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齐晓艳 《新闻世界》2010,(5):177-178
网络社区是互联网中的"社群化"的群体。随着网民在网络社区中的活动越来越频繁,网络社区在互联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利用网络社区中的群体心理特点进行品牌传播活动也为一些企业所运用。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场景下有着诸多子场景,弹幕视频场景是其中之一.弹幕视频场景具有即时传播、简洁、相对静止、匿名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弹幕群体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群体身份、社会化过程与权威.  相似文献   

3.
伴随新媒体形式的不断发展,作为一种新型文化现象的弹幕逐渐出现在大众范围的传播环境之中。弹幕的出现,是网络发展的必然产物之一,也证明了网络世界受众共享行为的一种可能性。基于此,提出新媒体时代弹幕文化对新闻传播的意义分析,具体表现在增强新闻传播评论的直观性,实现交互性的新闻媒体传播叙事,增强受众的娱乐性以及有利于公共话语平台的建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对网络群体事件的内涵进行解读的提前下,基于5W传播模式并结合传播的主客体关系,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效果三个方面对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特性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网络群体事件的传播过程和传播特性有更加合理、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传播兴起之后最典型的群体行为特征之一,网络语言的出现跟使用者的群体心理动机密切相关。仔细分析网络语言后可以看出诸多群体心理因素暗自发挥着强大作用。群体模仿和从众心理带来网络语言的普遍流行,群体归属和认同心理促成网络语言的持续升温,群体泄愤和围观心理造成网络语言的景观现象,群体审丑和排斥心理捧红网络语言的极端符号。总之,群体心理对网络语言传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弹幕文化能跨时空的将观众结合在一起,提供更加自由的虚拟互动和二次创作的文化空间。各个媒体利用其优势突破本身局限性达到资源通融、宣传互融和利益共融。本文从融媒体视域下受众对弹幕文化的需求进行解读,分析融媒体中弹幕文化的传播策略与传播方式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大众所认识,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强化传播效果,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体文化,改变了传统视频网站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本文列举了弹幕视频的形式,分析了其即时互动性、语言多元化等特点,并深入剖析弹幕用户的心理诉求.弹幕视频由A站、B站扩散至土豆、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传统视频网站,又延伸至影院.在多屏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弹幕内容把关,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发挥弹幕视频的传播魅力,成为互联网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已经日益为大众所认识,大众传媒在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进一步发挥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功能,强化传播效果,是媒体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培养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①农民工作为在城镇长期或短期务工的农民,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针对的重点人群之一,是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提升较为薄弱的一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网络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媒介,已经逐渐走入了大众的视野,成为各大视频网站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弹幕的发展同时满足了平台获取利益的目的和用户的心理需求。本文介绍了网络弹幕的发展过程,将弹幕根据载体的不同分成了网络直播弹幕和网络视频弹幕,并阐释了它们的区别。之后,本文针对网络视频弹幕进行研究,从传播学的角度,通过使用与满足理论和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分析了用户使用弹幕的心理、弹幕的内容特点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网络弹幕依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并从平台和用户的角度分别提出了改进的建议,思考了弹幕未来发展的更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弹幕传播延伸至传统电视领域,呈现出了全新的传播特点和收视景象。本文站在传统电视的角度,挖掘了弹幕传播进入电视节目后的特点和互动模式变化,探讨了弹幕传播给传统电视互动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态势,并分析了弹幕传播在电视中运用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2.
情绪是一种特殊信息,具有传染性、积累性、指导性.群体传播时代,新媒介为个人情绪的社会化传播创造了技术条件,仇富、仇官等社会心态是个人负面情绪社会化的社会心理基础,意见领袖是个人情绪的放大器,而群体传播是个人情绪社会化的核心动因.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当下社会负面情绪快速广泛传播的特征.群体传播正在成为大众传播之外的营造社会意见环境的重要力量,助推着个人情绪成为社会舆论,当然,这种舆论有时难免有失偏颇和非理性.  相似文献   

13.
弹幕因其碎片化、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的评论形式,成为备受青年群体青睐的动态交流媒介,对探讨青年群体弹幕行为的内在动机、心理诉求和价值期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B站影视作品《上海堡垒》的弹幕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汇谈、三角互证和编码分析,总结出弹幕行为包括消费内容、自我表达、社会互动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青年群体的弹幕观影,在行为动机上表现为纯粹地追求快乐,在心理诉求上表现为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在价值期待上表现为实现文化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Web2.0时代的显著特征即为每个人都能传播自己的声音,这也预示着一个群体传播时代的到来。在这样一个新的传播环境下,新闻自由有了新的表现与特征,在看似更加开放的环境中依然存在受限的境况。怎样保障新闻自由健康有序发展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5.
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群体传播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问题.本文从传者的新闻素质、用户的法律意识、网络平台、网络推手、自媒体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实现UGC网络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6.
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心理机制拓展到传播学中,就产生了第三人效果.在媒介传播中,人们普遍感到,新闻信息尤其是广告等说服性信息或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对“他人”(第三人)的影响远远大于自身.第三人效果在群体传播中更为明显.“发现”第三人,从而实现在群体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满足和自我炫耀,是群体传播的动机之一.改变文本类型或叙事以“适应”第三人,则带来了群体传播中的文本差异与变异.心理上对第三人“排斥”,行动上对第三人的“隔离”,是产生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群体传播中的信息,预测第三人的反应,调整自身策略与行为,是群体传播的一种效果机制.事实上,当我们担心第三人受媒介支配而采取相应措施时,我们己成为第三人.所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第三人,都可能成为第三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弹幕视频网站及弹幕文化已随着部分影视作品、网络用语等的走红开始引起主流文化的注意,其文化产物出现在了传统主流视频网站及省级卫视的广告及节目中,并引起较广泛的传播,表现出一种弹幕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渗透趋势。在《人民的名义》中,青年群体通过弹幕这一新兴的互联网表达方式参与到这部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主流电视剧的观看中,本文通过对弹幕内容的分析,来探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青年群体主流价值观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繁荣,传播领域受到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领域的影响,成熟的工业化流水线信息生产模式已经形成,人人均为传播者的群体传播时代来临.Vlog成为传播城市形象建构的新容器,弥补当前视频传播中只短不深、只视不思、只频不精的劣势,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建构和城市形象的传播.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从群体传播时代职业认同问题入手,梳理历史与现实中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矛盾与偏向,进而从话语权力、新闻专业主义、媒体环境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群体传播时代对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挑战,并从信息生产方式、资源获取方式和传受地位角度解读职业认同嬗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从群体传播时代职业认同问题入手,梳理历史与现实中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矛盾与偏向,进而从话语权力、新闻专业主义、媒体环境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群体传播时代对新闻从业者职业认同的挑战,并从信息生产方式、资源获取方式和传受地位角度解读职业认同嬗变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