反应. 在拉曼激发光源的辐射下, 在碱性溶液中, 银纳米粒子表面吸附的对氯硝基苯(PCNB)的SERS光谱与其固体的常规拉曼光谱相比, 出现异常SERS谱. 通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对PCNB以及可能的偶联产物p,p''-二氯偶氮苯(DCAB)进行理论分析以及谱峰归属, 发现这些异常峰来自其偶联产物DCAB的偶氮C-N=N-C基团的基频振动.  相似文献   

16.
以2-(4''-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H4CPhIDC,C12H8N2O6)为配体,用溶剂热合成了3种配位聚合物{[Cd2(CPhIDC)(bimb)]·H2O}n1)、{[Cd2(CPhIDC)(phen)2]·3H2O}n2)、{[Zn2(CPhIDC)(bpp)]·1.5H2O}n3)(bimp=1,4-双咪唑基-丁烷,phen=1,10-菲咯啉,bpp=1,3-双(4-吡啶基)-丙烷)。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表明,主配体以完全去质子化CPhIDC4-的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以μ4μ5为配位模式的二维及三维聚合物。配合物13是三维网络结构,同时呈现(3,4,5)-连接的(5·6·7)(4·52·6·72)(4·52·6·74·82)拓扑结构,两者的不同之处是中心离子和辅助配体。配合物2是二维波纹状渔网结构,呈现44·62拓扑结构,在其空间填充上又类似于DNA双螺旋链的单螺旋结构。测定了产物的固体荧光光谱;用EtBr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溶剂热条件下,由2-(4′-羧基苯基)咪唑-4,5-二羧酸(H_4L,C_(12)H_8N_2O_6),合成了4个配位聚合物{[M(H_3L)_2]·2H_2O}_n(M=Zn(1),Cd(2),Co(3)),[Cd(H_2L)(H_2O)]_n(4)。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3是异质同晶。配体失去1个质子以H_3L~-的形式通过单齿和N,O-双齿螯合的配位模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构成一个略有变形的八面体结构。对于配合物4来说,配体失去2个质子以H_2L~(2-)的形式分别通过单齿和N,O-双齿螯合的配位方式与Cd~(2+)配位,中心离子采取扭曲的七配位五角双锥配位模式,并且通过配体苯环上羧基氧原子的双齿桥联作用连接2个中心离子,形成四元环的双核结构;同时呈现双节点(3,6)-连接的二维拓扑网络(4.4.4)(4.4.4.4.4.4.5.6.6.6.6.6)。测定了产物的固体荧光光谱;用EtBr荧光探针法研究了配体及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癸烷与二甲苯在超临界压力下的热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连续流动装置对正癸烷和二甲苯在超临界压力下的热裂解对比研究. 用气相色谱和色质联用仪对其气相产物和液相产物进行分析, 计算气相产物产率和裂解转化率, 并运用计算化学方法获得正癸烷和二甲苯不同化学键的键能, 从实验和理论上分析其裂解反应的难易程度和裂解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在4 MPa和650、700、750 ℃条件下, 正癸烷比二甲苯更容易裂解, 正癸烷裂解产物以C1-C3小分子的烃类和氢气为主, 而二甲苯裂解产物主要为乙苯、甲苯和其它芳香类化合物; 键能计算结果表明, 正癸烷碳链骨架的C-C键能和C-H键能均较小, 裂解反应的诱发步骤应该是C-C键断裂, 而二甲苯苯环上C-C和C-H键能均较大, 裂解诱发步骤应该是侧链甲基脱氢反应. 因此正癸烷裂解反应以C-C键断裂和脱氢反应为主, 二甲苯裂解主要发生侧链甲基C-C键断裂和脱氢反应, 而芳环则比较稳定, 理论计算键能分析与裂解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环己酮为原料,通过氮杂Wittig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取代四氢苯并噻吩并吡啶并嘧啶衍生物,并采用MTT法考察所合成目标化合物对CNE2、KB、MGC-803、MCF-7和PC3这5种肿瘤细胞的抑制活性。初步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5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活性,尤其是对胃癌MGC-803细胞展现出了更强的抑制活性。其中3-(4-氟苯基)-2-((4-氟苯基)氨基)-5-甲基-8,9,10,11-四氢苯并[4',5']噻吩并[3',2':5,6]吡啶并[4,3-d]嘧啶-4(3H)-酮[化合物8c,IC_(50)=(0. 9±0. 25)μmol·L~(-1)]对MGC-803的活性最强,是5-氟尿嘧啶[IC_(50)=(18. 4±1. 43)μmol·L~(-1)]的20倍;同时,目标化合物对正常的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没有毒性。四氢苯并[4',5']噻吩并[3',2':5,6]吡啶并[4,3-d]嘧啶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