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塔河油田油层埋藏深、原油粘度及性质差异大的特点,分析了常用稠油降粘井筒举升工艺(包括电伴热井筒举升工艺和掺稀油降粘采油工艺)的适应性,并对现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对于供液能力较足、自喷能力较强、原油含水较低、原油温度敏感性较好、原油粘度(50℃)小于20 000 mPa.s的稠油井,可采用电伴热井筒举升工艺;对于粘度20 000-100 000 mPa.s的稠油井,可采用掺稀降粘采油工艺。  相似文献   

2.
塔河油田两种主要稠油井筒降粘技术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塔河油田不同稠油降粘举升工艺适应性分析结果表明,掺稀油和化学降粘两种稠油井筒降粘技术适用于塔河油田6区稠油井的开采。简要介绍了两种降粘技术原理,实验室和油井使用结果表明,掺稀油技术适用于稠油粘度大于50000mPa·S、油井含水低于20%的自喷井,在稀油与稠油体积比l:2至1:1时,降粘率达90%以上;化学降粘技术选择的乳化降粘剂XS-2具有抗盐性强、使用温度范围宽的特点,在油水体积比7:3、温度60℃、XS-2用量1.0kg/t原油条件下,T433油井稠油粘度由3156mPa·s降低至345mPa·s。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孤岛油田孤南214块的开发效果,在做好油层保护工作的基础上,优选粘稳、解堵及防砂工艺,采取了经济有效的井筒举升工艺等综合配套措施。对原油粘度在20000mPa.s以下的稠油井,进行空心杆泵上掺水降粘开采,可有效改善井筒流体流动条件。螺杆泵采油工艺适应高含砂、高含气井和稠油井的开采。油管电加热可以有效降低井筒原油粘度。  相似文献   

4.
稠油在举升过程中随着井筒温度的降低,原油黏度不断上升,流动性变差,举升难度变大。掺稀能降低井筒原油黏度,有效减小举升摩阻,是井筒降黏的常用工艺。根据春光油田现场掺稀降黏工艺流程,建立稠油降黏井筒流动室内评价装置,模拟了套管掺稀举升过程中稠稀油的动态混合过程;实验测定了管流阻力的随注入速度及含水率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变化特征,模拟了不同掺稀比例条件下的黏度变化和降黏率,形成了一套油井产液量与出油温度、掺稀比例对应关系图版,为井筒掺稀降黏工艺的现场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应用》2016,(2):34-39
针对泾河油田原油黏度大,胶质、沥青质含量高,容易发生抽油机不同步及软卡现象等特点,分析了井筒化学降黏技术、井筒掺稀降黏技术和双空心杆井筒降黏技术等3种常用的稠油井筒降黏工艺对本地区原油的适应性,并对现场试验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井筒化学降黏技术对泾河油田17井区稠油具有良好的降黏效果,同时能有效降低集输油井的井口回压,适用性较好;由于稀油资源缺乏,井筒掺稀降黏技术不适宜在本地区推广;对于地层供液能力充足,产量较高,含水较低,原油温度敏感性好及原油黏度小于100 000 m Pa·s(50℃)的稠油井,可采用双空心杆井筒降黏技术。  相似文献   

6.
稠油井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鲁克沁油田稠油生产井井筒流体流动困难、举升效果差的问题,进行了稠油、稀油及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温关系试验,建立了不同稠稀比混合物的粘度计算相关式和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参数设计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掺稀油对鲁克沁油田稠油具有明显的降粘效果,所建立的空心杆泵上掺稀油降粘举升工艺及举升参数设计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通过优化设计,平均单井系统效率提高了4.53%,平均单井产油量增加1.905t/d,累计增油3780t,取得了很好的开采效果。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高粘油井的采油工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塔河油田埋藏深度均大于5350m,四号、六号区块的原油物性极差,为含硫3.65%、含蜡6.34%、粘度(50℃)高达23837mPa·s的高粘油,密度为0.95~0.98g/cm~3,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许多困难。应用电热吊杆伴热采油工艺、螺杆泵采油工艺、电潜泵采油工艺、抽稠泵采油工艺以及掺稀采油工艺,成功地解决了高粘油的开采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江永奎  关中南 《吐哈油气》2007,12(2):159-162
鲁克沁油田是在吐哈盆地鲁克沁构造带发现的超深稠油油藏,油藏埋深2300~3400m,50℃时原油粘度达到10000—20000mPa·s。采用泵上掺稀井筒举升工艺技术开采5年,主要表现出为油藏埋藏深,原油粘度大,地层产能低,油井在生产过程中出砂等开采矛盾。通过研究、论证及现场试验,配套空心抽油杆掺稀油降粘工艺,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和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9.
塔河油田稠油井井筒降粘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鑫林  崔海花  杨兆中 《吐哈油气》2009,(4):348-350,363
塔河油田稠油埋藏深、粘度大,原油凝固点、拐点温度高,导致井筒降粘难度很大,井筒举升困难。此文根据各种降粘技术的特征,进一步结合现场测试,分析了油管保温及电加热工艺参数对降粘效果的影响,最终在粘度相对较低的油井选择了保温油管降粘工艺,而对粘度较高的油井选择了油管加热降粘工艺。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井筒掺稀降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的原油属于典型的高凝、高黏、重质稠油,常规采油工艺不适用于塔河碳酸盐岩油田,而采用掺稀降黏技术,能有效改善稠油流动条件.针对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在对稠油特性及深井举升工艺研究基础上,对掺稀降黏工艺在塔河油田的应用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评价.现场应用表明,掺稀降黏工艺是适合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开采的主要采油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