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提要:发展一种新的方法用来提高口腔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建立能够模拟人类口腔鳞癌自然发生的动物模型是必需的,应用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1-oxide, 4NQO)诱导SD大鼠舌黏膜鳞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水溶性喹啉衍生物4NQO可以形成DNA加成物,引起碱基的改变(G→A)或丢失突变。但4NQO要发挥这种诱变剂作用,需要在4NQO还原酶作用下将4NQO转化成4-羟氨基喹啉-1-氧化物及4-乙酰基喹啉-1-氧化物(4-AAQO),4-AAQO能够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到核酸上并破坏染色体的结构,进一步影响抑癌基因和癌基因表达。动物舌根黏膜该酶含量较高,所以可以靶向性在舌根形成癌。饮水中很低剂量的4NQO便可特异性在舌根形成癌,其形成过程和形态学变化都和人的口腔鳞癌发生过程十分相似,该模型是研究口腔癌发生和癌变机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中对氧磷酶-1(PON1)活性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PON1和IL-6与牙周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两者在牙周病病情变化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5月至2013年2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牙周健康人群30名(牙周健康组)及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39例(牙周炎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基础治疗,检查治疗前后PON1、IL-6以及临床牙周检查指标。结果牙周健康组与牙周炎组在基础治疗前比较:牙周炎症指标[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及血清IL-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PON1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健康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牙周炎组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比较:牙周炎症指标BI、PD、血清PON1及IL-6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牙周健康人群和中重度牙周炎患者血清PON1活性无差异;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中重度牙周病患者牙周健康状况,提高血清中PON1活性,降低IL-6水平;中重度牙周炎患者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血清中PON1活性和IL-6水平的变化存在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梁素霞  樊明文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7):632-635,639
目的:探讨5-氮-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DC)对癌-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s,CTAs)在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2(低转移株)和ACC-M(高转移株)中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RT-PCR检测5DC处理后6种癌-睾丸抗原(MAGE-1,MAGE-C2,NY-ESO-1,SCP-1,KU-CT-1,SLLP-1)在ACC-2和ACC-M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中3种抗原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RT-PCR显示:正常对照组,MAGE-1和MAGE-C2在ACC-2和ACC-M中均表达,而NY-ESO-1仅在ACC-M中表达。不同浓度的5DC处理后,MAGE-1、MAGE-C2在ACC-2和ACC-M中的表达增强(P〈0.05);NY-ESO-1表达无明显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5DC处理后,MAGE-1和MAGE-C2在两个细胞系的表达增强。结论:5DC可选择性增强MAGE-1和MAGE-C2在ACC-2和ACC-M的表达,提示MAGE-1和MAGE-C2可作为腺样囊性癌的潜在靶向抗原。  相似文献   

4.
眼-耳-脊柱综合征大部分是散发病例,家族性遗传病例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趋势明显;此疾病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外显率不全和表现度不一致的特点,遗传病因的研究以分子遗传学和实验动物模型为基本手段寻找相关的致病基因和染色体.进一步确立和修正关于此疾病的最低的诊断标准并对患者合理的分类可以探究此疾病正确的遗传模式.本文将就眼-耳-脊柱综合征的遗传模式和遗传病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眼眶-上颌-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采用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方法:17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8例)采用常规冠状-睑下缘-口内联合切口,实验组(82例)采用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均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切口肿胀及瘢痕程度、术后局部积液、面神经及眶下神经功能、耳颞区感觉功能、泪道损伤发生率、下眼睑外翻及颞部凹陷的发生率、骨折复位的效果、患者满意度,综合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切口肿胀及瘢痕程度、术后局部积液、面神经功能障碍、耳颞区感觉障碍、泪道损伤发生率、下眼睑外翻及面颞部凹陷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眶下神经功能、骨折复位的效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耳颞-结膜-口内联合切口具有切口隐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 Notch1在大鼠舌癌模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40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 组10只)和实验组(B、C、D组各10只),使用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04%的4-硝基喹啉-1-氧化物(4-nitroquinoline-1-oxide,4NQO)饮用水喂养实验组 SD大鼠,用蒸馏水喂养对照组 SD大鼠。B、C、D组分别于8、16、24周取大鼠舌体组织;A 组在8、16、24周同时各取3只、3只、4只作为正常对照。行常规组织学观察,并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Notch1在病变不同阶段的舌粘膜内的表达。结果:4NQO可以有效诱导大鼠舌黏膜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在不同的给药时间点,可以诱导大鼠舌黏膜产生不同程度的癌前病变。Notch1在正常舌黏膜、癌前病变、舌鳞癌中的表达逐渐增高(P<0.01)。随着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阳性表达部位逐渐由基底层向表层扩展,且 Notch1的膜型表达逐渐增多。结论:Notch1的高表达及其在细胞膜上的集中表达可能与舌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7.
提要:随着种植义齿治疗牙缺失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种植义齿的修复设计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就后牙区种植义齿修复设计时颌间距离的调整,及修复体的冠-种植体比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钛及其合金因良好的生物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但钛金属是惰性材料,植入后不能直接和骨形成较好的结合,因此对钛及其合金表面进行生物改性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作为钛材料表面修饰的候选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纤连蛋白、玻连蛋白和骨涎腺蛋白等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中,可调节细胞与血清及细胞外基质的附着,因此,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对RGD修饰钛及其合金表面的主要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α-1,6-葡聚糖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聚糖酶是一类能水解葡聚糖的酶。其中α-1,6-葡聚糖酶因能水解并修饰葡聚糖,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葡聚糖酶的分类、生化特征、功能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
鼻骨-眶-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鼻骨-眶-筛骨(NOE)骨折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手术方法。方法2000至2003年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创伤中心收治29例NOE骨折(单纯NOE骨折2例、合并颅面其他骨折27例),临床典型表现为内眦间距增宽、鼻畸形、眼球内陷或下陷伴复视。手术治疗包括骨折复位、眶壁缺损重建、内眦韧带悬吊和鼻成形。术后对眼球内(下)陷和复视的改善情况和NOE区形态指数进行评价。结果术后3-6个月复查率48.27%。术后感染率10.35%。14例眶壁修复术后,9例眼球内(下)陷得到矫正,5例显著改善;13例内眦韧带悬吊术后,内眦畸形明显改善;4例术后出现慢性泪囊炎,摘除泪囊或行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22例手术前后形态测量值及相关指数比较:术后内眦间距变小、内眦处鼻梁矢状高度增大,鼻根指数接近正常值、睑裂对称指数97.5%、内眦处鼻梁矢状高度对称指数89.7%。结论根据畸形特征采用多种术式组合治疗NOE骨折,多数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眼球内陷和内眦畸形的手术矫治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良。  相似文献   

11.
《口腔医学》2017,(6):549-553
目的通过检测龈沟液中β-防御素2、β-防御素3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慢性牙周病与2型糖尿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组(T2DMCP组)20例,2型糖尿病组(T2DM组)20例,慢性牙周炎组(CP组)20例,健康组(H组)20例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龈沟液中β-防御素-2和β-防御素-3水平。比较组间龈沟液中β-防御素-2和β-防御素-3水平的差异性,分析β-防御素-2和β-防御素-3之间的相关性与β-防御素-2和β-防御素-3与牙周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P组、T2DM组、T2DMCP组的临床指标PD、CAL、BI和GCF量均高于H组(P<0.05)。T2DMCP组的PD、CAL、BI和GCF量均高于T2DM组和CP组(P<0.05)。龈沟液中β-防御素-2,β-防御素-3水平在H组高于CP组、T2DM组和T2DMCP组(P<0.05),CP组和T2DM组高于T2DMCP组(P<0.05)。龈沟液中β-防御素-2水平与β-防御素-3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和2型糖尿病可降低龈沟液β-防御素-2和β-防御素-3的水平,提示β-防御素-2、β-防御素-3对牙周组织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单侧唇腭裂鼻-牙槽骨塑形后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唇腭裂婴幼儿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后的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的方法与技术,并进行初步疗效评价。方法:对31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婴幼儿进行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及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术前鼻-牙槽骨塑形主要包括关闭牙槽骨间隙、唇牵张及鼻矫形;早期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即牙龈-牙周膜-牙槽骨整形术和改良Mohler法单侧唇裂唇鼻畸形同期整复术。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31例唇腭裂婴幼儿经2~3个月术前鼻-牙槽骨塑形,唇裂隙宽度显著变窄(P<0.01),裂隙两侧唇组织适度牵张;鼻小柱延长及鼻塌陷畸形显著改善(P<0.05);牙槽裂隙显著变窄(P<0.01)。术后2例失访,29例患者随访6~30个月,结果显示:上唇和鼻形态俱佳,鼻小柱端正,鼻尖形态改善,双鼻孔、鼻底堤状隆起对称;口腔前庭-鼻腔瘘封闭;27例患者牙槽突裂隙关闭,牙槽骨连续性及稳定性增强并在原牙槽裂隙处有牙萌出,其中13例牙槽嵴高度、宽度及厚度不足;2例仍有1~2mm的牙槽裂隙。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为了获得理想的唇鼻形态及完整稳定的牙槽骨,术前进行鼻-牙槽骨塑形和同期唇-鼻-牙槽骨整复术是值得采用的序列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β-防御素-3的表达与牙周炎和糖尿病密切相关,而后两者间亦关系密切。研究显示,β-防御素-3在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表达明显降低;且当炎症越重,致病菌种类越多时,β-防御素-3的表达越低。格氏链球菌、血链球菌和非典型韦荣菌等牙周非致病菌轻微上调β-防御素-3的表达,具核梭杆菌和中间普雷沃菌等橙色复合体细菌可强烈地诱导β-防御素-3分泌,齿垢密螺旋体、牙龈卟啉单胞菌和福赛斯拟杆菌等红色复合体细菌则会抑制β-防御素-3的产生。β-防御素-3在健康牙周组织中的表达相对于炎症牙周组织较高,有利于维持牙周组织的稳定。β-防御素-3与牙周有关的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抗菌活性、免疫调节作用和促进细胞增殖生长等。在糖尿病状态下,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受损,β-防御素-3在糖尿病感染伤口组织表达降低。目前,有关β-防御素-3的可能的不良反应、生物学功能、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17例腭-心-面综合征患者的异常语音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17例腭-心-面综合征患者(男9例,女8例,年龄5-23岁,平均13.2岁)的专科语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腭-心-面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以过度鼻音为主的语音障碍,多伴有辅音的脱落和弱化.其中辅音的脱落以z、zh、j、g所占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腭-心-面综合征异常语音患者有效的语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腭-心-面综合征行咽成形术后患者57例(男30例,女27例),年龄4-17岁(平均10.6岁)。在汉语语音教学基础上,用简单易学的行为模式进行诱导,建立正确的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语音清晰度和过度鼻音,采用SPSS16.0软件包分别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疗效。结果:57例患者经2-8个月的语音治疗,语音清晰度由治疗前的33.75%提高到治疗后的97.86%,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轻度过度鼻音7例,中度33例,重度17例;治疗后异常鼻音消除者38例,轻度异常鼻音17例,中度异常鼻音2例,经秩和检验,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存在严重语音障碍并伴有学习能力缺陷的腭-心-面综合征患者,在汉语语音教学基础上,应用行为诱导模式,可以恢复正常语音清晰度。  相似文献   

16.
吕春堂  毛天球 《口腔医学》1992,12(4):189-191
以眼眶为中心的颅-眶-面区肿瘤,因其位置隐蔽,临床理学检查困难和常规X线摄片存在着软组织难以显影的弊端。因而给这一特殊部位肿瘤的诊治带来一定困难。近年来,我们采用CT对9例累及眶内的肿瘤进行了检查。结果证明它能清晰地显示累及眶内肿瘤的准确部位范围及其与眶内容物之间的关系。从而为此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了可靠依据,收到了满煮效果。  相似文献   

17.
腭-心-面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分析110例腭-心-面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和其中20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明确临床诊断和确立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10例腭-心-面综合征患者(男性57例,女性63例,平均年龄为13.9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比较了其中20例患者在接受改良咽后壁组织瓣手术及语音治疗前后的语音清晰度和blowing test结果。结果:110例腭-心-面综合征患者均有过度鼻音,语音清晰度差,临床检查软腭形态正常,但运动功能差,33例患者的IQ值平均为73,20例患者在接受了手术及语音治疗后,语音清晰度均值从治疗前的47%改善到治疗后的98%,吹水泡试验从治疗前的17s提高至治疗后的38s,治疗周期平均为8月。结论:腭-心-面综合征虽然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所有的患者均有过度鼻音,腭咽部活动度弱等,通过咽成形术及术后的语音治疗可得到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治疗周期长,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8.
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临床分类治疗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眶-上颌-颧骨(OMZ)复合骨折三维立体结构上的分类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69例OMZ骨折病例,通过常规X线片、螺旋CT片检查,从三维立体结构角度将骨折分为四型,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4年,69例患者颧面部塌陷畸形均得到良好改善,咬合关系紊乱的患者均达到功能性咬合,通过训练后,张口度恢复满意,无面神经永久性损伤。A型骨折12例,无不良症状发生。B型骨折15例,有1例术后颧-眶外壁处仍稍显膨隆。C型骨折32例,有3例术后眶下神经麻痹症状未能恢复。D型骨折10例,术后眼球内陷1例,仍>2mm,复视未能恢复1例,眶下神经麻痹症状未恢复3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颧骨颧弓仍稍显膨隆3例。结论: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四型分类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与正畸牙移动的关系.方法 选用24只日本大耳白兔建立正畸牙移动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上颌右侧戴矫治器,作为实验侧;上颌左侧未戴矫治器,作为对照侧.分别在戴矫治器3、5、7、14 d后各处死6只实验动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介绍  患儿郝某 ,女 ,7个月 ,主诉巨舌并发脐疝就诊于我科。其母妊二产一 ,孕期羊水过多 ,于孕 3 6周早产一女。患儿出生时体重 3 740g ,身长 53cm ,前囟 1cm× 1cm ,Apgar评分为 10分。出生后即发现舌体肥大 ,且脐疝 ,未发现肢体肥大 ;心脏杂音渐增强 ,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示 :先天性心脏病 (多发性房间隔缺损 ) ;肾脏B超示双肾肥大 ,肾功能检查正常 ;化验检查示红细胞增多症合并高胆红素血症。出生时血糖低 (2mmol/L) ,未经治疗 ,2月复查血糖接近正常值。其父母体健 ,非近亲结婚 ,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中毒外伤史。口腔颌面部检查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