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南斯拉夫实践派兴起于50年代末,迄今己有30余年的历史。对马克思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批判与阐述始终是实践派哲学家理论活动的核心。50年代后期,他们主要阐发马克思的人本主义思想,批判斯大林主义;60年代与70年代,他们在进一步突破反映论和自然辩证法等旧有理论的同时,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重建为“实践哲学”或“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我国哲学界,人们都承认黑格尔哲学包含着“合理内核”,并在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总是这样地叙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这一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些人对“合理内核”的理解却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把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看做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这种理解,既不符合黑格尔哲学的实际,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论述。一、辩证方法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评述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他们共同的理论倾向是反对自然辩证法的提法,而主张用历史辩证法取而代之.他们认为:自然界有客观规律,但自然界却没有辩证的发展过程,辩证的发展过程只属于人类.自然界没有实践,没有思想和行为的主体,因而把辩证法归结为自然辩证法,实质上是否定了历史过程的能动性和特殊性,并用自然规律取代历史规律.他们的一些观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实践是辩证法的基础,主客体关系是辩证法的基本关系,总体性思维是辩证思维的重要原则.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辩证法问题上虽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但总体而言,是全面地深化了历史辩证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论来源。《逻辑学》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代表作,其内容之丰富、思想之深刻,达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辩证法发展史上的最高水平。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十分重视研究《逻辑学》。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写作中曾成功地运用了《逻辑学》的辩证方法。恩格斯在研究《逻辑学》之后,深刻地指出:“事实上,一切真实的、详尽无遗的认识都只在于:我们在思想中把个别的东西从个别性提高到特殊性,然后再从特殊性提高到普遍性”(《自然辩证法》第212页)。列宁则认为:“在《资本论》中,逻辑、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认…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纠正”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辩证法的讨论从未停止。这方面显然有不少难题和多种解释,一直未能得到令人满意的解决。R.瓦罗的新著《活自然的辩证法》就证明了这一点。该书的目的在于排除人们对自然辩证法的有效性的怀疑,证明“矛盾法则”作为世界一切发生的最高法则是完全有效的。本文拟对此书作一切实评判,以期促成从哲学上对这个问题进行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本介绍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的好书出版了。它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洪谦德博士主编的:“新马评介丛书”之一,衣俊卿博士撰写的《实践派的探索与实践哲学的述评》(台湾森大图书有限公司,1990年版).这样一本系统全面介绍南斯拉夫实践派哲学的书,有助于我国哲学界了解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演进。对于被斯大林规范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主义各国经过了数十年的实践之后,许多人都产生了自己的看法:并由此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这是马克思主义者队伍内部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者对自己哲学的理解,以及他们从自己的实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此同时,还有许多西方理论家从不同方面提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或者说提出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这样的理论出自非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者之外的一种理解。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否定性的辩证法探微谢青马克思曾经十分精辟地把黑格尔辩证法的主要成果,高度概括为“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辩证法”。紧紧抓住这一点,是揭示黑格尔哲学秘密的关键,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精神实质的关键。因为“否定”不仅是黑格尔哲学的...  相似文献   

8.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的特征,这是无可置疑的.但笔者认为,客观性亦是唯物辩证法不可缺少的重要特征.理由有三:第一,客观性是区分唯物辩证法和唯心辩证法的根本标志.众所周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前.德国著名古典哲学大师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对辩证法的一般特征已作了精辟论述.但是,由于他的辩证法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绝对精神”基础之上,因而他的辩证法是不彻底的.恩格斯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窒息了他的辩证方法.后来,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拯救黑格尔的辩证法,把它从“死胡同里”引出来,并推广运用到社会领域中去,关键就在于他们把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从他的神秘的“绝对精神”桎  相似文献   

9.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强调应该立足于近代西方哲学发展中的断裂点,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他们由此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为一种以“实践”和“历史”为基础的现代唯物主义哲学。他们在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特质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哲学理论问题,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确立科学的深度模式,即从一般的人头式评介进入到历史的具体的深层专题研究。作者通过对阿多尔诺等人第一手文本的研读,确证了法兰克福学派中后期发生的“后现代”转折,特别是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中所忽略的阿多尔诺哲学新动向─—反叛自卢卡奇以来乃至整个西方理性的后人学、无调哲学以及否定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1.
从五十年代末期、特别是从六十年代以来,在以K.R.波珀和E·托皮奇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学派同以Th.W.阿多尔诺为代表的辩证社会学派之间展开的论争,在西德,引起了各种不同的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围绕着社会科学的逻辑基础和可能性问题,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辩证法进行了种种歪曲和攻击。例如,新托马斯主义者G.A.韦特在他的《上帝——人——宇宙》一书中宣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不可统一性。H·奥吉尔曼在他撰写的《唯物主义辩证法》一书中得出结论说:“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的诸种可能性中,没有一种可能性经得起检验”。批判理性主义的创始人K.R.波珀在他的《什么是辩证法?》中说得更露骨。他说:“辩证法和唯物主义之间的组合……比辩证唯物主义还更糟”。很清楚,资产阶级的各种哲学流派集中攻击的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性,辩证法的本质——矛盾学说,辩证法的客观的社会特性和发展的革命概念。所不同的是,他们中的有些人力图把辩证法歪曲成为一种表面的纯粹进化的发展学说,有的则把辩证法变为极“左派”的激进主义的理论基础。但是他们都否定唯物主义辩证法,胡说辩证法是恩格斯和列宁后来硬加到马克思主义上去的教条主义产物。本文发表在东德《德国哲学杂志》1979年第1期上,作者是洪堡大学教授,他从理论上对上述论点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2.
为辩证法辨     
曹丽新 《学术交流》2006,3(6):21-24
辩证法常常被误读为与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相对立的认识方法,或是一种思维模式或概念体系,或把辩证法等同于客观规律的自然辩证法。要想走出这些误区,就要回归辩证法的源初,探寻其本真涵义。辩证法原初涵义是一种哲学思维方法,它是以人的存在方式为依托的理论结晶,是能动的和创造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产物,是开放的和不断充实完善的;以追求真理为旨趣的理论方法,是历史的和革命的。辩证法作为人的存在状态的本体论反映,它将为现代人把握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一种符合人的本性的认识方式和实践自由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理想图式就是指导实践的观念,是在人的活动过程之初已经观念地存在着的作为活动结果的“表象”①。这是一种广义的、普泛性的理想,其含义大致与英语idaal或德语ldeal相当。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理想看作实现于人因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之中的。把实践着作实现理想的,从而把理想与实践内在地统一起来,从而结束了旧哲学那种把实践看作卑污、琐细的,把理想看作寄情于“本体”的,因而使理想与实践不相干的局面。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作为人的存在根本方式的、实现人化自然、达到主客体统一的宏伟实践。而理想,则是指引着实践进行的观念形态的人化…  相似文献   

14.
何萍 《求是学刊》2007,34(3):25-31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传统,这种文化哲学传统是对维科文化哲学的批判继承。在继承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文化哲学的范式,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从人的文化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上说明人的文化创造是如何可能的,把人的历史创造、人的发展看作是不断克服自身的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的过程;在批判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工业阐发人的理性,并以此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的感性基础,把近代哲学的抽象的理性改造为人的现实的批判的活动,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品格。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中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和哲学创新的成果不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结合,即辩证唯物主义,而是从实践和实践主体出发来理解世界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唯物主义。这种新唯物主义除了“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新视野、新内涵和“改变世界”的新功能外,它的新还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它是唯物史观的新起点;揭示了“唯物”之“物”的新含义;突出了实践者即人的主体性,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平衡;承认历史发展的多因性和非线性规律,在线性决定作用基础上,对概率的、或然的、随机的作用方式和意义作了新的揭示;对辩证法的作用领域提出新的理解,更强调实践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但由于经典作家没有专门论述辩证法的著作,而我们借以理解辩证法的,主要是根据经典作家的一些笔记。札记和散见在各种论著中的表述,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参照了黑格尔《逻辑学》的思想。因此,这就不可避免地对辩证法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误解。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一种机械论倾向,表现为,忽视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对发展的影响,把发展看作是一种确定不移的必然性过程;坚持辩证法的本体论意义,而不是把它看作一种人的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认识方法;没有体现辩证法和实践观的结合。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加以粗浅地探讨,以…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5,(3):143-145
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过去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人本学)的基础上引入科学的"实践"范畴,进而在建立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理论品格,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在理论上区别开来。因此,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是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关于自然界、人、社会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轨迹论说的一把钥匙。笔者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正是最集中地展现马克思实践观的最基本特征,即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自然观和历史观相统一的特征的文章。  相似文献   

18.
从近代哲学的认知思维方式向现代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 ,表明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 ,愈来愈贴近现实生活的价值取向。尽管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现代哲学所诉诸的“实践”基点不同 ,但是他们都是“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来反思与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  相似文献   

19.
贺来 《求是学刊》2012,39(4):5-11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认为,马克思哲学的思想来源在于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这种观点同时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俞吾金教授的《实践与自由》一书则揭示了马克思哲学的真正来源——作为现代哲学典范的康德哲学.马克思从康德那里继承并推进了“实践”和“自由”两大主题,其哲学体系的本质就是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哲学体系都有其核心或“基石性”概念。在生活即人的生成过程的意义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生活” ,因为相对于物质、实践或活动 ,它能更充分地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人学 ,是一种主客体统一的思维 ,是一种生成性思维。生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而且是整个现代哲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