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金川低品位镍矿资源微生物浸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温建康  阮仁满  孙雪南 《矿冶》2002,11(1):55-58
金川低品位镍矿资源———贫矿和尾矿具有良好的生物可浸性 ,尾矿比贫矿更容易浸出。采用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为主的混合浸矿菌株浸出金川尾矿 ,镍、铜、钴浸出率分别可达 87 84%、84 0 5 %和86 35 % ;贫矿细菌浸出 ,镍、铜、钴的浸出率分别达到 88 78%、47 68%和 65 65 %。针对金川矿石碱性脉石多 ,导致普通T·f菌浸出过程中耗酸量大、pH值不稳的特点 ,采用诱变技术选育了耐高pH值的浸矿菌株。该菌株应用于金川尾矿和贫矿浸出 ,浸出指标接近普通T·f菌浸出指标 ,为金川低品位资源生物浸出工业化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铜矿峪低品位铜矿细菌浸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媛媛 《有色金属》2004,56(1):51-55
用氧化亚铁硫杆菌对铜矿峪矿低品位铜矿石进行生物氧化浸矿试验,从而在酸浸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铜浸出率。结 果表明,添加细菌浸矿时,铜浸出率可提高10%以上。对地下溶浸工艺而言,先用细菌将Fe2 化为Fe3 ,再将溶液注入矿体,浸 出硫化矿中的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金辉  吴为荣 《金属矿山》2008,38(10):64-66
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采用从铀矿石样品中经富集分离、纯化、驯化诱变得到的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实验室浸铀试验。通过酸化与菌浸2个阶段4个样品的试验,使铀平均液计浸出率达到85.6%,渣计浸出率达到88.3%,浸出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酸化预处理对细菌浸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南铀矿石为槽浸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酸化预处理对细菌浸铀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发现,采用稀硫酸酸化的方式可以加快氧化亚铁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对铀矿石的适应速度,提高混合菌浸出U(Ⅳ)的效率,但酸化时间太长对总的浸铀效率不利。  相似文献   

6.
氧化亚铁硫杆菌的驯化与诱变选育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以高含量的硫化物金精矿为驯化介质 ,将驯化后的氧化亚铁硫杆菌 (T.f菌 )用紫外线、微波作为诱变剂进行选育 ,经过诱变选育的 T.f菌的氧化活性由未被驯化、诱变前的 0 .0 7g/L· h提高到 3.18g/L·h;氧化活性提高了 4 0多倍 ,有效地提高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对硫化物的氧化分解能力 ,为优势浸矿菌种的选育提供了简便、有效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胞外聚合物浸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金山铜矿的浸出液为提取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的母液,进行了菌株的分离纯化和生理特征鉴定,对所提取的EPS的性质及组分进行了分析、检测,在添加Fe3+及菌株与否、菌株失活与否、EPS脱离菌活体细胞与否等6组组合条件下,研究了紫金山铜矿样浸矿过程中氧化还原电位变化的规律,并逐一揭示了这些规律形成的原因,研究表明,EPS对金属硫化矿的浸矿作用离不开分泌它的活体细胞。  相似文献   

8.
亚硝基胍诱变处理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育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亚硝基胍(MNTG)处理对数期氧化亚铁硫杆菌的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浓度诱变剂和不同诱变处理时间对诱变效应的影响 ,发现诱变后菌株的氧化活性在原先的基础上提高了 4倍。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再冷却处理,可减少回复突变,使氧化活性再提高近一倍。  相似文献   

9.
含铜含铁酸性废水是常见的铜矿山废水,针对废水性质提出了铁粉置换-生物氧化-氧化液生产聚铁的工艺路线,同时实现了废水治理和有价金属回收的目的。铁粉置换铜去除率能达到99.8%以上;置换后液在接种比10%、温度40℃、pH=1.6、转速180rpm条件下,能够在7.17d条件下完成氧化,氧化速度为6.97g?L-1?d-1;氧化后液控制pH1.0-1.3并蒸至粘稠,加热烘干脱水得到固相聚合硫酸铁,品质达到聚铁国家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10.
细菌的氧化生理与其浸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氧化生理的诱导菌、S^2-氧化缺陷型菌株和Fe^2 氧化活性抑制菌进行了黄铜矿浸出研究,表明黄铜矿的细菌浸出以氧化其S^2-的直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1.
驯化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废铜矿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对大宝山废铜矿石进行了浸出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次生硫化矿(辉铜矿)浸出10 d, 铜浸出率可达79%;对原生硫化矿(黄铜矿)浸出25 d, 铜浸出率达25 %。氧化亚铁硫杆菌浸出铜的机理在于其氧化分解了矿石中的黄铁矿、黄铜矿、辉铜矿及其它硫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细菌氧化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取广西某高硫砷难浸金精矿中的金,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通过鼓泡搅拌槽浸试验对该金精矿进行细菌氧化预处理,浸出铁和砷,分解黄铁矿和砷黄铁矿,使金得以暴露以便氰化浸出.研究了pH、细菌接种量、矿浆浓度、通气量以及矿石粒度等因素对细菌氧化预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细菌氧化预处理该高硫砷难浸金精矿的适宜条件为pH=2.0、接种量10%(体积分数)、矿浆质量浓度100 kg/m3、通气量0.1 L/(L·min),在此条件下,细菌作用10 d后,Fe和As的浸出率分别可达到50%和90%以上;矿石的粒度越小越有利于细菌预处理;细菌预处理过程中砷酸铁沉淀的生成对铁和砷的浸出均不利,有待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3.
以菌体的生长和生物氧化活性为指标,对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难浸金精矿过程中pH值和温度及有机添加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pH值为1.1~2.0,温度为41 ℃左右时菌体的比生长速率最大;当pH值为1.1~1.4,温度为41~44 ℃时,菌体比氧化速率最大。少量添加蛋白胨可使矿物氧化速率从0.41±0.02 g/(L·d)提高为0.92±0.05 g/(L·d);少量半胱氨酸的加入可使矿物氧化速率从0.41±0.02 g/(L·d)提高为0.57±0.03 g/(L·d);两者的最佳添加浓度分别为10-3g/mL和6.4×10-5 mol/L,最佳添加时间均为细菌生长进入指数生长期之前。  相似文献   

14.
氧化亚铁硫杆菌耐酸耐氟紫外线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氧化亚铁硫杆菌作为出发菌,经紫外线诱变,考察不同诱变时间对氧化亚铁硫杆菌耐酸和耐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45~60 min的紫外线处理,菌株对酸的耐受性增强到pH值为1.2,对氟离子的耐受性达到0.6 g/L.  相似文献   

15.
耐热耐砷氧化亚铁硫杆菌(SH-T)的驯化和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某高砷金矿的氧化亚铁硫杆菌(SH-T),菌种是优良的菌种,通过一系列的极端条件试验表明它具有高的生存温度:25~52℃,在43℃时还具有氧化二价铁的能力,而热耐砷性强,可以作为处理难浸金矿的浸矿菌种。  相似文献   

16.
通气量影响细菌快速氧化亚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的生物反应器和自行采集,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在地浸矿山进行通气量对细菌快速氧化亚铁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特定的生物反应器,其它条件不变时,在某一溶液流量范围的每一流量都有与之对应的最佳通气量。  相似文献   

17.
娄权  陈广平 《现代矿业》2014,30(2):152-154
通过微生物的铜离子耐受性培养,选取可以浸出铜离子的酸性浸矿微生物,并利用紫外线照射对微生物进行诱变培养,培育出一种可以高效浸出铜离子的酸性浸矿微生物。同时探讨了微生物对铜离子的耐受性培育和紫外线诱变在高效浸矿微生物选育中的应用,以及浸矿微生物在矿山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物理诱变氧化亚铁硫杆菌及浸出低品位黄铜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分别利用紫外线和微波对优势氧化亚铁硫杆菌进行物理诱变,并用诱变菌对低品位黄铜矿进行生物浸出。结果表明,T.f菌经紫外线和微波辐照诱变后,诱变菌与原始菌相比,活性分别提高了44%和34.2%,对黄铜矿的浸出率分别提高了41.4%和27.4%,达到浸出终点的时间比原始菌减少了5~10d。诱变后的T.f菌比较适合低品位黄铜矿的浸出。  相似文献   

19.
氧化亚铁硫杆菌紫外线诱变及对低品位黄铜矿的浸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紫外线辐照诱变原理。对一株优势氧化亚铁硫杆菌T Y 菌进行了诱变试验, 研究了诱变T Y 菌对黄铜矿的浸出效果。结果表明, 紫外线辐照能够对浸矿细菌T Y 菌产生明显的变异, 提高T Y 菌菌种的活性。诱变T Y 菌对黄铜矿的浸出率比原始T Y 菌提高了46%以上, 到达浸出终点的时间比原始菌缩短了5 ~10 d, 诱变T Y 菌能更好地氧化浸出黄铜矿。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经某地浸采铀矿山初步驯化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f),开展了地浸采铀溶液中共存的SO2-4、NO-3、Cl-、Zn2+、Cu2+、Mn2+、Cr3+、U、F-等对T.f活性影响和共存离子对T.f活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离子对T.f活性影响大小为:F-UMn2+Cr3+Zn2+Cl-NO-3SO2-4。其中T.f对SO2-4、NO-3、Cl-、Zn2+、Cu2+、Mn2+、Cr3+的耐受浓度分别为32g.L-1、3.2g.L-1、3.2g·L-1、0.40g·L-1、3.2g·L-1、0.40g·L-1、0.40g·L-1,且尚未达到最大耐受浓度;T.f耐受U浓度为0.80g·L-1,当U浓度为1.60g·L-1时T.f失去活性或基本不能氧化Fe2+;F-对T.f活性影响最大,试验菌株对F-的耐受浓度仅为20mg·L-1。驯化后的细菌已在新疆某地浸矿山工业试验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