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响选矿指标和工艺的因素很多,包括矿床类型、矿石性质、矿物组成等矿石本身固有因素,即基因属性,还包括选别过程的磨矿细度、药剂制度、浮选时间等操作因素.针对有色金属矿石中常见的伴生脉石矿物——滑石对铜硫矿选矿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同时针对含滑石铜硫矿的典型选矿工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摘要:针对四川某含铁铜硫矿石性质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选矿工艺对比试验研究,最终采用铜硫混选—再磨分离-尾矿选铁的选矿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结构紧凑合理,在原选厂地理位置狭窄的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旧选厂的设备进行改扩建,即原选厂的铜系统用作铜硫混选作业,只需增加铜-硫分离作业的较少设备及回收铁的弱磁选机便可。实验室闭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新选矿工艺流程可获得铜品位22.78%、回收率87.32%的铜精矿;硫品位43.89%、回收率50.27%的硫精矿;铁品位63.34%、回收率40.76%精矿的铁精矿(对原矿磁性铁的回收率为92%)。选矿厂按该选矿工艺流程改扩建后获得的工业生产指标与实验室的选别指标相吻合,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赞比亚谦比西铜矿矿床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赞比亚谦比西铜矿是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上的一个典型铜矿床,矿体赋存于下罗恩纽的含矿建造中。受成矿期后构造的影响,矿体表现了上缓下陡,中部厚、四周薄的变化特征;铜矿化具有明显的分带特征,矿体底板与围岩之间界限清楚,顶板与围岩之间呈渐变过渡;矿床属同生沉积,成矿期后的区域构造作用和变质作用对整个矿床产生了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综合分析黑沟铜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矿床具有沉积、热液型特征,矿床与构造也有着直接联系,并至少经历了沉积-成岩期、混合热液叠加改造期、成矿后改造期构造活动,所以该矿床为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某铜硫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某铜硫矿进行了详细的浮选工艺研究,对浮选尾矿中的磁铁矿进行了磁选回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24.16%、铜回收率92.04%的铜精矿和硫品位40.24%、硫回收率89.72%的硫精矿,以及铁品位65.15%、对原矿全铁回收率35.66%(对原矿磁铁矿回收率约93%)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6.
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建安 《采矿技术》2003,3(3):55-57
简要介绍了城门山铜矿地质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城门山铜矿床的形成与长山——城门湖背斜和北东东、北西、北北东三组断裂有关,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与石炭、二叠、三叠纪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上,部分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床为似层状、豆荚状、透镜状、带状及席状,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深源性。矿床为与燕山早期阶段及晚期早阶段中酸性钙碱质系列岩浆的多次上侵形成的矽卡岩型、块状硫化物型、斑岩型“三位一体”的铜矿床.为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矿康.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斑岩铜矿床矿石进行了选矿合理工艺流程和药剂制度的研究,采用一次粗选、二次精选、二次扫选工艺流程可获得含铜24.84%、回收率89.97%的技术指标。该工艺流程简单,易于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硫化铜矿石选矿技术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化铜矿石资源是最常见、最重要的铜矿资源,提高硫化铜矿石选矿技术水平对保障供给、建设绿色生态矿山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相关选矿工作者的选矿技术水平,推动硫化铜矿石选矿技术进步,从分选工艺、浮选药剂、选矿理论等3方面介绍了我国硫化铜矿石的选矿技术现状:(1)在分选工艺方面,快速、分步优先浮选工艺充分体现了"快收、早收"理念,可有效预防已单体解离的有用矿物的过磨,降低后续分选的难度,节约生产成本;低碱度浮选工艺可大幅度降低石灰用量,消除后续选别作业的活化过程,减少设备与管道的结垢;铜多金属矿石的经典浮选工艺成熟性好、适应性强,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浮选工艺;对于性质独特的硫化铜及其多金属矿石,则必须根据矿石性质的特点,组合运用多种分选手段进行处理。(2)在浮选药剂方面,主要体现在对新型、高效、针对性强的捕收剂、抑制剂的研制与应用,以及传统药剂的合理组合使用方面。这些年,在这2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有力地推动了贫细杂难选矿石的开发,缓解了我国铜等优质有色金属精矿的供需矛盾。(3)对于硫化铜矿石选矿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从电子结构、矿石性质、矿浆含氧量和矿浆溶液化学等方面展开,为硫化铜矿石选矿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云南某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云南某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矿的矿石性质,针对有用矿物的嵌布特征制定了选矿工艺。通过工艺对比和优化,确定的优先浮选工艺为:在磨矿细度-75μm占92%时闭路流程试验可获得产率1.99%、铜品位20.97%、金品位12.18 g/t、铜回收率92.35%、金回收率73.87%的铜精矿和产率2.58%、硫品位46.16%、硫回收率60.77%的硫精矿,该工艺综合回收了矿石中的有价元素。  相似文献   

10.
李云峰 《采矿技术》2009,9(5):144-148
会东淌塘铜矿矿区地层为元古界会理群淌塘组,主要岩性为炭质绢云千枚岩、绢云千枚岩、炭质千枚岩、绢云千枚岩等浅变质岩组成,该矿床为埋藏较深的小型隐伏矿床,在地质勘探期间一直认为矿区总体上是一单斜地层,按照这一指导方针圈定的矿体与矿山开采所揭露的矿体出入较大。结合近年来矿山收集到的实际地质资料,对矿区地质特征做了系统的总结和描述,对矿区总体构造、矿体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重新总结与分析研究,指出矿床成因应为由顺层构造破碎带控制的热液型矿床,并就矿山后续地质找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酒钢现有技术的基础上, 对镜铁山式铁矿选矿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块矿分级焙烧-磁选-反浮选、粉矿粗细分级强磁选工艺, 大幅度提高了金属回收率。采用加压盘式过滤机过滤细粒级铁精矿, 解决了过滤难题。为同类细粒级铁精矿过滤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红山铜多金属矿床是滇西北中甸红山-雪鸡坪多金属成矿带上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区域经历了复杂而又频繁的构造-岩浆活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详细探讨了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厘定了矿床成因及成矿标志。研究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曲嘎寺组、图姆沟组灰岩、中酸性火山岩,碳酸盐岩过渡层是矿区重要的赋矿层位;②矿区构造发育,角岩、矽卡岩接触带多发育层间裂隙和构造角砾岩破碎带,是有利的赋矿部位;③矽卡岩型铜矿(化)体(V1~V4矿体群)多呈层状、似层状产出,产状较稳定、矿化均匀,钼矿体(V11)含矿岩性以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岩为主,厚度变化较大且品位较低;④矿区于印支期发育矽卡岩型铜矿体,至燕山期被含钼成矿热液进一步富化,形成热液叠加-改造的斑岩-矽卡岩型Cu多金属矿床;⑤矿区地表露头、侵入岩、构造、物化探异常及矿化为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阿富汗某铜矿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和探明的特大型铜矿之一,分为中、西两个矿段.铜矿受地层控制明显,它产于上元古界洛伊赫瓦尔组内.以西矿段为研究对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笔者根据野外实践,进一步论述了其矿床特征,对该矿床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该矿床经历了沉积成矿、变质热液改造富集成矿、氧化作用三个成矿阶段,并得出沉...  相似文献   

14.
三江地区多金属矿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地勘部门在我国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相继发现和探明了大型及特大型铜、铅、锌、银等多金属矿。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及该地区外部条件的成熟,对它们的开发利用日益迫切和重要。多年来许多科研部门对三江地区白玉呷村含银多金属矿综合利用途径的试验研究表明,只有采用选—冶联合工艺流程,才是解决三江地区多金属矿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铜钼矿石的选矿及铜钼分离工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军成 《矿业快报》2006,25(8):13-16
介绍了铜钼矿选矿的研究现状及铜钼分离的几种方法,即脉动高梯度磁选、充填式浮选柱浮选和充氮浮选。提出了铜钼分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上海市金山铜矿工艺矿物学特征及浮选流程选择。根据矿区不同部位的矿石性质,采取不同药剂制度,获得了较好的选别指标。  相似文献   

17.
羊拉铜矿床位于昌都-思茅地块与中咱微板块的结合部位,是加仁花岗岩带上羊拉-曲隆Cu(Pb-Zn-Ag)矿带中具有代表性的矿床之一。为进一步指导矿区深部及外围地质找矿工作,结合区内已有的地质研究成果,详细分析了区域成矿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要素、成因机制,并深入探讨了地层岩性、构造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①矿区主要出露志留系、泥盆系地层,其中志留系江边组、志留系里农组为主要的赋矿层位;②矿床受地层、构造控制作用显著,矿体整体规模、产状及厚度变化较大,沿倾向方向形态复杂多变,多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③矿床主要受控于近SN向、NE向断裂组及层间破碎带,构造交汇部位矿化进一步富化;④矿床可划分为热水沉积成矿、岩浆热液成矿及构造热液改造成矿3个阶段,总体属热水沉积-热液改造型矿床。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里农矿段西侧、路农矿段东侧及两者结合部位西北侧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某矿山含硅酸铁矿石、碳酸铁矿石及原生矿的组成并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3种矿石中原生矿最好选, 含碳酸铁矿石最难选。根据试验结果, 可以实现难选矿石与易选矿石合理配比, 避免大量难选矿石同时给入生产时造成的生产指标波动。该研究对采场和选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紫金山金矿露采铜矿石赋存形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金山金铜矿是具"上金下铜"的特大型金铜共生矿床.金矿和铜矿之间存在20~50 m的无矿带或贫矿带,但随着金矿露采的不断推进,露采场东北部金铜矿联合露采金矿境界外、铜矿境界内原地质勘探报告认为的无矿区域不断揭露出低品位金矿体和少量高品位铜矿体.对铜矿体空间分布、形态特征和矿物组成进行初步分析及成因探讨,表明区内铜矿石主要分布在氧化淋滤亚带和次生富集亚带交汇部位的北东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