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巴西狂欢节     
1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随着14个杰出桑巴舞蹈学校在6万人的体育场一展风采,在星期天的夜晚达到了高潮。 2 大约4000名来自贫民区的表演者唱出了穷人怎样获得快乐,他们在海滨城市里约热内卢的表演令人瞠目。表演通过歌舞表现一名身无分文的女孩曾经梦想钱财万贯,但最后才发现“快乐用钱是买不来的”。演员们用华美绚  相似文献   

2.
狂欢虽然是巴赫金狂欢理论的核心概念,却一直有不同理解.最具影响力的俄国学者的颠覆说也并非尽善尽美,因为狂欢节对颠覆的强调是为了重建.狂欢节的更新精神与自由浅层次上的解放精神不谋而合;狂欢节将外界"人化"是自由深层次上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的精神体现;狂欢节的欢乐与笑是使人达到自由的途径.因此狂欢是自由生命的张显;狂欢的深层意义是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Carnival!     
A Place to Visit One of the most exciting cities in the British Isles is Bristol,which is situ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England.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districts is St Pauls,a few minutes’walk from the city centre,and I’m here for the yearly African Caribbean carnival.It started in1967,and is run by a non-proi t organisation to celebrate the togetherness of the African,Asian and European residents.Since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初,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在西方理论学界引起重大反响,为广大读者品评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其中的狂欢化色彩值得深入探讨。本文试分析《格列佛游记》中"全民狂欢"状态的特有逻辑,探讨"狂欢式"设定的双重性,挖掘"狂欢色彩"背后展现的乌托邦理想世界,旨在帮助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小说的文学意蕴,帮助读者理解斯威夫特关心国家、社会的心情,同时也帮助读者体会作者追求自由、平等的愿望。  相似文献   

5.
在后现代语境代中,电子传媒加剧了艺术/审美的"祛魅",赋予艺术/审美活动的那种神圣性与神秘性消失殆尽,整体性与中心化的原则支离破碎,分类界限走向解体和消融。加上消费文化逻辑的驱动,审美泛化的全面推进,"狂欢化"已成为这个时代艺术/审美的最为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7.
黄彩萍 《培训与研究》2006,23(6):8-9,12
诗是变形的艺术,而狂欢正是诗的语言反叛和超越的形态。在某种意义上,诗就是借助语言的狂欢,挑战秩序和规范,达到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文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非常复杂。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在成为“难解之谜”,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则存在既相互影响又彼此平行的复杂关系。本文从“巴赫金的民间文化与西马的大众文化是何关系”、“狂欢化理论何以成为‘肯定性的大众文化理论’”、“狂欢与日常生活之间是何关系”等几方面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相似文献   

9.
谜一般的面具、华丽的中世纪装扮、秘传的传统服饰和笑声不断的庆典让威尼斯嘉年华成为世界上最独特的盛会。每年,都有来自全球数以千计的游客造访美丽的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在这两周内都会挤满演员、杂技班,舞者、音乐家和戴着面具狂欢的人们,他们为这个城市创造了欢庆的氛围。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9,(2):53-58
《俄狄浦斯王》中对话和狂欢建构起来的诗学空间,对古希腊人困兽犹斗的"狂欢式"的抗争精神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他们试图消解"宿命论"命运观的绝对统治地位,力图使得人的自我主体意识能够与"宿命论"的他者命运绝对论进行对话,使得作为自我主体的人能够与未知他者"兽"进行对话。他们从生命意义层面剥离出抗争的实质,即古希腊人在命运与神权的绝对统治下,勇于颠覆等级制度、颠覆他者权力话语的绝对统治地位、颠覆主宰人主体意识的沉重枷锁。他们以飞蛾扑火式的壮烈精神对人主体意识与独立自由意志进行了大胆的高扬与更新,以求人的自我主体意志和话语权的获取与实现、以求人的自我意识与"宿命论"命运观的对话的实现、以全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1.
着重介绍临沧市沧源县的佤族节日“摸你黑”。从名称来源到相关活动及含义都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2.
巴赫金文化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非常复杂。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现在成为“难解之谜”,而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则存在既相互影响又彼此平行的复杂关系。本文从“巴赫金的民间文化与西马的大众文化是何关系”、“狂欢化理论何以成为‘肯定性的大众文化理论’”、“狂欢与日常生活之间是何关系”等几方面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进行了比较和辨析。  相似文献   

13.
史学家古列维奇正确地指出,巴赫金抛开中世纪的整个文化语境,把下层文化与上层文化截然对立起来,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彼此渗透,对狂欢节文化意义的阐发存在夸大之处。但是,对狂欢理论而言,这类缺陷不是根本性的,该理论并不是“神话”与“谬论”。实际上,巴赫金与其对峙者采取了不同的史学视角,围绕狂欢文化观念是否站得住脚的争论,与其说是谁掌握了“史实”的争论,倒不如说是从什么视角选取、甄别与释读史料的史观之争。巴赫金的多学科交叉视角及敏锐洞见,提供了活跃学术灵感的启示,为史学开辟了民间狂欢(笑)文化研究课题,其亲近底层生活感受的立场、伸张大众话语权的勇气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4.
搞笑短信是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奇妙混合体,民间性是它与生俱来的秉性;笑声中有渴望自由的呐喊;搞笑短信具有的消费文化特征直接导致了它的速朽.搞笑短信的狂欢特质成为它广泛流行的注脚.搞笑短信活跃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不可避免地要对人们的日常审美活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吕洁  韩芳 《成人教育》2015,(12):68-70
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如何可能互相了解彼此行动的意义?文章认为以主体间性为价值基础的对话教学不仅能够在理解、沟通、移情的基础上生成知识、共享价值和文化,而且能够不断改善学生理性面对自然界、社会和自身的行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这里采用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中有关“笑”的理论来分析加拿大作家罗伯特森.戴维斯的代表作《戴普特津三部曲》中的幽默成分,并得出该小说中的“笑”具有典型的狂欢化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早期戏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在形式上具有浓厚的狂欢化色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狂欢节仪式的移植——加冕脱冕的表现;时空体的选择——狂欢广场的特殊安排;怪诞形象——小丑福斯塔夫的塑造。  相似文献   

18.
狂欢节是欧美国家许多城市的节日,这一节日现在无一例外地成为了当地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成为了当地旅游业的一张王牌。作为新兴城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深圳可否以创新精神在东方率先推出狂欢节,并使之成为深圳的形象符号,成为深圳旅游的新亮点。本文对此做了初步的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重要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家之一.他的代表作<五号屠场>展现了一幅光怪陆离的狂欢图景,其中狂欢广场、加冕与脱冕以及狂欢时空的运用与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相符.但狂欢在后现代主义背景下被赋予新的内涵,它是无声的,传达一个有关虚无和荒诞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具有巴赫金所分析的狂欢化文学的各种特征。这部小说在魔幻现实主义之外,从巴赫金的"复调""狂欢化"等理论中汲取养分,创造了一个"狂欢化"的世界,构筑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狂欢化"小说空间。小说中的叙事结构、叙事语言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等等,无一不流露出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