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欧鸿儒  贾红明  李苒光  张水兴  张金娥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31-1233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的CT和MRI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13例,总结和分析其临床、CT及MRI表现.观察项目包括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内部结构、边界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结果:13例均为青壮年患者,单发病灶,位于前中上纵隔,病灶最大截面直径约63 mm.CT表现为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片状坏死,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轻度强化.4例行MRI扫描,T1WI示病灶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肿瘤内信号不均匀,12例伴有出血、坏死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轻度~中度强化.病灶边界欠清,其中11例病变与纵隔血管间脂肪间隙消失,10例可见病变周围结构受侵犯,9例血管受侵,3例合并上腔静脉闭塞,6例累及心包,3例侵犯前胸壁及胸骨.结论:纵隔原发性恶性生殖细胞瘤CT和MRI表现具有恶性肿瘤侵袭性的特征,但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恶性生殖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9例手术证实的胰岛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功能性胰岛细胞瘤7例,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例。结果:9例胰岛细胞瘤均富血供,边界清楚,与周围胰腺分界清楚,无血管、胰管侵犯。功能性胰岛细胞瘤多较小,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较大。结论:胰岛细胞瘤有典型的CT和MRI表现,CT和MR增强扫描能准确诊断胰岛细胞瘤。  相似文献   

3.
笔者报道3例眼肌颗粒细胞瘤(GCT)的影像及病理表现。GCT的影像特点为肿块以肌腹为中心,CT上呈均匀等或稍高密度;常规MRI,相对于脑灰质,肿块于T1WI呈等信号、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至显著强化;扩散加权成像呈等或稍低信号,平均表观扩散系数为0.60×10^-3 mm^2/s。GCT的病理特点为瘤细胞体积大,且细胞排列紧密,胞质充满嗜酸性颗粒,S-100表达强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8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3岁,平均10.5岁。8例均有单侧肢体肌力改变,其中1例伴有颅压增高临床表现,该例CT及MRI扫描示肿瘤占位效应较明显,呈脑积水改变。CT及MRI扫描示4例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2例可见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2例同侧大脑皮层有萎缩现象,2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示肿瘤强化较显著。病理学结果示肿瘤标本为灰红色,血供较丰富,4例见囊变坏死。结论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6例HPC患者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扫描,6例行CT扫描。结果所有病变均为单发病灶,均位于颅内脑外,均为分叶状肿块,15例位于幕上,1例位于幕下。6例CT平扫均呈稍高密度、间杂低密度,均未见钙化,1例邻近颅底骨质呈侵蚀破坏,5例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并可见明显增粗的血管影,4例可见明显的瘤周水肿带。T1WI以等、低信号、T2WI以低、高混杂信号为主,2例信号均匀、14例信号不均,13例周围有水肿。增强扫描中15例病灶均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中度强化。2例病灶与硬膜呈宽基底相连,14例为窄基底相连。16例病灶均未出现“脑膜尾征”。DWI中,7例肿瘤呈等低混杂信号为主。MRS中,4例Cho峰明显升高;2例NAA峰及Cr峰降低。结论HPC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脑外肿瘤呈分叶状,内部密度不均匀,有囊变坏死,周围骨质无增生硬化,甚至有破坏吸收改变,水肿较严重,肿瘤内未见钙化,侵犯周围脑组织或并发颅外转移时,提示HPC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鞍区生殖细胞瘤的临床影像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8例和放射治疗协诊4例.回顾性分析鞍区生殖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特点.结果 12例鞍区生殖细胞瘤中,5例肿瘤形态不规则,侵犯垂体和垂体柄,垂体后叶T1WI高信号消失;5例肿瘤累及垂体柄增粗;2例肿瘤仅累及下丘脑.CT平扫显示所有肿瘤均无钙化,呈等或略高密度.MRI检查,肿瘤在T1WI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示肿瘤明显均匀强化.3例瘤体呈环状强化.其中3例肿瘤由下丘脑浸润三脑室旁伴周围脑质轻度水肿.另外1例沿脑脊液发生种植性播散,右侧外侧裂池内有一结节病灶.结论 鞍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底骨巨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底骨巨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CT、MRI表现。结果:11例病变均位于颞骨和蝶骨,CT表现为不规则混杂密度软组织肿块,相应颅骨呈溶骨性和膨胀性骨质破坏,肿块外周多有骨性包壳存在。肿瘤MRI信号不具特征性,但MRI检查有助于观察病灶与周围软组织、血管、神经的关系。CT、MRI增强扫描后肿块均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结论:CT和MRI表现有助于颅底骨巨细胞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结果 21例中,71.4%发生于20岁以下青少年.小脑蚓部10例,小脑半球4例,鞍区6例,右颞叶1例.分3型:囊肿型2例(9.5%),囊肿结节型11例(52.4%),实质型8例(38.1%).3例瘤内可见钙化,4例可见出血.肿瘤实性部分及壁结节CT呈等密度5例,稍低密度13例,MR T1WI呈等信号8例,稍低信号11例,T2WI呈等信号2例,稍高信号17例;囊性部分CT平扫呈明显低密度,MR T1WI呈明显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壁结节均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囊壁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2例,无强化9例.肿瘤边界清楚,瘤周无水肿.结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黄铿霖  马隆佰   《放射学实践》2013,28(2):146-149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MFH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资料,其中2例仅行CT平扫,5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病灶位于上颌窦4例、下颌骨2例、颊部1例;边界清楚2例,边界不清5例;2例MFH患者CT显示密度不均,其中1例呈明显囊实性肿块;另5例T1WI上为低信号,T2WI上呈以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均出现囊变区,MRI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5例呈浸润性生长,侵犯周围结构,1例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理结果示多形型MFH 4例,黏液型MFH 2例,炎症型MFH 1例。结论:颌面部MFH常呈侵袭性生长,侵犯周围结构,囊变坏死多见,CT及MRI对其诊断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CT、MRI影像学特征,以提高CT及MRI对HPC定性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HPC的CT、MRI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9例HPC全部发生于颅内脑外,8例进行CT扫描,其中平扫呈均匀略高密度3例,呈低等混杂密度3例,呈高等混杂密度2例;增强后扫描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1例。9例HPC均行MRI扫描,平扫T1WI呈等T1等T2信号3例,呈等长T1等长T2不均匀混杂信号6例,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结论:HPC具有一定的CT、MRI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表现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颅内软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CT、MRI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例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CT平扫显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 ,瘤周水肿不明显 ,2例伴有瘤内钙化及局部颅骨侵蚀。MRI显示肿瘤在T1WI为低、等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MRI增强时T2 WI中央低信号部分不强化 ,周边强化明显。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软骨联合处 ,常伴瘤内钙化和局部颅骨侵蚀 ,但须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MRI对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患者 ,对其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1例CT平扫多呈高密度肿块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一强化 ;其MRI表现为 :(1)T1 WI等或稍低信号 ,T2 WI等或稍高信号 ,肿瘤无水肿 ;(2 )Gd -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人性别和肿瘤部位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3.
嗅神经母细胞瘤CT、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嗅神经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 本组经病理证实 9例 ,男 4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 3 4.6岁。CT平扫检查 4例 ;MRI 7例 ,MRI强化 2例。结果 发生于鼻腔 2例 ,鼻筛窦区 7例 ,右侧 6例 ,左侧 3例。CT、MRI表现为破坏性实体性占位 ,CT值 2 9~ 3 6HU ;MRIT1WI高于舌肌均匀信号强度 ,T2 WI稍高于脑灰质信号强度。 9例均有鼻甲、筛窦骨破坏 ,4例侵犯对侧鼻或筛窦 ,侵入颅内 8例 ,额窦 6例 ,同侧眶内 8例 ,2例突眼 ,破坏上颌窦 5例 ,蝶窦 5例。结论 发生于鼻腔、筛窦的破坏性实体肿瘤 ,MRIT2 WI中等均匀信号强度者应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4.
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表现。方法 对 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表现作了回顾性分析。 18例表皮样囊肿均作了MRI平扫和增强扫描 ,其中 12例还作了CT平扫检查。对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形态、CT密度、MRI增强前后的信号强度以及邻近结构的改变作了观察。结果 肿瘤位于桥小脑角区 10例 ,鞍上或鞍旁 3例 ,松果体区和第四脑室内各 2例 ,小脑延髓池 1例。肿瘤大小不等 ,形态多呈不规则形 ,轮廓光整或呈分叶状。CT平扫 10例呈均匀低密度 ,2例呈稍不均匀的低密度 ,CT值在 -15~ 10HU之间。在MRT1WI图像上肿瘤呈不均匀的低信号 ,在T2 WI、FLAIR图像上均呈不均匀的高信号。增强后除 1例肿瘤边缘似有轻微强化外 ,其余肿瘤均无明显的强化。结论 典型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MRI表现较具特征性 ,通过CT、MRI检查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并能与其他类似的颅内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15.
特殊部位的脑膜瘤CT、MRI影像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脑膜瘤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特殊部位 (侧脑室、鞍隔、额窦 )脑膜瘤的MRI、CT表现。其中MRI检查 8例 ,CT检查 3例。结果  11例均为单发。位于侧脑室 4例 ,鞍隔 4例 ,额窦 3例。T1WI加权像上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和略低信号。T2 WI加权像上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略高信号、略低信号。MR增强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平扫 :表现为均匀等密度和稍高密度 ,均未做强化。病理分型 :纤维母细胞型 4例 ,血管母细胞型 3例 ,合体细胞型 1例 ,砂粒体型 3例。 11例脑膜瘤中有 9例误诊。结论 提高特殊部位脑膜瘤影像学诊断正确率 ,对临床确定正确手术入路、提高肿瘤手术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POV)的CT及MRI表现。方法临床诊断的30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9例行CT横断位和冠状位扫描,21例行MR扫描,4例行CT和MR检查。结果30例中30只患眼,左眼18例,右眼12例,均为单侧发病。病变部位眼睑3例,眼眶前部1例,眼眶后部(球后)17例,眼睑和眼眶前部5例,眼睑、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眼眶前部和眼眶后部2例。形态17例为不规则块状,4例为卵圆形,9例为不规则条状。CT冠状位,病变均显示为软组织密度,有明显强化;静脉石2例;眶骨受压变薄、眶腔扩大3例。MR扫描,颈部加压后25例均显示病变,11例呈等T1长T2信号,7例呈长T1长T2信号,1例呈等T1等T2信号,6例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增强的22例中,14例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强化。结论CT横断位和冠状位及颈部加压或俯卧位MRI在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颞骨岩锥先天性胆脂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总结颞骨岩锥先天性胆脂瘤的CT和MRI表现 ,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临床病理证实的颞骨岩锥先天性胆脂瘤 2 7例 ,其中CT检查 2 6例 ,CT平扫 2 2例 ,增强扫描 8例 ;MRI检查 11例 ,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先天性胆脂瘤位于左侧 10例 ,右侧 16例 ,双侧 1例。 2 3例CT典型表现为岩锥骨内膨胀性软组织占位 ,破坏内耳周围骨质 ,肿块边缘骨质因受压呈现为薄壳样硬化改变 ;3例不典型表现为岩锥骨边缘毛糙或有骨质局部吸收破坏或缺损。MRI均显示岩锥髓脂肪大部分被软组织病灶侵占 ,T1W为中等或偏低信号 ,T2 W则均为高信号 ,增强后肿块无强化表现 ,肿块部分边缘呈弧线样增强。结论 颞骨岩锥内先天性胆脂瘤CT典型表现为与岩锥骨长轴一致的椭圆形膨胀性、均质低密度占位病变 ,以内耳为中心破坏内耳周围骨质 ,可向周围骨质扩展。MRI典型表现为T1W为中等或偏低信号 ,T2 W则为高信号的软组织 ,侵占内耳膜迷路和岩锥髓脂肪  相似文献   

18.
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提高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正确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2例颅内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在12例病人中,11例作CT检查,10例作MRI检查,CT和MRI同时检查9例。结果本组12例中,1例位于鞍内,1例位于四脑室内,5例位于脑内,4例位于中颅窝,1例位于后颅窝。出现脑水肿3例、囊变1例,伴脑出血4例。本组定位诊断100%,定性诊断,11例错误,1例未作定性诊断。结论非典型海绵状血管瘤定性诊断较困难,应强调影像学与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外伤CT与MRI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急性脑外伤CT与MRI检查各自的优势,探讨弥散成像(DWI)对急性脑外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急性脑外伤患者,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进行CT与MRI检查;分析两者的优缺点。结果54例中,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超急性期脑出血及骨折的显示,CT较MRI好,但CT漏诊脑挫裂伤5例、轴突剪切伤5例、急性脑白质水肿2例、硬膜下血肿1例。DWI对轴突剪切伤及急性脑白质水肿优于CT及常规MRI。结论对诊断急性外伤性脑出血及颅骨骨折CT优于MRI,其他方面MRI更优于CT。DWI应作为急性脑外伤的常规扫描方法。CT与MRI2种检查方法对诊断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