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3月于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的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研究组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果 研究组出血、腹痛、穿孔、腹胀、消化道狭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住院费用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病变直径<2cm的完全切除率比较,观察组完全切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VAS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及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较好,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手术时长和住院费用,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和术中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在女性生殖系统癌瘤的发生率中占首位。早期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我院对妇科住院患者  相似文献   

3.
郭晓琴 《智慧健康》2021,(14):22-24
目的 分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手术前后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病例,展开回顾性研究,对病理诊断的临床价值展开探讨.结果 在10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中,通过手术前后病理诊断,有82例相符,诊断符合率为82.00%,诊断不相符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ESD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以及并发症(包括消化道穿孔、感染、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治疗费用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D技术应用于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更短,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黄友生 《智慧健康》2023,(16):62-65
目的分析探究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应用色素内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的临床效能。方法以回顾性方法研究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根据不同的诊断检查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50)及观察组(n=60),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最终的诊断结果、病变组织的轮廓清晰度以及疾病检出率。结果对照金标准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更低,诊断方案的灵敏度及特异度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变轮廓清晰度为2分的分布区域占比相对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提示为≤中度非典型增生的病例占比更高(P<0.05)。结论在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临床诊断中应用色素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可显著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内镜下行黏膜切除的术后病理检查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8例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浸润癌分别有15处、31处、80处、98处;参照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评定,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及早期浸润癌符合率分别为8.3%、17.9%、41.3%、85.3%,总符合率为43.3%.结论 黏膜切除术后病理检查对明确病理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且可对病变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做出明确诊断,但仍需结合术前活检等相关检查,以进一步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Lugol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45例食管病变染色后,39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8例(食管早期癌5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5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1例。本组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46.7%。结论内镜下应用Lugol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5例食管黏膜可疑病变经内镜以2%Lugol液喷洒染色,观察黏膜染色情况,并取活检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45例食管病变染色后,39例呈浅染色或不染色,其中食管癌8例(食管早期癌5例,进展期癌3例),Barrett食管5例,轻至中度不典型增生1l例。本组Lugol液染色对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达46.7%。结论 内镜下应用Lugol液染色结合活检有助于食管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且操作简便,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胃镜发现的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深度未超越黏膜下层者14例进行ESD治疗:①食管染色确定病变范围;②做标记;③黏膜下注射美兰+甘油果糖比例混合液抬高病变;④预切开病变周围黏膜;⑤沿病变下方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病变.结果 13例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变,1.5-6cm直径(平均2.53cm).13例病变成功完成ESD治疗,ESD成功率92.8%(13/14).所有剥离病变全部得到病理确诊,基底和切缘未见病变累及.ESD手术时间(自黏膜下注射至完整剥离病变)45-150min,(平均1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ml,均经电凝、氩离子凝固术(APC)和止血夹成功止血,未出现需再次内镜下治疗的出血;ESD穿孔发率0(0/14).术后随访13例,随访期6-12个月(平均10个月),创而完全愈合,无一例病变残留和复发.结论 ESD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仅能完整切除较大的病变,还能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第5大常见肿瘤,死亡率高.与肝癌有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肝炎病毒感染,化学致癌物质摄入,遗传性肝病肝硬化等.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生物学过程.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腹部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虽能发现肝癌,但有其局限性,如只能发现>1 cm的肿块,而且还不一定能确诊,需结合病史及其它检查,如肿瘤标志物等.肿瘤标志物是指在恶性肿瘤发生和增殖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基因表达而合成分泌的或是由机体对肿瘤反应而异常产生和/或升高的,反映肿瘤存在和生长的一类物质,包括蛋白质、激素、酶(同工酶)、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比分析普通消化内镜与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naging,NBI)的胃肠镜检查结果,探析NBI对有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效果。结果显示,窄带成像技术是一种准确率较高且适合早期诊断的技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宏基因组学的广泛应用,微生物菌群与疾病相关性研究已成为研究热点。深入探讨上消化道癌及其癌前病变与微生物菌群间的潜在关联,对于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临床诊疗、预后评估均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查阅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平台等数据库文献,对目前口腔癌、食管癌和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与微生物菌群研究现况进行了总结,发现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菌群多样性或丰度普遍降低,且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酸杆菌可作为食管癌预后的标记物;胃癌前病变进展为癌的过程中,乳杆菌丰度呈升高趋势。本文从宏基因组学的角度综述了上消化道癌潜在生物学病因研究方面的进展,以期为探索上消化道癌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消化道早期癌内镜诊疗逐渐受到重视,对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的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找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是目前临床对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总结近年来本中心内镜下治疗的500例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病例资料,评估内镜治疗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7-01-2018-12-31磁县人民医院28例采用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22例采用多环套扎黏膜切除术(multi-band mucosectomy,MBM)、350例采用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ion,EMR)和100例采用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的上消化道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比分析4种方法在病灶大小、手术时间、并发症、随访结果及成本效益方面的差异。结果 ESD组直径大小为(8.0±5.0)cm、MBM和EMR组为(5.0±2.0)cm,APC组为(3.0±1.5)cm;ESD组手术时间为(120±20)min,MBM和EMR组为(30±15)min,APC组为(20±10)min;ESD组病灶完全消除率为99.00%(99/100),MBM组为95.45%(21/22),EMR组为94.29%(330/350);ESD组术后出血及穿孔并发症发生率为5.00%(5/100),EMR组为0.57%(2/350),P=0.002;MBM组和APC组未出现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术后随访复查ESD组和MBM组未见局部复发,EMR组局部复发率为4.29%(15/350),APC组复发率为10.71%(3/28),P=0.124;ESD组手术成本为6 500元/例,MBM组为3 800元/例,EMR组为3 850元/例,APC组为650元/例。结论对于直径≤3.0cm而内镜下评估位于黏膜层的病灶,应用MBM、EMR和APC的方法均可以有效消除病灶,并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费用。而对于直径3.0cm和经过内镜评估病变较深或多次活检后内镜下注射抬举不良的病灶,宜采取ESD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7-01-2009-12 186例常规胃镜下观察食管黏膜有轻度异常的患者,用碘液配制成2.5%卢戈液染色,观察病变染色程度,并进行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合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将病理结果与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胃镜检查发现186例食管异常病变,其中食管鳞形细胞癌43例,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8例,食管中度不典型增生32例,食管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慢性食管炎61例,鳞状上皮增生27例.卢戈液染色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主要表现为卢戈液不染和淡染,其准确性为62.03%;卢戈液不染诊断早期食管癌及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准确性高达95.8%.碘不染、淡染区检出食管早癌及异型增生概率高于染色区(χ2=35.139,P<0.05).结论 胃镜下卢戈液染色有助于食管病变的鉴别诊断,可以提高异型增生及早期食管癌的检出率,对食管表浅病变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只进行简单的病理活检;观察组采用复方碘溶液进行食管黏膜染色操作,对不染色区域、染色区域、可疑部位进行活检。结果经过不同的病理检查后,观察组患者中,经过病理检查后发现早期食管癌8例(20.0%),轻中度非典型增生20例(50.0%),重度非典型增生3例(7.5%);对照组早期食管癌3例(7.5%),轻中度非典型增生15例(37.5%),重度非典型增生1例(2.5%),结果表明,观察组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进行诊断,可以提高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431例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文娟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25-3527
宫颈癌的发病率在妇科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位居于第二位,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近50万的新发病例.其中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约占世界新发病例的30%,世界每年约有20万妇女死于宫颈癌.由于子宫颈易于直接检视(包括肉眼观察和阴道镜检查),所以子宫颈病变是较易被发现的,"三阶梯"诊断步骤,即细胞学-阴道镜检查-组织学检查,使我们可以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细胞学诊断的进步,应用细胞学诊断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已不止单纯采用巴氏分类法,而是综合分析细胞涂片,借以推测其病理组织改变。同时,由于广泛开展细胞学普查,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细胞的发现也不断增高,而对这些早期病变有逐步缩小手术范围,采用保守治疗的趋势。所以,治疗前必须了解病变的性质、有无浸润及其程度,才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因此,有必要探索较为理想的诊断方法。综合诊断仍然是当前的主要方法,应用细胞学、阴道镜及活检,推测癌前病变和早期癌究竟有多大价值和可靠性,是本文进行细胞、病理对照分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两年前,一位52岁的琼女士来找我看她的舌头。检查发现她舌头的右边有一指甲大小的白斑,触之不疼、不出血,但散在红白相间的颗粒,舌活动良好。琼还告诉我,她有吸烟的习惯。是“一天一包烟”的烟民。我当即劝她戒烟,并决定给她做“活组织检查”(活检)。可她在去手术室的途中溜掉了,而且一去未返。时隔两年后她再来,是因为白斑开始出血,发音也有些改变,脖子右侧摸到肿块。查见舌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及年轻化的趋势.阴道镜在CIN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临床上常有阴道镜下活检为CIN的病例,锥切或全宫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浸癌或浸润癌的病例,术后因为手术范围不足,又需要补充治疗,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近年收治的高级别CIN病例常规先行LEEP(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锥切术或CKC术(cold knife conization),待病理诊断后,再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