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消毒灭菌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风险的重要举措,在医院内定期开展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工作,可以及时了解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状况,对于预防因消毒灭菌不合格引发的医院感染事件具有积极意义。根据原卫生部《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要求,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对医院内I类环境、Ⅱ类环境、部分Ⅲ类环境的物体表面、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掌握了解朝阳县医疗机构消毒工作现状。方法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对辖区内医疗机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灯、清洁用品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共监测3082份,合格2380份,平均总合格率为77.22%。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器、紫外灯、清洁用品合格率依次为68.34%、73.42%、71.55%、89.88%、88.83%、78.71%和68.88%。县级医疗机构、乡镇级医疗机构、村个体诊所合格率分别为90.32%、82.48%、72.49%。结论朝阳县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不高,尤其是个体诊所,应通过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和对医务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一系列措施,提高医疗机构的消毒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祁阳县医疗卫生单位消毒情况,为提高消毒质量和加强监督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消毒技术规范>,对灭菌医疗用品、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器械消毒液、使用中消毒液、接触皮肤医疗用品和空气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5年监测各类样品4 789份,总合格率为60.84%.使用中消毒液合格率为85.53%,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手和空气合格率偏低.县(镇)级医疗机构与村级医疗机构监测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加强医务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消毒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埔卫生机构消毒状况,找出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消毒效果和质量。方法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及《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对全县县属、乡镇、个体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环境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医疗用品、空气、紫外线灯等进行监测。结果共调查了137家医疗机构,采集样品1 489份,合格样品1 279份,总合格率为85.90%。县属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总合格率分别为94.89%、86.39%和78.7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空气、医护人员手、环境物体表面、酒精浓度合格率随医疗机构级别的降低而降低(均P<0.01)。空气卫生质量、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的平均合格率较低,分别为63.76%、76.73%、76.80%。结论大埔县各级医疗机构消毒效果差异较大,建议加强乡镇卫生院及个体诊所的消毒质量的监督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落实《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加强消毒隔离管理,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方法在新颁布的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指导下,根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特点,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各项消毒隔离工作,其中包括:环境的消毒管理、地面及物体表面的消毒管理、器具的消毒管理,补充完善各项消毒隔离监测制度,加强科室人员消毒隔离的岗位培训并纳入考核机制,落实保洁工作制度。结果加强了消毒隔离管理,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确保消毒隔离各项工作质量合格率。结论规范和细化消毒供应中心消毒隔离工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工作管理,保证无菌物品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安阳县县乡医疗机构的消毒现状及存在问题,以便科学指导医院消毒工作,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要求对县乡医疗机构进行消毒效果监测。结果全县医疗机构总合格率65.47%。县级医院合格率76.92%,乡镇卫生院合格率60.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P<0.01)。其中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94.2%,物体表面合格率79.01%,医务人员手合格率61.76%,室内空气合格率44.12%。结论县级医院消毒效果明显好于乡镇卫生院,提示乡镇卫生院是今后督导检查的重点,特别是空气消毒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消毒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消毒工作质量和管理监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2014年对北京市石景山辖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监测,依据GB 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1-1995《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采样检测。结果北京市石景山区2013—2014年共计监测医疗机构样品4 298份,合格4 098份,合格率为95.35%。其中2014年合格率96.38%高于2013年合格率94.23%。监测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空气细菌总数、紫外线灯强度(2014年二级以下私立医疗机构)、压力蒸汽灭菌效果(二级及其以下医疗机构)合格率分别为97.29%、91.15%、94.95%、87.50%、93.10%。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监测样品合格率(97.00%)高于二级以下机构合格率(94.36%),Ⅰ、Ⅱ类环境中监测样品合格率(97.89%)高于Ⅲ、Ⅳ类环境合格率(94.88%)。结论 2013—2014年北京市石景山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总体较好,但仍需进一步提高。依法开展消毒管理执法与监督检查,健全并落实消毒管理制度,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和消毒意识等,是提高医疗机构消毒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城厢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情况,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机构消毒灭菌质量。[方法]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和《医疗消毒卫生标准》对我区60所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结果]60所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监测结果合格率:室内空气51.47%,医护人员手63.24%,物体表面66.18%,沙门菌95.59%,使用中消毒剂97.06%,压力锅灭菌98.53%,紫外线灯88.24%.器械HBsAg97.06%。[结论]我区医疗卫生机构消毒质量总体合格率一般,今后要加强医疗机构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等的薄弱环节的消毒及管理。  相似文献   

9.
医院环境卫生质量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为保持医院良好的卫生环境,消除造成院内感染的隐患,确保广大民众的就医安全,我们于2001-2004年选择唐山市50家医疗机构(市级9家,县级30家,厂企11家)按《消毒技术规范》(2002)对重点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及医院污水进行卫生学监测.依据GB 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8466-2001《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标准》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杜圣英  孙永合 《职业与健康》2012,28(24):3131-3132
目的对泰安市泰山区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进行监测、评价,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所规定的方法与标准对2011年泰安市泰山区308家医疗机构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中的消毒剂、紫外线灯和压力灭菌器等进行了消毒质量预防性监测。结果共监测样品4 082份,合格3 599份,合格率88.17%。不同种类样品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毒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泰山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整体合格率偏低,需进一步提高,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监督检查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 367—2012(简称《消规》)的落实现状,发现消毒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年11月1— 20日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法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医院消毒工作管理制度制定及修订、消毒产品管理、消毒工作督导、消毒工作相关培训、清洗与消毒流程等情况。结果 共计调查256所医疗机构,《消规》颁布后94.14%(241所)的医疗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或修订了消毒工作管理制度;93.75%(240所)的医疗机构对使用的消毒产品相关证明进行审核、备份存档;91.41%(234所)的医疗机构定期对消毒工作进行督导,及时总结分析与反馈;93.75%(240所)的医疗机构开展了消毒工作相关培训,88.67%(227所)的医疗机构诊疗器械等常规复用流程正确。结论 《消规》的颁布规范了医疗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医疗机构复用器械器具消毒流程已基本规范,基层医疗机构清洗消毒流程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医院,是今后消毒管理工作推进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某省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现状,为实施《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WS 507-2016及内镜质量控制中心下一步工作重点、研究方向提供理论保障及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130所开展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并对其内镜清洗消毒现状和质量控制管理的效果评价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纳入120所医疗机构(其中三级医疗机构36所,二级医疗机构84所)内镜中心(室)共计1 318名护理人员,专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149名,专职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入职前培训率为28.19%(42名)。全自动洗消机配置率为35.00%(42所),27.50%(33所)的医疗机构防护用品配置齐全,三级医疗机构在内镜设计布局、基础设施设备(除清洗消毒间通风设备外)等方面均优于二级医疗机构(均P<0.01);60.00%(72所)的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液一镜一换,三级医疗机构优于二级医疗机构(P<0.01);19.17%(23所)医疗机构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使用信息化追溯系统,37.50%(45所)医疗机构有清洗质量监测,92.50%(111所)医疗机构有消毒质量监测。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对内镜清洗消毒重视不够,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欠规范,需要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监管力度,解决质量控制监管中存在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被褥洗涤工艺对棉胎、床垫等的消毒效果。方法 2018年11月—2019年1月随机选取某院住院部神经外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3个病区普通病房的部分棉胎、床垫、枕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种被褥洗涤工艺对其进行消毒、检测,比较使用10、30 d以及清洗消毒前后其细菌数的差异。结果三个科室共抽取72个床单位的棉胎、床垫、枕芯。采用该被褥洗涤工艺清洗消毒后,棉胎、床垫、枕芯上均未检出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外科棉胎、床垫细菌污染率均为4.2%,其余科室棉胎、床垫、枕芯细菌数均合格。细菌数神经外科和神经内科棉胎、床垫、枕芯患者使用10、30 d细菌数与清洗消毒后细菌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普通外科棉胎患者使用10、30 d细菌数与清洗消毒后细菌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床垫、枕芯患者使用10、30 d细菌数与清洗消毒后细菌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该被褥洗涤工艺对棉胎、床垫等消毒效果可靠,可以预防因棉胎、床垫、枕芯污染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隔离病房新型冠状病毒污染情况,为精准医院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采集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病房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清洁消毒前的物体表面标本,参考咽拭子标本检测方法,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采集隔离病房各类物体表面标本191份,9份标本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阳性率为4.71%。阳性标本均来自于隔离病房污染区,呼吸机面板、B超机探头及外表面、医疗废物桶脚踏板、患者被套、床头灯开关、医务人员手、床头桌、厕所门把手、患者手机各检出阳性标本1份;潜在污染区及清洁区采集的所有物体表面标本均未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区有咳嗽症状患者周围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高于无咳嗽症状患者周围环境(10.81% VS 1.43%,P<0.05);患者个人物品、患者生活用品、医疗设施设备及医患手冠状病毒核酸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离病房污染区新型冠状病毒污染严重,尤其是有咳嗽症状患者的周围环境。按相关要求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才能切实降低新冠肺炎医院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监测消毒后软式内镜在存放不同时间的微生物污染情况,以探讨软式内镜的安全储存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重庆市某三甲医院内镜中心的27条软式内镜进行前瞻性研究,2017年10月—2019年2月,纳入消毒后内镜生物学监测合格的内镜,并常温下储存24、48、72、168 h,监测内镜管腔及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同时监测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及其合格率。结果 108条次软式内镜分别储存24、48、72、168 h,内镜管腔与表面菌落合格率均为100%。其中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168 h的表面菌落数为0;108条次内镜储存24、48、72 h的管腔菌落数为0,储存168 h 107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0,1条次内镜管腔菌落数为6 CFU/件,但无致病菌。镜柜空气与物体表面菌落数合格率均为100%。结论软式内镜高水平消毒合格后在合格环境下储存168 h是安全的,使用前可不必再消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环境清洁消毒情况,评价荧光标记法结合反馈培训对环境清洁效果的影响。方法全院27个科室,每个科室抽取1名保洁员和2例住院患者,对保洁人员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知识知晓和住院患者病区清洁情况进行调查,采用荧光标记法检测环境清洁效果,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临床,并组织相关清洁消毒知识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环境物体表面的有效清洁率。结果共调查27名保洁员,其中清洁频次回答正确率为96.30%,分区概念知晓率为96.30%,清洁顺序正确率为92.59%,清洁后洁具消毒剂浸泡时间正确率为85.19%,更换抹布正确率为81.48%,抹布干燥率为48.15%,重复浸泡率为25.93%,消毒剂配置方法正确率和拖把干燥率均为0。调查54例患者,28例患者所住科室清洁频率为:床单元1~2次/d,地面1~2次/d;8例患者住院后床单元未擦过;9个科室18例患者与同一科室的患者回答完全不一致,无法统计。培训前后环境物体表面的有效清洁率分别为34.62%、64.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P0.01)。结论荧光标记法结合反馈培训能够改善医院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吉林省各级医疗机构软式内镜终末漂洗用水制备、设备维护、水质监测等管理现状,为软式内镜终末漂洗用水规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5月基于吉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内镜护理与感染控制专业委员会平台选取吉林省9个地级市开展软式内镜诊疗项目的医疗机构,采用自制软式内镜调查问卷对医疗机构负责内镜中心(科)终末漂洗用水管理且自愿参与项目的负责人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75份,有效回收72份,有效回收率96.0%。72所医疗机构中,64所(88.9%)内镜中心(科)由科室独立供水。漂洗用水生产设备配置方面,22所(45.8%)医疗机构安装原水预处理装置,19所(26.4%)医疗机构配置反渗透系统。终末漂洗用水生产设备维护方面,19所(26.4%)医疗机构制定了设备相关质检、维护及保养制度,34所(47.2%)医疗机构对设备维护、耗材更换等情况进行记录;在安装原水预处理及滤膜等设备的医疗机构中,18所(54.5%)医疗机构会定期更换预处理耗材,50所(75.8%)医疗机构会定期更换滤膜;35所(48.6%)医疗机构会定期对终末漂洗用水管路及储水罐进行消毒。终末漂洗用水质量监测方面,26所(36.1%)医疗机构具备终末漂洗用水质量相关监测制度及相应记录,59所(81.9%)医疗机构定期对终末漂洗用水进行微生物检测。结论 各级医疗机构对软式内镜终末漂洗用水质量管理科学认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制水设备、相关制度配置率低,设备维护、用水质量监测、记录等工作执行率低。应提高对内镜终末漂洗用水质量控制的重视,加大科研力度,制定并完善相关规范,统一行业标准及行为,从而确保终末漂洗用水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不同部门的高频接触表面,为清洁消毒工作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采用直接观察法对西安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消化内镜室、口腔科、血透室、手术室、检验科5个医院感染管理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接触频次进行调查,计算累积接触频次与频率。结果 5个重点部门高频接触表面均为5~9个。消化胃镜室高频接触表面频次(3.57~13.29次/操作)明显多于其他部门;血透室高频接触频次范围为0.56~3.44次/操作,为5个部门中最低者。接触频次最高的表面:消化内镜室为诊疗床(13.29次/操作),口腔科为综合治疗台操作面板(3.64次/操作),血透室为透析机触屏(3.44次/操作),手术室为麻醉用电脑键盘及鼠标(8.25次/操作),检验科为电脑键盘及鼠标(4.80次/操作)。治疗车为消化内镜室、手术室及血透室的高频接触表面。结论 因医疗诊疗操作的不同,各部门高频接触表面也不尽相同。电脑鼠标和键盘、治疗车、诊疗床、诊疗专用仪器以及操作台面在调查的各重点部门均为高频接触表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虹口区医疗机构医用冰箱的微生物污染及管理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各医疗机构的冰箱管理制度,并对冰箱表面进行卫生学采样,计算菌落总数,鉴定微生物种类。结果共调查13所医疗机构71个科室的71台医用冰箱,三级医疗机构30台,二级医疗机构21台,一级及民营医疗机构各10台。71个科室中,制定医用冰箱管理制度的仅占63.38%(45/71);医用冰箱采用数字化温控系统的仅占25.35%(18/71);使用电话/短信报警的占28.17%(20/71);在人员培训方面,进行过冰箱管理培训的科室占49.30%(35/71),15.49%(11/71)的科室未记录冰箱的运行情况,80.28%(57/71)的科室对冰箱实施定期消毒。71台医用冰箱中,2台冰箱表面菌落总数超过10 CFU/cm~2,分别来自检验科和门诊药房;27台冰箱检出真菌,5台冰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台冰箱检出鲍曼不动杆菌;均未检出大肠菌群。药房、检验科和普通病房医用冰箱表面均检出真菌,并且在药房和普通病房冰箱表面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ICU1台冰箱表面检出真菌、1台冰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医疗机构医用冰箱的管理存在欠缺,应针对不同级别、不同科室、冰箱不同使用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温度监控及记录,明确医用冰箱的清洁消毒措施与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重耐药菌环境筛查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ICU)物体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效果。 方法 2018年9—11月为基线调查期;2018年12月—2019年8月为干预期,干预期每季度进行常规筛查,及时反馈,加强环境清洁消毒及相关知识培训;比较干预前后环境物体表面MRSA、CRAB的检出情况。 结果 基线调查共采集标本896份,干预后共采集标本2 880份,其中MRSA检出率由18.08%下降至0,CRAB检出率由4.46%下降至0.83%;基线调查时住院患者MRSA、CRAB检出率分别为48.86%、36.08%,干预后住院患者MRSA、CRAB检出率分别为37.42%、27.27%;干预前后环境物体表面、住院患者的MRSA、CRAB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每季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环境中检出MRSA、CRAB最常见的位置分别为:床周地面(34/168,20.24%)、头部垫巾(19/168,11.31%)、呼吸机面板(13/168,7.74%)、床头柜(12/168,7.14%)、吊塔(12/168,7.14%)。基线调查时呼吸内科ICU MRSA、CRAB检出率均最高,分别为75.00%(24/32)、25.00%(8/32),干预后呼吸内科ICU未检出MRSA,CRAB检出率干预后为3.13%(3/96)。 结论 对重点部门进行常规多重耐药菌环境筛查可以有效降低ICU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的定植,降低患者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