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信号通路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对VD大鼠脑部神经炎性反应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s4血管阻断法建立VD模型,1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VD模型组、非穴位埋线组、穴位埋线组,另设置假手术组...  相似文献   

2.
银杏叶提取物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拟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反复夹闭再通大鼠双侧颈总动脉,同时腹膜腔内注射硝普钠制作拟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选出造模成功者随机分为模型组及用药组,各为30只。另以条件匹配的30只大鼠为假手术组。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尼氏染色方法分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学改变和细胞数目。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在1、2和4月不同时间点测得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E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EL均显著短于模型组,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各时间点模型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及其树突丢失,但药物组锥体细胞数多于模型组。上述结果说明EGb761对海马CA1区的保护作用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穿心莲内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海马区TrKA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72只鼠龄为4个月的健康Wistar大鼠,实验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并随机选择部分模型大鼠运用穿心莲内酯进行治疗,以Mor 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的变化及运用免疫组化反复检测大鼠额叶TrKA及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组与治疗组大鼠的认知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0.01),治疗组大鼠的认知能力较手术组有显著提高(<0.01)。大鼠额叶TrKA及Bcl-2阳性细胞数目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1),且治疗组大鼠的TrKA及Bcl-2阳性细胞数目较手术组高(<0.01)。结论缺血所致血管性痴呆大鼠的行为认知能力明显下降,穿心莲内酯可以通过调节TrKA及Bcl-2的表达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发现,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可激活脑内成体神经干细胞,刺激其增殖和分化,还能促进脑内各种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减小脑缺血动物模型的缺血灶,促进慢性脑卒中模型缺失神经功能的长期恢复。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 方法: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皮下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治疗)、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仅行颈前正中切开,不结扎颈总动脉)。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定向航行观察大鼠逃避潜伏期,评价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TUNEL染色和图像分析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凋亡。 结果与结论: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脑缺血后7 d,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 < 0.01),海马组织TUNEL阳性凋亡细胞较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 < 0.01),随着时间的延长,14,28 d时大鼠学习记忆功能障碍逐渐加重,相应海马组织TUNEL阳性凋亡细胞逐渐增加。14,28 d时实验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比对照组明显缩短,海马组织TUNEL阳性凋亡细胞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说明脑缺血后早期给予外源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有助于减少海马组织神经细胞的凋亡,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5.
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细胞定量分析及电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变化及电针的影响。方法 :复制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 ,给予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和药物喜德镇治疗 15d ,运用高清晰度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海马CA1区细胞数目做定量分析。结果 :模型组海马CA1区的场数目、面数密度、面密度均显著减少 ,电针和药物可明显增加以上各参数 ,且以电针作用为优。结论 :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可显著抑制海马CA1区细胞坏死、脱失 ,抑制其细胞数目减少 ,可能为针刺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时点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和Bcl-2及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血管性痴呆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取间隔3 d分2次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术后4周用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Bcl-2及Bax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可见大量凋亡神经元;模型组Bcl-2及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此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中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凋亡丢失,可能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 :观察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结构特点 ,探讨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方法 :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 ,利用Morris水迷宫和Y型电迷宫检验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应用透射电镜和形态计量学分析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GrayⅠ型突触的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GrayⅠ型突触的体积密度、面积密度、比表面和面数密度均减小 ,突触平均面积增大 ;突触界面曲率、突触间隙宽度、突触后致密物厚度均减小。结论 :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使大鼠海马CA1区GrayⅠ型突触数量减少和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导致学习记忆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病理机制及黄精口服液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黄精口服液灌胃,应用透射电镜观测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微血管病理变化和突触结构参数的变化。结果: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I区神经组织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模糊或消失,微管断裂、排列紊乱,神经毡中突起肿胀、变性,突触结构参数明显改变;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局部基膜和星形胶质细胞也有病理改变。黄精口服液干预的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明显减轻;海马CAI突触界面曲率增大、突触后致密物增厚、突触活性区增长。结论:(1)突触结构变化是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之一;(2)黄精口服液促进突触重建、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CAl区细胞数目变化及电针的影响。方法:复制拟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给予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和药物喜德镇治疗15d,运用高清晰度病理图文分析系统对海马CAl区细胞数目做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海马CAl区的场数目、面数密度、面密度均显著减少,电针和药物可明显增加以上各参数,且以电针作用为优。结论:电针肾俞、膈俞、百会穴可显著抑制海马CAl区细胞坏死、脱失,抑制其细胞数目减少,可能为针刺有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采用 2 - VO方法对 Wistar大白鼠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 ,经 Morris迷宫实验检测其痴呆程度 ,通过透射电镜对轻度、中度和重度痴呆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 ,不同程度血管性痴呆时海马区神经元可见到不同程度的超微结构改变 ,其特征为神经元皱缩 ,细胞内胞质贫乏 ,核糖体、线粒体和内质网数量减少 ,胞浆内含有大量溶酶体和细胞丝 ,细胞核密度增高 ,有的染色体边聚成块 ,边界不规整 ,核仁与核膜溶解 ,细胞核膜内陷包裹核碎片形成凋亡小体。痴呆程度越重 ,超微结构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通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采用Morris 水迷宫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突触素(SYN)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在1月、2月和4月不同时点测得的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EL)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1),药物组EL均显著短于模型组,但仍长于假手术组(P<0.05或P<0.01);模型组海马SYN表达弱于假手术组,而药物组海马SYN表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EGb761增加海马结构SYN表达可能是其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吗啡成瘾戒断后大鼠海马CA1区P-CREB的表达变化。方法48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腹腔注射吗啡起始剂量5mg/kg,1d2次,逐日递增,连续10d;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吗啡。停药后7d、14d和21d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ABC法)检测海马CA1区P-CREB的表达,图像分析系统测定阳性反应产物的平均灰度值。结果P-CREB表达在7d、14d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表达上调(P<0.05),21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海马CA1区CREB磷酸化在吗啡依赖的形成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莹  李文媛  贾桦  佟晓杰 《解剖科学进展》2011,17(4):355-360,363
目的 探讨黄芪皂甙Ⅳ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BMSCs组、BMSCs+黄芪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BMSCs组、BMSCs+黄芪组分别于建模成功后3 h...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Bax、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4月龄Wistar大鼠70只,用线栓法建立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对照组、EGCG高剂量治疗组(6mg/kg/d)、EGCG低剂量治疗组(2mg/kg/d)。水迷宫实验检测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Wstern Blot方法检测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水迷宫结果显示:模型组动物水迷宫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P<0.05),EGCG高低剂量治疗组VD动物的水迷宫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缩短(P<0.05)。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动物Bax蛋白表达上升(P<0.05),Bcl-2(P<0.05)蛋白表达下降,EGCG治疗组Bax蛋白表达下降(P<0.01),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1)。结论 EGCG明显改善VD动物模型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诱导脑组织Bcl-2蛋白表达及降低Bax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仙茅苷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区Caspase-3、PARP-1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的作用.方法:确立SD大鼠对照组后,用构建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药物仙茅苷低(24 mg/kg)和高剂量(72 mg/kg)组(予以仙茅苷灌胃4周),每组8只.用药结束后,按设计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流式细胞术分析海马区神经细胞元凋亡;Caspase-3、PARP-1和ER蛋白水平用Western Blot测定;Caspase-3、PARP-1和ER mRNA表达用Realtime PCR检测.结果: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药物组和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 <0.05~0.01),模型组大鼠更明显(P<0.01);药物组和模型组大鼠空间探索距离百分比均降低(P <0.05 ~0.01),模型组大鼠降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药物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显著提高(P<0.01),模型组大鼠更明显(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Caspase-3、PARP-1蛋白和mRNA表达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仙茅苷各剂量组可见ER表达增加(P<0.05),Caspase-3和PARP-1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Caspase-3和PARP-1表达增加(P<0.01),而ER未见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相比,仙茅苷各剂量组ER表达均增加(P<0.01),Caspase-3和PARP-1表达不明显(P>0.05),但不同剂量仙茅苷组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果表明仙茅苷具有改善血管性模型大鼠空认知功能的作用是通过抑制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下调Caspase-3和PARP-1表达,上调海马ER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长期硒缺乏对大鼠子代海马CA3区突触结构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硒缺乏对生长发育期大鼠神经发育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取子3代膳食性硒碘缺乏的生长发育期大鼠,定量研究大鼠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界面结构。实验分为对照组、低硒组、低碘组、低硒低碘组,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结合图像分析,比较各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的形态结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低硒组、低碘组和低硒低碘组大鼠突触活性带的长度明显缩短[分别为(261 7±50 1)nm、(286 7±41 6)nm和(220 8±61 6)nm比(312 4±47 7)nm,均P<0 01],突触后致密物质的厚度明显缩短[分别为( 22 9±6 3 )nm、( 27 5±8 6 )nm和( 25 2±6 5 )nm比(48 1±12 3)nm,均P<0 01 ],低硒组和低碘组的突触界面曲率下降( 1 076±0 039和1 079±0 038比1 108±0 054,P<0 01),低硒低碘组的突触间隙宽度明显缩小[ (11 1±3 3)nm比(16 1±4 0)nm,P<0 01]。结论 膳食性硒缺乏可能通过在突触水平发生的神经元改变,影响学习记忆等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点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L-型钙通道特性的变化。方法: 采用改良Pulsinelli 4血管闭塞法复制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共分为6个时点,各时点为1组。按实验分组,在上述时点急性分离出成年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后,采用膜片钳技术的细胞贴附模式记录同一钳制电压下L-型钙通道活动情况。结果: 在本研究观察的时点内,再灌注24 h时开放概率升高为0.005667±0.001560,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余时点与正常组相比较无差异;再灌注0 h(缺血组)、6 h、12 h、24 h时通道平均开放时间分别为(28.043±9.152) ms、(34.850±7.864) ms、(21.205±4.921) ms、(32.980±7.228) ms,显著高于正常组,其余各组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再灌注0.5 h,通道电流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与正常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出现钙超载可能与损伤后L-型钙通道开放时间延长、开放概率增加和通道电流幅度增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