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牛珀至宝丹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溶酶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中药制剂牛珀至宝丹对内毒素休克大鼠溶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SD大鼠制作休克模型并同期对大鼠肝溶酶体进行体内外稳膜实验,以溶酶体标志酶——酸性磷酸酶(ACP)的活性、酶比活性、溶酶体膜通透率等反应肝溶酶体的变化,以观察牛珀至宝丹对肝细胞溶酶体的影响。结果:模型组游离ACP活性为(110.19±4.33)nmol·s-1/g,膜通透率为0.84±0.03;而牛珀至宝丹组分别为(83.52±8.17)nmol·s-1/g和0.64±0.08,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内毒素休克大鼠肝溶酶体膜明显受损,膜通透率增加,ACP外逸;牛珀至宝丹可阻止上述变化,对溶酶体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717复方”制剂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静脉注射内毒素制备大鼠内毒素休克模型,观察“717复方”对休克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RCR)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58±0.31比5.73±0.35)有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下,内毒素休克模型线粒体明显肿胀,嵴减少、模糊不清。“717复方”制剂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RCR(5.68±0.41)则接近正常,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电镜下超微结构病变也较轻。体外实验测定肝细胞线粒体膜通透性(膜吸光度下降百分比),“717复方”制剂组明显低于内毒素组(P<0.01)。结论:“717复方”制剂具有拮抗内毒素损伤线粒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通过测定兔内毒素休克时肿瘤坏死因子(TNF)和自由基的变化,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兔内毒素休克的防治作用。方法:健康家兔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A组)输入与其它2组等量的0.9%氯化钠液;内毒素组(B组)静注精制内毒素;防治组(C组)于注入内毒素前输入复方丹参注射液。实验期间定时测定TNF、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同时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计实验7小时兔存活数。结果:在整个实验时间内,A组各项指标均保持稳定(P均>0.05);B组TNF和MDA均升高(P均<0.05),SOD活性降低(P均<0.05),MAP、HR均下降(P均<0.05);C组TNF和MDA升高程度均远低于B组(P均<0.05),SOD活性保持稳定(P均>0.05);实验7小时A、C组各存活8只兔,而B组仅存活1只兔。结论:TNF及自由基均参与了内毒素休克病理变化过程;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明显降低TNF的增加幅度,减轻自由基造成的脂质过氧化作用,并能对抗内毒素休克时SOD活性降低现象,使实验兔的7小时存活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观察中药热毒清对半乳糖胺敏化大鼠受内毒素致死性攻击后的保护作用。方法:模型组用半乳糖胺(0.3gkg-1/只)和内毒素(10μg/只)给大鼠作腹腔内注射,在此基础上,热毒清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静注热毒清和地塞米松。结果:5小时后动物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三烯C4、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上升(P均<0.05);在5~20小时内大鼠全部死亡,死亡率为100.00%。热毒清处理组的上述血液生化指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死亡率也低于模型组(50.00%,P均<0.05)。结论:热毒清与地塞米松相似,具有良好的预防内毒素血症并发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100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者对100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惠者和45例健康人对照,观察了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比粘度.显示高血糖状态组、高脂血症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糖尿病(DM)患者高血糖状态、高血脂影响血液流变学,监测血液流变学改变,采取相应措施,对减少DM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高度近视眼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高度近视眼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对23例高度近视眼组,20例轻中度近视眼组及18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眼动脉、后睫状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结果表明:高度近视眼组与正常组及轻中度近视眼组血流参数比较:眼动脉血流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后睫状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低于其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余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平均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中度近视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高度近视眼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与后睫状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可能应用于研究其病理改变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清醒与麻醉大鼠失血性休克后内源性感染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阐明麻醉是否会影响休克后内源性感染的发生,对比观察了清醒与麻醉状态下大鼠失血性休克后菌血症、内毒素血症以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休克90分钟,清醒组菌血症、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50.0%和75.0%,麻醉组分别为37.0%和50.0%,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复苏后即刻,两组菌血症、内毒素血症发生率均分别达50.0%和62.0%,两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休克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血浆TNF水平在休克90分钟开始升高,并在复苏后即刻较休克前显著升高,但两组间血浆TNF水平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果提示:麻醉对大鼠失血性休克后早期内源性感染的发生以及细胞因子反应可能无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夜间低氧血症对血液变学的影响,对伴有不同程度的夜间低氧血症的COPD患者64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的测定。结果提示夜间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0%时间占睡眠时间<30%组(B组)红细胞压积、切变率为5.75S-1、230S-1下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SPO2≤80%时间占睡眠时间<30%组(A组)仅切变率为5.75S-1全血粘度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切变率为230S-1全血粘度亦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粘度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COPD伴夜间低氧血症可使血液粘滞性增加且与夜间低氧严重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以烫伤大鼠为模型,观察蝮蛇抗栓酶Ⅲ号对烫伤大鼠休克期血液流变学和氧自由基的影响。实验结果:用药组伤后12小时纤维蛋白原(Fg)即明显降低(P<0.05),较烫伤对照组下降42.9%;全血粘度伤后24小时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1);血小板消耗明显减少(P<0.01),并与Fg呈负相关性变化(r=0.6000,P<0.01);肝组织丙二醛明显低于烫伤对照组(P<0.01)。提示:抗栓酶Ⅲ号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烫伤大鼠的血液粘度,减少血小板消耗,有助于烧伤休克期组织器官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脑溢血患者血液流变性的改变和D—二聚体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检测了61例脑溢血患者及119例健康人作对照的血液流变学11项指标,结果表明:脑溢血男、女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呈非常显著升高(P<0,001);血沉和血沉方程 K也明显升高(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患者除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外,其他指标均呈非常显著升高(P<0.01-P<0.001)。女性患者的某些指标比对照组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49例患者进行D-二聚体测定结果异常率为22.45%(11/49)。其中10例低、中、高切全血粘度升高,占90.91%(10/11),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检测结果显示,脑溢血患者存在全血粘度升高,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性强,同时有血栓形成或溶栓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拮抗剂对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大鼠内毒素血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采用去氧胆酸钠逆行胰管内注射法复制;治疗组(BN组):制备模型后经腹腔注射PAF特异性受体拮抗剂BN52021(5mg/kg);假手术组(SO组):开腹后仅轻轻翻动胰腺即关腹。结果:BN组与AP组比较,1小时后血清淀粉酶值明显下降〔(14970±2500)U/L,(16170±2380)U/L,P<0.05〕,6小时和12小时后更为明显(P均<0.01);血中PAF含量1小时后明显降低〔(2.20±0.25)μg/L与(1.10±0.21)μg/L,P<0.05〕,3小时后更为明显(P<0.01)。血浆内毒素含量BN组比AP组明显下降(P<0.01)。BN组术后大鼠平均存活时间为(45.0±25.1)小时,存活率为40%;AP组术后大鼠在24小时内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1.5±4.8)小时,存活率为0(P均<0.01)。结论:PAF参与了AHNP的发病过程;应用PAF受体拮抗剂对实验性AHNP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糖尿病(DM)患者血液流变与甲襞微循环的相关性。方 法收测35例糖尿病患者血流变、甲襞微循环及部分生化指标,与3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1)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IDDM)组全血高、低切粘度和高、低切还原粘度及血浆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而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DDM)组上述各粘度指标仅轻度增高(P>0.05);(2)各DM组及不同并发症亚组均有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微循环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性增强,白色微血栓等指标显著异常(P<0.05~0.001);(3)NIDDM 组及并发症亚组,微血管畸形数增多,管禅长度增加,微血管周围有明显渗出及出血等形态和管围指标的改变(P<0.05~0.001);(4)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各DM组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与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浆粘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微循环内红细胞聚集程度与白色微血栓数量均呈正相关(P <0.05~0.001);空腹血糖与微循环内血流速度呈负相关(P<0.05),IDDM组血浆粘度与全血高、低切粘度、白色微血栓呈正相关(P<0.05)。结论:(1)各型 D M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液流变性异常及微循环障碍。(2)D M患者血液流变与  相似文献   

13.
无热量超短波对小鼠血液有形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无热量超短波不同时间作用下,观察小鼠血液有形成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小鼠在表皮创伤形成的第二天,白细胞总数均明显增高,超短波治疗10次后,5、10分钟组白细胞数未降低并持续增高,5分钟组创面感染率达57%,20分钟组略有下降(P>0.05),30分钟组白细胞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20、30分钟组其淋巴细胞明显增加(P<0.05),同时30分钟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也有所升高,结合各组小鼠创面愈合情况,揭示时间稍长的无热量超短波对血液系统的影响较短时间的作用明显,对加速创口愈合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激光量子辐照血液疗法( Laser Quantum Irraduation on Blood Therapy, L Q I B T) 的治疗作用。方法:47 名高粘滞血症患者被分入 L Q I B T组及对照治疗组,观察治疗前后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01); L Q I B T组的疗效优于对照治疗组( P< 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 L Q I B T组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05) ,而对照治疗组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5) 。结论: L Q I B T能明显改善高粘滞血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特性,从而发挥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如何进行甲襞微循环的综合定量分析是目前比较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使用赵克森氏时-空域图像分析法测定了粤东地区241例健康人甲襞微循环正常参考值。发现各年龄组均有特征性表现,其主要差异是从老年前期起血液流速变慢,统计学资料有显著性差异:>61岁组与51~60岁组比较0. 01<P<0.05,与21~50岁组比较P<0.01;甲襞微循环综合积分值中,青年组在正常范围,老年前期起积分值逐步上升,>61岁的老年组积分最高,各组间的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组中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对7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观察,以了解其血液高凝状态与并发症形成和发展的关系。应用脉络宁静脉滴注治疗40例(治疗组),与一般基础性治疗的34例(对照组)作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两组间比较其全血比粘度、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血沉和纤维蛋白原均下降非常显著(P均<0.01),而对照组各项下降不明显(P均>0.05)。提示:脉络宁治疗糖尿病并发高凝状态效果显著,从而对预防微循环并发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与血管阻力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休克患者血浆肾上腺髓质素(ADM)与血管阻力变化,探讨其在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46 例休克患者血浆ADM 浓度,无创胸导生物电阻抗方法测定平均动脉压(MBP)、全身血管阻力(SVRI)和心排指数(CI)。结果:休克组治疗前血浆ADM 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感染性休克组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组(P< 0.05);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 0.05);感染性休克组SVRI较其他组明显降低,而CI较正常组略高,其他休克组则明显降低(P< 0.05)。结论:ADM 与血管阻力变化相关,并参与了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50例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与82例冠心病功能正常者六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统计处理和甲襞微循环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粘附率均明显升高,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延长,与心功能正常者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甲襞微循环改变以输入枝、输出枝管径变细、输入枝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程度严重及白色血栓增多为主,与心功能正常组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或<0.01)。提示了冠心病充血性心衰的发生、发展与血液红细胞聚集增多和微血栓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自体血紫外线照射治疗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自体血紫外线照射疗法(UBIO)治疗糖尿病21例,血液流变学检查表明,低切粘度、高切粘度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缩短(P<0.001);空腹血糖降低有非常显著性(P<0.001),抗凝血酶活性增强有非常显著性(P<0.005).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100%,该方法有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氧饱和度,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不孕症患者卵巢动脉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通过对36例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和42例正常妇女卵巢动脉的研究,发现正常妇女卵巢动脉血流参数RI在卵泡期高于黄体期,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不孕症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前者的卵巢动脉峰值流速高于后者,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RI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值<0.01)。研究结果提示:原发性不孕症患者卵巢动脉供血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