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迁移”是教育心理学的一条重要规律.认知心理学认为:“迁移”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包括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等)对后来学习的影响;简言之,它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可见,凡是有学习的地方都会有迁移存在.“迁移”从性质来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表现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的作用;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抑制作用.在负迁移中,刺激物越相似,其干扰也就越大.这种干扰在学习中是经常遇到的,如不及时予以点拨和引导,新知识很容易向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还原,同旧知识…  相似文献   

2.
当代构建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新问题的解决总会产生各种影响,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知识与知识、  相似文献   

3.
“学习迁移”是学习心理学的一个专用名词,它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先前的学习影响后继的学习,叫做顺向迁移;后继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发生影响,叫做逆向迁移,学习迁移的性质又有正负之分,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称为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消极、干扰或抑制作用称为负迁移。把所学的知识推广到其它类似的情境中去叫做水平迁移。  相似文献   

4.
模型的建立对高中物理题目的求解至关重要;而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新知识技能的获得能不断地使已有的知识经验得到扩充和丰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1].我们在求解物理问题时往往是将实际问题进行简化,抽象成一个容易求解的物理题解模型,熟练地运用题解模型可以大幅度提高解题效率.我们将在这篇文章中用求解物理习题的方式,对怎样更好地运用物理题解模型解题,以及知识的迁移,总结规律,提升解题速度做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杨长青 《广西物理》2023,(2):116-118
学习迁移是学生高中物理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能在新的情境中和已有知识体系产生影响,助力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高中物理具有抽象性强、逻辑严谨、内容广泛等特点,且各模块间的知识有着一定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主要学科之一,学生具备这一能力后,能做到利用已掌握知识举一反三,开拓物理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本文简述学习迁移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价值,并多维度探究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习迁移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思维定势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预先准备的心理状态,它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在思维不受到新干扰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按既定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思维定势对新认知的对象既能产生正迁移作用,也能产生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7.
迁移现象是一个普遍的心理现象,迁移规律的运用也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手段。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把迁移规律与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正迁移能力,对物理的教与学都有着积极的意义。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对知识的应用解释为:“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造新情境,培养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物理教学中,概念的形成、规律的获得是学生学习中的最重要一环.为延缓学生的概念判断进程、凸显学生的规律探究过程,可以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具体、典型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纠正错误、形成概念、获得规律、完善认识、整合或优化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9.
 信息论认为:人们研究问题不但要研究控制系统中的计量、传递、贮存和使用,还要研究信息变换的规律。信息变换,主要是指信息形态变化、信息内涵的转换变化、信息扩展拓宽、衍化派生新信息的过程。在教学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教学信息属性受学生旧知识水平、概括水平和心理品质等因素的参与制约,从而影响新旧知识信息的变换。有些教学信息被学生接受后,在变换过程中产生正迁移,获得新知识;有些信息由于其属性在变换中产生负迁移,引起知识紊乱,影响学生的知识驾驭能力;还有的信息则不能或不适合产生任何迁移。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信息产生怎样的迁移,与其信息属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思维定势能够影响后继活动的趋势、程度和方式.思维定势对人们的学习可以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