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雅集     
《东方养生》2011,(5):150-151
北京道教祈福音乐会 北京市道教协会日前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了三清神韵“和暖中华”祈福音乐会.用道教传统艺术形式为祖国祈福为人民祈福为首都祈福。北京市道教音乐团也在这台音乐会上宣告成立。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免费婚前医学检查实施效果,分析2009~2012年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人群的疾病发生情况,为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降低出生缺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开展“一站式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服务”模式,检测项日包括询问病史、一般体格检查、常规辅助检查等,同时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年全区参加婚检31270人,婚前医学检查率逐年提高,2009年为44.57%,2010年为92.20%,2011年为99.99%,2012年为99.98%。检出指定传染病159例(3.34%),严重遗传病8例(0.17%),生殖系统疾病1882例(39.57%),内科疾病2707例(56.92%)。其中检出“不宜生育”人数9例,“暂缓结婚”人数174例,“提出医学意见,尊重受检者意愿”的54例。结论:“一站式免费婚前医学检查服务”可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可以尽早发现同婚人群罹患影响婚育的疾病,同时可对患者及时进行婚育指导,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汪机(1463——1539)字省之,号石山居士.安徽祁门人,皖南新安医学的奠基人.与常熟缪希雍、杞县张颐、吴县陈可大并列为我国明代四大名医。汪氏发明“新感温病”、以补“伏气温病”之不足,促进了明清温病学说的发展;首倡“营兼气血”的论点,尤重气血学说:外科倡言“治外必本于内”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许多孕妇在怀孕初期就给腹中的胎儿听音乐等,殊不知,如果胎教不当,可能适得其反。近日在南京举办的“准妈妈迎新年音乐会”上,专家提醒说,孕妇进行音乐胎教要走出误区。  相似文献   

5.
当今最广为认同的医学模式,是20世纪60年代由乔治·恩格尔系统阐发的“新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文章通过探讨“新医学模式”与中医思维模式的异同,从中医整体观、疾病防治观、中医情志理论等方面阐明中医思维模式的前瞻性,并提倡将中医理论实践和“新医学模式”形成互补,以推动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并促进“新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6.
[纽约《侨报》5月7日文章〕题:科学家们早已证实:黄金分割律在养生中起重要作用。提起0.618许多人都知道,它被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誉为“黄金分割律”,简称“黄金律”或“黄金比”。有人曾断言:“宇宙万物,凡符合黄金分割律的总是最美的形体。”事实证明,0.618在建筑、书法、绘画、音乐等领域都有充分体现,医学与0.618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以解释人为什么在环境温度为22至24摄氏度时感觉最舒适,因为人的正常体温37摄氏度与0.618的乘积为22.8摄氏度,而且在这一环境温度中,肌体的新陈代谢、生理节奏和生理功能均处于最佳…  相似文献   

7.
江苏苏州地区古称“吴中”,历来经济发达,文化昌盛.名医辈出,医著浩瀚。汉至民国,仅文献记载.就有医家2000多人,医著1179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吴中医学”。创立温病学说,是其对中医学发展作出的杰出贡献。明清时期,以吴中地区为中心的江南成为全国的医学中心,于是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称。其主要原因为该地区历来经济繁荣、尚文重教、社会需求、著书立说和崇医风俗。  相似文献   

8.
程艳 《科学养生》2006,(10):41-41
1.音乐唤醒 铃声大作的闹钟会使人神经受伤。而—个轻松的起床仪式很有必要,比如选一张自己喜欢的CD,用音乐定时,美妙的音乐会在耳畔轻柔地唤醒你,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  相似文献   

9.
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经典关于人的疾病的认知及“治未病-以人为本”的理论符合医学发展的方向。促进中医药“治未病”的现代新发展,需要中医药科教结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并重,为现代人提供中医药专业全面、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学事业科学技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其中自然疗法也在发展和延伸。我们介绍的“音乐运动疗法”,即属自然疗法系列,对人类健康长寿有良好的效益。音乐运动疗法是在音乐伴随下进行适度的运动,以达到健身养生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方法 音乐,首先要以旋律优美清新的乐曲为最  相似文献   

11.
循证医学与中医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循证医学(EBM)已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医学发展的主流。它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的“证”有本质的区别。但做为医学科学,中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与EBM有许多相通之处。循证医学的发展给中医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和启示,应借鉴EBM的策略和方法学,加快中医药学前进的步伐。中医药学的发展也必然会促进EBM的发展,使医学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际上传统与现代结合医学发展非常迅速,其中中国传统医学是其主要的部分。自2003年2月开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安德生肿瘤中心开展了旨在共同建立国际中医癌症治疗中心的国际合作。结果发现,中医学走向国际化存在着必然性和艰巨性。结论认为,要使中医学更快、更顺利地走向世界,首先要了解和解决中医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其次,要坚持四个原则:1.科学态度第一原则;2.中医理论主导原则;3.开放与创新原则;4.多学科协作原则。中医学中理论精华,例如“阴阳和谐(平衡)”、“辨证论治”、“脏腑五行生克”、“天人相应(合一)”、“谨守病机”、“上工治未病”等以人为本治疗疾病重要理念必将为世界医学作出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高等教育在线课程教学质量是我国高等教育实现“变道超车”的重要战略步骤。就医学课程而言,深入研究平台型医学课程在线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是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的重要前提,是提升平台型医学课程在线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根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学习效果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发展为宗旨,以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为具体内容,提出平台型医学课程在线教学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为平台型医学课程在线教学学习效果评价奠定基础,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持续改进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陆广莘 《山西中医》2004,20(6):37-39
21世纪的医学,将要从疾病医学教条统治中解放出来.实现人类健康生态目标模式。中医学的诊疗思想强调。养生治病实践必求于本。人的“生生之气”是主体开放的自组织演化调节的功能目标动力学系统。要实现“生生之效”的健康生态目标,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生生之道”,依靠和发展人的“生生之气”.转化和利用医药这一“生生之具”。  相似文献   

15.
肺系四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包括“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扩张”、“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属于祖国医学“咳嗽”、“痰饮”、“喘证”范畴。本组肺系四病146例,痊愈125例,占85.6%;显效13例,占8.9%;好转6例,占4.1%;无效2例,占1.4%。总有效率为98.6%。  相似文献   

16.
肺系四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包括“支气管周围炎”、“支气管扩张”、“细菌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属于祖国医学“咳嗽”、“痰饮”、“喘证”范畴。本组肺系四病146例,痊愈125例,占85.6%,显效13例,占8.9%,好转6例,占4.1%,无效2例,占1.4%,总有效率为98.6%。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2):F0002-F0002
傣族传统医学具有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多年来,傣族人民在长期的防治疾病和生活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丰富多彩的诊疗经验和方药,不断发展成为以傣医“四塔、五蕴”理论、“风病论”、“解药理论”为核心的一门学科,傣医药为边疆各族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抢救、继承、发展傣族传统医药,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傣医药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依据我国卫生工作特点,根据“中西医并存”、“中西医并重”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要求,我国出现了“三个医学”,即中医学、西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本文从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谱的变化与老年人保健、疾病谱的变化、社会发展与心身健康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日益高度分化,需要高度综合等发面说明了传统医学必将再兴起。而中西医结合是促进传统医学乃至整体医学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士奎 《中医药学刊》2002,20(3):281-282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20世纪对人类医学的一大贡献,给人类医学,特别是各国各民族传统医学发展带来深远影响和深刻启示,中西医结合必将成为“综合防治”人类疾病的重要途径,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21世纪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  相似文献   

20.
中华中医药学会各分会委员、全国医史文献、各家学说学科人员、各中医学术流派、名老中医及有关专家: 为更好地开展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探索中医药学术创新发展规律,促进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健康发展,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安徽中医学院新安医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全国第三次学术流派交流会”定于2011年8月在安徽省黄山市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