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中医辨证分型的分布规律及其和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纳入医院随访1年以上且经病理学诊断的DN患者,按照Tervaet提出的糖尿病肾病病理分期标准进行分期,同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共纳入经肾活检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患者353例,病理分期情况,Ⅰ期52例,Ⅱa期90例,Ⅱb期29例,Ⅲ期141例,Ⅳ期41例;中医辨证分型情况,本虚证中,阴虚燥热证13例,气阴两虚证151例,脾肾气虚证140例,阴阳两虚证49例;标实证中,寒湿证19例,湿热证68例,瘀证212例,痰瘀证54例;中医证型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肾脏生存率方面,本虚证中,阴虚燥热证生存率最高,阴阳两虚证生存率最低;在标证中,痰瘀证患者生存率最低。结论:糖尿病肾病的中医分型在不同的病理分期中的分布有规律可循,气阴两虚证、瘀血证发生率高于其他证型;病理分期中的具体指标和不同的中医分型具有相关性;中医分型和糖尿病肾病的生存率相关,阴阳两虚证、痰瘀证患者生存率低,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肾脏超声与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中医证型将1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4组,分别测定每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肾体积、肾段间叶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并计算阻力指数(RI)。结果:阴虚燥热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肾体积、VS、RI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阳两虚证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VS、RI与其余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证患者RI与脾肾气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微量白蛋白与VS相关性良好(r=-0.613,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联合肾脏超声中VS可作为糖尿病肾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3,(3):406-408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DN)的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制定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DN患者489例,正常对照组50例,检测其生化指标(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计算尿蛋白排泄率;尿、血β2-微球蛋白;血肌酐,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血尿素氮)。结果:①随着病情的发展,中医证候出现阴虚燥热-气阴两虚-阴阳两虚-阳衰瘀阻的演变规律;②随证型的变化,患者空腹血糖逐渐升高,各证型组与正常组,及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③随证型的变化,尿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逐渐升高,但阳衰瘀阻证较阴阳两虚证逆向降低;血β2-微球蛋白及血肌酐、尿素氮值逐渐增高,肌酐排泄率逐渐降低;24 h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血β2-微球蛋白、肌酐清除率,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阳衰瘀阻证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阴虚燥热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各证型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DN的生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其分型参考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吴兴波  柯嘉儿  鲁欢  陈刚毅  罗月中 《新中医》2017,49(12):119-122
目的:观察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各证型、兼证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差异。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中医四诊对280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辨证,统计患者中医本证、兼证的分布情况,分析透析时间、原发病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280例血液透析患者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他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兼证以血瘀证、湿热证最多,其他兼证依次为湿浊证水气证风动证。从各中医证型来看,脾肾气虚证多兼湿浊证,肝肾阴虚证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多兼湿浊证,气阴两虚证多兼血瘀证。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透析年龄36月的患者均以脾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慢性肾炎及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为主,高血压病及梗阻性肾病患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为主,多囊性肾病的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患者(P0.05)。风动证患者PTH水平高于水气证患者(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阴、阳虚为主,标实以血瘀、湿热、湿浊为主,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脏病(DKD)的辨证分型是中医遣方用药的理论基础,在病程各个阶段其中医证型往往存在差异。归纳总结了DKD进展过程中医证型的变化,发现脾肾气虚证是DKD主要证型,认为DKD中医证型迁移过程主要为“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阳衰湿浊瘀阻型”。进一步归纳DKD患者中医证型与炎症因子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样凋亡微弱诱导因子(TWEAK)等炎症因子与DKD进展及中医证型变迁有关。此外,DKD中医证型从阴虚燥热证、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变化至阴阳两虚证,25羟-维生素D水平也发生改变,能够为DKD辨证分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肾通络方对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4名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糖肾通络方口服,治疗28d后,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肌酐、甘油三脂、血糖。结果经28d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状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肌酐、胱抑素C血糖、甘油三酯治疗前后差值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糖肾通络方能够改善脾肾气虚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延缓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KD)不同分期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提高辨证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的研究方法,依据Mongensen分期标准选取我院住院DKD(Ⅰ-Ⅱ、Ⅲ、Ⅳ、Ⅴ期)患者273例,收集其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DKD不同分期中医本证方面,Ⅰ-Ⅱ期以阴虚燥热证为主,Ⅲ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IV期及V期以脾肾气虚证为主,随着病情进展,DKD的主要证候呈现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的发展趋势;DKD不同分期中医标证方面,血瘀证贯穿DKD发生、发展的始终;DKD早期湿热证所占比例较高,随着病情进展,湿热证逐渐减少,痰浊证和寒湿证逐渐增多。结论:DKD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脾肾气虚证为主,标实以血瘀、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脾肾两虚证、痰瘀阻络证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其中脾肾两虚证患者42例,痰瘀阻络证患者38例,湿热蕴阻证1例,阴虚热盛证1例。选取脾肾两虚证患者及痰瘀阻络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入选患者应用简易智能精神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患者的临床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各指标水平。结果脾肾两虚证组与痰瘀阻络证组年龄、性别、病程、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吸烟、血压、血脂、肝肾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痰瘀阻络证组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明显高于脾肾两虚证组(P0.05),而MMSE评分明显低于脾肾两虚证组(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痰瘀阻络证患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其与腹型肥胖、慢性高血糖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选择MS患者80例,根据中医证候分为痰瘀互结型,气滞湿阻型,脾肾气虚型和气阴两虚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比较。结果:MS痰瘀互结型患者的MAU高于气滞湿阻型及脾肾气虚型(P0.05);MS痰瘀互结型患者的IMT大于气滞湿阻型(P0.01),大于脾肾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痰瘀互结型的MS患者更应注意肾脏及血管并发症的防治,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可以作为M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朱刚  孙伟  张沙丽 《山西中医》2010,26(11):38-41
目的: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通过临床观察138例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研究其中医证候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MHD患者中单纯虚证患者较多,占53.7%。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占47.1%(65/138)。(2)该组MHD患者本虚证脾肾气虚证患者年龄小于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标实兼证中湿热证小于湿浊证(P〈0.05);本虚证中脾肾气虚证及肝肾阴虚证透析时间长于气阴两虚证及阴阳两虚证(P〈0.05);脾肾气虚证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肝肾阴虚证以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气阴两虚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及糖尿病为主,阴阳两虚证以红斑狼疮、梗阻性肾病、多囊肾、痛风、肾癌为主。结论:(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医证型特点表现为急证、重证较少,而慢证、轻证较多。(2)患者年龄因素、透析时间因素、原发病因素可以影响中医证候分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Ridit及Kappa检验比较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300例患者中,阴虚燥热证占临床前期糖尿病肾病的78.18%;气阴两虚证占早期糖尿病肾病得77.60%;阴阳两虚证占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得72.22%;阳衰瘀阻证占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得83.33%,经Ridit检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Kappa检验发现临床前期与阴虚燥热证强相关,Kappa=0.957;早期临床与气阴两虚证中度相关,Kappa=0.406;临床期与阴阳两虚证、终末期与阳衰瘀阻证相关性差,Kappa均<0.400。阴虚燥热证在临床前期最常见且与之强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糖尿病肾病有关辨证分型近10年的文献进行研究,了解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文献数据库CNKI(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获得目标文献,对文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符合要求的文献共19篇,涉及证型39种,总病例数5197例,经归纳后得出证型27种,分布较多的是气阴两虚证(29.36%),血瘀证(13.10%),脾肾气(阳)虚(11.14%),阴阳两虚(7.43%)。结论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基本代表了糖尿病肾病本虚的主要临床特征,血瘀证是诸多标实证候中最重要的证候。  相似文献   

13.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2,20(6):718-718,723
指出慢性肾病多气虚,阳虚,阴虚,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标证多湿热,瘀血,湿浊,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证属脾肾气虚,风邪上犯,湿瘀互结,治宜补益脾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过敏性紫癜肾炎证属脾肾气虚,风热扰及血分,治宜益气健脾,祛风升阳,利湿化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的中医证型及其相关因素间关系。方法将209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分为Ⅲ期组和对照组,分别收集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aemoglobin A1 c,HbA1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LB)指标。对Ⅲ期组病例按照本证、标证进行辨证分型。结果Ⅲ期组与对照组比较,病程[(107.74±96.19)、(82.03±79.10)个月]、BMI[(26.25±4.02)、(24.95±3.56)kg/m~2]、Scr[(71.93±24.24)、(65.91±13.70)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证气阴两虚证38例,所占比率最高,为36.19%;标证瘀证51例,所占比率最高,为48.58%;本证中脾肾气虚证组MALB(mg/24 h,128.77±103.59)高于阴虚燥热证(88.43±68.93)和气阴两虚证组(82.60±55.22),本证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证三组间HbA1c比较(%),瘀证(10.73±2.71)、湿证(8.80±2.19)、痰瘀证(8.83±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mmol/L)水平三组间(2.29±1.58,4.37±5.92,2.40±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程、BMI及Scr可能是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发病的危险因素;2型糖尿肾病Ⅲ期气阴两虚兼瘀证常见;MALB与脾肾气虚证更相关;HbA1c与瘀证更相关;TG与湿证更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取糖尿病肾病(DN)的证候要素,研究证型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将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并统计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提取80例符合DN诊断标准的病例证候要素,其分布频率分别为气虚证(25.6%)阴虚证(14.7%)阳虚证(22.1%)湿浊证(22.4%)血瘀证(15.2%),其证型中主证气阴两虚证17例,脾肾气虚证12例,脾肾阳虚证51例为主,兼证:湿浊证42例,血瘀证28例。结论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中医证候主证由气阴两虚证向脾肾气虚证再由脾肾阳虚证进行演变,同时兼证中水湿向湿浊再由浊毒进行演变,其与主证的变化相关。其中气阴两虚证好转率为82.3%,脾肾气虚证好转率为33.3%,脾肾阳虚证好转率为23.5%,提示:随着DN疾病的发展,中医病机由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损及阳至脾肾阳虚证的发展演变规律,其中脾肾阳虚证预后最差,29.2%的患者转入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260例NPDR患者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诊断标准进行分期,轻度124例、中度77例、重度59例。对患者进行证型统计、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水平,并对其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260例NPDR患者中证属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者147例,所占比例最大;肝郁阴虚血热妄行证94例;阴阳两虚脉络失和证19例,所占比例最小。NPDR患者中眼底病变以轻度患者最多,中度次之,重度患者最少。轻中度NPDR以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为主,重度NPDR以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及肝郁阴虚血热妄行证为主。病程小于5年及5~10年者以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为主,病程大于10年者以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及肝郁阴虚血热妄行证为主。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CRP的水平在轻、中、重度NPDR患者中存在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PDR患者中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是其主要证型。随着病变进展、病程延长,中医证型出现由肝肾阴虚痰瘀湿阻证、肝郁阴虚血热妄行证向阴阳两虚脉络失和证的过渡。细胞因子IL-6、IL-1β、TNF-α、CRP与DR的分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辨证分析与治疗。方法:对1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析,进行中医症候分型,并分别采取不同方法治疗。结果:130例患者中,45例属于肝肾气阴两虚证,占34.6%,77例属于脾肾气阳两虚证,占59.2%,8例属于气血阴阳俱虚证,占6.2%。结论:脾肾气阳两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证型和病机特征,气血阴阳俱虚证是糖尿病肾病的最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64例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期患者中医证候规律,探讨其与尿蛋白的关系,为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提供依据,并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借鉴。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来自湖北省中医院肾病门诊及住院部的64例CKD 3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血压、基础病因、病程等,实验室指标:尿蛋白包括β2-微球蛋白(Uβ2-M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尿N-乙酞-β-D-氨基葡萄糖苷酶(UNAG)等。统计患者中医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分型,对各证型出现的频率予以统计,并结合尿蛋白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中医证候以"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呆腹胀、气短懒言、夜尿频多"等脾肾气虚证最多;脾肾气虚证患者UNAG异常升高,与非脾肾气虚证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NAG与"腰膝酸软、夜尿频多"症状有依存关系。结论:在64例CKD 3期患者中,中医证型以脾肾气虚证最多;UNAG升高与脾肾气虚证之间有联系;可以将升高的UNAG作为CKD 3期患者脾肾气虚证候诊断的客观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合并消化道症状患者的中医证候与营养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参考.方法 将81例腹膜透析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各证型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临床评分,测定患者平均每日每千克体重能量摄人(DED、蛋白质摄人(DPI)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本虚证中脾肾气虚39例(48.1%)、气阴两虚16例(19.8%).脾肾阳虚10例(12.3%)、阴阳俱虚9例(11.1%)、肝肾阴虚7例(8.6%);脾肾阳虚证的DEI比脾肾气虚证及气阴两虚证明显减少(P<0.05或P< 0.01),脾肾阳虚证及阴阳俱虚证的ALB比脾肾气虚证明显下降(P<0.01).标实证中血瘀证36例(35.3%),湿热证26例(25.5%),湿浊证25例(24.5%)、热毒证12例(11.8%)、无标证3例(2.9%);湿浊证及湿热证与热毒证比较,临床评分明显偏高(P<0.01).结论 腹膜透析合并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本虚证候中以脾肾气虚证为主,而标实证候中以血瘀、湿热、湿浊证为主,且与营养指标中DEI、ALB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尿β2微球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糖尿病中医不同证型与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关系.将63例糖尿病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并与38例正常组对照,比较各组血、尿β2-MG水平.结果:糖尿病组血、尿β2-M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其中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组血β2-MG高于阴虚热盛组(P<0.01),气阴两虚组与阴阳两虚组血β2-MG无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组较阴虚热盛组高.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和病情的加重,其β2-MG升高.提示β2-MG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