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Turbo码作为信道编码方案,可以获得较高的误比特率(BER)性能,而交织器的设计是影响Turbo码性能的关键环节.笔者在码的重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Code-Matched交织器,它可以减少低重量码的数量。从而提高Turbo码的性能.这种改进型Code-Matched交织器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生成矩阵产生的Turbo码,而且不会影响Turbo码在中、高信噪比处的性能,同时,在Rayleigh信道下,该交织器能降低错误平台。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turbo码中关键的交织器作了分析,阐述了交织器在turbo码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一种基于ICMIC映射的随机交织器设计方法。通过在AWGN信道下采用Log-MAP译码算法进行仿真实验,本文设计的混沌交织器纠错性能较3GPP标准交织器提高0.35 dB,较S-伪随机交织器提高0.15 dB。  相似文献   

3.
从相关性分析Turbo码交织器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分析了Turbo码编译码对交织器相关性的要求,以及交织器的设计对码距的影响,提出了以序列相关性作为设计交织器的判据和斜对角交织方案。得出了当采用斜对角交织时,由于其序列相关性为0,在较小的交织深度下,Turbo码可取得较好的差错纠错性能,仿真实验证明了此结论。  相似文献   

4.
一种低复杂性的伪随机交织器实现方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了随机交织器在Turbo 码中的重要作用,讨论了交织器的设计原则,指出在满足时延要求的前提下,交织深度应与数据帧大小相一致.在此基础上,针对加性白高斯噪声信道和Rayleigh 衰落信道条件,对交织深度与Turbo 码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给出了一种采用m 序列的伪随机交织器硬件电路实现方案,其复杂度与分组交织器相同,便于专用集成电路实现.  相似文献   

5.
Turbo码作为信道编码方案 ,可以获得较高的误比特率 (BER)性能 ,而交织器的设计是影响Turbo码性能的关键环节 .笔者在码的重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型Code Matched交织器 ,它可以减少低重量码的数量 ,从而提高Turbo码的性能 .这种改进型Code Matched交织器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生成矩阵产生的Turbo码 ,而且不会影响Turbo码在中、高信噪比处的性能 ,同时 ,在Rayleigh信道下 ,该交织器能降低错误平台  相似文献   

6.
基于FPGA的交织器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Turbo码的FPGA设计中,交织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和使用好的交织器,会大幅降低Turbo码的误码率.针对交织器的设计特点采用VHDL语言作为硬件描述手段,通过设计输入、功能仿真、综合布局布线、时序仿真等过程,正确实现了交织器的设计.所实现的交织器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实用价值,为实现完整Turbo码的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着重分析了Turbo码输入序列形式和长度对交织器相关系数的影响,并对两种常用交织器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根据在信道中传输的信息码流设计出的分组交织器性能可以比一般的随机交织器优越。  相似文献   

8.
基于3GPP标准的Turbo码性能分析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符合3GPP标准的交织器,通过仿真分析,比较了该交织器相对于普通随机交织器的优异性,以及在这种交织器下Turbo码在AWGN信道环境中的设计参数对误码率性能的影响.在详细分析3GPP标准交织器的基础下,对Turbo码的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3GPP标准交织器可以改进误码率性能,而且译码性能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针对Turbo码编译码结构的交织器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降低突发错误的交织器的设计方法,利用了混沌序列的伪随机性,结合Dithered Relative Prime(DRP)的内部交织过程,并将其应用于Turbo码中,和传统交织器在相同环境下进行仿真比较.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大于1.5 dB条件下,该交织器有效地降低了Turbo码的误比特率,达到改善系统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Turbo码编解码中交织器设计的好坏影响整个通信系统性能,在设计交织器时如何使码字更接近随机序列是交织器设计的关键。对几种常用交织器的实现方法进行比较,采用固定交织方法,以奇偶交织为基础,提出螺旋奇偶交织方案,在FPGA上用查找表的方法实现了螺旋奇偶交织器的设计。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螺旋交织器的好处在于该交织器的交织和解交织序列相同,可以分时使用交织器与解交织器,大大节省硬件资源。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的全球兴起,以及我国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当前我国产业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旧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时期,加快形成激发企业活力的竞争型产业政策,促进现阶段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是当前产业政策和体制改进的重要课题。兰州产业发展面临两大历史性机遇:一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的重要机遇;二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技术创新日趋活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处于孕育中,蕴含着重要的经济增长机遇。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国际新能源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现阶段新能源产业的几个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国际新能源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最后借鉴国际新能源发展的经验,提出了对国内新能源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时间序列的灰色建模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了GM(1,1)的原息模型、新息模型和等维新息模型的建模方法,比较分析了GM(1,1)加权预测模型和非加权预测模型的可靠性问题.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等维新息加权预测模型预测的结果最接近真实值,其余依次是等维新息模型,加权新息模型,新息模型.在这6种预测模型中,预测精度最差的是原息模型.  相似文献   

14.
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经济时代,企业以知识为主导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职能,本文阐述:“培训型”是新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模式,“柔性化”是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新型工业化道路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分析了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结合贵州工业化进程的实际,论证了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后发优势;针对目前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安全协议IPsec的不足,并针对IPsec无法解决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种新的网络安全协议一有限制发送协议。在新的协议中,如果主机向网络发送大量的具有攻击性的数据包时,其发送权利将会受到限制,从而保证网络的安全。采用了OPNET仿真软件对新的协议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新的协议时,网络性能要好。采用新的协议时,平均HTTP响应时间为0.013S;不采用新的协议时,平均H1TFP响应时间为0.032S。  相似文献   

17.
企业中新新人类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并逐步成为企业的骨干和管理层,面对这批更具思想、知识体系更加完善的"80一代",作为企业管理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如何面对将是一项具有重大创新意义的挑战性工作。在此分析了新新人类的一系列特点,对新新人类的职场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据此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应对新新人类挑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熊彼特首先研究了经济创新问题,提出了"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的经济创新概念。对这个概念的进一步研究和概括,可以得到创新的一般概念,即创新是"要素的新组合"。根据一般创新概念,可以把创新活动分为三种基本形式:"旧要素.新组合"的创新、"新要素.旧组合"的创新和"新要素.新组合"的创新。此外,作为"新要素.新组合"创新的完善形式,则是"保持新组合.替换新要素"的创新。由于创新变换了系统的要素和结构,从而改变了它的功能,推动了系统的演化,使创新成为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一旦出现了破坏性创新,那么,创新的社会进步动力作用就表现为恶的形式。  相似文献   

19.
熊彼特首先研究了经济创新问题,提出了"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生产要素的新组合"的经济创新概念。对这个概念的进一步研究和概括,可以得到创新的一般概念,即创新是"要素的新组合"。根据一般创新概念,可以把创新活动分为三种基本形式:"旧要素.新组合"的创新、"新要素.旧组合"的创新和"新要素.新组合"的创新。此外,作为"新要素.新组合"创新的完善形式,则是"保持新组合.替换新要素"的创新。由于创新变换了系统的要素和结构,从而改变了它的功能,推动了系统的演化,使创新成为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一旦出现了破坏性创新,那么,创新的社会进步动力作用就表现为恶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为揭示西安高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高新区中的地位,首先采用聚类分析,对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层次分析,西安高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发展良好的第二梯队。再采用因子分析,从高新区企业数量、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利净润、上缴税额、出口创汇等七个方面对53个高新区作了进一步分析,并计算出综合得分,西安高新区排名第七,优势明显。最后提出了西安高新区应该从政府职能、企业制度和国际化等方面提高其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