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PS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CPAP联合PS治疗。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p H值、氧合指数(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CO_2、PaO_2、p H值、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CO_2、PaO_2、p H值、PaO_2/Fi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视网膜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P联合PS治疗NRDS能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后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NRDS患儿106例,根据病情程度和家长意见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保温、氧疗,监测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动脉血气,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维持内环境稳定,CPAP、沐舒坦、纠正酸中毒、预防或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后使用CPA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应用PS后2、4、6 h血气指标的变化,用药后2 h患儿呻吟、呼吸困难、紫绀及三凹征等症状缓解情况,通过血氧饱和度变化及胸部X线改变判断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应用PS后2、4、6 h血气指标改善明显,动脉血血氧分压(PO2)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明显下降,PH及动脉血碱剩余(BE)明显改善,用药后1 h患儿呻吟、呼吸困难、紫绀及三凹征等症状有所缓解,血氧饱和度明显提高,胸部X线改变明显,透过度明显增强。试验组:显效31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1.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使用PS-拔管后使用CPAP治疗NRDS可以明显改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改善肺顺应性,有效提高肺氧合能力,为抢救生命赢得了治疗时间,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可明显改善其转归,另一方面降低了医疗消费的总开支,提高了患儿生命质量,减轻了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及其相关护理策略。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58例NRDS患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对照组行机械通气+固尔苏治疗,观察组行NCPAP+固尔苏治疗,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给予新生儿儿科常规性护理,观察两组患儿的病情转归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抢救成功率为89.66%、死亡率为10.34%,对照组分别为75.86%、24.14%,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家属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与NCPAP治疗NRDS效果显著,在治疗期间给予患儿科学、全面的护理可提高患儿预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本次实验以该院2009年6月—2012年6月所收治的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治疗组,以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治17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患儿(未行N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呼吸、平均氧和指数以及需要转为机械通气的比例.结果?治疗组临床改善情况,心率、呼吸、平均氧和指数明显改善,需要转为机械通气的情况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可降低使用机械通气的几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主要病理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引发的呼吸困难。单纯的机械通气治疗效果不佳,需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加强疗效。本研究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西华县人民医院2017-03-11-2019-03-28收治的7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基础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CPAP呼吸机治疗,研究组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和治疗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71.43%,χ2=4.629,P=0.031。治疗12h后,研究组氧气分压和酸碱度分别为(92.33±5.80)mm Hg和(7.39±0.05),高于对照组的(80.51±8.72)mm Hg和(7.32±0.04),t值分别为6.677和6.468,均P0.001;二氧化碳分压为(40.42±3.54)mm Hg,低于对照组的(51.74±8.65)mm Hg,t=7.165,P0.001。研究组氧疗时间(t=10.627,P0.001)、机械通气时间(t=3.372,P=0.001)和住院时间(t=4.140,P0.001)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CPAP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指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6.
黄华兴  李经猷  成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317-3319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21例NRDS患儿经气管插管给予PS治疗,固尔苏120 mg.kg-1.次-1,PS治疗前后均给予NCPAP支持。观察PS治疗前后患儿临床表现、X线胸片的改变,分析比较PS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NCPAP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应用PS治疗前比较,应用PS后1 h患儿呼吸窘迫症状消失8例(38.1%),明显好转12例(57.1%);24 h X线胸片转正常15例(71.4%),好转4例(19.0%)。与应用PS前比较,应用PS后1 h、6 h、12 h、24 h、48 h动脉血气分析示PaO2、a/APO2明显上升,PaCO2及OI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CPAP的压力及FiO2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NRDS患儿经PS联合NCPAP治疗,治愈19例(90.5%),1例改机械通气后治愈,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PS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机械通气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及分析采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分析66例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临床资料,救治方式为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37例为观察组和传统面罩通气联合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29例为对照组,对于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方面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大多数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血气分析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8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均可以有效起到治疗作用,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气道持续正压通气的方式与传统的联合面罩通气相比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1月收治的NRDS患儿84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给予对照组CPAP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PS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与并发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73.81%),相关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a O2、Pa CO2检测结果 [(76.01±5.34)、(41.74±4.25)mm Hg]优于对照组[(62.87±8.48)m、(52.14±7.6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S与CPAP联合治疗NRDS疗效确切,利于促进血气指标与肺功能的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确诊为NRDS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36例在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用药1、12、24h后PaO2明显提高,PaCO2下降,pH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呼吸机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能有效改善NRDS患儿肺通气、换气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的疗效及对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NRDS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儿。观察组患儿采用CPAP联合PS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用CPAP进行治疗。分别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pH值、氧合指数(OI)],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PaO_(2)为(42.65±7.62)mm Hg和(93.11±8.98)mm Hg,PaCO_(2)为(66.15±13.42)mm Hg和(37.95±10.68)mm Hg,pH值为(7.28±0.06)和(7.30±0.04),OI为(105.65±30.55)和(170.22±25.95);对照组治疗前后PaO_(2)为(42.95±7.18)mm Hg和(79.35±9.12)mm Hg,PaCO_(2)为(66.45±12.48)mm Hg和(51.36±10.14)mm Hg,pH值为(7.29±0.05)和(7.31±0.05),OI为(103.98±31.60)和(139.84±24.13)。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_(2)、PaCO_(2)、pH值及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O_(2)、PaCO_(2)及O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PaO_(2)、OI显著增高,PaCO_(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的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9,P<0.05)。观察组出现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对照组出现1例气漏患儿,1例肺出血患儿,1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1例颅内出血患儿。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1,P<0.05)。结论CPAP联合PS治疗NRDS患儿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NRDS患儿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倪艳  于鸿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79-508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价值。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住医院的极低出生体重儿73例按是否早期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分为预防组(33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其NRDS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预防组的NRDS发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早期使用PS并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NRDS的发病率,并改善NRD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与经鼻塞持续正压通气(n C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5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MV组(34例)和n CPAP组(34例)。两组均应用PS治疗,MV组给予机械通气,n CPAP组给予n CPAP,观察两组方法治疗NRDS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6 h、24 h与治疗前的动脉血p H值、Pa O2和Pa CO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儿同时期动脉血p H值、Pa O2和Pa 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儿住院费用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 CPAP组患儿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 n CPAP与机械通气治疗NRDS均有效,且n CPAP治疗患儿的住院费用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NDRS患儿需辅助通气时可优先选择n CPA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 PAP)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巨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早产儿胎龄≤32周,出生后30 min内入院,出现呼吸窘迫征时应用nC PAP联合PS治疗。根据使用PS治疗前应用nC PAP时间分为<2 h组、2~4 h组、>4 h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变化、治疗3 d与7 d的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治疗结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病率。结果三组患儿在不同时间应用nC PAP后呼吸窘迫状态均有改善。与用药前比较,2~4 h组血气改善程度相对较明显(P<0.05);2~4 h组治疗3 d需机械通气率最小(P<0.05),三组治疗7 d需机械通气率住院时间及治疗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 h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最高,明显髙于2~4 h组(P<0.05),气漏、肺出血等并发症及病死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DS早期给予nC PAP联合PS治疗效果明显,可改善预后,减少机械通气率,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在发病2~4 h应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将126例NRDS随机分组,其中A组64例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B组22例给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C组40例给与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氧合指数(PaO2/F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指标变化。结果不同治疗方法对PaO2、PaCO2、PaO2/FO2、pH值的影响不同(F=3.25,F=3.31,F=3.42,F=0.73,P﹤0.05),A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用药后不同时间PaO2、PaCO2、PaO2/FO2、pH值不同(F=3.87,F=3.42,F=3.53,F=0.84,P﹤0.05),PaO2、PaO2/FO2、pH值随时间延续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值均较治疗前升高(除pH值6h和12h时比较P﹥0.05外,其余P﹤0.05),PaCO2值随时间延续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测量值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NRDS在治疗后早期即能改善患儿PaO2/FO2、PaO2、PaCO,避免了病变的进一步加重,对降低患儿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方法:收取我院8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收取时间为2013年2月到2014年5月期间,观察组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经过治疗后住院时间(15.23±2.11)天、氧疗时间(240.21±50.11)h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实施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仅能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还能减少肺出血、气漏、肺气肿、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红敏 《中国校医》2019,33(10):787-789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本院接收的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8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4例给予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4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95.45%)高于对照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CO2(42.0±3.6)mmHg低于对照组(50.8±4.6)mmHg,PaO2(90.6±5.7)mmHg高于对照组(78.5±4.2)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提高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治疗效果,纠正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频振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观察组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62.362±15.96)、(53.31±13.57)mm Hg(1 mm Hg=0.133 k Pa)]、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4.65±2.31)、(7.86±4.26)mm Hg]、动脉/肺泡血氧分压比值(artery/alveolus pulmonis partial pressure of blood oxygen,a/A PO2)[(0.32±0.12)、(0.23±0.1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出现肺部感染、肺气漏、肺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1.67%(7/60),对照组为26.67%(16/60),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7,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实施高频震荡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疗效显著,能促进病情改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芳 《现代医院》2007,7(6):23-2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及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29例早产儿气管内滴注单剂预防量PS,并与15例确诊NRDS后用PS的早产儿进行临床对照研究。结果预防组在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死亡率无明显差别,预防组及治疗组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结论PS预防性给药可改善早产儿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降低住院总费用,缩短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减少并发症,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15-151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5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及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83%,高于对照组的80.70%(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 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呼吸机撤机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呼吸功能,促进患儿尽快脱机,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低孕龄早产儿于生后5~15min气管内给药(固尔苏),观察用药后临床表现、血气、严重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治疗组血气分析、临床表现明显好于对照组,死亡率及并发症显著降低。结论:外源性PS对RDS有显著的预防作用并可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