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做好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房屋建筑的鉴定与加固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建设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有关科研院所编制完成了《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并于日前下发。  相似文献   

2.
政策专递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该指南主要用于指导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区房屋建筑鉴定  相似文献   

3.
2008年7月23日,为做好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房屋建筑的鉴定与加固工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部建筑物鉴定与加固规范管理委员会,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和有关科研院所编制完成了《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校舍乙类建筑鉴定与加固抗震设防目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抗震设防标准进展,探讨了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在不同重要性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以及现有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目标和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并给出了既有校舍乙类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验算地震作用取值的建议。希望有助于搞好校舍乙类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受灾地区分布广泛,地震中造成的损失更是不计其数,为此,对大量现有建筑进行抗震鉴定与加固处理可以有效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防患于未然。本文以现有某建筑结构为实例,具体分析该结构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_T-作,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震前对现有建筑物的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它是提高既有建筑物抗震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国家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土木工程领域发展较快的学科。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在我国的地震区内,存在相当一部分建筑未考虑抗震设防,特别是唐山大地震以来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的实践与震害经验表明:对现有建筑按现行设防烈度进行抗震鉴定,并对不符合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对策和抗震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本文就抗震鉴定加固的历史、现状与展望进行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7.
对已有建筑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对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加固改造措施,可有效减轻地震带来的损失。以南京五台山体育馆为背景工程,简要介绍大跨公共建筑的抗震性能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方法。首先,针对不同建筑的结构特点,采用适当的检测手段,并结合理论分析,对结构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再根据其抗震性能的薄弱环节,提出有效地加固方案,对加固后结构进行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计算。针对五台山体育馆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置消能支撑的加固方案,分析表明,消能支撑可有效降低结构地震反应,保障原结构的地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现有老旧建筑数量巨大,这些房屋或是未考虑抗震设防或是未达到应有的设防标准,历次地震震害表明对这些房屋进行抗震鉴定,对达不到鉴定要求的房屋进行加固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我国自1 9 6 8年邢台地震后首先在京津地区开展了抗震鉴定与加固的试点工作,距今正好5 0年,回顾和总结我国5 0年的建筑抗震鉴定标准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总结,对于我  相似文献   

9.
对在役建筑物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抗震性能检测、鉴定与加固设计。综合考虑原结构特点、抗震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检测及理论计算与分析,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其抗震性能的不足之处提出设置消能支撑进行加固的方案,对加固后结构进行多遇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计算。计算表明,消能支撑可有效降低结构地震反应,保障原结构地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2011年3月11日的东日本大地震在日本东北地区造成了超过40万户建筑的部分或完全损坏,其中包括了在震前通过抗震鉴定、具有足够抗震性能的建筑,以及经过抗震加固的部分建筑,这次地震再次暴露出抗震鉴定的可靠性和抗震加固的有效性问题。比较研究了中日两国抗震鉴定的相似及不同点,结合3·11震后调查的实际案例和统计数据,讨论中日两国抗震鉴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问题,总结既有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法在此次地震中的不足之处,并探讨影响抗震鉴定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黄镇  秦新刚  李爱群  陆飞 《工业建筑》2006,36(5):102-104,19
对在役建筑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对不满足鉴定要求的建筑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固对策是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手段。简要介绍南京五台山体育馆抗震性能检测与鉴定,综合考虑原结构特点、抗震构造和承载力等因素,并结合现场检测及理论计算与分析,对结构抗震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工程改造或加固提供依据,以保障体育馆的地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地震灾区震损建筑的特点,介绍了地震发生后房屋建筑的现场应急评估与处理技术,探讨了震损建筑的抗震鉴定原则与方法,列举了多层砖混及框架结构常用的抗震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震损建筑抗震鉴定加固中,有关地震作用取值如何调整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以均匀Poisson过程描述地震的概率模型,以极值分布反映地震作用的概率分布,给出了地震烈度、地面峰值加速度与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之间的换算关系及其危险性曲线公式;阐释了等设防烈度原则、等超越概率原则和等重现期原则的基本原理;列出了震损建筑的几种分类方法及类别。基于震损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提出采用等重现期原则调整其地震作用取值的办法,并列出了具体的计算步骤。研究表明:相比等设防烈度原则和等超越概率原则,等重现期原则更为合理地反映了震损建筑在后续使用年限内遭遇相当设防烈度地震的风险概率,因此更适用于震损建筑抗震鉴定加固中地震作用取值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某中学综合楼抗震鉴定与加固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汶川大地震后,根据最新标准,灾区部分框架结构建筑需提高一级进行抗震设防,故需对原结构按新规范进行全面检测和抗震鉴定。若鉴定结果表明该结构不符合要求,则需进行加固。结合地震灾区某实际工程对抗震鉴定和加固方法做全面的论述,可供类似工程抗震加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2008,(9):32-3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地震灾后建筑鉴定与加固技术指南》,财政部修订廉租住房专项补助资金实施办法,国务院公布《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相似文献   

16.
结合建校初期一座老建筑物的加固改造,介绍了有关抗震加固技术的运用,尤其是四川汶川地震过后,对同期同类建筑的鉴定加固和改造利用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我国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发展的历史,论述了目前我国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建筑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不同设计使用年限下地震作用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不同地点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 ,探讨了不同设计使用年限下具有相同概率保证的结构地震作用的变化规律 ,提出了建筑结构抗震鉴定和加固时地震作用的参考取值  相似文献   

19.
结构鉴定与加固专业是建筑结构专业领域的重要分支,对其标准体系构架的研究有助于加快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建立的进程.本文对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现行标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体系框架的思路,分析了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构架的层次,指出了未来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的编制及修订方向,以作者的角度,提出了建筑鉴定与加固专业标准化实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既有建筑工程在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加固和改造,而在此以前,需对原有建筑进行鉴定,将鉴定的结果作为工程加固与改造的依据。建筑结构的鉴定与加固改造成了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新形势下,建筑结构的鉴定与加固改造十分紧迫,文章主要浅析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改造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