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石粉含量的变化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因此通过将石粉含量不同的机制砂掺入C30和C50混凝土,研究石粉含量对不同强度的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上述系统研究得出:机制砂中适量的石粉可以完善机制砂的级配,丰富机制砂中浆体含量,有利于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对于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而言,机制砂中石粉的最佳含量不同,C30在10%~15%左右,C50在7%~10%左右。在混凝土中适量的石粉可以起到填充作用,有利于机制砂混凝土强度提高。石粉含量对混凝土耐久性有一定的影响,对C30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提高,C50混凝土的耐久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机制砂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由机制砂调节天然砂颗粒级配制成的人工混合砂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以及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分析。研究表明,配比相同时,人工砂配制的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均大于天然砂混凝土,机制砂掺人60%时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最优,机制砂中石粉含量不宜大于20%。  相似文献   

3.
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人工砂不同石粉含量对水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当石粉含量为最佳石粉含量时,混凝土的综合性能最优.人工砂最佳石粉含量随骨料岩性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同种岩性的人工砂,混凝土单位体积的胶凝材料越富余,要求所使用的人工砂最佳石粉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4.
彭水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前对人工砂中不同石粉含量对碾压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了石粉含量对砂的细度模数、拌和物的性能、碾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极限拉伸、抗渗、抗冻等的影响,得出了人工砂中较佳的石粉含量,对工程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吉林省天然砂资源的枯竭问题,利用在隧洞施工中废弃的岩石加工成机制砂,代替天然砂配制具有抗冻性的自密实混凝土.根据机制砂特性,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石粉含量、粉煤灰掺量和水粉比对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及抗冻性能的影响,配制性能良好的抗冻自密实混凝土.试验表明,石粉含量、粉煤灰掺量和水粉比对混凝土性能既能产生独立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控制人工砂中石粉含量,系统研究了高云母石粉对抗冲磨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人工砂中高云母石粉含量的增加,抗冲磨混凝土单位用水量有所增加,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但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人工砂中高云母石粉含量对于抗冲磨混凝土早龄期干缩值影响相对较小,对于长龄期干缩值却有较大幅度影响;人工砂中高云母石粉含量与混凝土抗冲磨强度呈现明显的线性负相关关系。适当控制人工砂中高云母石粉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抗冲磨混凝土性能。  相似文献   

7.
海砂中的氯离子会严重腐蚀建筑物中的钢筋,对建筑物造成破坏。采用渗滤法对海砂进行淡化处理,经过试验用50%~70%的淡水对海砂进行淡化,处理后的海砂中氯离子含量可以减低到0.001%~0.003%,大大低于我国建筑用砂标准规定的氯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8.
程伟峰 《水力发电》2013,(12):85-89
石粉含量对人工砂品质、外加剂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性能均有影响。试验研究表明,石粉含量与细度模数成线性反比;石粉含量的增加增大了人工砂比表面积,提高了保水性;同时也增强了外加剂的吸附能力,削弱了外加剂塑化及保塑性能。石粉含量的波动对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砂率等配合比参数影响显著,但通过配合比的设计、调整,混凝土工作及力学性能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母岩特性的影响,大理岩经过破碎后人工砂石粉含量可达40%以上,即使采取石粉含量控制措施,人工砂石粉含量依然较高。因此需要研究大理岩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结合锦屏一级水电站的实际,对不同石粉含量大理岩人工砂混凝土性能进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整砂率和用水量的情况下,采用石粉含量为15%~25%的大理岩人工砂,可以配制出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的大坝混凝土。建议大坝混凝土大理岩人工砂的石粉含量以不大于20%为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添加新型醇胺类钢筋混凝土阻锈剂HLC,研究其对海砂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探讨在掺入该类阻锈剂条件下,海砂代替河砂在高性能混凝土中大量应用的可行性。对比研究了掺入HLC阻锈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用量的3.0%)前后的海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裂性能和抗渗、抗碳化及抗氯离子渗透等耐久性能。结果表明,HLC阻锈剂的加入,降低了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增大了极限拉伸值;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系数;减少了碳化深度;降低了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和电通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开采使用的石灰岩人工砂中不同含量的石粉,对不同类别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找出灰岩人工砂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性能影响最小的含量范围,作为砂石料系统生产加工人工砂的控制性指标,确保混凝土生产质量满足设计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矿物掺合量、石粉含量、机制砂种类为变量,通过改变单一变量探讨混凝土抗水渗透性、早期开裂受变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早期收缩受弹性模量和集料种类的影响较大,为保证混凝土抗裂性能优先选用弹性模量大的机制砂;机制砂混凝土早期抗开裂性能随石粉含量从1%增大到4%的变化而增强,随石粉含量从4%增大到8%的变化反而减弱...  相似文献   

13.
机制砂亚甲蓝值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机制砂亚甲蓝(MB)值与石粉、粘土含量及粘土特性的关系,试验分析了机制砂MB值在0.35~2.5范围变化对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塑性收缩开裂特性以及硬化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干缩和耐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B值与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无关,而与粘土含量成正比,同时发现MB值也显著受粘土液限指数的影响.随机制砂邶值的提高,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下降,硬化混凝土抗折强度和7 d抗压强度降低明显,对28 d抗压强度影响不大.同时,机制砂MB值的提高,增大了混凝土的塑性开裂程度和干缩,显著加快了混凝土的冻融破坏速度,轻微降低了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对混凝土性能不产生明显劣化的机制砂MB临界值约为1.4.  相似文献   

14.
HEC海砂混凝土性能及其在康熙岭海堤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武汉大学高科技成果HEC高强高耐水土体固结剂的高强度、高耐水性能和高抗侵蚀性能,利用海水海砂拌合HEC混凝土应用于康熙岭海堤堤防建设。并深入开展HEC海砂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工作。试验和应用结果表明,HEC海砂混凝土较普通水泥混凝土在抗压、抗折、抗侵蚀性能等技术指标方面更为优良,尤在就地取材、海洋资源利用、保护环境、施工便捷和经济低廉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确定凝灰岩机制砂中合适的石粉含量,依托厦门抽水蓄能电站,通过配制三种不同石粉含量的机制砂及其混凝土,系统研究了凝灰岩机制砂石粉对水工泵送混凝土流变性能、力学性能、早期抗裂及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凝灰岩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在8%~18%内变化时,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水工泵送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增加、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增大、混凝土干缩变大、早期抗裂性明显变差,抗压强度和劈拉强度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但石粉含量仅8%时混凝土保水性和黏聚性较差;将凝灰岩机制砂石粉含量控制在13%时,水工泵送混凝土综合性能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控制凝灰岩机制砂石粉含量、优化水工泵送混凝土性能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卵石破碎原状机制砂石粉含量限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粉(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为3%~13%的卵石破碎原状机制砂配制强度等级 C30,C40 和 C50 混凝土,分析了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能及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对卵石冲洗后加以破碎的原状机制砂,其石粉含量可超出现行建筑用砂规范的限值,控制在13%以内时可满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和现行规范对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要求。该研究对机制砂生产工艺的革新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双江口水电站泄洪系统工程抗冲耐磨混凝土施工性能差、稠度大、不易排气等问题,以泄洪系统工程C9050抗冲耐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为基础,针对双江口水电站的原材料体系,开展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对抗冲耐磨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对人工砂8%、10%、12%、14%不同石粉含量对抗冲耐磨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和含气量的影响,以及不同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轴心抗拉强度、极限拉伸值等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成果表明:人工砂石粉含量在10%左右时,抗冲耐磨混凝土综合性能最优,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推荐人工砂石粉含量控制在11%~13%范围内,为后续抗冲耐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试验工作奠定了基础,也为双江口水电站人工砂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8.
亭子口水利枢纽左岸天然砂石骨料生产系统生产的砂中石粉含量只有10%左右,无法满足碾压混凝土生产需要,需外掺石粉增加石粉含量.通过试验研究了14%、16%、18%、20%不同石粉含量对碾压混凝土的拌和性能、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并与基准碾压混凝土进行了对比.根据试验研究成果,综合碾压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提出,亭子口水利枢纽大坝碾压混凝土用人工混合砂中的石粉含量控制在16%~18%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原状机制砂高强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按现行建筑用砂标准配制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需控制Ⅱ类机制砂石粉含量小于5%的规定,选用石粉含量为3%~16%的原状机制砂,通过试验研究了配制C60混凝土的可行性,分析了石粉含量对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能和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原状机制砂石粉含量限值的合理控制范围。  相似文献   

20.
李名川 《人民长江》2018,49(24):86-89
两河口水电站人工砂中含有悬浮碳颗粒,引起了混凝土用水量增加、含气量反复变化、施工性能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混凝土开裂的风险。利用混凝土试验,对比研究了不同的悬浮碳颗粒含量对混凝土用水量、胶砂用水量以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期找出悬浮碳颗粒含量与混凝土性能之间的规律。结果表明:悬浮碳颗粒含量越大,混凝土用水量越高、引气剂掺量越大,但其对混凝土表面气泡、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弹性模量、极限拉伸值以及抗冲磨、抗冻、抗渗等耐久性能影响不大。在此基础上,采取了水洗降低碳颗粒含量、掺硅粉等控制措施,降低了胶凝材料用量,保证了混凝土质量。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