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对江垭大坝二级配、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的渗透试验和压水试验渗透系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作出了各自的累积概率曲线。根据累积概率曲线得出了6种保证率下二级配、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渗透试验和压水试验的渗透系数值,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出二级配、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渗透试验和压水试验渗透系数间的关系式。拟合结果表明渗透试验和压水试验渗透系数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根据上述线性关系式,可利用渗透试验的渗透系数来预测压水试验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2.
碾压混凝土渗透性的评价指标及其间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渗透性评价指标的测定方法。提出了一种确定室内试验渗透系与抗渗标号间关系的思路和方法,并根据在自行研制的高压多功能渗透仪上所做的大量芯样室内试验的成果,建立了江垭大坝碾压混凝土室内试验渗透系数与抗渗标号间的初步关系。最后根据江垭碾压混凝土坝芯样的室内试验成果和所收集的压水试验成果,建立了江垭大坝二级配,三级配碾压混凝土室内试验和压水试验渗透系数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皂市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用钻孔压水法检查大坝混凝土抗渗性,用江垭坝改进型压水器具进行压水试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和建立现场压水渗透系数和室内标准渗透系数间的关系,探讨简化大体积混凝土抗渗性评价方法,用室内标准抗渗试验成果预测和估价正常施工的混凝土抗渗性,并可降低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窦铁生  张有天 《水利学报》2002,33(6):0125-0127
现场压水试验的碾压混凝土渗流常处于非恒定状态,压水试验规程中按恒定流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不再适用.本文仿照混凝土试件快速试验确定渗透系数的方法,推导出压水试验过程中渗流处于非恒定状态条件下碾压混凝土求渗透系数的方法和公式.该方法曾应用于江垭工程现场压水试验,较为真实的反映了碾压混凝土的渗透特性.  相似文献   

5.
碾压混凝土现场压水试验的的环节对压水试验有影响,根据现场压水试验中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施工期碾压混凝土常在非饱和状态下压水,压水段附近的混凝土处于非饱和状态,压水时水流沿钻孔径向外渗,为饱和圈逐渐扩大的非恒定过程,推导了混凝土在饱和状态下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真实地反映了碾压混凝土的渗透特性,初步制定了碾压混凝土防渗效果的评定标准,根据试验结果对江垭大坝防渗交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谢峥  黎思幸 《红水河》2000,19(1):50-53
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碾压混凝土全级配及过湿筛的本体与层间结合试件渗透系数、及与抗渗标号的关系,对碾压混凝土的渗透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碾压混凝土压剪强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碾压混凝土受压剪作用问题,制作三级配本体、含层面试件和二级配本体、含层面试件,对试件进行单剪和双轴压剪试验,得到不同侧压应力下碾压混凝土的剪切强度。试验结果表明,施工层面削弱了碾压混凝土的抗剪性能;而侧压应力使碾压混凝土的抗剪能力显著提高,压应力越大,抗剪强度越高。根据双剪强度理论处理分析得到碾压混凝土的压剪强度曲线,该曲线与试验数据吻合,说明双剪强度理论真实反映了压剪破坏强度规律。  相似文献   

8.
碾压混凝土层面原位抗剪试验是研究不同配合比碾压混凝土的不同间歇时间、层面不同处理措施对碾压混凝土层间接触面抗剪特性的影响规律。亭子口工程碾压混凝土工艺试验,只考虑了1种间歇时间、2种层间处理方式。原位抗剪试验结果证明,二、三级配碾压混凝土摩擦系数f’、粘聚力c’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是判定挡水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施工质量和抗渗性的有效手段,浯溪口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采用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的方法对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本文介绍了浯溪口碾压混凝土坝体混凝土分区设计、钻孔压水试验方案及钻孔位置的选取,通过对其碾压混凝土芯样外观、层面和缝面结合质量、芯样获得率、透水率等检测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对碾压混凝土的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依据试验情况对碾压混凝土坝的钻孔取芯和压水试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施工工艺的发展,中低碾压混凝土坝防渗体系逐渐由传统二级配混凝土防渗过渡到三级配混凝土防渗,或者直接不设防渗层,但相应防渗层厚度尚未明确。在探讨碾压混凝土渗透系数取值问题的基础上,对百米级全断面三级配碾压混凝土坝开展了渗流计算及渗透稳定分析。结果表明,百米级高重力坝上游防渗区采用C20三级配碾压混凝土,能满足结构渗透稳定要求。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防渗厚度建议值供工程设计人次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固化疏浚泥的渗透特性,对不同养护条件、固化剂掺入量和龄期的固化疏浚泥进行了室内变水头渗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养护条件一定时,固化疏浚泥的渗透系数随着固化剂掺入量和龄期的增大而减小;可用于工程防渗的最佳固化剂掺入量为6%~8%,而在固化剂中添加10%粉煤灰后的最佳固化剂掺入量为5%。试验结果对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碎石土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碎石土渗透系数是渗流分析及边(滑)坡稳定性评价等问题的关键参数。由于碎石土具有非均质性、非连续性以及影响因素多等独特性质,研究碎石土渗透特性的困难较大。利用大型渗透仪,试验研究了碎石含量、孔隙比和颗粒级配对碎石土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分析了渗流前后颗粒级配变化及其对渗流特性的影响,以及碎石含量、孔隙比大小对渗流前后颗粒级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碎石含量与渗透系数之间关系符合指数关系;孔隙比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符合多项式拟合关系;特征粒径、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符合线性拟合关系,颗粒级配对渗透特性的影响主要是不均匀系数和特征粒径,曲率系数影响较小;渗流前后颗粒级配的变化与水力梯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通过改变围压、轴压及孔隙压力,模拟三维应力作用下煤层气-水两相渗流过程,得到有效应力、孔隙压力与气、水有效渗透率关系曲线,对有效应力、孔隙压力与气、水有效渗透率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①气、水相对渗透率随环压增大而略有增加,说明环压的大小对气、水有效渗透率有一定影响,对煤岩绝对渗透率影响更大;②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气、水有效渗透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开始降低幅度大后逐渐稳定,其主要原因在于随着有效应力的增加,煤样原始孔隙首先闭合,随有效应力继续增加,有新的裂隙出现并发育,使得渗透性能逐渐平稳;③气、水有效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分析其原因在于孔隙压力增加,使得孔隙、裂隙产生膨胀变形,增加了其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评述了灌浆帷幕施工质量检测与评价的主要方法,常规钻孔压(注)水试验检查渗透性能和抗渗透变形能力、结石体质量评价幕体强度、物探技术及开挖等方法评价帷幕缺陷和帷幕体厚度。帷幕耐久性涉及注浆材料的耐久性和幕体结构的耐久性两方面,研究方法主要有室内抗溶蚀耐久性和加速老化试验、现场疲劳压水试验、现场水质和析出物等理化分析、渗流渗压监测和帷幕稳定性预警监测分析、钻孔取芯进行结构性能研究、数值模拟等。最后指出,采取钻孔压水试验和物探检测等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帷幕的质量更为合理;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评判帷幕的耐久性,结论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杜布依假设和恰尔内伊渗流理论,将钻孔注水试验推广应用于有限宽度的水泥土截渗墙,利用Schwarz-Christoffel变换,给出了水泥土截渗墙常水头和降水头两种条件下的钻孔注水试验渗透系数计算公式。某工程水泥土截渗墙围井试验、常水头钻孔注水试验和降水头钻孔注水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测得的渗透系数均在同一个数量级上,常水头钻孔注水试验与降水头钻孔注水试验结果基本相同,而围井试验结果约为钻孔注水试验结果的2倍。考虑到桩体搅拌均匀程度、搭接厚度、环境等因素对围井试验的影响,认为三者测试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水泥土截渗墙钻孔注水试验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红层地区岩体膨胀变形现象显著。为研究红层软岩膨胀力学性能,采用YYP-50型岩石膨胀压力试验仪和岩石自由膨胀率试验仪对某隧洞区5种不同岩性的红层软岩进行室内膨胀特性试验,并通过pH计测定了膨胀压力试验前后水溶液的pH值。试验结果表明:该隧洞区5种红层软岩的平均膨胀压力差异明显,最低为175.13 kPa,最高可达2 080.16 kPa,膨胀力的对数与膨胀应变呈线性增长关系,膨胀压力与干密度、吸水率皆呈正相关,与初始含水率呈负相关;膨胀压力试验后5种软岩的水溶液pH值均大于7,且不同地层水溶液pH值变化率不同,膨胀压力的大小与pH值及其变化率呈正相关;5种软岩的平均自由膨胀率相对较大,纵向、径向最高可达40.8%和32.4%,平均膨胀压力与平均自由膨胀率表现出指数增长趋势。研究成果可为今后膨胀岩地区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The pollutant degradation coefficient is one of the key parameters to describe the water quality change, for establishing a reasonable water quality model and to determine the water carrying capac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capacity. In this research, the environmental channel experiment is conducted to simulate the degradation evolution of the COD and NH3-N under different flow velocity conditions in typical pollution water.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cesses of the COD and the NH3-N's concentration over time are quite consistent with the first-order kinetic equation and the degradation coefficients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flow velocity. When the flow velocity varies from 0 m?s-1 to 0.87 m?s-1, the degradation coefficients of the COD and NH3-N increase from 0.011 d-1 to 0.071 d-1 and 0.038 d-1 to 0.258 d-1,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COD and NH3-N's degradation coefficients both have excellent correlation with the reaction time. There i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D degrad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flow velocity as well as a good power exponential function between the NH3-N degradation coefficient and the flow velocit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Youth canal prototype monitoring 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quantitative formula obtained from the indoor water channel experiments gives results very close to the prototype observation results, which could reflect the degradation of pollutants in river water with varying flow velocity.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影响粗粒土渗透系数大小的因素,采用实际工程用砂,通过不同条件下室内渗透试验,分别研究了粗粒土的粒径大小、干容重及相对密实度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粒度成分的粗粒土而言,其渗透系数随干容重的增加而减小,随相对密实度的增加而减小;在粗砂粒范围内,渗透系数随均值粒径的增大而快速增大;在细砾土粒径范围时,渗透系数随均值粒径增大的现象不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压缩作用使砂粒土渗透系数的减小较为显著,而对细砾土渗透系数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