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粪池内的污水为蚊虫(特别是致乏库蚊)孳生的良好环境。作者选用幼蚊油(FlitMLO)、毒死蜱、马拉硫磷、双硫磷4种杀虫剂及敌灭灵(Dimilin)、蒙五一五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在现场对畜粪池的致乏库蚊进行了试验。幼蚊油即精炼的石油;毒死蜱为乳剂,每加仑含有效成分2lb;马拉硫磷乳剂,每加仑含有效成分4lb;双硫磷为2%的颗粒剂;敌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1974~1980年用双硫磷在安大略南部5个都市进行了12次杀灭蚊幼虫试验,其中4个都市蚊孳生地处理面积均在100ha以下(2.5~86ha),使用地面喷洒杀幼虫剂,另一地区应用直升飞机喷雾处理孳生地面积1,320~1,770ha。双硫磷剂型和用量为2%颗粒剂2.8~5.6kg/ha和43%乳剂24ml/ha。重点监测处理坑内残存的幼虫和双硫磷在积雪融化后伊蚊孳生地中的残留状况。用药前和处理后从孳生地收集2或3份水(每份1L),和沉积物1kg,于48小时内送交实验室分析。残药量用气液色层分离法或高压液相色层法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了1976年8月~11月间在埼玉县用1%杀螟硫磷、1%马拉硫磷、0.5%地亚农(diazinon)、0.5%倍硫磷、0.5%二溴磷(naled),0.3%敌敌畏等油剂对淡色库蚊幼虫的杀灭效果进行了小规模的现场试验。于1976年8月中旬和10月中旬进行了两次实验,用直径34cm、高15cm的圆筒型容器盛脱氯的自来水,水深10cm,而后在若干容器中放入蚊虫幼虫各50只。接着用刻度吸管  相似文献   

4.
为测试蚊幼虫对药剂MLO、巴黎绿、双硫磷和倍硫磷等杀幼虫剂的反应,在1990年7月至8月进行本项研究工作。成蚊和蚊幼虫从印度法里达巴德地区取样。从野外采集蚊幼虫,鉴定蚊种后,在实验室用杀幼虫剂处理所有幼虫。其中,MLO测试采用Mick等(1967)方法,巴黎绿的测试用Rathburn和Boike(1973)法,双硫磷和倍硫磷测试采用WHO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5.
三列伊蚊(Aedes triseriatus)是病毒性脑炎的主要媒介,孳生于树洞和其它小积水容器内。本文介绍在威斯康星州西南部三块相似的小林地(每块大于5ha,主要是栋树)内,分别用双硫磷5G、毒死蜱IG及毒死蜱2E各处理同等数量的容量为200ml的产卵器,药液浓度均为1,125ppm,观察对三列伊蚊雌蚊的驱避和毒杀效能以及对幼虫的杀灭作用。对成蚊的驱避效能:以雌蚊在产卵器中的产卵率和产卵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4周观察,经双硫磷5G、毒死蜱IG处理的和未处  相似文献   

6.
鉴于防制幼虫是室内滞留喷洒防制疟疾的一种辅助措施,作者对双硫磷杀灭冈比亚按蚊幼虫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室和现场观察。实验室试验:用冈比亚按蚊的三龄幼虫,测定双硫磷和其他9种杀虫剂的LC_(95)。在10种杀虫剂中,LC_(95)最低的是毒死蜱,其次为Ciba 14814(OMS—1290)、倍硫磷及双硫磷。虽然双硫磷的毒力在10种杀虫剂中占第4位,但由于它对哺乳动物的毒性小,所以选用于现场试验。  相似文献   

7.
[幼虫防制] 双硫磷(Abate)是较广泛介主要孳生地(稻田)进行了杀灭稻田蚊类幼地使用于防制蚊类幼虫的有机磷类杀虫剂。虫的实验。用的剂型有1%的砂粒剂和50%Hazrati(1971)使用双硫磷对伊朗的传疟媒乳化剂,每公顷施砂粒剂10和15公斤,或者  相似文献   

8.
用拟除虫菊酯作为灭成蚊剂已受到重视,而用作灭蚴剂的效果和持效知道的尚不多。Pydrin和二氯苯醚菊酯通常用于各种农业或牲畜害虫,但是有希望象溴氰菊酯那样用于杀灭成蚊。由于防制成蚊的杀虫剂一般亦用于幼虫防制,为了了解这些杀虫剂对蚊蚴的效果,1978年在斯图加特的稻田实验分站进行此项试验。每公顷杀虫剂使用剂量:Pydrin2.4EC(浓缩乳剂)5.6g,澳氰菊酯2.5ECO.56g和二氯苯醚菊酯25%WP(可湿性粉剂)5.6g,作比较的双硫磷为17.9g。试验田均按随机  相似文献   

9.
fenoxycarb(OMS 3010)是一种氨基甲酸酯化合物,现有三种剂型,即12.5%浓缩乳剂、10%微乳剂和5%颗粒剂型。作者等在实验内用三种剂型对致倦库蚊、埃及伊蚊和斯氏按蚊三龄幼虫的作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浓缩乳剂效果最好。抑制90~100%致倦库蚊、埃及伊蚊和斯氏按蚊羽化的剂量分别为0.2、0.5和0.05m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耿马县登革热媒介伊蚊季节消长及抗性水平,为制定当地登革热媒介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调查伊蚊幼虫种群密度,采用成蚊接触法检测伊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采用Excel 2010和SPSS20.0整理分析耿马县伊蚊密度及其常用杀虫剂抗药性数据。结果 耿马县全年均有伊蚊活动,7~10月属于高峰期,每月平均BI为16.67;积水容器中水桶构成比较高(44.03%,2351/5340),且在阳性容器中水桶阳性数量最高(35.66%,199/558),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和混合孳生构成比分别为91.76%、6.63%、1.61%;埃及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死亡率分别为47.57%、34.74%、13.04%,杀螟硫磷、马拉硫磷均为100%,残杀威死亡率为89.29%;白纹伊蚊对残杀威和杀螟硫磷死亡率均为100%,对高效氯氟氰菊酯88.88%,对高效氯氰菊酯为30.64%。结论 中缅边境耿马县伊蚊密度相对较高,且埃及伊蚊为优势蚊种,伊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但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敏感,建议相关部门加强伊蚊种群密度及其常见杀虫剂抗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助力云南省消除疟疾后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为选择或更换适宜的杀虫剂,控制当地媒介按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中缅边境地区云南省沧源县开展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和抗性基因突变调查,选定沧源县勐董镇勐董社区芒勐寨旁永和下7组为监测点,使用吸蚊管于试验前夜在现场采集牛圈内的中华按蚊成蚊,带回实验室饲以10%葡萄糖水供试验用。参照《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 生物测定法》(GB/T26347-2010),采用成蚊接触筒法开展中华按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调查。测定结束后分别收集死亡(敏感表型)和存活(抗性表型)个体,用无水乙醇保存带回,提取蚊DNA后,开展抗药性靶标kdr(knockdown resistance)、ace-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接触0.05%高效氯氰菊酯、0.05%高效氯氟氰菊酯、0.05%溴氰菊酯、0.1%残杀威、5%马拉硫磷和1%杀螟硫磷后,中华按蚊首只被击倒的时间分别为5 min 34 s、5 min 11 s、6 min 46 s、4 min 30 s、5 min 13 s和3 min 36 s;击倒率分别为17.49%、17.32%、15.44%、29.72...  相似文献   

12.
作者在实验室内以Aedes taeniorhynch-us、埃及伊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culex nigripalpus、四斑按蚊和淡色按蚊作试验,试验用的杀虫剂为3种拟除虫菊酯:苄呋菊酯(Resmethrin)、除虫菊素(Pyr-ethrin)和胺菊酯(Tetramethrin)以及3种有机磷(倍硫磷、二溴磷和马拉硫磷)。除虫菊素单独使用或按1:5的比例与胡椒基丁醚配伍用。试验方法:用一个口径4时的圆柱管(风洞),将放有25只成蚊的管形金属蚊笼置于管的中部。在一端装一风力为4哩/时的风扇,以1磅/吋~2的压力把0.25毫升用无味煤油配成杀成虫剂作雾状喷入风洞口,使蚊虫短时间地接触药雾,而后取出蚊笼,把蚊虫  相似文献   

13.
1981~82年间的60周内,作者在泰国南部农业区的一个乡镇有多种水生植物的水塘(300m×40m),施用双硫磷(Abate)进行防制4种曼蚊的现场实验。用的双硫磷为10%的  相似文献   

14.
按蚊叮人机会的大小 ,对疟疾流行有密切关系 ,按蚊吸人血频数的高低 ,又受着人群防蚊条件的影响。我们于1 988年 5-1 0月在双流县公兴乡 (灭蚊区 ) ,兴隆乡 (对照区 ) ,于溴氰菊酯灭蚊前后观察按蚊密度和叮人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方法灭蚊区用 2 .5%溴氰菊酯乳剂 1 0 0 ml加水 1 0 L,喷洒蚊帐 ,每 1 0 0 ml乳剂喷洒 1 6顶蚊帐 ,每帐平均 1 3 m2 ,受药量为 1 2 mg/ m2 (纯品 ) ,喷洒时间从 4月至 5月 ,共喷洒蚊帐 1 2 2 1 0顶 ,占蚊帐总数的 95.1 7% ,对照区未喷哂。在公兴乡湾河村 6社 ,选择 3 5顶蚊帐 ,定人定时在人房蚊帐内捕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室内外马拉硫磷和双硫磷的3种胶囊型杀蚴剂防制蚊幼虫的试验结果。胶囊杀蚴剂3MCAP—M,含2%马拉硫磷;3MCAP—A,含1.1%双硫磷;AC—591,含75%马拉硫磷。胶囊剂的比重为>1.0。实验室试验方法是:在盛有3,000毫升自来水的玻瓶内投入胶囊型药剂,3MCAP—M在水中浓度分别为2.5和5.0ppm;AC—591在水中浓度为22.0ppm。而3MCAP—A因分析困难未做室内试验。瓶口用金属盖盖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10种杀虫剂杀灭骚蚊(Psoro-phora confinnis)雌性成蚊的毒效进行了试验。杀虫剂为除虫菊素、苄味菊脂、胺菊脂、马拉硫磷、倍硫磷、毒死蜱、二溴磷、植物保护剂PP—511(O—[2—(二乙基氨基)—6—甲基—4—嘧啶基]O,O—二甲基硫代磷酸酯)、Monte-catin L—561(乙基流基醋酸苯酯S—酯—及O,O—二甲基二硫代磷酸酯)和Dowco 214。3种除虫菊酯均以1:5的比例与增效剂胡椒  相似文献   

17.
作者在波多黎谷测试了以玉米蕊和椰子壳作载体的双硫磷和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缓释剂防制埃及伊蚊幼虫的有效时间。以每平方吋4~8孔筛网孔筛选0.05~0.5g重的玉米蕊颗粒作载体,将5%和10%双硫磷制剂通过谷物钻子输送系统(grain auger conveyer system)的两个喷嘴喷到载体上,5%和10%制剂的双硫磷活性成份的浓度分别为每颗载体0.016mg和0.03mg。制作双硫磷制剂的载体是用完整的玉米蕊和已切成小薄片的干椰子壳,然后把完整的玉米蕊切成5—8mm厚的径向切片,双硫磷活性成份的浓度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实验曾表明,许多种化合物在实验室内有杀虫作用而在现场不同墙壁表面上却无效。本文作者为了测定杀虫剂在现场是否有与在实验室内同样的持效,对在实验室内有24周持效(雌蚊接触药面1小时后,24小时内的死亡率在70%或70%以上)的二二三、马拉硫磷、残杀威、杀螟硫磷、Phoxim、Chlorphoxim及Pirimiphos-methyl进行了现场试验。将各种药物的水液乳化剂按每平方米用药1克的剂量,分别喷洒在空屋内涂有水制橡浆的灰泥板壁面上和涂有油漆的木板壁面上,而后用四斑按蚊雌蚊作接触试验。结果药物杀死69%以上雌蚊的持效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和比较澜湄流域中国和老挝三带喙库蚊成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水平,为制定疾病媒介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中国云南省景洪市嘎洒镇曼别村及老挝琅勃拉邦省Phonexay县Natan和Densavang村的猪圈或牛棚采集三带喙库蚊成蚊,采用成蚊滤纸接触筒法测定其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计算两地不同杀虫剂处理蚊虫的死亡率和击倒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国景洪市三带喙库蚊成蚊氯菊酯(0.25%,3 h)、残杀威(0.10%,2 h)、杀螟硫磷(1.00%,2 h)、高效氯氰菊酯(0.05%,1 h)和溴氰菊酯(0.05%,1 h)击倒率分别为1.64%、9.15%、8.57%、0和2.73%,死亡率分别为1.64%(抗性)、10.46%(抗性)、10.48%(抗性)、3.57%(抗性)和2.73%(抗性)。老挝琅勃拉邦省三带喙库蚊成蚊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杀螟硫磷击倒率分别为100.00%、91.40%、94.37%和82.18%,死亡率分别为59.29%(抗性)、70.86%(抗性)、85.68%(可能抗性)和95.05%(可能抗性)。两地蚊虫4种杀虫剂击倒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国景洪三带喙库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老挝琅勃拉邦三带喙库蚊对菊酯类杀虫剂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均为可能抗性。建议上述地区因地制宜,交替或混用不同类型的杀虫剂,科学合理地进行抗性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乳剂现场杀灭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效果。方法 采用生物测定方法,分别确定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LC50和LC95。通过现场试验,观察不同剂量组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幼虫的即效与持效。结果 Bti乳剂对嗜人按蚊(广西分离株)和中华按蚊(江苏分离株)Ⅲ龄幼虫的24hLC50分别为1.14μmol/L和0.15μmol/L,LC95依次为3.91μmol/L和0.46μmol/L。现场试验:对于嗜人按蚊,施药后第1、2、3d,1.5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依次为98.0%、96.0%、18.4%;3.0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0A、97.2%、90.8%。对于中华按蚊,施药后第1、2、3d,1.0ml/m^2剂量组的平均幼虫死亡率分别为98.4%、89.60A、67.6%;2.0ml/m^2剂量组平均幼虫死亡率依次为100%、99.2%、86.0%。结论Bti乳剂施药剂量1.0~3.0ml/m^2,能有效控制单季稻田按蚊幼虫孳生,持效为2~3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