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研究淡水鱼去鳞损伤无损检识别方法,以鲤鱼为研究对象,搭建视觉采集系统,实现图像采集与处理。通过采集鲤鱼去鳞后有去鳞损伤的图像,将样本图像划分为鱼腹、鱼背、鱼尾、损伤、背景五部分,提取感兴趣区域(ROI),比较其颜色差异,发现正常鱼体的表面区域与损伤区域颜色差异较大,以不同区域对应的红色通道值(R)、绿色通道值(G)、蓝色通道值(B)对应像素的平均值作为输入,建立基于广义神经网络(GRNN)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的鱼体损伤区域检测识别模型,经测试,识别准确率分别能达到98%和80%。通过计算预测损伤区域与实际损伤区域的相关面积大小,验证识别模型的准确度,经试验验证,基于GRNN和RBF网络识别模型对去鳞损伤预测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90%和83%。研究结果表明,机器视觉可应用于淡水鱼去鳞损伤的无损检测识别。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陈庆余等人发明的"加工大宗淡水鱼的卧式多级滚筒去鳞设备及其去鳞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涉及鱼类加工装备技术,公开了一种加工淡水鱼的卧式多级滚筒去鳞设备及其去鳞方法。该发明是将待加工鱼体连续不断地输入旋转运动着的多级滚筒内,通过各级滚筒内壁上造型多样的刮鳞结构件进行鱼鳞去除;在各个筒状连接件的内壁上设置若干轴向的螺旋通道,能够将鱼体从上一级去鳞滚筒推送到下一级去鳞滚筒;毛刷辊轮轴系与多级滚筒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罗非鱼加工质量和效率、提升产品附加值.方法:利用鱼鳞、鱼皮在紫外激发下的荧光响应差异构建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罗非鱼去鳞率快速检测系统. 罗非鱼鱼体图像经预处理、背景分割、ROI区域选取、未去鳞区域快速识别等算法处理后得到未去鳞和去鳞区图像,计算去鳞率并测试系统检测精度.结果:系统的去鳞率检测精度范围为90.18%~94.14%.结论:该系统可实现被测罗非鱼样品的自动输送、检测图像自动触发与采集和图像的快速处理并提高罗非鱼去鳞率检测效率,满足生产线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鲫鱼为试验对象,以射流压力、射流入射角、射流靶距以及物料板的进给速度为主要因素,通过自主研制的水射流去鳞试验台对鲫鱼去鳞率和鱼体损伤影响的趋势与程度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鲫鱼去鳞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射流压力10MPa,射流入射角60°,射流靶距11cm,进给速度5cm/s,此时的去鳞率为89.1%,鱼体损伤感官评价得分为0.88。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去鳞处理对冷藏条件下鱼类品质的影响,将鲤鱼经去鳞和不去鳞两种处理后贮藏于4℃的冰箱中,以感官评分、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K值和菌落总数为指标每2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感官可接受极限去鳞组为贮藏8d,不去鳞组为10d。在整个冷藏过程中,去鳞和不去鳞组TVB-N值均较稳定。TBA值去鳞组第8d为2.14mg/100g,不去鳞组第10d为2.11mg/100g。在整个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呈增长趋势,在贮藏的最后去鳞组菌落总数为6.55logcfu/g,不去鳞组为5.85logcfu/g,均未达到7.0logcfu/g。K值保持增长趋势,去鳞组第10d的K值为38.1%,但是不去鳞组第8d的K值已达43.5%。综合各指标,不去鳞处理组鱼体保藏期为10d,延长了2d。  相似文献   

6.
各种食用鱼类本身就是一种完美的自然形体。当把这种自然形体用一定的刀工技术和烹调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后,变化成既具有鱼的整形特点又形似于另一种物象图案时,这种造型的方法更会让人感到趣味无穷。 一、整鱼的刀工处理方法 整鱼的刀工处理是热菜造型的基础。它是指整鱼去鳞、鳃后,在保持鱼体完整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采用一定的刀工技法除去内脏和骨骼。从形式看可分四大类,即整鱼去内脏法、整鱼去骨法、先分后合法和整鱼取肉法。  相似文献   

7.
风味淡水鱼肉松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淡水鱼中养殖较大的青,草,鲢,镛等鱼种能加工成多种味型的调味鱼肉松系列方便食品,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工艺步骤及工艺配方,对淡水鱼的加工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淡水鱼鱼糕加工适性和微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草鱼、鲢鱼、鲫鱼、鲈鱼、鲑鱼、黑鱼、鳊鱼、鲶鱼、鳙鱼等9种淡水鱼的采肉率和成本,比较不同淡水鱼鱼糕的营养特性和品质差异,测定鱼糕微冻贮藏过程中细菌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硫代巴比妥酸还原值(TBARS)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鲶鱼采肉率最高,所需成本最低。不同淡水鱼鱼糕总蛋白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而含水量、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草鱼鱼糕的硬度适中,弹性和凝聚性均优于其他种类淡水鱼鱼糕,咀嚼性和凝胶强度仅次于鲑鱼鱼糕,最适合作为淡水鱼鱼糜制品的加工原料。微冻与真空包装结合能明显延长鱼糕的货架期。草鱼鱼糕、鲢鱼鱼糕、黑鱼鱼糕和鳙鱼鱼糕的微冻保鲜期在56d以上。  相似文献   

9.
淡水鱼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项目以淡水鱼中“四大家鱼”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为原料,以食品工程高新技术为核心,研究综合加工鱼肉成小分子肽口服液;鱼头、鱼骨(fishbone)加工成营养鱼钙含片;鱼内脏(viscus)、鱼鳍(fin)加工成氨基酸鱼粉的工艺,这在淡水渔业加工综合利用方面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风味淡水鱼肉松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要阐述了利用淡水鱼中养殖量较大的青、草、鲢、鳙等鱼种加工成多种味型的调味鱼肉松系列方便食品的研究情况及研究方法,确定了较为合理的工艺步骤及工艺配方,对淡水鱼的加工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红树莓籽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红树莓籽油提取得率为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建立水酶法提取红树莓籽油工艺模型。结果表明,红树莓籽油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5.5(g/mL)、酶添加量1.9%、酶解时间3.9 h、p H 7.3,此条件下进行3次平行验证试验,所得红树莓籽油提取得率为6.25%,与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2.
不同解冻方式对秘鲁鱿鱼肌肉品质和风味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静水解冻、流水解冻、盐水解冻、室温解冻、微波解冻、超声波解冻、10℃空气解冻及冷藏解冻8种不同解冻方式对秘鲁鱿鱼品质和风味特性的影响。分析鱿鱼解冻过程中的全质构特性、色泽、pH值的变化,并结合电子鼻分析其风味变化特性。结果表明:8种解冻方式处理后鱿鱼样品的黏聚性、回复性差异不显著(P>0.05),微波解冻后的鱿鱼弹性最大,室温解冻的鱿鱼硬度、咀嚼性最大;盐水解冻亮度和新鲜度优于其他解冻方式;低温对总酸的流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同解冻方式对秘鲁鱿鱼挥发性气体成分的影响不同,电子鼻可以对不同解冻处理下秘鲁鱿鱼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采用菌饼法从朝鲜辣白菜中筛选抗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乳酸菌,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并对乳酸菌抗扩展青霉的机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筛选和鉴定,获得1株对扩展青霉抑制效果最佳的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PC-3,抑菌率为68.62%。菌株PC-3无细胞上清液(CFS)的抗真菌活性随pH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温度的升高逐渐下降。初步判定菌株PC-3 CFS中抗扩展青霉的有效成分是乳酸和乙酸,其对扩展青霉抑菌率分别为67.58%和66.73%。经扫描电镜观察发现,菌株PC-3 CFS抗扩展青霉的机制为破坏其细胞结构,导致胞内物质泄漏。  相似文献   

14.
以脉冲强光光照强度、照射次数、照射距离为响应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灭菌率、γ-氨基丁酸富集量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双响应值联合分析法优化发芽糙米脉冲强光杀菌耦合γ-氨基丁酸富集工艺,最后得出发芽糙米脉冲强光杀菌耦合γ-氨基丁酸富集最优工艺为:光照强度0.45kJ,照射次数395次,照射距离9.0cm,在此条件下发芽糙米灭菌率为91.15%,发芽糙米γ-氨基丁酸含量为170.10mg/100g,分别达到了预测值的99.86%与98.55%,试验实测值与预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5.
王博  曹振霞  刘登勇  沙磊 《食品科学》2019,40(15):15-22
以8 个不同省市的红烧肉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爬虫获取消费者对其关键感官属性的评价数据,绘制食品风味图谱,建立红烧肉感官分析描述词汇表,采用大数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从多维角度探究消费者的喜好性和不同省市间红烧肉感官属性特征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规律。结果表明:近两年来消费者更加倾向于追求肉质入口即化、烂糊、肥而不腻、滋味新鲜、香且味道稍甜的红烧肉,不同省市间红烧肉感官属性的主体特征明显且差异较大,肥而不腻(不腻)是所有省市红烧肉感官属性的主体特征,烂和糯是“腻口性”的标度词,甜味、辣味和咸味对该标度词影响显著(P<0.05),具体表现为甜味与烂的相关系数为0.707,辣味、咸味与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5和-0.654,说明消费者喜好具有甜味、质地较烂或者具有辣味、质地软糯且咸味适宜的红烧肉。  相似文献   

16.
以鲽鱼下脚料为原料,采用不同蛋白酶对鲽鱼下脚料进行酶解。以水解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蛋白酶的水解能力,筛选最佳酶,并对其水解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鲽鱼下脚料水解效果较好的是中性蛋白酶和风味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水解鲽鱼下脚料的优化条件为:酶用量0.1%,pH值6.0,温度50℃,酶解时间4.5 h。风味蛋白酶水解鲽鱼下脚料的优化条件为:酶用量0.05%,pH值6.0,温度50℃,酶解时间5.0 h。二者复合的工艺条件为:中性蛋白酶/风味蛋白酶=2/1(添加量为0.15%),pH6.0、酶解时间4.5 h,温度50℃,在此条件下水解度可达44.56%。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外诱变、化学诱变及紫外-化学复合诱变技术对一株海洋来源的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GOD)担子菌(Basidioascus sp.) WYQ 23进行诱变育种,并对其遗传稳定性及所产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高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的突变菌株 Basidioascus sp. WYQ 23-3-4。 该突变菌株GOD酶活为2.33 U/mL,是原始菌株的1.40倍。 经8代传代培养实验表明,突变菌株WYQ 23-3-4产葡萄糖氧化酶能力稳定。 该酶最适温度为20 ℃,在10~30 ℃可保持较高酶活;最适pH值为5.6,在pH5.0~6.0可保持较高酶活; 金属离子Ag+、Zn2+、Fe2+对酶活抑制作用较强,Mg2+、K+对酶有激活作用。 综上,通过复合诱变可明显提高担子菌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 的能力,为该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潜在的优良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为初步明确菠萝叶纤维素膜对部分水果的保鲜效果,以青枣和鲜切菠萝为保鲜对象,研究菠萝叶纤维素膜对两种水果的保鲜效果及自身降解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菠萝叶纤维素膜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纤维素酶和灰霉对其具有明显的降解作用;菠萝叶纤维素膜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果外观商品性劣变,有效遏制果实失重率、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减缓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的上升。综上,菠萝叶纤维素膜可有效提高青枣和鲜切菠萝的常温贮藏品质,在鲜食果蔬贮藏保鲜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得出麸皮添加量、蛋白胨添加量及发酵温度是影响菌株产酶的3个最重要的 因素。利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对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N30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产酶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 结果表明,单因 素试验优化结果为麸皮添加量2.5%、蛋白胨添加量0.5%、初始pH值为7.0、发酵温度37℃、接种量1.5%、转速150r/min、装液量 125mL/250mL、种龄32h、KH2PO4 0.2%;响应面优化后发酵条件为麸皮添加量2.8%,蛋白胨添加量0.5%,发酵温度38℃。 在此优化条 件下,纤维素酶酶活为42.5U/mL,是优化前酶活(12.1 U/mL)的3.5倍。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一株来源于海洋的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XLH059进行紫外诱变、化学诱变及复合诱变,并对诱变菌株的遗传稳定性及胆固醇氧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复合诱变育种得到酶活力最高、传代后酶活稳定的菌株XL-c23,其所产胆固醇氧化酶的最适pH值为7.0,酶活力在pH 6.0~8.0有较好的稳定性,胆固醇氧化酶最适温度为30 ℃,30 ℃以下酶活力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