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i YL  Ma JH  Zhang PH  Duan JJ 《生理学报》2006,58(5):471-476
本文采用双微电极电压钳方法研究了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内源性电压门控型离子通道的成分及其生理特性。卵母细胞去极化至 -30 mV 及更正电压时,有一持续的电压依赖性外向电流出现。钾离子通道拮抗剂四乙基氯化氨(tetraethy-lammonium chloride, TEA, 10 mmol/L)和 4- 氨基吡啶(4-aminopyridine, 4-AP, 10 mmol/L)协同作用时,该电流只能被抑制到最大电流幅度的(23.4±0.72)%。但是,上述浓度的TEA和4-AP 与氯离子通道拮抗剂5- 硝基-2, 3- 苯酚丙胺苯甲酸盐 (5-nitro-2,3-phenypropylamino benzoate, NPPB, 30 μmol/L)、无钙 Ringer 氏液或钙离子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40 μmol/L)协同作用时,可分别将此外向电流抑制到最大电流幅度的(2.1±0.08)%、(2.2±0.04)% 和(3.1±0.15)%。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质膜上除有钾离子电流之外,还存在钙依赖性的氯离子电流。  相似文献   

2.
顾全保  朱辉 《生理学报》1992,44(5):470-477
本文报道了利用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作为外源性膜蛋白的表达及其功能特性研究的模式系统。将大鼠脑的mRNA微量注入蟾蜍卵母细胞(每个卵母细胞注射50ng),在19℃下经48h以上培养后,由外源mRNA表达的大鼠脑的红藻氨酸和γ-氨基丁酸受体被整合到了卵母细胞膜上。红藻氨酸(5×10~(-5)mol/L)和γ-氨基丁酸(10~(-4)mol/L)所诱导的膜电流分别达到294.0±6.4nA(n=5)和309.5±4.9nA(n=4)。红藻氨酸浓度在10~(-3)mol/L时,其诱导的膜电流达最大值。进而,注射mRNA的卵母细胞,~(36)Cl~-流入速度比对照组高一倍多。这些结果表明,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如同爪蟾卵母细胞一样,能表达具有功能的外源膜蛋白(受体蛋白和离子运输蛋白)。  相似文献   

3.
用蕃红、亮绿染色对中华大蟾蜍卵子受精过程的不同时期进行了观察。 材料均为受精前后(0—190分钟)的卵子。用Bataillon液固定,连续切片,蕃红和亮绿复染。光镜下观察。 结果 中华大蟾蜍成熟未受精的卵子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纺锤体位于动物极中央皮层,中期染色体只被蕃红着色。授精15—20分钟,精子入卵,仍为杆状,精虫星光已开始形成;授精40分钟,雌雄原核已具雏形,亮绿着色很淡;授精70分钟,两原核相联,亮绿着色加深,授精90分钟,两原核体积最大,亮绿着色最深;110分钟出现染色线,亮绿着色减弱,染色线被蕃红所染。授精120分钟进入第一次卵裂中期。细胞质亮绿染色加深。染色反应上的变化,表明了细胞周期中核质之间物质的转移,卵细胞质着色有明显的区域差别,表明受精前卵就已存在着“初级分化”(见图版)。  相似文献   

4.
艾晓杰  陈燕 《四川动物》1995,14(4):175-176
中华大蟾蜍某些生物学参数的测定艾晓杰,陈燕,范佳佑1.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南京2100952.贵州农学院牧医系蟾蜍在医学和生物学的实验上应用较多,其耳后腺的分泌物-蟾酥为重要的动物药资源 ̄[1,2].本文对中华大蟾蜍(Bufogargarizans...  相似文献   

5.
研究证明,海胆、鱼、两栖类胚胎孵化主要是由孵化腺细胞分泌的孵化酶(hatching enzyme, HE)作用的结果。研究HE的意义在于:1.研究孵化腺细胞的分化和溶解卵膜的机理。2.搞清HE的性质将有助于提高水生动物的孵化率。我们在研究中华大蟾蜍孵化腺细胞的形成、分化及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孵化酶进行了分离和提纯。  相似文献   

6.
有关年龄结构的鉴别以水晶体干重为主要指标.并参考体长、胴体及生殖腺特征较为准确。笔者在采用此法鉴定年龄时参照有关资料,摸索出一套快速剥离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水晶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孔雀石绿对中华大蟾蜍蝌蚪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再福  张阿林  赵姬 《四川动物》2000,19(3):182-182
孔雀石绿(MalachiteGreen)是一种三苯甲烷染料,由于它有很强的毒性,多年来在水产养殖的疾病防治中经常使用:在鱼类养殖中使用015~02ppm的浓度全池遍洒或用10ppm的浓度浸洗15~30分钟来防治鱼类的水霉病等(郑曙明,1997)。同时用0002~0005ppm孔雀石绿全池泼洒,或用02~05ppm药浴2小时,或6~7ppm药浴5~10分钟,也常用于防治蛙类蝌蚪的水霉病等(吴高升,1997)。孔雀绿直接进入水环境作为一种杀菌剂在水产养殖中使用多年,但对两栖类蝌蚪的影响末见报道,本文采用生物学上常用的实验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garg…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知的13种蟾蜍属动物在鉴别上较为混乱,特别是大蟾蜍(Bufo bufo)中的两个亚种: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与华西大蟾蜍(Bufo bufo andrewsi)的外形极难区别。目前对这个亚种的鉴别是主要依靠蝌蚪形态及栖息环境。除蒙新青藏高原和华南热带地区外,中华大蟾蜍几乎遍及全国平原丘陵地带。垂直分布一般不超过1300米。华西大蟾蜍主要分布在川、云、贵海拔7000-3500米的山区。可见二者的垂直分布在不同地区有较大的重叠。加之成体形态差异甚小,给鉴别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们采用红外光谱鉴别这两个亚种,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激光照射对中华大蟾蜍早期胚胎染色体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YAG倍频激光器对中华大蟾蜍四细胞期胚胎进行照射,观察胚胎的生长、发育,并对激光照射致畸的胚胎在尾芽期用压片法进行染色体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照射后正常的胚胎其染色体无变化,激光照射致畸的胚胎其染色体有丢失和加倍等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中华大蟾蜍和花背蟾蜍染色体同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培养 扣华大蟾蜍、花背蟾蜍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BrdU南极洲民法和胸苷标记的方法,获得了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析搞分辨晚复制带,确定了中华大蟾蜍每一染色体的特征性晚复制区,并就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的晚复纹带进行了精确比较,发现中华大蟾蜍与花背蟾蜍的染色体之间具有极高同源性,该结果说明,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只要BrdU掺入S期的时间较为统一,显示复制带的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利用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蟾蜍一新纪录--大蟾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巴河县采到的中国1新纪录种,大蟾蜍Bufo bufo.标本保存于新疆农业大学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蟾蜍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简述蟾蜍的化学成分,主要针对近15年蟾蜍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蟾蜍及其制剂的抗肿瘤、癌症镇痛、放射增敏作用进行综述,为含蟾蜍的抗肿瘤新药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吴庆  任俊 《生理学报》1997,49(4):407-413
本文用膜片箝技术研究了孕烯酮硫酸醌对大脑皮层锥体神经元膜48pS延迟整流型钾通道开放概率和平均开放时间的影响。在加入PS后40s,即可观察到IK通道的开放概率增大,平均开放时间延长,表明PS加强IK通道的活动。在浓度为300-100μmol/L的范围内,其增大程度与PS的浓度呈正相关,但PS不影响通道的电流幅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研究白介素-1α、干扰素-γ、神经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体中华蟾蜍脑中的表达和分布特点。结果发现,白介素-1α阳性细胞数量很多,分布于脑的各个区域。白介素-1α多在细胞的胞体中,而原始海马锥体细胞,中脑的背前侧被盖核和腹后侧被盖核中的细胞可见阳性的突起。干扰素-γ阳性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在端脑的原始海马和隔区,丘脑腹外侧核,下丘脑的视前区、视交叉上核和腹侧漏斗核,中脑被盖的背前侧被盖核、腹前侧被盖核、背后侧被盖核和腹后侧被盖核中,小脑的Purkinje细胞层和延髓的网状核,其中原始海马,背前侧被盖核和背后侧被盖核,视交叉上核,Purkinje细胞层和网状核中的细胞中可见阳性突起。神经生长因子-β阳性细胞数量较少,主要存在于下丘脑的视前区和视交叉上核,中脑被盖的腹前侧被盖核,小脑的Purkinje细胞层和延髓的网状核中,其中视前区、Purkinje细胞层和网状核中细胞可见阳性突起。肿瘤坏死因子-α阳性细胞数量最少,分布范围仅限于中脑被盖背前侧区和延髓的网状核及中缝核,但细胞具有阳性突起。因此,白介素-1α和干扰素-γ在成体动物脑中分布较为广泛,可能是神经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而神经生长因子-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成体动物脑中分布范围狭窄,其作用可能仅限于脑中的某些特殊区域。  相似文献   

15.
异丙酚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短暂外向钾电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周军  田鸣 《生理学报》1997,49(1):99-101
利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研究了异丙酚25,50μmol/L对离体大鼠心室肌细胞短暂外向钾通道电流的影响。观察到用药后Ito的幅度明显减小,而用不含药物的灌流液冲洗细胞,可使受抑电流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16.
钾通道活化剂可激活钾离子通道并松驰支气管平滑肌,在急性分离的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上,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贴附式和内面向外式研究了其对电压依赖性钾通道的直接作用。结果证实:在全细胞记录条件下,卡吗克林和拉吗克林不影响静息膜电位。但在去极化时可使通道电导从75.2±5.1pS分别增大到85.9±11.8pS和82.1±5.5pS。通道动力学特性也发生了改变,通道平均开放时间的τo2值延长和开放概率显著增加,其中拉吗克林的作用更为强。两者均可诱发通道出现多级开放。表明这两类活化剂可使去极化时钾离子外流增加。  相似文献   

17.
小鼠心室肌细胞外向电流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用全细胞膜片箝技术研究了小鼠心室肌细胞去极化激活的非钙依赖性外向电流的特征。短时去极化至-50mV以上电位可引发快速上升的外向钾电流,之后缓慢衰减至一平台。在改变保持电位时,该峰电流与平台电流的比值也发生改变,并测得两者翻转电位分别为-64.3±3.9和-53.3±2.9mV。外向电流的衰减过程可用双指数方式很好拟合,而在500ms预脉冲刺激后再经去极化刺激的电流时程适合单指数方式。结果提示:小鼠心室肌细胞的外向电流包括两种失活成分(Ikf,和Iks),它们对4-氨基吡啶具有相似的敏感性。Ikf的稳态失活在测试电位范围内(-80-+30mV)均不完全,这可能与小鼠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很短有关联。  相似文献   

18.
采用Giemsa染色及活体观察方法,显示并描述了采自重庆北碚地区中华蟾蜍指名亚种Bufo gargarizans gargarizans肠道内的卵形后线虫Metanema ovula sp.nov.,切断沟滴虫Petalomonas abscissa(Dujardin,1841)Stein,1859和蛙毛线虫Trichomitus batrachorum(Perty,1852)等3种异养鞭毛虫的形态及其鞭毛、核器等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新疆绿蟾蜍的染色体组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敏  赵亚江 《动物学研究》1987,8(4):339-342
近年来,有关两栖类的染色体组型已有不少报道。无尾两栖类中蜍蟾属(Bufo)的染色体数目分为两类:2n=22和2n=20(Blain,1972)。我们对采自新疆4个地区的绿蟾蜍进行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发现其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均为44,是四倍体。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应用普通玻璃微电极和离子选择性微电极,对正常及经过胰岛素处理的中华大蟾蜍卵母细胞膜电位、细胞内Na~+、K~+、Cl~-、H~+等活度及膜对Na~+、K~+的转运系数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胰岛素在促进蟾蜍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同时,具有使膜电位降低、细胞内Na~+、Cl~-活度增加、K~+、H~+活度减少及K~+转运系数降低等作用。胰岛素的上述作用可能与膜的通透性改变及膜上钠泵活性和Na~+/H~+交换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