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指标体系。方法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专题小组讨论、德尔菲咨询法和专家访谈等方法,按照全面性、独立性、科学性、重要性等6项原则,对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指标进行初拟、筛选和确定。结果经采取专家讨论、德尔菲咨询法等方法,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预警监测、应急处置、资源保障和事后重建),32个二级指标的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应急处置能力指标体系涵盖了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张家港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为完善应急预警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调查问卷与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各层次的张家港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人员共67人。结果卫生检疫人员与医务人员相关知识总体掌握情况较好,但医务人员检疫传染病和禁止入境传染病知晓率两项指标掌握情况不好;卫生检疫人员与医务人员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评方面显示出专业优势不同,但在应对核与辐射事件、生物恐怖、不明原因疾病和自然灾害事件等方面的评分总体较低。结论张家港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总体较好,但卫生检疫人员与医务人员均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3.
庄妙慧 《口岸卫生控制》2021,26(5):15-17,4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区域、国家甚至全球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核心能力建设是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的重中之重.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客观评估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是科学指导国境卫生检疫工作的重要基础,对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持续提升与改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机制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应急能力评估机制建设构想,对评估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医院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机构,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是提高医院应对能力的重要措施.数字化医院是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尚缺乏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相关研究.文章拟在文献调研构建应对能力评价初步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因子分析法构建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应对能力综合评价模型.本研究发现,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A1应急制度、A2监测顸警、A3院内外医疗处置、A4应急储备、A5人员和设备安全及A6教育与改进6个一级指标和相应的20个二级指标和56个三级指标.评价指标体系6个维度间的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59,各维度外在信度均大于0.70.本研究首次成功构建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后续军队数字化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龙华区卫生应急能力量化考核的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法,自行设计《龙华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专家咨询表》,通过专家评分法对指标进行筛选、增减并设置权重,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结果共邀请龙华区19位包括卫生行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和临床医疗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平均年龄39岁,平均工作年限14年,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筛选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和三级指标58项。结论本研究构建了龙华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可用于应急能力量化考核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质量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方法 2017年1~7月期间,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及数理统计方法,筛选和构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结论通过专家咨询法确立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评价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但还需在今后的运用中进一步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7.
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常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方法]综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疾控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指标框架,采用专家评分法对三级指标进行筛选并设置权重。[结果]经过筛选的评价指标体系共包括7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和44项三级指标。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厦门市疾控机构应急能力现状进行评价的结果较为客观。[结论]该指标体系能够真实地反映厦门市疾控机构的应急能力现状和指明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的方向,可以利用该指标体系进行疾控机构卫生应急能力常规量化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定天津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复习文献法、头脑风暴法和专家指标权重赋值法。结果初步建立了包含5个维度、28个一级指标和88个二级指标的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阐述张家港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介绍在张家港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建设情况,并针对日前国内外新形势,结合卫生检疫工作特点,探讨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体系建设.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不仅关系到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国境口岸亟须建立相对稳定可靠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出台为我国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方法]结合国境口岸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际情况,从3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应包括构建框架体系的准则、框架体系内容、编制框架体系应把握的要点。[结论]构建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对于提高检验检疫机构预防和处置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全面履行卫生检疫行政职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社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构成要素,为构建社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研究利用系统文献检索和文本分析方法,对2003年“非典”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区应急能力评价指标的中英文文献和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分析,对科学性、相关性均较高文献中提出的要素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社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构成要素框架。结果 本研究形成了社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要素框架,包括6类一级要素和47项二级要素,可为进一步构建社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洪灾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救灾防病应急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洪灾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救灾防病应急能力的初评指标体系,德尔菲法确定指标及其权重,综合评分法建立综合评价模型;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对综合评价模型等级分类的可行性和所包含指标的独立性进行验证.结果建立了包含20个一级指标和57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评价的应急能力较强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个,中等的10个,较差的5个;综合评价模型等级分类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且包含指标的独立性较好.结论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以较好区分洪灾地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救灾防病应急能力的强弱,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3.
章燕  贲智强  缪爱龙 《职业与健康》2010,26(17):2021-2023
目的探讨用德尔菲(Delphi)法评价南通市各县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的可行性。方法通过专家咨询和现场调查筛选指标并加以整理,确定权重,进行综合判断。结果县级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成;通过线性综合评价模型,探索出一条比较县与县之间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高低的方法。南通市各县公共卫生应急反应能力顺序为启东通州海门海安如皋如东。结论评价指标科学、可行性好,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可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卫生监督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方法:在演练培训过程中,设计以演练人员所展示的业务技能和完成每项应急任务所消耗的时间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估方法。结果:能量化演练整体实施情况,反映参演单位实际应急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应急工作的不断改进。结论:项目设计全面,数据收集简单,评估结果直观,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尝试综合评价各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与处署总体水平,为量化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描述各地事件特征,应用TOPSIS法对福建省9个地市2010年监测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的5个指标进行综合效益评价,并进行质量优劣评定。结果 2010年福建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85起,总体泉州市位居第一,三明市位居末位。各地事件监测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2009年相比,事件监测敏感性有较大降低。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设区市总体效果存在差异,Ci值最高为0.57,最低为0.31,差异跨度3个等级。结论综合评价方法可以较好评估辖区内疾控机构监测、处置及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体水平,结果客观,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某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应急能力的现况调查,分析在突发事件中区县卫生监督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运用已建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应急处置人员调查问卷及能力测试卷,以某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为个案进行应急能力现况评价。结果某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应急处置评价指标的总得分为80.2分,能力评价为良好。一级指标中过程的得分率最高为82.11%,结果次之为81.29%,结构的得分率最低为76.77%。二级指标中的经费保障、设置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仪器设备数量种类、人员业务技能水平、职能行使以及制度建设的得分率相对较低。结论某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的应急能力基本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但在人员能力和仪器设备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中小学校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指标体系,为加强中小学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专家咨询和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选取疾控专家、学校领导和校医共4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德尔菲法(Delphi)初步确定各级指标,使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中小学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指标体系。结果 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组成。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基础保障能力、应急队伍建设、应急体系建设、事件应对能力,权重系数分别为0.496 8、0.286 0、0.119 0和0.098 3。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级指标CR=0.095 8,各项二级指标CR值均小于0.1。结论 本研究通过定量方法建立的指标体系具有较高可信度和实用性,可为中小学公共卫生能力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立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高地方政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满足国家应急管理建设需求。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并参考相关文献,在专家小组评议的基础上,确立南宁市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回收81份有效问卷,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评价体系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采用yaahp软件,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城市应急管理能力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初步构建的评价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34个二级指标。经信度和效度分析,删除4个2级指标,最终建构了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一、二级指标及其权重为:“事故预防”(权重0.4335)下设7个二级指标;“应急准备”(权重0.3112)下设7个二级指标;“应急处置”(权重0.2034)下设9个二级指标;“恢复与重建”(权重0.0519)下设7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中权重超过0.05的指标依次为法律法规(权重0.0916)、突发公共事件技术监管(权重0.0856)、设立应急机构(权重0.0685)、建立监测预警系统(权重0.0668)、突发公共事件责任落实(权重0.0579)、辖区危险场所管控(权重0.0578)、辖区风险评价与控制(权重0.0531)、编制应急预案(权重0.0516)、重大灾害投保(权重0.0502)。结论基于信度、结构效度验证的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符合我国应急管理的方针策略。在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法律法规的完善与健全、应急机构的设置与权责划分非常重要,还要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其培训和考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Delphi法筛选胜任力指标并建立评价指标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重要性的权重值,形成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共选取卫生应急领域23名专家进行咨询,2轮专家咨询表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专家咨询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65和0.976;第一轮专家咨询确定该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其中逻辑判断、语言表达、高标准、主动积极、预防为主、风险意识等在胜任力模型中的权重较高;通过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县级疾控机构卫生应急人员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结论 逻辑判断和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积极主动和高标准的个性特征,预防为主和风险意识的应急理念是其胜任力的重要特征;采用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科学确定了该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权重,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适用于发达县域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方法:通过文献内容分析建立文献评阅指标池,经筛选初步形成指标体系后,邀请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运用Delphi法对形成的指标体系进行权重评分,最终形成发达县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最终确定由3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6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所占的权重。结论:研究以相关性、发展性、灵敏性为指标构建关键原则,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个定位,三大特点",即作为发达县域自我提升的自检工具,具备以人群健康结果为导向、反映实践工作重点项目、指引未来工作方向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