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5年1月共施行19例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其中胰肾联合移植6例、肝肾联合移植12例、肝胰联合移植1例;分析手术方法、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术后并发症处理的方法。结果 19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发生FK506中毒1例(5.3%),发生急性排斥反应3例(15.8%),消化道出血发生2例(10.5%),腹腔出血1例(5.3%),肺部感染1例(5.3%),经相应治疗后好转。结论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是作好供体选择、保证供器官质量、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术后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效防治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胰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 3例胰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患者的术前准备、手术方法、免疫抑制剂应用和术后并发症防治。结果  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 3~ 5d。应用小剂量胰岛素 5~ 10d后完全停用。 1例患者术后 1周出现FK5 0 6肾中毒 ,2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 ,经有效治疗后 ,均痊愈出院。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细致耐心的操作、娴熟的手术技巧、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防治排斥反应、积极预防并处理各种术后并发症是胰肾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治疗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2例Ⅰ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1例高龄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同期原位肝-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0天停用胰岛素,2例均分别于术后20、22d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止血治疗后痊愈;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3天移植肝肾功能正常,术后第10天移植肝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后逆转;肝胰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停用胰岛素,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患者分别随访29、26、9、6月。移植物功能均正常。结论 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是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肝胰联合移植可减少胰腺的排斥反应,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腹部实质器官联合移植,如肝肾、肝胰、胰肾等联合移植,由于患者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病情凶险,再加上手术操作复杂,手术时间长,创面大,围手术期处理棘手,开展例数较少,成功经验不多。我院自2001年10月-2003年9月共完成4例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龄肝肾联合移植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附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感染及排斥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l例66岁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供体器官采用UW液联合原位灌洗、整块切取。肝移植采用原位非转流移植技术,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置于右髂窝。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普乐可复、霉酚酸醋、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行免疫指标及移植肝、肾多普勒超声监测。结果 移植后肝、肾立即发挥作用,术后24h胆汁380ml,尿量8500ml,第3天肝、肾功化验指标正常,术后第l0天移植肝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调整普乐可复浓度并行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后控制。术后第29天康复出院。随访1年肝肾功能正常,日常生活自理。结论 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同时衰竭的有效方法,良好的组织配型、娴熟的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术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治疗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 2例I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1例高龄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同期原位肝-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第10天停用胰岛素,2例均分别于术后20、22 d出现消化道出血,经止血治疗后痊愈;肝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3天移植肝肾功能正常,术后第10天移植肝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抗排斥治疗后逆转;肝胰联合移植患者术后第5天停用胰岛素,移植肝功能恢复正常。4例患者分别随访29、26、9、6月,移植物功能均正常。结论 腹部大器官联合移植是腹部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肝胰联合移植可减少胰腺的排斥反应,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处理、感染及排斥等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例66岁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供体器官采用UW液联合原位灌洗、整块切取,肝移植采用原位非转流移植技术,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置于右髂窝。术后免疫抑制剂采用普乐可复、霉酚酸酯、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应用,行免疫指标及移植肝、肾多普勒超声监测。结果移植后肝、肾立即发挥作用,术后24 h胆汁380 ml,尿量8 500 ml,第3天肝、肾功化验指标正常,术后第10天移植肝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调整普乐可复浓度并行甲基强地松龙冲击治疗后控制。术后第29天康复出院。随访1年肝肾功能正常,日常生活自理。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同时衰竭的有效方法,良好的组织配型、娴熟的技术、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术后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腹部多器官联合移植(AMVT)术后移植胰腺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是最重要的术后早期致死原因。我们尝试联合使用善得定、前列腺素E1(PGE1)和丹参对1例AMVT术后患者进行移植胰腺炎的防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8岁,因肝癌切除术后4年半,肝区疼痛、消瘦回个月余人院。经全面检查确诊为肝癌复发侵犯全肝,门静脉主干和右支癌栓形成,右肾上腺及胰头后、下腔静脉旁淋巴结转移。手术探查证实上述诊断后,即按计划行肝、胆、胰、脾、十二指肠、胃大部、部分空肠、右肾上腺及肝后下腔静脉整块切除,腹膜后淋巴结广泛清扫,…  相似文献   

9.
成功的胰腺移植是终末期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随着器官保存技术的发展、手术方式的日臻完善、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和移植免疫学的新发现以及术后管理、监测技术的进步。目前胰腺移植物和受体生存率明显提高。并能稳定甚至改善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因此,该手术已被广泛认可与开展。到2004年.国际胰腺移植登记处(International Pancreas Transplant Registryw,IPTR)报道有21000例胰腺移植.并以每年1900例左右的速度递增。同期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占绝大多数。肾移植后胰腺移植(pancreasafterkidneytransplantation,PAK)数量则稳步上升,其占所有移植的比例从2000年的9%上升至2003年的16%。施行SPK的受体和胰腺移植物一年存活率分别为92%和79%。1998~2000年PAK分别为98%和81%,单独胰腺移植(pancreas transplantation alone,PTA)分别为100%和88%。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技术、临床治疗经验和疗效。方法患者因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不全,合并肝炎相关性肾病、尿毒症而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供体器官采用HTK液原位灌洗,快速联合切取。肝移植采用原位肝移植技术,肾移植采用常规方法。术前1小时予赛尼哌(Zenapax)行免疫诱导治疗。术后免疫抑制治疗采用普乐可复(FK506)、骁悉(MMC)、激素联合应用。术后40天开始服用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贺普丁。结果患者术后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无排斥反应发生,移植肝肾功能良好,目前术后50天。结论肝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肝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完善的手术技术,严密的围手术期监测、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Zenapax的免疫诱导以FK506为主的三联用药免疫抑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112例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研究侧颅底肿瘤术后并发症,探索术前、术中的预防和术后的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7月112例行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病例资料,肿瘤类型包括神经鞘膜瘤、胆脂瘤、复发性鼻咽癌、副神经节瘤、脑膜瘤等;主要手术径路包括扩大迷路、耳蜗、颞下窝、乙状窦后、颅中窝径路、颞骨径路等。结果112例侧颅底肿瘤全切率为97.32%。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脑脊液漏,共出现8例(7.14%),其中仅1例(0.89%)需要手术修补,由脑脊液漏造成颅内感染者2例(1.79%)。死亡3例(2.68%),死因分别为颅内出血、术后脑梗死和术后窒息各1例。脑水肿4例(3.57%),术后失语、急性肺水肿及肺部感染、腹壁皮下血肿各1例(0.89%),后组颅神经麻痹失代偿2例(1.79%)。结论术前对肿瘤的正确诊断和对患者全身状况的正确评估、手术径路的正确选择和娴熟掌握、术中彻底止血、术后严密观察和细致护理,可提高手术切除侧颅底肿瘤的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Ma Y  He XS  Zhu XF  Wang GD  Wang DP  Ju WQ  Wu LW  Hu AB  Tai 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105-107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胆道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施行的368例同种原位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68例肝移植患者中与胆道相关的并发症共36例,发生率为9.8%(36/368);其中单纯吻合口胆瘘7例,误伤和遗漏副肝管所致胆瘘1例,吻合口狭窄5例,肝内胆管狭窄3例,胆管扭曲继发胆道狭窄1例,肝内胆管结石2例,胆瘘后继发胆道狭窄2例,胆道狭窄合并肝内胆汁瘤形成2例,胆道狭窄合并胆泥形成2例,胆道铸型综合征5例,胆道出血1例,肝内脓肿3例及括约肌功能失调2例。所有36例发生胆道并发症患者中,23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13例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其中7例为接受再次肝脏移植。所有因胆道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严重胆道感染和腹腔感染,占该组肝移植患者死亡的13.9%。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临床处理棘手,应注重预防。胆道并发症大多可经非手术治疗而获得满意的疗效;如经反复多次放射和内窥镜治疗无效以及同时伴有肝动脉栓塞或狭窄且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尽早进行手术治疗或行再次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3.
早产低体重儿51例临床管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临床早产低体重儿管理治疗经验,提高其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方法:对51例早产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和综合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30例,占58.8%;好转7例,占13.7%;自动出院8例,占15.7%;死亡6例,占11.8%,其中5例死于呼吸衰竭,肺出血。其中3例有硬肿症,3例为极低体重儿;孕周<32周者3例;1例有宫内发育迟缓,1例有新生儿窒息史,1例有感染史,1例有抽搐史(颅内出血待排)。早产儿死亡率与孕周、体重密切相关,并发硬肿症者死亡率更高。结论:重视早产低体重儿的体温、营养、感染,严密而细致的临床管理,并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是提高早产低体重儿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肝移植术后主要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病因、易发因素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5年9月完成的467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肝移植术后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91例(19.49%)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中弥漫性脑病72例,脑血管意外12例,癫痫发作4例,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3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2例.高龄、术前高胆红素血症、高渗透压、低血小板、肺部严重感染与弥漫性脑病密切相关.5例脑病患者施行了持续的肾脏替代治疗,8例脑出血患者中5例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患者中有79例痊愈,12例死亡,与神经系统相关死亡率为10.98%.结论 神经系统病变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具有潜在危险的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免疫抑制剂的神经毒性只是一个促进因素.脑出血的发生多提示预后不良,针对病因的综合治疗和免疫抑制剂的及时调整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骶段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9月经腰骶段SPR治疗并随访1年以上的2 593例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呼吸系统并发症包括支气管痉挛5例(0.19%)、吸入性肺炎4例(0.15%);消化系统并发症包括腹胀145例(5.6%)、肠绞痛80例(3.1%);泌尿系统并发症包括暂时性膀胱功能障碍54例(2.1%)、泌尿系感染6例(0.23%);周围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下肢无力327例(12.6%)、下肢感觉障碍140例(5.4%);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头痛112例(4.32%)、癫痫发作4例(0.15%),无椎管内或颅内感染、椎管内血肿或颅内出血等;一般手术并发症包括腰背部疼痛1 382例(53.3%)、切口感染延迟愈合5例(0.19%)、脑脊液漏8例(0.31%)。随访1年以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下肢运动能力下降7.33%(190/2 593),下肢感觉障碍5.59%(145/2 593),大小便障碍0.04%(1/2 593),脊柱侧弯7.23%(31/429),胸椎后凸4.2%(18/429),腰椎滑脱10.49%(45/429),长期腰背痛9.72%(252/2 593),未见性功能障碍。结论:腰骶段SPR是治疗脑瘫性下肢痉挛状态的安全的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病例、术中精细操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正规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心脏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对行心脏介入手术后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 531例患者中122例(2.7%)发生外周血管并发症,其中局部血肿86例(1.90%)、假性动脉瘤15例(0.33%)、动静脉瘘8例(0.18%)、静脉血栓5例(0.11%)、严重出血5例(0.11%)、动脉血栓2例(0.04%)、股神经功能障碍1例(0.02%),除其中1例需外科处理外,其余均经内科保守治疗成功.结论:高血压、糖尿病、抗凝治疗是心脏介入术后外周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内科发现及时,处理得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肝移植病人,无1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共19例次。腹腔出血3例,肺部感染5例,腹腔感染3例,胆道感染1例,肠道感染1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胆漏1例,胆道狭窄3例,急性左心衰竭1例。术后随访4~13个月,存活6例,其中最长1例存活期已超过1a。后期死亡1例,死因为胆道梗阻。结论积极预防,及时确诊,正确处理是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外科处理方法,观察其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08年收治的结直肠癌并急性梗阻68例患者临床资料,61例行一期切除吻合,肿瘤广泛转移、行肠捷径手术2例,造瘘5例患者行二期肠吻合。结果:术后出现并发症16例,吻合口漏2例(2.94%),切口感染6例(8.82%),肺部感染6例(8.82%),心肺功能不全1例(1.47%),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1.47%)。住院10~50d(包括术后化疗),近期治愈100%。随访3年者57例,45例(79.00%)生存;随访5年者39例,17例(43.59%)生存。结论:综合分析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对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性分析67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其中4例术后早期出现腹腔内出血,2例为肝动脉吻合口出血,1例为受体肝下腔静脉壁处出血,1例为受体右肾上腺处创面出血,均正确诊断、及时再次剖腹探查并止血成功.提示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腔内出血多由于外科因素所致,外科技术的改进、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