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探讨和分析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出349首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的中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并利用该平台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茯苓,其后依次为菟丝子、首乌藤、紫河车、枸杞子、当归、熟地黄等;所用药物“四气”以“温”性为主,“平”性次之;“五味”以“甘”味为主,“苦”味次之;归经以归肝经、肾经为主;得到药物核心组合6个,新方组合3个。结论 朱鸿秋教授治疗不孕症用药以补肾益精、补血养血为主;擅用茯苓健脾利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挖掘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并尝试探讨前列腺癌的用药规律及病机治法。方法:收集近1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前列腺癌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纳入文献中的中药复方导入Excel 2007并建立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药复方的药物及四气五味归经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并分析用药规律和提炼本病的药物核心组合及聚类新处方,最后总结并探讨前列腺癌的病机治法。结果:共收集到80个治疗前列腺癌的中药复方共有177味中药纳入研究,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与活血化瘀药为主,出现频次最高的中药是黄芪。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频次最高的药对是"白术-茯苓"频次为22次,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为1的有6条,并聚类获得6对核心药物组合、3首新处方。结论:本虚标实是前列腺癌发病的重要病机,扶正法贯穿始终,以"扶正-活血-解毒"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辨证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通窍解毒为主线的治法,可为中医临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用药参考,以通窍活血逐瘀法为主治疗前列腺癌的聚类新处方是日后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孙达武教授治疗腰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孙教授治疗腰痛患者的医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中药使用频次分析、四气五味归经、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分析其用药规律,并挖掘药物核心组合和提取新处方。结果:共纳入病案158则,处方158首,涉及药物61味。中药使用频次排名前10位的依次为杜仲、甘草、狗脊、续断、延胡索、牛膝、骨碎补、独活、透骨草、鸡血藤。中药功效以强筋壮骨类、活血止痛类为主。药性以温、平、寒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肾、脾经为主。根据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高频药物组合12个,新方3首。结论:孙教授治疗腰痛强调三因制宜,以补肾活血为基本思路,注重顾护脾胃,以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挖掘刘玉洁教授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合并轻中度抑郁用药经验。方法:纳入100首处方,运用频次分析方法、关联规则分析方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频次、中药的性味、归经频次,挖掘出新方组合等。结果:药物频次出现在前10位的分别为丹参、合欢花、半夏、郁金、砂仁、红景天、毛冬青、陈皮、茯苓、延胡索。四气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以苦味、辛味、甘味为主;归经多见于肝、脾、胃及心经。治疗PCI术后合并轻中度抑郁的核心组合,通过运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方法列出20个。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方组合共得出10个。结论:刘玉洁教授治疗PCI术后合并抑郁在药物的性味上注重应用寒、温、平性和苦、辛、甘味的药物,药物归经多为肝经、脾经、胃经。注重化痰袪湿药、活血化瘀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探讨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组方用药规律,挖掘治疗积聚的新组方,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积聚提供参考。通过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门诊处方132首,应用中医传承辅助传承平台软件构建姜良铎教授治疗积聚的数据库,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筛选治疗积聚的方剂132首,使用频次≥15的药物有57味,进而演化出2-5味药的核心组合91个,形成新处方9个。用药以柔肝疏肝,柔润通补,扶正驱邪之法为主,据正邪消长佐以平肝、软坚散结之法,攻补兼施,因人而异,体现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为临床治疗和科研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探究国医大师唐由之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用药规律和临证经验。方法筛选2002年7月1日—2013年12月28日唐教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门诊治疗青光眼的病历,中医诊断为"青风内障",西医诊断为POAG。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收集、整理、录入数据,分析基本信息(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用药模式、规则分析)、新方分析,挖掘唐教授遣方用药特点。结果整理录入处方130首,包含122味药物,使用总频次为1 629次,前3位依次为黄芪、枸杞子、车前子。关联规则分析调整支持度与置信度,分别设为50%和0.9,统计得出药物组合27条,包含12味中药。新方分析得到12个核心药物组合,6个新处方。结论唐由之教授治疗POAG以滋补肝肾为要,辅以利水渗湿,善用黄芪,喜用枸杞子,且新处方与唐教授临证用药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寻湖湘当代名中医治疗消渴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选取相关著作及论文中湖湘当代名中医的消渴医案,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消渴处方数据库,统计中药频次、药物归经、四气五味、关联药组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175首,中药190味,常用的高频药物为山药、天花粉、麦冬、黄芪、生地黄、甘草、知母、葛根、山茱萸、丹参等,四气以寒性为主,五味以甘味为主,归经主要涉及肺、肾、脾经,关联规则分析排名居前三位的药物组合为天花粉、五味子→麦冬,山茱萸、天花粉→山药,山茱萸、生地黄→山药,聚类分析得到16个核心药物组合,8个新方组合。结论:湖湘当代名中医治疗消渴以益气养阴、清热润燥、固精缩尿、活血化瘀为主,生脉散、二冬汤、消渴方、六味地黄丸、黄连温胆汤为治疗消渴的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分析朱良春教授治疗痹证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朱良春教授医案57则,共计115首处方,将所得资料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方药的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等,对其处方用药经验进行总结。[结果]通过对115首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个、新处方2个。[结论]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深入挖掘朱良春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经验,以期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舒兰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经舒教授诊治的儿童抽动障碍的中药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建立数据库,基于药物频数统计、规则分析和熵聚类等算法,总结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药对组合、新方组合,分析舒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经验。结果:获得处方237首,涉及中药145味。频次>30次的药物30味,其中排前10位的依次为:甘草、鸡内金、蝉蜕、钩藤、白芍、桔梗、辛夷、木瓜、射干、苍术,药性以寒、平、温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排前4位的归经分别是肝、肺、脾、胃经。获得常用药物组合52组,核心药物组合18组,新处方9首。结论:舒教授认为五脏均能致抽,临证需在辨明五脏致病主次及核心病机的基础上再根据患儿症状之主次灵活加减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挖掘戚广崇治疗早泄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由戚广崇诊断为早泄且疗效良好的120例患者病历处方,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利用该软件的集成规则分析、四气五味归经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分析方法,剖析戚广崇治疗早泄的用药规律。结果 120首处方药物四气方面以温性、平性为主,根据辨证施治兼顾寒性药,五味以甘性为主,占44%,归经方面则以肾经、肝经为主;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的分别是大枣、甘草、赤芍、煅牡蛎、煅龙骨;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有6组,治疗早泄新方3首。结论戚广崇治疗早泄经验丰富,着重调理肝肾脾三脏,以固涩药与补益药为主,多采用益肾固精、补脾柔肝法为主线,并根据兼症辨证施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宋清雅  吕咪  耿鑫  邹建华  张广辉  吴煜 《新中医》2022,54(8):139-14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吴煜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用药规律,分析其治疗思想及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吴煜教授2019年4月—2020年9月于门诊开具的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的处方,对处方所含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次分析。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系统,通过设置不同支持度、置信度,通过关联规则、药物关系、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处方中药物间的配伍规则进行分析,深入挖掘吴煜教授的用药思路。结果:共纳入处方912首,涉及中药126味。所用中药的四气以寒、温、平为主,五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类为主。药物组合以太子参-白术应用频次最多。药物关系以太子参、黄芪、白术、半夏、薏苡仁、浙贝母、威灵仙、北沙参、麦冬、土贝母、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甘草关联性最高。结论:吴煜教授治疗气阴两虚型肺癌以益气养阴、解毒化痰散结为大法,辅以理气、活血、利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李学铭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李学铭教授治疗慢 性肾脏病的处方298 份,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通过药物频次、药物四气五味及功效、关联规则、聚 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对298 份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分析,涉及296 种中药,药物使用共计 3 694 次。高频用药18 味;药物五味以甘味、苦味为主;四气以温性、寒性、平性为主;归经以脾、肝、心、 肾为主;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强关联药物组合16 个,关联规则 分析发现补虚药多脾肾并补,祛邪辅以和中焦,化瘀配伍不伤正,核心药物组合4 个。结论:李学铭教授治疗 慢性肾脏病用药注重补虚,重视脾肾二脏,补虚药多为二脏并补,祛邪不忘和中,化瘀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李佩文教授治疗大肠癌(肠蕈)的用药规律,探讨李佩文教授诊治肠蕈的学术思想与特色。方法: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发"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收集李佩文教授诊治肠蕈医案,进行数据规范化录入,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他诊治肠蕈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特点,探讨李佩文教授诊治肠蕈用药规律,为该疾病中医药诊治提供临床指导价值。结果:通过对77首方剂,208味中药进行分析,得出李佩文教授治疗肠蕈的常用药物有土茯苓、党参、马齿苋、白花蛇舌草等16种,核心药物组合中高频组合为土茯苓-马齿苋和土茯苓-党参,并得到6个新处方。结论: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为平台,应用数据挖掘方法较好的挖掘了李佩文教授治疗肠蕈用药规律,从湿、热、瘀、毒病理因素入手,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为治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熏洗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VIP)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4月15日关于中药熏洗治疗肛裂术后的文献,构建中药熏洗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的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 2.5软件对录入的处方进行用药频次、性味归经、组方规律、药物核心组合、新处方进行分析。结果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献452篇,纳入中药处方70首、中药105味。其中,用药频次≥10次的药物共19味。四气分类以寒性为主,其次为温,五味以苦、辛为主,其次为甘、涩、咸,药物归经以肝经、大肠经为主。在用药模式版块中最后通过聚类、提取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4组、新处方7个。结论 中药熏洗防治肛裂术后并发症以清热祛湿、泻火解毒、活血祛瘀、生肌敛疮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挖掘《中华医典》中治疗鼾症的方剂,总结中医治疗鼾症的方药特点。方法:通过Excel Office 2016搭建数据库,分析所获方药的频次、功效、性味、归经,依托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鼾症的组方规律、核心药物组合、获取新处方。结果:检索到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36个,共涉及中药111味,频次≥6次的药物共12味,四气以热、寒、平为主,五味以辛、甘、苦为主,主归肺、脾、胃经,中药类别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补气类、发散风寒类、清化热痰类、止咳平喘类,获得高频药物组合13组,核心药物8组,聚类新处方4个。结论:通过数据挖掘《中华医典》中医治疗鼾症的方药以及新方分析,可为鼾症的治疗提供思路,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刘军教授运用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刘军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案,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1)软件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归类、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等。结果对149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甘草、牛膝、杜仲、狗脊、徐长卿、独活、薏苡仁等。药物的四气分布主要为温、平;五味分布主要为苦、甘、辛;归经分布主要为肝、脾、肾经。结论刘军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用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以补益肝肾,祛风湿,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数据挖掘的小儿慢性咳嗽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2007—2017年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中药处方,应用TCMISS系统分析129个处方中各种中药的使用频次、性味、归经以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在筛选出的129个中药处方中,共出现300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5的中药有22味,而甘草、桔梗以及苦杏仁为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使用频次高的前3位归经分别是肺、脾、胃经。中药四气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温、平、寒,而五味属性前3位的分别是苦、甘、辛。根据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是"甘草,桔梗""桔梗,苦杏仁"和"甘草,苦杏仁"。结论: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常用中药以宣肺化痰止咳药、健脾益肺药等为主,药物归经主要集中在肺、脾、胃经,而四气五味以性温、平、寒,味苦、甘、辛为主,其中甘草、桔梗、苦杏仁、陈皮、茯苓、蝉蜕、前胡、麦冬、黄芩、白术、桑白皮是临床治疗小儿慢性咳嗽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中医辅助传承系统软件,分析归纳刘燕池教授治疗内科杂病的用药规律及用药特点,探讨刘燕池教授用药的性味、归经偏好,并进行组方分析和新方挖掘。方法以刘燕池教授2015年门诊内科病历为基础并进行筛选,得出361份内科病历,录入中医辅助传承系统软件中,分析其用药规律。结果处方共涉及33余种中医疾病,统计出20种常见内科杂病、34味常用中药、20组常用药对、11对核心组合、11个新方;四气药性统计为寒性(2944)、温性(1629)、平性(920次)、凉性(93次)、热性(19次),五味药性统计为苦味(3258)、甘味(3108)频次居多;药物归脏经相差不大,归腑经则尤以胃经为主。结论刘燕池教授治内科疾病力主滋阴清热、凉血生津,而对辛燥、温补及益火之论多持审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丁辉  沙颖  呼兴华  赵琳  许建秦 《陕西中医》2021,(1):99-102,133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总结国医大师吕仁和教授诊疗消渴病的组方规律。方法:整理吕仁和教授诊治消渴病患者的相关医案共74例,进行规范化处理,把处理后的医案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探析。结果:收集74首处方,涉及中药155味,其中高频(出现频率≥30次)使用药物依次为丹参、牡丹皮、枳壳、赤芍、牛膝、白芍、枳实; 高频(出现频度≥19次)药物组合16组; 用药多为温药、寒药,药味多以苦、辛、甘味药为主; 药物归经惯用归肝、肾、脾、胃经药物; 推演得出核心组合2组、新处方2首。结论:吕仁和教授在诊治消渴病时,用药注重活血化瘀,同时以补益肝肾为主,时时顾护脾胃,擅长使用药对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 V2.5)研究膝骨关节炎中药熏洗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1月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处方,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处方中各种中药的应用频次、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和新方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372首中药处方进行分析,应用最多的前3位依次为透骨草、红花、伸筋草,归经以肝、心、脾、肾经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新方组合11条。结论:中药熏洗治疗膝骨关节炎以海桐皮汤为主方,治法主要是祛湿散寒、化瘀通络,治肝是关键,兼顾心脾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