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引导下激素经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有效性.方法 收集2018年1~6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治疗的68例(110耳)SO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咽鼓管吹张给药组(A组)和咽鼓管吹张组(B组).A组在单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5 mg)和...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冬春季多发,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1,2],治疗以服用抗生素、激素、清除中耳积液为主.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科采用鼻内镜下导管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27例(36耳),结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鼓膜治疗仪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分泌性中耳炎64例(72耳)随机分成两组,其中32例(34耳)(综合治疗组)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鼓膜治疗仪(威海,SGZ型),32例(38耳)(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鼓膜穿刺+经鼻咽鼓管吹张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78.9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鼓膜治疗仪辅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3月 2 0 0 1年 4月我科采用中耳变压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2 8例 ( 39耳 ) ,并与同期行Valsalva法或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治疗的 2 2例( 2 8耳 )进行对照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中耳变压疗法治疗 2 8例 (治疗组 ) ,男 15例 ,女 13例 ;年龄 1968岁 ,平均 41岁。双耳 11例 ,单耳 17例。病程 <8周 19例 ,双耳 5例 ,单耳 14例 ;>8周 9例 ,双耳 6例 ,单耳 3例。Valsalva法或咽鼓管导管吹张法治疗 2 2例 (对照组 ) ,男 14例 ,女 8例 ;年龄 1771岁 ,平均 39岁。双耳 6例 ,单耳 16例。病程 <8周 15例 ,…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治疗多采用咽鼓管通气或鼓膜穿刺抽液治疗,疗效不一,易反复发作。自1998年以来,采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5例(50耳),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45例(50耳),男28例,女17例,年龄8~58岁,病程5天~2年,右耳23例,左耳17例,双耳5例。症状:均有听力减退,耳内闷胀感,自听增强,部分有低调性耳鸣;检查:鼓膜混浊内陷20耳,轻度慢性充血8耳,鼓室有积液22耳;纯音测听:传导性聋38耳,混合性聋12耳,听阈(0.2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抗生素及黏液促排剂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门诊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135例(158耳)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组及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2例(50耳):接受药物治疗;常规组45例(53耳):接受药物治疗+鼓膜穿刺术;研究组48例(55耳):接受药物治疗+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经治疗后观察2个月,研究终点时对3组疗效、纯音听阈测试(PTA)、鼓室图变化、有无并发症、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用药治疗法,安全有效,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临床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及患者接受程度高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给药(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1月到2013年12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且无鼻腔疾病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实验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剂)通过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吹入患者鼓室内,对照组仅给予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两组均口服桉柠蒎肠溶胶囊。结果激素吹张组(实验组)中痊愈36人占83.7%,好转5人占11.6%,无效2人占4.7%。传统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组(对照组)中痊愈25人占58.1%,好转14人占32.6%,无效4人占9.3%。结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经空气压缩泵雾化器将药物(糖皮质激素)送入鼓室内可有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治疗安全、有效、费用低、疗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电子喉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子喉镜下咽鼓管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9例(77耳)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行鼓膜穿刺术(穿刺组,38耳),一组电子喉镜引导下行咽鼓管吹张(吹张组,39耳),分别治疗3次,每次间隔5天,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穿刺组治愈20耳,好转15耳,无效3耳,总有效率92.1%,吹张组治愈22耳,好转16耳,无效1耳,总有效率97.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喉镜引导下咽鼓管咽口吹张操作简便、安全、疗效好,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和原因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动态观察分泌性中耳炎51耳的咽鼓管功能.用鼻内窥镜检查咽鼓管咽口,根据咽鼓管功能状态行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以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51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36耳,正常15耳.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8耳,异常组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32耳,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咽鼓管功能异常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和局部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结论咽鼓管咽口病变影响咽鼓管的功能,咽鼓管功能检查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能否改善药物治疗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正规药物治疗2周症状缓解不明显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28例,年龄≥16岁,分为实验组(64耳)和对照组(64耳),实验组治疗方案为导管法咽鼓管吹张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对照组为鼻喷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治疗结束后2周和1个月复查,评估患者主观听力和耳闷等症状缓解情况,耳内镜观察鼓膜相及鼓膜活动度,声导抗检查记录鼓室压力图,纯音听阈测定记录气导及气骨导差(ABG)等用以评估疗效,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评估咽鼓管功能。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63%(58/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3%(50/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χ2=2.000,P =0.154)。ETDQ-7咽鼓管功能评分量表显示两组治疗后咽鼓管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后实验组咽鼓管功能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2,P =0.023)。结论 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导管法咽鼓管吹张激素可有效改善其症状,甚至达到痊愈,从而避免鼓膜穿刺、鼓膜置管等有创治疗,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吹张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负压、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治疗方法有多种.1999年3月至2002年2月我们应用鼻内窥镜直视下咽鼓管吹张术结合向咽鼓管内注入类固醇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3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们用中耳吹张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8例、134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咽鼓管狭窄阻塞或功能障碍是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传统的咽鼓管吹张法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临床应用效果欠佳。为此 ,我们采用自制咽鼓管导管 ,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6 4例 ( 84耳 ) ,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共 6 4例 ( 84耳 ) ,男31例 ,女 33例。年龄 18~ 6 0岁 ,平均 4 2岁。病程 3个月~ 5年 ,平均 17.5月。左耳 2 8例 ,右耳 16例 ,双耳 2 0例。其诱因 :感冒 2 0例 ,鼻炎、鼻窦炎 2 4例 ,鼻中隔偏曲 4例 ,腮腺炎 4例 ,诱因不明者 12例。纯音测听显示 80耳为传导性聋 ,4耳为混合性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声频共振加耳舒合剂综合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146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人,随机抽取102例为声频共振加耳舒合剂治疗组,44例为对照组。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98.04%,对照组88.6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声频共振配合口服耳舒合剂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较单纯服药疗效佳。  相似文献   

15.
2001年2月~2003年4月,我们参照王永光等[1]设计的经口咽鼓管导管法,在鼻内镜明视下治疗分泌性中耳炎42例(53耳),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耳治疗仪自动咽鼓管吹张加鼻腔冲洗联合治疗病程较长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OME)的疗效.方法 选择病程6~10周、年龄3~7岁的28例OM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34耳)及对照组(11例22耳),对照组予以糠酸莫米松喷鼻、口服沐舒坦糖浆及开瑞坦糖浆治疗4周,治疗组给予上述相同药物治疗的同时,以中耳治疗仪自动咽鼓管吹张并给予高渗盐水鼻腔冲洗治疗,每天两次,连续四周;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声导抗、纯音测听、耳内镜检查,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19耳,好转9耳,总有效率82.35%(28/34);对照组治愈5耳,好转7耳,总有效率54.55%(12/22);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耳治疗仪自动咽鼓管吹张与高渗盐水鼻腔冲洗联合治疗病程较长的儿童OME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经口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们用山东医科大学研制的新型咽鼓管导管[1] 经口插管注药吹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4 6例 6 0耳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分泌性中耳炎 88例 110耳 ,男 5 0例 ,女 38例。左耳 36例 ,右耳 30例 ,双耳 2 2例。年龄 8~ 6 0岁。病程 10天~ 2个月 5 6例 ,3个月~ 5年 32例。患者均有听力下降 ,有些还伴有低调耳鸣 ,耳闷或伴同侧头胀满感。耳镜检查示鼓膜内陷、浑浊或慢性充血 ,31耳见鼓室积液 ,均经药物治疗无效。纯音测听示 ,言语频率气导听阈 (HL)均值≤ 10、11~ 2 0、2 1~ 30、31~ 4…  相似文献   

18.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很多,目前,以鼓膜切开置管术为主,尽管鼓膜通气管不断改进,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2002年6月~2005年1月我科行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插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00例(135耳),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临床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选取就诊的56例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咽鼓管注药+波氏法咽鼓管吹张,治疗组采用口服药物+鼓膜穿刺+波氏法咽鼓管吹张+鼓室药物灌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7%(35/39),对照组有效率为80.0%(24/3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较好的临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采用经咽鼓管插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10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1临床资料。慢性分泌性中耳炎200例,采用单盲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100耳,男60例,女40例,12~60岁,平均36岁,病程2个月至30年,平均15.09年;对照组100例100耳,男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