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xMn2-xO4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反应和湿化学两种方法合成了材料LiNixMn2-xO4含Ni量影响材料在4.7V高电压区间的容量,用固相反应法制备的LiNi0.5Mn1.5O4中含有杂相物质,首次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18mAh/g,其中高电压区的容量为100mAh/g,循环5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97%。用湿化学法可以得到纯相的LiNi0.5Mn1.5O4,首次放电容量为140mAh/g,其中高电压区的容量为125mAh/g,循环50次后,容量仍能达到133mAh/g,容量保持率为95%。XPS检测结果表明,湿化学法制备的LiNi0.5Mn1.5O4中Mn为+4价,Ni为+2价。  相似文献   

2.
电极材料非晶态氢氧化镍的电化学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非晶态氢氧化镍粉体,微粒形状不规则,具有较小粒度分布和较大比表面积。经测量,发现其样品粉体拉曼光谱(Raman)峰较多,差热分析(DSC)发现其分解温度较低,为295.18℃,结果分析表明活性较高。将所制备的非晶态Ni(OH)2粉体作为活性物质合成正极材料,并组装成MH—Ni碱性模拟电池,在恒流50mA/g下充电8h,25mA/g下放电,终止电压为1.0V时,其放电工作电压平稳且时间长,放电平台为1.26v。放电比容量可达333.22mAh/g,高于β-Ni(OH)2的理论比容量289mAh/g,循环伏安曲线的测试结果表明,可逆性能较好,在碱性电解液中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5)Co_(0.5)O_2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新工艺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5O2,并对材料进行了粒度、化学成分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球磨湿混工艺能将原料混合均匀,并能有效地使粒度细化。旋转合成工艺能使混合料在均匀的温度场中进行反应,并使反应产物粒度均匀和成分均匀。制备的LiNi0.5Co0.5O2为单一的α-NaFeO2层状结构,粉末粒度分布范围窄,平均粒径约为8μm-10μ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0.2mA/cm^2充放电流密度和3.0V-4.2V电压范围内,首次充电容量为173mAh/g,放电容量为148mAh/g。循环次数达30次时, 放电容量还有129mAh/g,循环稳定性良好。球磨湿混和旋转合成相结合的固相合成新工艺能制备出电化学性能良好的LiNi0.5Co0.5O2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4.
在三元液相体系中合成了球形Li2MnSiO4/C 复合正极材料,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XRD测试表明Li2MnSiO4 具有正交结构,对应Pmn21空间群。SEM显示所得样品为小于1 μm的球形颗粒。将Li2MnSiO4/C 组装成扣式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在1.5~4.6 V,该样品的初始充电容量达310 mAh/g,放电容量高至 286 mAh/g,为理论比容量的85.9%;循环30 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42 mAh/g。  相似文献   

5.
在三元液相体系中合成了球形Li_2MnSiO_4/C复合正极材料,XRD、SEM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XRD测试表明Li_2MnSiO_4具有正交结构,对应Pmn21空间群。SEM显示所得样品为小于1μm的球形颗粒。将Li_2MnSiO_4/C组装成扣式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的结果表明,在1.5~4.6 V,该样品的初始充电容量达310 mAh/g,放电容量高至286 mAh/g,为理论比容量的85.9%;循环30次后放电比容量为142 mAh/g。  相似文献   

6.
LiNi0.85Co0.10Al0.05O2正极材料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iOH·H2O,Ni2O3,Co2O3和Al(OH)3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o-Al共掺入LiNiO2的化合物LiNi0.85Co0.10Al0.05O2,由TG-DTA,XRD,SEM,DSC和电化学测试表征材料.结果表明,该材料首次放电容量达186.2mAh/g(3.0 V~4.3 V,18 mA/g),10次循环之后,容量还有180.1 mAh/g,容量保持率为96.7%;与未掺杂的LiNiO2相比,该材料显示出良好的循环性能,且热稳定性也有所提高,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0.5-xCrxO2(x=0,0.01,0.02,0.05,0.1),研究了Cr取代部分Mn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Cr取代部分Mn对正极材料LiNi0.5Mn0.5-xCrxO2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用适量的Cr取代Mn(x=0.02)能够提高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循环伏安(CV)测试显示,Cr对Mn的适量取代能抑制正极材料中的阳离子混排,降低电极材料的极化,改善其可逆性能。LiNi0.5Mn0.48Cr0.02O2在2.5~4.6 V之间以0.1 C速率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为179.9 mAh/g,第50次循环放电容量仍保有171.0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95.1%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温燃烧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Mn0.5-xCrxO2(x=0,0.01,0.02,0.05,0.1),研究了Cr取代部分Mn对其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Cr取代部分Mn对正极材料LiNi0.5Mn0.5-xCrxO2的电化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用适量的Cr取代Mn(x=0.02)能够提高正极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循环伏安(CV)测试显示,Cr对Mn的适量取代能抑制正极材料中的阳离子混排,降低电极材料的极化,改善其可逆性能。LiNi0.5Mn0.48Cr0.02O2在2.5~4.6 V之间以0.1 C速率充放电,首次放电容量为179.9 mAh/g,第50次循环放电容量仍保有171.0 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95.1%  相似文献   

9.
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球形Ni0.25Mn0.75CO3为前驱体合成高电压正极材料LiNi0.5Mn1.5O4,探讨用前驱体与Li2CO3直接反应和用前驱体分解后的氧化物与Li2CO3反应两种工艺路线对LiNi0.5Mn1.5O4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Ni0.25Mn0.75CO3前驱体和LiNi0.5Mn1.5O4样品进行表征,用充放电测试和循环伏安法对LiNi0.5Mn1.5O4样品进行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合成的LiNi0.5Mn1.5O4均具有尖晶石型结构。但以前驱体Ni0.25Mn0.75CO3直接与Li2CO3反应合成的LiNi0.5Mn1.5O4的一次粒子颗粒较大,形貌较差,性能也较差;而以前驱体分解后的氧化物与Li2CO3反应合成的LiNi0.5Mn1.5O4的形貌及性能均较好。在3.0~4.9 V的电压范围内,1C倍率下电池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36.3 mA.h/g,循环100次仍有126.5 mA.h/g,且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5C倍率下的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20.7 mA.h/g。  相似文献   

10.
采用快速冷冻沉淀法制备出了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对制得材料样品进行了XRD,SEM,TEM,DSC和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将其制成MH-Ni电池正极材料进行充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材料粉体为非品态,颗粒粒度为纳米级,类似球形。非晶纳米Ni(OH)2的热分解温度286.4℃低于常规球形Ni(OH)2的热分解温度333.8℃,同时具有较大得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别为76.2089m^2·g^-1和37.7nm。与普通β-Ni(OH)2相比较,非晶态纳米氢氧化镍电极充电电压低,放电电压平台时间长,且高达1.258V,放电比容量为349.85m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20次循环后其容量衰减仅为1.28%。  相似文献   

11.
氧化物增韧陶瓷是一种高技术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以及良好的耐磨、耐腐蚀性能。在一般的加工过程中,采用普通树脂砂轮对硬度较高的氧化铝增韧陶瓷材料进行磨削时,磨料的消耗比较快,磨削比较低,仅为8,10左右。通过ELID磨削对氧化铝陶瓷进行高效磨削实验,从砂轮速度、进给速度、砂轮粒度和砂轮电解活化钝化趋势等因素中,找到合适的加工工艺参数,使效率和精度达到最优。实验表明,砂轮速度和进给速度对磨削比影响较大;砂轮粒度和砂轮电解活化钝化趋势对表面质量影响较多。使用优化后的ELID磨削工艺使氧化铝陶瓷材料的加工效率提高了50%。磨削比增大到60~100。  相似文献   

12.
武洲  梁淑华  薛媛  方亮  范志康 《铸造技术》2005,26(6):456-458
研究了不同工艺制备的Cu/Al2O3(Cr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Cu/Al2O3(Cr2O3)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以磨粒磨损为主.Cu/Al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损性能要优于同样条件下制备的Cu/Cr2O3复合材料.当Al或Cr与Cu形成预合金后而进行原位氧化合成的Cu/Al2O3(Cr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性优于当未形成预合金粉末原位氧化合成的Cu/Al2O3(Cr2O3)复合材料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氧化后的触媒对金刚石成核的影响,将α-Fe粉在400℃的空气氛中分别处理1,1.6,2.4和4小时,制备了不同包覆厚度的氧化铁包覆铁粉。采用氧化铁包覆的铁触媒粉末和石墨体系进行了金刚石合成研究。研究发现在5.7GPa和1600℃的条件下,铁触媒表面的氧化铁包覆层与石墨碳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O4和FeO,同时包覆层内部的铁熔融渗出,并与石墨碳源接触促使了金刚石的成核生长。与纯铁触媒相比,氧化铁包覆层对金刚石成核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随着包覆层厚度的增加,抑制作用越明显。文中还借助穆斯堡尔谱、X-ray衍射和扫描电镜测试手段对上述实验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制备出A_2W_3O_(12) 型稀土钨酸盐材料(A=Y,Er,Ho,Yb),用室温及高温XRD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结构、晶胞参数及晶胞体积,并用TOPSA软件对其结构进行精修.发现除HO_2W_3O_(12)外,都具有较大的负热膨胀系数.据A. W. Sleight预测,HO_2W_3O_(12)具有较大的负热膨胀特性,但本实验却发现它并没有负热膨胀性,反而具有非常大的正热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15.
运用同时平衡原理和质量平衡原理对Bi^3-Cl-H2O体系进行热力学分析和计算,在此基础上绘制了Bi^3+-Cl-H2O体系在25℃下的各种涫淀物的平衡浓度对数-PH图,分析确定了各大相沉淀物稳定存在的PH。结果表明,溶液中铋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浓度及溶液的PH值是影响各固相稳定存在的重要参数。由热力学图得出,可以直接从溶液中沉淀的Bi2O3,要得到高纯工的BiOCl必须严格控制溶液的PH范围。  相似文献   

16.
用浸渍法制备了Pd/γ-Al2O3和Pd/Ce0.65Zr0.35O22种甲醇分解催化剂。采用XRD,NH3-TPD(NH3-Temperature-Programmed Desorption),XPS及H2-TPR(H2-Temperature-Programmed-Redution)等手段对2种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上甲醇低温分解的活性。结果表明,Pd/Ce0.65Zr0.35O2催化剂具有较弱的表面酸性及良好的低温还原性能;XPS结果表明2种催化剂中的Pd均以氧化态形式存在,并且Pd在Ce0.65Zr0.35O2固溶体上呈高度分散状态,Pd与Ce间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结合活性考察可知,Pd+的存在有利于甲醇的分解。Pd/Ce0.65Zr0.35O2催化剂具有高的催化活性,220℃时甲醇转化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在Sm_2Zr_2O_7中掺杂Ce元素对其热膨胀系数的影响.通过共沉淀法合成Sm_2Ce_xZr_(2-x)O_7(0≤x≤0.4)粉体,在1600 ℃烧结成形.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分析其微观结构,利用热膨胀仪检测其热膨胀系数.Sm_2Ce_xZr_(2-x)O_7(0≤x≤0.4)的晶格常数大于纯Sm_2Zr_2O_7,热膨胀系数也高于纯Sm_2Zr_2O_7,这是因为Ce元素的掺杂有效地削弱了材料的化学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铝热剂中引入适量的ZrO2粉末,基于铝热氧化-还原反应、重力下陶瓷/金属液相分离,以大过冷条件下熔体共晶生长方式,制备出以ZrO2正方相纳微米纤维镶嵌于其上且长径比为8.0~12.0的蓝宝石棒晶及少量α- Al2O3片晶为基体的Al2O3/ZrO2自生复合陶瓷.通过材料力学性能测试与裂纹扩展路径观察,研究复合陶瓷显微结构与其力学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复合陶瓷的弯曲强度与断裂韧度分别达到1 256 MPa与13.2 MPa·m1/2;分布于蓝宝石棒晶上大量的面间距为纳微米尺度的Al2O3/ZrO2两相低能界面及残余压应力,使蓝宝石棒晶与陶瓷基体得以强化,迫使裂纹沿蓝宝石棒晶边界偏转;同时,因处于裂纹尖端尾部的蓝宝石棒晶桥接与拔出、α- Al2O3片晶桥接与摩擦互锁等效应,又使裂纹扩展呈现出强烈的稳定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采用低负荷维氏硬度计、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动态热模拟机等研究了机械合金化(MA)与高温自蔓延(SHS)合成的MoSi2-X%(wt)La2O3复合材料的室温硬度、室温断裂韧度和高温屈服强度等力学性能与烧结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的室温硬度及断裂韧度均随La2O3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后略降的规律,其最大值分别为10.7GPa、6.20 MPa*m1/2.在不同温度烧结时,复合材料的断裂韧度值均高于纯MoSi2的断裂韧度值;采用SHS粉末制备的材料中,La2O3起到了一定的高温强化作用.MoSi2-0.8%(wt)La2O3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高振实密度球形LiNi_(0.5)Co_(0.3)Mn_(0.2)O_2粉末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沉淀法制备的球形Ni_(0.5)Co_(0.3)Mn_(0.2)CO_3粉末为前驱体,按一定的比例将碳酸锂与前驱体混合,然后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高振实密度球形LiNi_(0.5)Co_(0.3)Mn_(0.2)O_2正极材料.该材料的振实密度达到2.60 g/cm~3,与商品化LiCoO_2的密度相当.SEM分析表明, LiNi_(0.5)Co_(0.3)Mn_(0.2)O_2正极材料与前驱体形貌有良好的继承性,均为理想的球形.XRD物相分析表明,在不同合成温度下的Li Ni_(0.5)Co_(0.3) Mn_(0.2)O_2产物均为具有α-NaFeO_2层状结构的纯相物质,在较高合成温度下所得材料的结晶度较高.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在2.7~4.3 V的电压范围内,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在0.2C倍率下为168.1 mA-h/g,在1C倍率下为157.6 mA-h/g;经50次循环后,两种放电条件下的电池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5.1%和97.2%,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