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化渗清四法治疗湿温病射阳县陈洋中心卫生院(224361)骆洪军[关键词]湿温病,透法,化法,渗法,清法透化渗清四法,源于吴鞠通《温病条辨》。中医学将其定为治疗湿温病的四条基本原则。余从医30年来,凡遇伤寒初期、夹湿型流感,则遵循这四条治则处方用药,...  相似文献   

2.
温病的本质是郁热在里,其治则不外"清、透、养"三法,即清泄里热、透邪外出、养阴生津,是针对温病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法则,其运用贯穿温病发生发展的始终,适用于温病卫气营血分各个阶段的治疗。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清、透、养"三法在运用过程中,必须结合不同的病变特点灵活搭配、主次分明,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蒲辅周老中医运用滋阴法治疗温病及疑难杂证、重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分六点介绍:滋阴宣透、滋阴清解、滋阴化痰、滋阴平肝、滋阴养血及滋阴益气等。  相似文献   

4.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是针对温病是由于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祛邪大法。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其特点。其作用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病变原因的,也有针对病变环节的,更有针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更加显示了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清透法,即清热透邪,是针对温病是由于外感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发病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郁"这一病机特点而确立的治疗温病的基本祛邪大法。清透法用药以性寒凉、味苦辛、质地轻、气芳香为其特点。其作用则是多方面的,既有针对病变原因的,也有针对病变环节的,更有针对机体防御机能的。其作用的多环节、多因素既显示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也更加显示了该法在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合理运用清透法,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第六章温病的治疗本章分两部分内容:一是概述部分,主要应明确温病治疗的立法依据;二是掌握温病主要治法的运用,其中重点内容是清气法、祛湿法、开窍法、滋阴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研究现存叶氏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清·叶天士在温病治疗中的宣肺法:1辛宣肺卫,2肃降肺气,3宣降并行,分别以文献为依据,阐明其机理。  相似文献   

9.
石历闻  史欣德 《江苏中医》1996,17(11):37-38
本文在总结、研究现存叶氏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清·叶天士在温病治疗中的宣肺法:1.辛宣肺卫,2.肃降肺气;3.宣降并行,分别以文献为依据,阐明其机理。  相似文献   

10.
浅析温病清透法的配伍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清透法是温病的主要祛邪大法,其运用贯穿于温病治疗的始终。由于温病卫气营血各阶段的病机复杂、证候各异且多有兼夹,故运用清透法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才能更有效地驱除病邪、固护正气、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清透法是在历代许多医家长期治疗热病的经验和方药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主要治法。体现在温病各阶段的治疗中,该治法下的方药在临床治疗热病中具有退热快、标本兼治、疗效好的特点。但关于清透法的内容散在于历代文献和临床经验的记载中,为了对这一治法做更深的探讨,本文就清透法的理论源渊进行梳理,对其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保津养阴在温病学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探讨温病治疗之基本大法,当先了解温病之基本病机,因“耗津伤阴”乃贯串于温病全程之基本病机,故保津养阴则为温病治疗之基本大法,也必然贯串于温病治疗之始终。其他治疗法则,均可统一于这一基本大法之中。或为保津养阴的一种表现形式,如辛凉透邪法、清热解毒法、泻下存津法;或为本法所衍生,如清营凉血法;或为与本法相配合的兼有  相似文献   

13.
晚清江浙名医王孟英精于温病,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其运用养阴保津法治疗内科杂病经验主要有:沉疴痼疾,治以平淡清养;增水行舟,独发新见;下痢泄泻、独重养阴清热;阳痿辨治,擅用泻火滋水;外感缠绵,清解佐以养阴;忧郁诸证,每以柔养图功。  相似文献   

14.
温病六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致病,多伤津耗液,故许多医家在治疗温病时多强调“袪温邪、保阴液”。然而在温病中,郁证亦不少。因此在处理温病时,也应该注意温邪致郁的一面。文章以朱丹溪的六郁理论为基础,对温病郁证的理、证、治三大方面作一阐释。认为温邪可导致六郁的形成,在治疗温病郁证时,必须同时兼顾温邪及郁证两大方面。另“温病六郁”也揭示了温病中的正邪消长实离不开气、血、津液等三大方面,对温病辨证体系的发展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伤寒论》治疗传经证的“截法”,认为外感传经,必有郁热。从而提出治温病宜“见卫思气,入营虑血”为原则,以自拟清解汤为“截法”的代表方剂,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浮萍治疗温病的记载由来已久,早在《神农本草经》就称其主治"暴热",逮至《松峰说疫》《四圣悬枢》创制以浮萍为主药,治疗温病的一系列方剂,方使得浮萍治疗温病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掘。通过探究诸位医家的认识,可知浮萍气味辛凉,其性轻浮,善泻卫气之闭,尤宜发温病之汗,故多以浮萍发诸经之表,"清散皮毛",以解"卫闭营遏",且兼清血热,从而治疗包括温疫、小儿温疫疹病等温病的各经病证。通过挖掘整理古今中医运用浮萍治疗温病的论述,可为继承温病学理论并为临床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病清透法结合西医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在西医局部注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温病清透法的经典方—清营汤配伍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单纯的西医局部注射治疗。结果:运用中药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的对照组,在改善症状,及疾病的治愈和好转的比率来看,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复发率来看,却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温病清透法配伍运用于亚甲炎的治疗对于减轻患者的病痛,特别是减少疾病的复发,效果优于单纯的西药组,在临床上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8.
周学池 《新中医》1995,27(7):6-7
吴鞠通三焦温病清热养阴法探析周学池主题词温病/历史,温病/中医药疗法,清热,滋阴,中医治法,吴瑭清(特征词)清代名医吴鞠通根据《内经》关于三焦部位的概念,阐述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病过程中引起的病理变化,以此概括证候类型,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他认为温为阳邪...  相似文献   

19.
(六) 息风法是平息内风、制止痉厥的治疗方法,具有凉肝息风或滋阴息风的作用。凉肝息风适用于热盛动风证,属干清法;滋阴息风适用于阴虚风动证,属于补法。 1.凉肝息风 (l)概念:用清热凉肝之品以息风止痉。 (2)适应范围:温病牙吓热亢盛,引动肝  相似文献   

20.
从近代温病医案入手,对入选医案中的证候符合湿热邪遏卫气的主要症状及治疗用药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法,观察探讨近代医家在针对温病主要症状治疗中体现的"清透法"的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指出"清透"首选的是味辛、性凉(寒)、质轻的药物;杏仁可配伍多种药物以宣肺达邪;燥湿、化湿、利湿3种治疗手段即是解决湿遏卫气的主要方法,也是发挥"清透"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