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采用Freescale的MC13213芯片构建了单芯片的ZigBee硬件平台,阐述了物理层的基本内容,分析了物理层的SPI事务协议、Modem的工作模式等编程结构,实现了构件化的底层硬件驱动程序和物理层数据包收发程序,并基于构件对物理层协议进行了详细的测试,验证了物理层功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基于单芯片设计的ZigBee物理层协议稳定可靠,易于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物理层代码进行验证与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动芯基带芯片的多核仿真平台.该平台采用多线程技术,通过共享内存和信号量分别实现了多核间的通信和同步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仿真平台可以正确模拟多核间的并行运行情况,并验证物理层代码的正确性.该仿真平台在动芯基带芯片设计实现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对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移动通信系统中,典型的移动地面站(Mobile Earth Station,MES)的主要形态是车载终端、便携式终端、手持终端.手持终端的电池容量有限特性使得低功耗设计成为手持MES的焦点问题.为了延长基于对地球同步轨道移动无线接口(GMR-1)标准的MES待机时间,根据其空中接口规范的特点,采用优化系统架构和合并周期性唤醒任务的方式,在保证系统性能的前提下,使得移动地面站的基带核心处理部分在典型待机场景下的功耗减少了20.9%.  相似文献   

4.
毕军 《计算机应用》1996,16(4):24-25
PCTS是清华大学在“八五”期间研制的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为了对异步终端入网进行测试,需要在PCTS中设计一种基于异步的物理层参考实现。本文首先介绍这种参考实现的功能,然后讨论它的模块结构,最后给出数据结构和接口设计。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设备间数据的以太网传输,对TCP/IP协议进行深入了研究,设计了基于FPGA和PHY物理层芯片88E1111的千兆以太网数据传输系统.系统采用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以太网传输协议,并利用Xilinx提供的M AC以太网控制器IP核完成帧校验和封装,物理层实现采用88E1111芯片.结合系统设计需求对TCP/IP以太网数据协议进行裁剪,仅保留UDP协议、IP协议和ARP地址解析协议.经测试,千兆以太网能够稳定、高效地实现数据传输.  相似文献   

6.
针对6LoWPAN协议,提出一种基于TCL的一致性测试系统。在该系统中,界面控制部分提供用户操作和结果查看等功能,测试执行部分提供用例解释执行、结果分析等功能,底层通信部分提供物理层收发的功能。使用TCL脚本语言设计测试用例和扩展命令,从而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对Contiki系统中的uIPv6协议栈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好,可满足6LoWPAN协议的一致性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在诸多应用领域不可或缺,对以太网物理层芯片的功能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进行芯片功能性能方面的光电特性验证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介绍了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验证的技术现状,提出符合以太网物理层芯片功能性能应用需求的光电特性测试方法,采用测试仪器(如示波器、逻辑分析仪、网络矢量分析仪等)和验证板卡对网络中物理接口的数据传输电特性和光特性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测试方法达到了测试要求,满足了功能性能应用需求,进而提高了国产高可靠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验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目前RFID读写器难以支持多协议、多应用等问题,提出了以虚拟无线电技术实现RFID读写器的思想.根据ISO/IEC 18000-6C协议标准,阐述了基于虚拟无线电技术的系统构架,对链路频率、处理时延、同步耗时等RFID系统物理层和协议层主要参数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构建的虚拟无线电平台上完成无源超高频射频识别系统的信号传输及协议一致性测试,验证了基于虚拟无线电技术实现RFID读写器的有效性.基于虚拟无线电技术的RFID读写器在PC机中完成标签识别层处理和基带信号处理,不需要专门的硬件平台,能够支持多频段、多协议、多应用,且开发周期短.  相似文献   

9.
超高频RFID标签芯片基带处理器的低功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符合ISO18000-6B协议的超高频无源电子标签的数字基带处理器,芯片采用TSMC 0.18μm 1P5M嵌入式EEPROM的混合CMOS工艺实现,己成功通过流片,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和测试.从测试结果看,本芯片完成了符合ISO18000-6B协议的所有强制命令以及部分建议命令,达到完成标签盘存操作、读写操作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卫星定位信号接收机系统的构成及原理之后,介绍了一种基于Nemerix公司GPS芯片组的卫星定位信号接收机的设计.该接收机主要由射频前端和基带处理器两个部分组成,分别以NJ1006A和NJ1030A为核心芯片.射频前端芯片NJ1006A接收卫星定位信号后将其变换为数字中频信号,并传给基带处理器NJ1030A进行信号的捕获、跟踪以及定位解算等一系列的处理,输出定位信息.文章讨论了系统的整体结构,重点对系统中各部分的外围电路和相互接口进行了设计与分析,并给出了各部分在调试时的注意问题.最后,给出了软件下载过程和测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整体设计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WIA-PA协议的特点构建了WIA-PA协议一致性测试的系统结构和网络拓扑,给出了WIA-PA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方法和原则,重点论述了测试代理软件的功能与软件实现,设计出了WIA-PA协议的一致性测试抽象测试集。最后以数据链路层的网络时间同步测试为例说明了WIA-PA协议一致性测试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12.
在研发时分-长期演进(TD-LTE)无线终端综合测试仪时,一致性测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选用规范描述语言(SDL)与树表描述语言TTCN(Tree Tabular Combine Notation)对接入层安全性的设计进行了仿真测试,提出了一种基于SDL+TTCN的测试方法。最后采用ARM Work-bench IDE编译软件在ARM1176JZF-S芯片上对测试后的效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单片机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采用无线射频数据传输模块PTR4000实现系统中单片机和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设计了PTR4000与单片机和上位机之间的硬件接口电路以及相关的软件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4.
RFID读写器核心软件设计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超高频读写控制芯片INDY R2000、控制器STM32107的RFID读写器核心软件的设计.该读写器工作在840~ 960MHz频段,配备以太网、USB/USART等硬件接口,可方便地进行无线数据通讯.核心软件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平台搭载RFID控制程序的方式,实现了协议可配置、高级无线电接入等功能.实际测试表明,以该软件设计方法设计的RFID读写器能很好得读取IEC 18000-6C/6B电子标签.  相似文献   

15.
BACnet应用层状态机在线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BACnet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对BACnet网络设备协议一致性测试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本文在比较现有的协议一致性测试方法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在线测试的BACnet协议测试方法,研究了BACnet应用层状态机的运行模式,并采用有限状态机模型对BACnet应用层状态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相应的状态机状态判定方法和在线测试的软件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基于MCU和nRF905的低功耗远距离无线传输系统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介绍一种基于MCU和nRF905的低功耗远距离无线传输系统,描述了系统设计软硬件的实现方法和多点传输数据的通信协议。系统主控芯片采用通用的低功耗MCU芯片MSP430,射频芯片采用具有多信道的单片收发芯片nRF905。同时提出了跳频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增加了系统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基金会现场总线数据链路层协议,基于NucleusPlus嵌入式操作系统,完成了自主版权的软件开发,与应用层和用户层模块集成,完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栈软件的开发,并在实验室利用一致性测试台完成了一致性测试,符合协议规范,整个协议栈软件包支持基本设备和链路主设备。  相似文献   

18.
陈轩  宋鹏  王竹刚  王乐  胡婉如 《测控技术》2017,36(4):149-152
近年来,随着航天技术、嵌入式技术、软件无线电的飞速发展,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突破了传统硬件电路的限制,实现了利用软件控制、操纵“硬件电路”.与此同时,便携式卫星编队地面站也成为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突破方向,具有成本低、灵活、使用方便等特点.通过对便携式卫星编队地面站信号处理关键技术和USRP进行研究,提出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FSK调制解调设计方案,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理论分析和实现.通过FPGA产生的基带信号控制,在AD9364这款芯片上用正交调制产生的两个不同频率信号的输出实现FSK调制,并通过高度集成的射频收发器AD9364发射出去,由RTL2832U+ R820T进行接收,通过RTL2832U+R820T内部器件的混频、滤波、采样等操作后变成基带I/Q信号,最终通过USB发送到PC机,利用GNU Radio软件完成解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