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鼻咽癌患者放疗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 (NPC)首选方法。照射野包括耳前野、鼻前野、颈前野、颈侧野等。鼻咽部原发病灶主要用双侧耳前野及鼻前野 ,他们包括了中耳、耳蜗及部分听觉传导径路。为了研究鼻咽癌患者放疗对中耳功能的影响 ,我们研究了 60例NPC常规放疗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结束时纯音听力和鼓室压的变化。一、材料和方法1 患者 :首次病理诊断为鼻咽癌其放疗前语频区(0 2 5~ 2kHz)纯音测听正常 (<30db)和鼓室压图为A型曲线患者。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1 8岁~ 69岁 ,平均年龄 42岁。单耳 30例、双耳 30例共 60例 ,90耳。鼻咽部低分化…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患者耳部急性放射性损害的形态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鼻咽癌 (NPC)患者放射治疗引起耳部放射性损伤的表现 ,笔者对 2 18例 (436耳 ) ,NPC放疗患者的外耳、中耳情况进行追踪观察。一、材料和方法 :患者 2 18例 (436耳 ) ,其中男 14 7例 ,女71例 ,年龄 16~ 70岁。按常规放疗方法 ,鼻咽照射野为耳前野加鼻前凸字形野或加眶下野 ,6 0 Coγ射线照射 ,颈部照射野用6 0 Coγ射线加深部X射线机照射。每周连续 5次 ,每天1次 ,2Gy 次 ,总吸收剂量 6 6~ 70Gy。如放疗反应严重者于照射 2 0次后休息 2周。放疗前 1周、放疗中连续追踪观察耳部。放疗中每周检查 1次 ,观察外耳的皮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中放射性后组颅神经(第Ⅸ-Ⅻ颅神经)损伤的影响因素,重点探讨其与上颈部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分析317例生存5年以上的鼻咽癌患者。入组患者均为单程放疗,以^60Co或6MVX线照射,分别采用面颈联合野(62例)和耳前野放疗(255例)。鼻咽原发灶照射的中位剂量为71Gy(55-86Gy),上颈部照射的中位剂量为61Gy(34-72Gy)。24例加用192Ir鼻咽腔内近距离放疗联合化疗45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1.4年(5.1-38.0年)。81例(25.5%)患者发生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年平均发病率为1.8%,5、10和20年的累积发病率分别为5.7%、17.4%和37.3%。根据SOMA标准,54例(17%)患者上颈部发生严重(3-4级)放射性纤维化。在上颈部出现严重放射性纤维化的患者中,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5年和10年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2.2%和42.0%,而在无或轻度放射性纤维化患者中的发生率则分别为4.6%和12.1%,经Log-rank检验,两组病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分析结果还显示,鼻咽部总剂量大于70Gy(与≤70Gy相比)和采用耳前野放疗(与面颈联合野相比)的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增加(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上述3个影响因素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除了与鼻咽部的放疗总剂量和放射野有关外,上颈部纤维化亦是重要的独立的影响因素,颅神经周围的纤维化可能是放射性颅神经损伤的发生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养阴清热方防治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鼻咽癌放疗中 ,口腔粘膜及皮肤的损伤是最常见的急性放射性毒副反应 ,同时还可出现白细胞减少、呕吐等放疗副作用 ,本研究为放疗中的鼻咽癌患者 ,用养阴清热的中药和维斯克作防治急性放射毒副反应的疗效对比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患者 116例 ,均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并在我院住院放疗 ,其中男 10 7例 ,女 9例 ,年龄 15岁~ 75岁。平均年龄 ,实验组为 (4 6 5± 13 0 7)岁 ,对照组为 (4 5 90±10 38)岁。2 方法 :随机分为实验组 (中药加放疗 ,A组 )和对照组(放疗加维斯克 ,B组 ) ,分别对两组的急性放射性反应及病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皮肤早期放射反应对皮肤晚期放射反应的影响,探讨皮肤的继发性晚期放射损伤。方法 对门诊随访的放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335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放疗时中位年龄41岁(12~67岁),240例伴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原发灶首程放疗中位剂量为70Gy(55~86Gy),以面颈野为主野放疗71例,以耳前野为主野放疗264例。颈部根治性放疗中位剂量为64Gy(46~72Gy),预防照射中位剂量为55Gy(21~67Gy)。48例合并化疗。根据1995年SOMA标准评价皮肤晚期放射反应。结果 随访间隔中位时间为14年(5~38年)。63例无皮肤晚期反应,1、2、3、4级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3.9%(147例)、20.9%(70例)、13.7%(46例)、2.7%(9例)。44例放疗中出现湿性脱皮反应,其中1、2、3、4级皮肤晚期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18例)、23%(10例)、30%(13例)和5%(2例);无湿性脱皮患者的相应发生率分别为44.3%(129例)、20.6%(60例)、11.3%(33例)和2.4%(7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2,P=0.002)。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是否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放疗野及颈部淋巴结放疗剂量均对皮肤晚期反应发生有关,而性别、年龄及是否联合使用化疗与皮肤晚期反应的发生无关。 结论 严重的皮肤早期放射反应可能增加皮肤晚期放射反应,可能存在继发性皮肤晚期放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N3期鼻咽癌临床疗效.方法:60例N3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LCAF组)30例,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CF组)30例.其中LCAF组先用常规分割照射,2.0 Gy/次,5 次/周,放量达36~40 Gy后改用LCAF照射,1.5 Gy/次,2次/d,中间间隔6~8 h,每周放疗5 d ,休息2 d,鼻咽癌放疗总量约68~76 Gy/6~6.5周,颈部放疗量为60~70 Gy/5.5~6周.CF组全部按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鼻咽部放疗量为72~76 Gy/7~7.5 w,颈部放疗量为60~70 Gy/6~7 w.结果:鼻咽部肿瘤完全缓解率(CR)LCAF组和CF组分别为86.7%(26/30)、60%(18/30);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CR)LCAF组和CF组分别为90%(27/30)、56.6%(17/3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1、3、5年生存率LCAF组分别为86.7%、73.3%、23.3%,CF组分别为80%、66.7%、2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鼻咽部5年局部控制率LCAF组为93.3%,CF组为80%;颈部淋巴结5年局部控制率LCAF组为86.7%,CF组为7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放疗毒副反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速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N3期鼻咽癌较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具有更好近期疗效,但未能提高5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有必要扩大病例并作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三维小容积照射技术治疗局部残留或复发的鼻咽癌 ,以提高局部控制率 ,减轻副作用。方法 :1992年 7月至 1998年 3月放射治疗鼻咽癌中的18例 (残余 12例 ,复发 6例 )采用三维小容积照射进行残余病灶补量或复发病灶再照射。 18例中 T2 期 5例 ,T3期 3例 ,T4期 10例。常规照射剂量 :临床受累区域 6 .5~ 7.5周内 2 6~ 30次照射 ,总剂量为 6 5~ 6 6 Gy,全颈预防照射 16~ 2 3次 ,总剂量为 40~ 5 0 .6 Gy,局部复发照射方案为 2 0 Gy/4 f(次 )~6 4Gy/32 f。残余病灶总剂量平均为 78.4Gy(74.8~ 91.0 Gy) ,复发病灶总剂量为 10 5 …  相似文献   

8.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提高了局部残存和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效果 ,然而合并较高的鼻咽出血。一、材料和方法自 1996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月SRT治疗鼻咽癌局部残存和复发患者各 8例。男性 12例 ,女性 4例 ,中位年龄 4 9 5(30~ 74 )岁。病理均为低分化鳞癌 ,无远处转移。TNM分期采用UICC1997分期标准。残存组Ⅰ期 1例 ,Ⅲ期 3例 ,Ⅳ期4例。复发组Ⅰ期 3例 ,Ⅱ期 1例 ,Ⅳ期 4例。残存组常规外照射 6 8~ 70Gy。复发组中 2例为外院首程治疗 ,1例常规外照射 70Gy ,1例常规外照射 6 7Gy后放射外科 (SRS)加量 12Gy;余 6例在我院治疗 ,常规…  相似文献   

9.
作者1984~1992年在安得逊癌症中心对54例舌根癌评价了用同时增强(boost)放疗法的效果。男42例,女12例。中数年龄61岁(38~83岁)。按AJCC分期系统,T_1、T_2、T_3及T_4分别为4、27、22及1例;N_0、N_1、N_2、N_3及N_x分别为9、11、24、7及3例。Ⅱ期6例,Ⅲ期14例,Ⅳ期34例。T_3肿瘤中数为5~7cm。放疗前5例行淋巴结切取,10例作颈清扫;5例放疗后颈清扫。用~(60)Co、6MV和18MV光子以平行对穿大野照射,每次1.8Gy到总量45Gy,以后屏蔽脊髓到54Gy/6周。在最后2~2.4周进行同时增强(因经验表明后期增强控制率高,也不会因粘膜反应中断治疗),第2次增强照射距第一次4~6小时,只包括原发癌外1~2cm,1.5Gy/次共15~18Gy/10~12次。最后肿瘤量为69~72Gy。其中T_227例中17例、T_322例中17例为72Gy,T_14例中3例为69Gy,另1例66Gy。中数治疗期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直肠炎是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中较常见的并发症。笔者应用易蒙停 (盐酸洛哌丁胺 )联合 β 七叶皂甙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在我院住院行盆腔野放疗并出现放射性直肠炎的肿瘤患者 74例 ,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4 4例 ,年龄 32~ 72岁 ,平均年龄 4 8 3岁。其中宫颈癌 30例 ,直肠癌 2 6例 ,膀胱癌 18例。均接受6 0 Co治疗机或 4MV直线加速器常规分割放疗 ,放疗剂量为 5 6~ 6 6Gy 2 8~ 33次。74例患者分成 2组 ,治疗组 36例 ,对照组 38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种比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鼻咽癌外照射及外放疗俣并近距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2年1月-1997年1月,我科对首程收治的83例鼻咽癌患者,先采用常规外照射治疗,这根治剂量60-70Gy后,45例鼻咽腔内基本无病灶残存,结束放疗;对鼻咽腔内有残存病灶者38例采用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方法补充照射剂量,近距离治疗总剂量一般为距施源器中轴8-12mm处12-20Gy/2-5次/周,每次4-6Gy。随诊为3年以上,随访率95.2%,失访4例,按死亡计算。结果:外照射治疗后病灶残存合并近距离组和单纯外放疗组的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61.1%和56.5%,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59.1%。随访期内未见严重放射性并发发症。结论:(1)外照射治疗后,对鼻咽腔内有灶残存者合并近距离治疗,可提高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2)外放疗和近距离放射治疗的合理配合,不会增加严重放射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恶性肿瘤是引起腰骶丛神经病的原因之一。作者评价了28例病人的放疗疗效。半数以上病人年龄在40~60岁,为肛门、直肠、乙状结肠癌患者。用超高压外照射(~(60)Co,4Mv/6Mv直线加速器或24Mv电子感应加速器)。照射野面积192~696cm~2,通常包括骨盆,腰骶椎或腹主动脉旁区。有1例还包括腹股沟转移灶。前后相对野,四野箱形照射或单一前野照射。每日一次,每周5次,总量在10Gy/5次到50Gy/25次。大部分病人的疗效评价在放疗完成或随访4~6周后进行。主观完全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程三维适形放疗(3D—CRT)与常规分割放疗(cv)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62例鼻咽鳞癌患者随机分为CF组和3D—CRT组各31例。两组均采用双侧面颈联合野对穿照射,200cGy/次,5次,周,鼻咽部剂量达36~40Gy后改为小面颈野或耳前野对穿避开脊髓继续照射;CF组继续用原分割方案照射至鼻咽部总量66—70Gy,3D—CRT组照射50Gy后改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5~4Gy/次,4次/周,连续5-6次,总剂量达76~81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照射到68—70Gv,预防照射50Gy。结果3D—CItT组及CF组3、5年原发灶控制率分别为94%、74%和81%、48%(χ2=4.94,P=0.029);生存率分别为90%、77%和81%、52%(χ2=4.80,P=0.032)。两组急性毒副反应及放射后遗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34、0.08,P=0.577、0.778)。结论后程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分割放疗相比,提高了鼻咽癌3、5年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而未增加急性毒性反应和放疗后遗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N3期鼻咽癌临床疗效。方法:60例N3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LCAF组)30例,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CF组)30例。其中LCAF组先用常规分割照射,2.0 Gy/次,5次/周,放量达36~40 Gy后改用LCAF照射,1.5 Gy/次,2次/d,中间间隔6~8 h,每周放疗5 d,休息2 d,鼻咽癌放疗总量约68~76 Gy/6~6.5周,颈部放疗量为60~70 Gy/5.5~6周。CF组全部按常规分割放射治疗,鼻咽部放疗量为72~76 Gy/7~7.5 w,颈部放疗量为60~70 Gy/6~7 w。结果:鼻咽部肿瘤完全缓解率(CR)LCAF组和CF组分别为86.7%(26/30)、60%(18/30);颈部淋巴结完全缓解率(CR)LCAF组和CF组分别为90%(27/30)、56.6%(17/30),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1、3、5年生存率LCAF组分别为86.7%、73.3%、23.3%,CF组分别为80%、66.7%、2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鼻咽部5年局部控制率LCAF组为93.3%,CF组为80%;颈部淋巴结5年局部控制率LCAF组为86.7%,CF组为7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放疗毒副反应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速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N3期鼻咽癌较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具有更好近期疗效,但未能提高5年生存率及局部控制率,有必要扩大病例并作长期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15.
病例男,54岁,因"确诊鼻咽癌4年余,头痛10 d",于2010年7月8日入院。患者2006年3月鼻咽镜活检提示鼻咽低分化鳞癌,2006年5~8月在我院门诊行6MVX放疗,放疗结束后予DF(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化疗2周期,DF+  相似文献   

16.
作者收治非何杰金淋巴瘤Ⅰ期20例,Ⅱ期41例男性40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7.0岁(6~89岁)。原发韦氏环24例(39.3%),原发淋巴结23例(37.7%),原发淋巴结外14例(23.0%)。全组中有17例为大肿块型。按LSG组织学分级,低分级6例,中度分级53例,高分级2例。治疗方案分三个阶段。1977年7月~1982年3月,单纯放疗Ⅰ期11例,Ⅱ期20例,共31例;1982年4月起先放疗,再给COP方案化疗,共16例,其中Ⅰ期4例,Ⅱ期12例;1984年7年起先给BACOP化疗2周期,再给放疗,共14例,其中Ⅰ期5例,Ⅱ期9例。单放疗或先放疗者,用~(60)钴放疗60Gy/30次/6~7周;局部缩野再加10Gy。先化疗后放疗时,局部照射40Gy。  相似文献   

17.
例1,男,69岁.鼻塞、右耳闷塞1年,右耳听力下降2月.2003年9月30日行纤维鼻咽镜检查发现鼻咽新生物,鼻咽活检病理为鼻咽低分化鳞癌,遂行常规放疗,采用6MVX线照射:鼻咽、颅底DT66 Gy/38次/45 d,全颈DT60 Gy/30次/42 d,双上颈加DT10 Gy/5次/7 d,192Ir(铱)腔内照射鼻咽DT14 Gy/2次/14 d,疗中给予复方斑蝥胶囊、参芪扶正注射液等治疗,放疗反应中度,放疗后鼻塞、耳闷塞症状消失,复查鼻咽CT鼻咽病灶明显好转,放疗后未行化疗,一直口服抗癌药物槐耳颗粒等治疗,定期3~6月门诊复查鼻咽CT,鼻咽病灶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8.
作者回顾分析了M.D.Anderson医院近31年收治的65例乳腺外会阴Paget′s病(EMPD)。65例中,男:女为13∶52,中位年龄66岁(38~91岁),外阴47例,肛周11例,阴囊7例;病灶<4cm8例,≥4cm31例,15例属术后复发。其中,Ⅰ组单纯EMPD43例。Ⅱ组EMPD伴浸润性腺癌22例。治疗:Ⅰ组,单手术38例,术后放疗1例,单放疗2例;Ⅱ组,单手术9例,术前放疗1例,术后放疗5例,单放疗4例。放疗:Ⅰ组单用局部一野,TD56~64Gy/27~28次。Ⅱ组用前后对野,TD40~60Gy,2例加间质镭疗20~30Gy。中位随访198个月结果:Ⅰ组,5年局部复发40%,但经放疗的3例已无瘤生存12、21、60个月,无死于  相似文献   

19.
吴克坚  李德志 《人民军医》2000,43(8):478-479
鼻咽癌首次放疗后仍有 10 %~ 3 0 %的病人复发 ,这是鼻咽癌的主要死因之一。现将我院 1991~ 1994年收治鼻咽癌复发 110例再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10例中 ,男 89例 ,女 2 1例 ;年龄 3 2~ 65岁 ,平均 46岁。鼻咽部复发 5 6例 ,颈部复发 3 6例 ,鼻咽和颈淋巴结同时复发 18例。病理诊断均为低分化鳞癌。颈淋巴结活检为转移性鳞癌。首次放疗时Ⅰ、Ⅱ期者 62例 ,Ⅲ、Ⅳ期者 48例。于首次放疗后1年内复发 3 5例 ,1~ 3年 3 2例 ,3年以上 2 5例。两次治疗以后复发 18例。本组首次放疗剂量是在原发灶采用加速器 8MV X…  相似文献   

20.
1974~1988年作者共放疗368例胸段食管鳞癌。277例TDF>99,其中161例结束外放疗时一般情况尚可、局部可插入1cm直径置源器者接受了腔内放疗:中位年龄64(47-88)岁,男:女为139∶22例,中位肿瘤长6(1.1~15.0)cm,按UICC标准分期有Ⅱ期71例。外放疗用6~10MeV光子,野包病灶上下各3cm、宽6~8 cm。先前后野照射40~50Gy后改为两后斜野、避开脊髓,TD47.5~70Gy,多数55Gy/22次/5.5周或60Gy/30次/6周。结束外放疗约2周作腔内放疗:先行X线片及食管镜检确定病灶位置、照射范围,放疗前30分钟肌注Pentazocine15~30mg和阿托品0.5mg。口腔局麻后插入1cm大外置器达胃,透视下用含假源内置器定位、固定,病人入治疗室后换上含镭/铯施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