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乳腺癌复发危险因素评估及中医既病防变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癌手术根治后,仍有10%~50%的病例出现复发或转移,即使在淋巴结转移阴性的患者中情况也是如此.因此,如何预防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已引起广泛关注[1].中医传统理论非常重视"上工治未病",其中的"既病防变"思想,就是指在疾病未演变、未复发之时,预先采取措施,以防止疾病的传变、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2.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术思想的特色和精华内容,也是中医治病、养生、保健的重要指导理论,其提倡在防治疾病过程中应早识、早防、早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通过整理历代医家的阐述及亲身临床实践,将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特色和临床意义归结为"未病养生,重在预防;欲病救萌,防微杜渐;已病早治,防其传变;瘥后调摄,防其复发"四个方面加以详细剖析,认为治未病思想具有丰富的理论特色和广泛的临床指导意义,对人民群众的养生防病意义重大,有必要继承、掌握并熟悉运用"治未病"思想的精髓,让中医"治未病"这一经典中医理论在新时代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本文根据"治未病"体系源流、内容,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既病则防变,未病则防患于未然,探讨脂肪肝疾病未生、疾病未成、疾病未传和疾病未复四个阶段的防治思路。将中医治未病理念灵活应用,与中医传统疗法紧密结合,对脂肪肝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认为该理论对防止脂肪肝的发生具有重要的预防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学术思想在肿瘤防治领域的应用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肿瘤防治领域,当前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是如何抓好"三早",而力求"防患于未然"则是其中关键之关键。本文从深入研究中医学博大精深的"治未病"学术思想和丰富实践入手,结合笔者肿瘤临症心得,发掘和创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上工救其萌芽"和"不治已病治未病"等学术思想,提出了具有中医特色中西结合的肿瘤"预测预报"、"早防早治"、"截断抗移"和"挽危救逆"等诊疗手段以及抗转移防复发等肿瘤防治新思路、新方法,具有明显的创意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中医学的预防学术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强调防重于治,是实现"阴平阳秘""阴阳和合"的关键,开创了中医"预防为主"独具特色的基础理论体系。《素问》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灵枢·逆顺》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唐·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将疾病分为未病、欲病、已病3个层次,强调医者治疗疾病时要"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572-1573
《黄帝内经》,我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理论,在指导临床医学肺癌治疗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内经理论对于指导肺癌预防、诊断及治疗各阶段均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内经指导肺癌的治疗,既补机体之虚,又祛残存之邪。此外,内经"治未病"学术思想对于肺癌的临床治疗、预防复发转移方面均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即:肺癌未发病前预防其发病,肺癌已发早期诊治,综合治疗预防其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7.
杜狄佳  陈盼碧  杨孝芳 《新中医》2021,53(7):127-130
治未病是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治未病理论中欲病防发和已发防变的学术思想贯穿于哮喘发病的各个阶段。从治未病角度阐述针灸在哮喘不同阶段的防治方法,可为临床上运用针灸治疗哮喘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风先兆证辨证施治验案的讨论,认为运用中医药治疗阻止中风发生具有临床意义,中风先兆证的辨证施治充分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大力发扬祖国医学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学术特色,对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慧芳  谈勇 《光明中医》2016,(2):155-157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是卵巢早衰(POF)的先兆,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机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未病"思想是经过历代医家在理论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重要的中医学术思想,它强调对疾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本文结合临床实际,探讨和总结"治未病"思想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防治中的作用,即未病先防,扶正固本;既病防变,防微杜渐;病后防复,巩固疗效,体现了中医药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未病"理论经过历代医家的研究,不断发展成熟,形成独具特色的治疗方法,成为中医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治未病"理论将保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康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防治,这和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不谋而合,对当今骨科疾病的预防、治疗、愈后、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当今医护人员应秉承"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病后防复"的治疗理念,减轻患者的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质,贯彻执行"治未病"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微创治疗在髌骨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微创治疗髌骨骨折60例。结果术中利用腰椎穿刺针经皮行髌骨骨折张力带复位固定,术中基本不出血,无需或仅需小切口,术后10-12个月随访均完全愈合,术后X片均示复位满意。结论选择合适病例进行微创张力带治疗,可以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皮肤无疤痕或仅有小疤痕,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风寒咳嗽、风热咳嗽、风燥咳嗽、痰热咳嗽、风热夹湿咳嗽)综述中医药治疗外感咳嗽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泌尿系结石症是常见多发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淋症"范畴,即为"石淋",其新病应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久病则需侧重补肾或攻补兼施,温肾回阳,利尿化石。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医学科分化之进展,治则渐成一独立之学科,其标志为多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以下简称"中基教材")均专列治则一节,1986年曾召开全国首届治则会议。而其学科分化尚未完善,其中仍有重要问题尚待解决,如多版中基教材之中,仍不能明确区别治则与治法,治则之下少论治则而多述治法。本文试就从构成角度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述评及中医个体化治法思路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疑难病,按不同阶段综述了近年中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和存在问题。中医治疗本病应当根据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遵循“三因治宜”的原则,采用多种手段(中药内服、灌肠、针灸、外敷以及心理移情治疗等),达到减轻和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并提出了对本病采取综合手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芳  马彪  肖敏  马骏 《河南中医》2016,(2):350-351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构成,"逆针灸"为其重要方法之一。逆针灸"治未病"以其注重机体自身潜能,调动机体自身的正气防病治病的特点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针刺"治未病"的开发价值已得到确认,深入研究与探讨逆针灸"治未病"的作用机理,能为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与预防手段的提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胃下垂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消化性疾病。由于下垂胃的功能减弱,周围组织脏器受影响,其临床表现为腹胀、胃痛、恶心、嗳气、腹胀以食后加重,平卧减轻。疼痛无规律,伴有消瘦,乏力,头晕。 胃下垂,传统医学没有与此完全相等的独立病名,其病因多是由于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而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为其病变关键,病变脏腑以脾胃为主,根据病情分以下几种证候进行治疗。1 中气不足,脾肾两虚 临床表现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涎,口中发淡,纳食不香,食欲下降,大便稀薄,素体虚弱,面色 白、懒动、乏力、小便清长…  相似文献   

18.
月经过少多由生活工作压力、药物或人工流产、滥用避孕药等诸多因素所致。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发病。从补肾疏肝调经、活血化瘀调经、燥湿化痰调经、益气养血调经、补肾滋肾调经等5个方面论治月经过少,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阳气亏虚,浊阴瘀结于脑部形成胶质瘤,乃下焦肾阳虚亏则阴寒浊气上泛,瘀积头部,久而成瘤,分析病机,总结临床思维及辨证论治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趋向年轻化。笔者经过大量的门诊观察分析发现,糖尿病治疗不能单一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